《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教案网权威发布中学历史说课稿范文三篇,更多中学历史说课稿范文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对于中学历史课程,老师会怎样说课呢?大范文网打算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宏大的抗日斗争 说教材:此课宏大的抗日斗争是高一历史(人民版)上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从1840年鸦片斗争起先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百年时间内,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斗争,严峻践踏中国主权。抗日斗争的成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成功,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抗战起先时间的问题。1931
2、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斗争的起先。二、抗战阶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先局部侵华。中日*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大张旗鼓的抗日救亡运动,宏大的抗日斗争起先了。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中*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合力。中国起先了全民族抗战。三、抗战特点:中国抗战的最大特点是全.全体现在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种作战方式各种正义力气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如何体现。其次是一场长久战;最终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中国抗战的宏大体现:从抗战的历史意义分析出,国内意义:中国
3、的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宏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成功,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有: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五大国,并担当为联合国安理睬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抗日斗争纪念馆的*情境模式,围绕重点、难点及亮点细心设计问题群,促进学生互动探讨、辩论纠误,达成教学目标。老师将本课内容设计为参观抗日斗争纪念馆的形式绽开教学,老师本人将担当抗战纪念馆馆长,并在课前布置好预习课题。说学法:学生
4、以参观抗日斗争纪年馆的形式来学习宏大的抗日斗争这节内容,四位同学将担当抗战纪念馆分馆馆长并做好为其他同学讲解的课前打算。其余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在体念中自主、互动学习,进行学问的辨析和迁移。说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协助课件,以学生参观抗日斗争纪念馆的方式完成对本课的教学。说教学理念:1、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学问和技能。2、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评价,教中有评,评中有教,体现一种过程引导、刚好反馈和激励鞭策的教学理念。3、注意情景体验和理性分析、渗透情感、看法、价值观教化。4、屏弃原来的以教材为中
5、心,一纲一本的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以课标为依据,参照教学指导看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我的课堂教学观可以概括为六点论,即凸显重点、破袭难点、呈现亮点、追踪热点、教的有效点、学的轻松点。说教学目标:在六点论课堂教学观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主要是体现合理性,可能性,避开假、大、空.学问与实力:一方面,落实双基;另一方面,一堂课不行能解决学生各种实力问题,但可以培育学生的各种实力意识;过程与方法:角色扮演法、材料法、图片法、图示法、探讨性学习法、探讨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客观评价事物的意识,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信念,体会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含义
6、。说教学重点:分析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缘由、表现及结果,探究抗战成功在中国抗拒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确立依据:因为她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斗争(前线和后方),全国各阶级、各阶层都参与了战斗。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来看,中国是个弱国,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的成功。抗日斗争是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全民族反对外敌入侵又取得完全成功的民族解放斗争。说教学难点: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确立依据:从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来看,中国是个弱国,日本是一个强国,因而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抗战的成功。抗日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宏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她的成功彻底变更了中国近代因斗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大大
7、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说教学打算:老师:制作多媒体教学协助课件,布置预习作业,做好扮演纪念馆馆长的打算工作。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做好扮演专题馆分馆馆长的打算工作。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受侵华军细菌战毒害的中国民众和王选女士为细菌战受害者索赔而奔跑街头这两张照片引出本课的内容-宏大的抗日斗争。老师作为抗日斗争纪念馆的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57年前的那场斗争。二教材处理抗日斗争这一章节内容在老教材中须要6个课时才能讲授完而新课程只支配一个课时。因此我将本课内容设计为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模式,老师客串纪念馆馆长,个别同学担当分馆馆长身份的形式带领学生参观抗日斗争纪念馆来完成对本课的教学。三参观纪念馆
8、馆长:同学们此次参观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本纪念馆分为一个综合馆和五个专题馆(日军罪行、中国抗战、铁血忠魂、影音经典、献花留言)。同学们可按展厅依次参观。综合馆内容简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斗争。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实行不反抗政策,日军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侵占了整个东北中日*逐步上升。到了1935年,为分别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起先成为最主要冲突。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起先了全面侵华斗争。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反抗
9、政策,中*民义愤填膺,吁请抗战,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武装力气、国民党爱国官兵及关外人民以各种方式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样抗日,主动筹划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日本相继发动了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随即变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并公布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起先了。全民族抗战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卫:(1937.7,7-1938,10月)国民政府主动组织了四次会战,分别是凇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在正面战场上抗击了大量的侵华日军。战略相
10、持:(1938.10-1945.8)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迫于战线太长,兵力、物力、财力不足和抗日依据地严峻威逼,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进攻。而中国人民抗日力气还须要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能战胜侵略者。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战略*:(1945.8-1945.9)1944年敌后战场起先了局部*,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气协作下,中*民绽开全面*。日本政府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倒戈,9月2日签署了倒戈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最终成功。 篇二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加强我们称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语中民办法思是人民驾驭权力。今日的民主通常是指与*相对立,少数听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
11、治模式。民办法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同等,承认大家都有确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同等权利。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其次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内容主要讲解并描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辉煌及衰退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中国古代*政体的另一幅绚丽的政治画卷,让我们去亲自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历程中地位和重要影响。2.课标要求: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相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
12、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相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详细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学问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学问与实力:1)驾驭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相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供应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供应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主政治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关系,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
13、,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学问思索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实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情感、看法、价值观: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作用。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九年级上册历史时已经对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有了肯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阶段不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因此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比较模糊,
14、而且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白,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生疏,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学问比较深邃难懂,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动身,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应力求将学问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敏捷多变的教学形式将学问深化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须要我们的正确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三、说学法新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主动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在肯定学问阅历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索、自我探究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老师创建宽松、和谐、开
