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教材《中医诊断学》瑕疵评析(续5)-中医诊断学教材.docx
《7版教材《中医诊断学》瑕疵评析(续5)-中医诊断学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版教材《中医诊断学》瑕疵评析(续5)-中医诊断学教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版教材中医诊断学瑕疵评析(续):中医诊断学教材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教材;7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633-02 在第8章病性辨证的内容里面有:“病性指病理变更的性质,也就是病理改变的本质属性,或称为病机。由于病性是导致疾病当前证候的本质性缘由,因而也有称病性为病因者,即审证求因之谓”,这里既说病性是病因,又说病性为病机,明显这里教材谈的病性是一个特别模糊的概念,而笔者认为病性辨证中的病性应是一个特别明确的概念。在绪论中明确指出:“证只是对疾病过程中肯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病势所做的病理性概括。”可见辨证的目的就是明确病因、
2、病性、病位、病势,最终作病机性概括。假如证里面病性既是病因,又是病机,那么辨证里面再谈病性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笔者认为病性辨证里的病性应有明确的内容。而不能像教材那样莫衷一是。在绪论中还讲:“辨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推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本章主要是从证的详细病性人手,第9章脏腑辨证正好是从证的详细病位人手,正好从不同侧面来进行辨证,也足以说明本章病性辨证中的病性应有详细内容,不行与病因、病机等混为一谈。那么原委病性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寒热是最详细的性质,虚实也可算是性质,大到阴阳二性,所以假如
3、本章称作病性辨证的话,就应分寒热、虚实、阴阳3节,而不应是教材中的5节内容。六淫和疫气证候均有或寒或热之性,因此,内容就归为寒热一节。阴阳主要是盛衰,因此,第2节为阴阳盛衰。中医基础理论讲人体的物质不外乎气血津液,那么虚实也就主要是人体气血津液的虚和实,这样气血津液的虚实为第3节,教材第1节为辨六淫证候,这里少辨疫气证候。第2节为辨阴阳崖损证候,少辨阴阳偏盛证候,第3节的辨气血证候与第4节的辨津液证候应合为一节,即第3节气血津液的虚实辨证,至于第5节辨情志证候。由于情志是典型病因,阴阳、虚实、寒热之分不为明确,假如教材设病因辨证的话,当在病因辨证里面讲,不应放在病性辨证来谈。在教材辨六淫证候的
4、风淫证里面有:“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常兼夹其他邪气为患”,这里“风为阳邪”之说法不妥,按7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也说“风为阳邪”,但笔者认为凡阴阳具有相对性,寒与热称阴阳,则寒与热相对,虚与实称阴阳,则虚与实相对,那么风假如称为阳邪,其对立的一面称为阴邪应是谁呢?明显难以找到其对立的一面。有人说风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故称阳邪,照此说来脾气主升、主动,脾是否也该称做阳脏呢?明显不能。暑邪只所以称为阳邪,是因为暑有火热之性,有寒作为对立面。湿邪只所以称阴邪,是因为湿与水同出一源,而水清澈清冷,平常偏寒之性,与热相对,故称作阴邪。燥邪好多教材称为阳邪,可能考虑燥与湿相对,但笔者认
5、为要把六淫之邪来分阴阳,其参照的标准应当是同一的,即均为寒热,假如各自参照不同的标准,那么分出的阴邪与阳邪还有什么意义呢?因为不同的条件阴阳之分是可以变更的。假如六淫共同以寒热作为参照标准,由于风自身无偏寒、偏热之性,故笔者认为应无阴阳之分,只有在夏季的风,才可为阳,而在冬季的风就是阴风了。类此,燥邪自身无偏寒、偏热之性,也应无阴阳之分,只有发于初秋气温者,才可为阳燥,也即温燥,而发于深秋气凉者,方可为阴燥,也即凉燥。教材在燥证的临床表现里面有“小便短黄”,应改为“小便短少”。燥性干涩,本身当无阴阳之分,燥伤津液虽可致阴虚发热,但谈燥证还是应无发热之象更妥,否则势必造成燥证与阴虚混淆不清。在气
6、血辨证气滞证的内容里面有;“临床常见的气滞证有肝气郁滞证,胃肠气滞证、肝胃气滞证等。”这与7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所说:“气滞有肺气壅滞、肝气郁滞、脾胃气滞(胃肠气滞)”,其内容有所不同,均谈气滞,原委以何者为准,甚是让习医者挖空心事。笔者认为应是两本教材内容完备的结合,则更为精确。在血瘀证的内容里面有:“血瘀证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侯”,此说法欠妥,过于片面,只说明白瘀血所导致的血瘀证,而忽视了血液运行迟缓,流行不畅,而导致的血瘀证,应改为:“血液运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血液瘀结停滞成积的病理状态,是为血瘀证。”在血瘀证证候分析的内容里面有。形成瘀
7、血的缘由”。应改为“形成血瘀的缘由”。这里中医诊断学教材是在谈血瘀证,而不是在谈瘀血,血瘀与瘀血虽有许多联系,但不行相混淆,从而偷换概念。在津液辨证的内容里面有:“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有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等干燥,皮肤枯瘪而缺乏弹性,眼球深陷,口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舌红,脉细而数无力等。”这里“小便短少而黄”应改为“小便短少而涩”,“舌红,脉细而数”应改为:“舌质干燥少津,脉细。”则更为合适,津液亏虚与阴虚证有亲密的联系,但亦有其本质的区分,津液亏虚即是津液不足的表现,不应当有发热,一旦发热,则称为阴虚,这也即津液亏虚与阴虚的最本质区分,故津液亏虚临床表现尚不应体现虚热的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诊断学 教材 中医 诊断 瑕疵 评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