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觉醒.docx





《自我意识觉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意识觉醒.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我意识觉醒 摘 要唐代女性服饰种类主要有襦裙、伪男装、胡服、发式、面妆等,服饰种类和样式的多样不仅体现了唐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更体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观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唐代;女性;服饰;自我意识 在中国历代服饰中,唐代服饰尤其是女性服饰独具特色,“唐代是中国文化登峰造极的时候,制度具备,文化璨然。即如服饰一项,周汉时所未能完备者,到唐代都更加完备。”1(P5116)具代表性的种类有:襦裙、伪男装、胡服、面妆等。虽服饰的最初功能是遮羞避寒,但后来被给予了人类的情感,唐代女性服饰也折射着当时女性的审美观和自我意识。 一、唐代妇女服饰种类 唐代女性服饰遥接秦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宽容
2、的心态,吸取异质文化的精髓,花样翻新,异彩纷呈。 (一)襦裙 裙、襦、披帛是唐代女性的日常服装。 1.裙。唐人之“裙”,上束胸,下曳地,最能体现女子的窈窕身姿。“清明季节千山绿,轻快仕女腰如束”,“坐时衣带萦纤草,行时裙裾扫落梅”,正是对这种装束的形象描绘。一般的裙子用六幅布帛制成,“裙拖六幅湘江水”,史书中称“幅”,亦称“破”,华贵的裙子可达十二破,“凡裥色衣不过十二破”,2卷24如此之长宽的裙子无疑过于奢华,统治者曾加以限制,文宗曾规定:“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2卷24李德裕任淮南视察使时,也曾令管内妇人“裙曳地四五寸者减三寸。”2卷24但“人多怨者”,禁而不止。领口低,胸部袒露
3、,是唐代女性服饰的独特之处。袒露装与裙腰束得极高相关。袒露装一般由上身所穿的袒胸大袖衫和高束腰的裙子组成,为袒胸贯头式,“慢束罗裙半露胸”,“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等诗句正是对这种服饰的描述。有些妇女甚至不穿内衣,袒胸,系长裙,用轻纱蔽体,从披纱中可透出细腻的肌肤,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袒胸装的流行,表现了女性对美的大胆追求和对礼教的无声抗争,这在整个古代绝无仅有。 2.襦。唐人之“衫”,亦称“襦”、“半臂”,是一种紧身、半袖,领口宽敞,袒露胸部的短上衣。“胸前瑞雪灯斜照”,“粉胸半掩疑晴雪”,即为这种服饰的描写。其特点主要集中在领口,有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袒领等。盛唐时因思想开放
4、,兴起袒领,初为宫廷嫔妃、歌舞伎所服,后为仕宦贵妇所垂青。穿着袒领短襦,一般可见胸前乳沟。在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宫廷女官的上衣衣领都低至胸部,丰腴的颈项与乳房上部都露在外面。陕西李重润墓中石椁上的宫装女子像,身穿宽袖领衫,领口开敞,并且刻画了外露的乳峰形象。捣练图和簪花仕女图中对这种袒胸服饰也有描绘。但这种服装样式是不合于礼的,房玄龄家就有一条不着半臂的家法。 3.披帛。披帛是襦裙装的重要点缀。它是一种罩在紧身襦衫外面,披围于肩背之上的巾帛,多以锦或纱罗制作而成,长者可达2米以上,3(P38)绕于臂弯,垂曳而下,于行走时随风飘动,形似“飞天”,“霞裙月披一群群”,即以朝霞和月色来形容妇女的裙子和
5、披帛的颜色,懿德太子墓壁画团扇侍女图中的侍女即着红、绿色披帛,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 (二)伪男装和胡服 1.伪男装。按传统礼教,男女不通衣裳,但唐代不受这种桎梏。所谓女着男装,有的只着男子主服,有的则全身效仿男子装束。高宗时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行为武官,何为此装束?”2卷24 可见当时女着男装还是鲜见之事。玄宗时女着男装就非常普遍了,“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昔玄宗幸温泉与贵妃衣之”2卷131。开元天宝年间,妇女“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也”2卷45。女着男装还可见于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姐妹头戴幞头,身穿圆领窄袖缺胯衫,足著乌皮
6、六缝靴,腰系革带,看上去几与男子无异。妓女也穿起男儿装,“邀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这些资料为我们勾画出唐代女性着男装于秀美俏丽之中,又别具一种英俊潇洒风度的形象。 2.胡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唐文化具有广泛的包涵力。唐人与胡人的交往甚多,随胡人而来的文化中最醒目的是胡服,胡装的基本装束是头戴貂帽,身穿窄袖紧身衣,脚穿靴子,女性服饰也受其影响:“中宗后有衣男子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中,士女衣胡服。”2卷24 胡帽是胡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胡帽的流行形式是离。离原是吐谷浑流行的一种女性巾帽,样如斗笠帽,帽檐四周下垂长巾帛,不仅遮面甚至遮挡大半身,离装束隋及唐初颇流行于北方地区,但到高宗永徽之
7、后,戴离的人少了,帷帽起先流行。帷帽也是斗笠状帽子,不过四周垂布帛或丝网较短,只遮挡到颈项。开元年间,又渐被胡帽所代,“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人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4卷45与“全身障蔽”的离和将面部浅露于外的帷帽相比胡帽更加解放,它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李重润墓、韦顼墓等墓室壁画中有所反映。唐中后期女子服饰还受回鹘服影响,回鹘装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下摆曳地,腰际束带,翻领及袖口均加纹饰,回鹘装不仅流行于民间,皇帝出宫,随驾的宫人也穿回鹘服。 (三)发式及面妆 1.发式。唐代女子发式常见的有半翻、盘桓、惊鹄、椎、螺等,见于记载的达四十种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我 意识 觉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