15、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共同探究本课问题,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沟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中学历史说课稿探究学习: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带着质疑走进课堂,带着对历史的质疑走进生活,这样才能获得学问和技能,发展看法与情感。四、说教法1.以中学新课标为依据,主要围绕“示今通古”的宗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及素养教化思想。2.备课活动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3.遵循新教材中中外史合编体例的设计,即留意展示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4.遵循新教材编写原则,即注意历史演化与现
16、实生活的联系,注意培育学生的公*识及政治参加意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及撰写历史论文,给学生留下大量的学习与想像的空间五、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悬念:“你知道以下这些英语名词的最初来源吗?你知道这宏大的雕塑作品产生于何时何地吗?你知道以下这两位伟人诞生的地点吗?他们产生于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时代,他们一起演绎了那个时代的辉煌。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辉煌的文明?”让学生在对即将学习的学问产生了深厚的爱好之后,老师发出呼唤:让我们一起参观西方文明的摇篮,探寻西方文明之根2.问题探究(1)总论:指出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之源,被称为“海洋文明”一
17、句话概括本单元主要内容:文明表现:从政治文明看,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文明贡献良多。概念剖析:民主政治的含义 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驾驭权力。今日的民主通常是指与*相对立,少数听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民办法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同等,承认大家都有确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同等权利。(2)讲解民主的形成过程:首先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地图,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说明古希腊的地理位置。资料引入:利用图片和文字立体的展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进程: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
18、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3)民主政治的特点情境创设:“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的3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你能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通过此题,培育学生分析运用学问的实力,并强化学生对民主政治内容的理解。角色扮演:“假如你是一名报社记者,你的上司要求你写出一篇有关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操作流程及评价的报道,你将会采访哪些人,提出哪些问题?去参观哪些地方?采访后你将会给你的报告拟一个怎么样的题目?假如你是被采访者,你又将如何回答提问,评价希腊民主政治?”完成此题的要点是老师必需指给学生明确的操作程序,并作好示范,如老师分别示范记者与希腊公民,并在最终作好评价。设置此题的目的是
19、培育学生语言表达实力、合理的想像实力、视察分析实力以及对历史现象辩证的评价实力,强化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的相识。最终,在已经充分了解民主政治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这样,结论显得水到渠成。(4)评价民主通过对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的介绍及展示伯利克里的讲话、陶片放逐法,使学生相识到,雅典的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已经达到了特别高的层次,并促进了希腊人完整人格的形成。通过伯利克里讲话、图片、文字分别讲解并描述希腊人重责任感、渴求学问的民族性格,并请学生朗读有关雅典人生活的有关文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情渐渐升温,引发学生对民主的充分认同及对雅典人重精神生活的无限神往。问题设置:让学生思
20、索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西方政治制度的重大影响。同时指出“民主是不行抗拒的历史潮流!”让学生在原有学问的基础上相识民主政治的必定性。用书中的两段材料分析希腊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其影响。4.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5.知能训练,运用迁移体现肯定的层次性,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6.布置作业撰写历史论文首先布置论文范围、主题;其次进行举例;最终供应相关查阅资料的网址。此题设置的目的,是要拓宽学生的学问面,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探讨实力与概括实力及文字表达实力,并深化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篇三:明清君主*的加强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21、。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心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心辅政机构,帮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心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主义中心集权的建立、第3课*主义中心集权的发展,使*主义中心集权的脉络清楚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主义中心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缘由,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2.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废行省、设三司;废
22、丞相,权分六部。(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改变;军机处的设置。(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分。(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详细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育学生辩证的思维实力。(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7)驾驭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化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主动作用。过程与方法:开展探讨、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实力; 培育“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相识到明
23、清君主*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峻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2)、通过本课的学习,相识到明清君主*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缘由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分;明清加强君主*的影响二、说学情中学学生自身的学问、特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剧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实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加,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相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相识。三、说教法学法
24、(一)教法应当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务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学问,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驾驭方法、积累阅历、发展实力、生成情感的过程。(二)学法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育学生剧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当有意识的培育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一是视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视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相识到历史材料是相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育从中
25、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育“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供应相关学问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探讨,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沟通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2课讲的是*主义中心集权的建立,第3课讲的是*主义中心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主义中心集权的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
26、元璋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心集权还实行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关于清代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探讨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有关清代宫廷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们应当都接触过。这是难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措施”的解决方案。难点“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分”解决方案:闻名史学家钱穆在其国史大纲曾指出:“(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引导同学们相识到宰相是“大臣”,
27、握有大权的阁臣只是“权臣”。然后通过课本P17“历史纵横”中张居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相识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给予决策大权,其地位非常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询问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高校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比如张居正值时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张居正死后的下场可以证明这点。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行相提并论,更谈不上制约皇权。”难点“明清加强君主*的影响”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对西方内阁和明清时期内阁的比较这一探究性问题来认同学们相识到:明朝的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肯定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中国的内阁使得中国走向*、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内格使他们走向民主、科学。从而引导同学们来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先大大落后于西方。3.课堂小结在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洁的回顾,力求本课内容当堂消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化作个小结。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体现肯定的层次性,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5.布置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