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草原风景图片 第一单元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3篇精读课文和花之歌1篇略读课文组成。草原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忱迎客;丁香结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内里、作者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古诗词三首分别描写了建德江、望湖楼、黄沙岭的不同时段的自然景观;花之歌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视察四周的世界
2、,登记有意义的见闻。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相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2.单元重点: (1)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化理解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要想深化理解课文,朗读是关键,只有朗读才能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异和美妙。大草原的碧绿与宽阔、草虫世界的奇异、古诗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留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肯定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具体一些。让学生探讨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运用了
3、拟人、比方等修辞手法。学生应当由此受到启发,把这些方法自觉运用到习作中去。用感悟充溢想象的空间,要将自己的变形与生命感悟融为一体,无“感”则无“悟”,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想象的价值,在于化“感”为“悟”,化情为理。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肯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对大自然缺少感性相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肯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文章时,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老师必需打算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驾驭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1. 抓住重点语句深化理解课文内
4、容,品读、积累美丽的语句,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描述的生动情景。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重在培育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实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沟通为主,老师做适当点拨。3.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只有将自己融进去,感同身受,给予变形对象以自己的情感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相识。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草原 2 2. 丁香结 2 3.古诗词三首 2-3 4.花之歌 1-2 习作 猜猜他是谁 2 语文园地 沟通平台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2 合计 11-13 1草原(精读课文) 1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
5、,读准多音字“奇、好、曲”;能正确读写“绿毯、彩虹、马蹄、羞怯、摔跤、”等词语。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抓住草原风光、草原迎客、草原联欢三个画面绽开丰富的想象,深化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充溢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3能找出描写草原的美丽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美丽的语句,领悟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必备品行 4. 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关键实力力格 抓住关键语句,运用“品读、对比、联想、小练笔”多种方式,体会草原的“碧绿”和“宽阔”,感受充溢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 抓住草原风光、草原迎客、草原联欢三个画面绽开丰富的想象,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6、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会写“毯、境、陈”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境界、皮鞭、彩虹、马蹄、羞怯、摔跤、”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运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师生同唱,(草原图片展示)。2大家说说这歌中描绘的是哪儿的景色呢?(草原) 过渡:今日,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去领会一下漂亮的草原吧! 二、介绍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闻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7、、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留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状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绿毯 陈设 衣裳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 略微 (重点指导生字“蹄”为平舌音,“陈、裳”为翘舌音;前鼻音“毯”,后鼻音“虹”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词语:陈设、衣裳; 留意读准“陈”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奇(j q) 曲(q
8、 q)好(ho ho) 练 读句子,找发觉。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挚友。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o)奇地看着,妈妈发觉了连忙拉她进屋。(3)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翠色欲流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调涂染画面,使它分 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渲染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潇洒 回旋,环绕。迂回 行动自然,自由自在。羞怯 用线条画出轮廓。勾画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状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依次。(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漂亮的草原
9、以及蒙古族人民热忱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毯 陈 裳 虹 蹄 腐 稍 微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视察笔顺,驾驭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视察生字书写特点,沟通。(“毯、腐”,半包围结构,里面的字要写小一些。“陈、虹、蹄、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裳”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毯、腐”,学生练写。毯:“毛”部的竖弯钩要长一些,使“炎”稳坐其中。腐:“付”和“肉”要写得扁而小,不宜过长。 学生练写,老师巡察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
10、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比照,刚好改正。 练 学生练写,老师巡察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比照,刚好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驾驭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驾驭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漂亮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热忱欢迎、款待我们的情景。 七、当堂检测 (建议运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1、) (17-29) 其次课时 1. 能找出描写草原的美丽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揣摩美丽的语句,领悟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情景交融表达方法。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加酷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课件。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密切接触。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草原的漂亮风光呈现出来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通读课文。思索: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依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
12、人情美 二、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有感情地范读。2.学生自由练读。3.句子感悟:这段文字特别美丽,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宽阔的意境。(2)假如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情愿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
13、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画”。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优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羡,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14、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事实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漂亮景色沉醉了,所以他感到四周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四周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方法指导:运用恰当比方 绽开合志向象:把见到的形态、姿态、颜色,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等,借助贴切、逼真、新颖的比方等修辞方法,在实物与想象之间架起一座彩桥,使得视察对象栩栩如生,也使想象更奇妙、新奇和真实。4.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开心
15、,令人惊羡,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细致品尝、专心赏读吧。5.熟读成诵:多么美丽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恒久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二)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沉醉;行车的潇洒,令人憧憬;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索: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忱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忱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依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
16、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忱 (2)你能否仔细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沟通小结:热忱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忱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忱?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解并描述:看,热忱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忱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忱?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忱还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 (1)你能否
17、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老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假如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烈、兴奋之情。盛情款待: (1)主子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自由自在,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宠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妙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
18、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剧烈的蒙古舞蹈依旧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恋恋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课件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们感情深厚,舍不得分别,在这宽阔的草地上倾心交谈!)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忱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妙,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妙的瞬间能恒久定格,永久珍藏。
19、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三、读写训练,拓展延长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排比手法的运用。)请找出相关语句。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2.运用排比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加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概。 3.运用排比的手法须要留意些什么? (1)运用排比必需从内容的须要动身,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2)结构相同或相像,意思相关,语气一样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4.照第1自然段的样子,用上“那么那么那么”写一个排
20、比句。 预设:我们来到西湖,这里真美丽,湖水是那么的澄澈,垂柳是那么的多姿多彩,鱼儿是那么的逍遥自在。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详细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忱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以及蒙古人们的宠爱和感谢之情,突出了蒙汉人们接下来深厚的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1.这篇课文思路清楚,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依据抒发感情的须要,先景后情,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
21、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2.举例:蓝天下面,满眼绿色,始终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凹凸不平的草滩上,镶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线,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芳香。这段文字抓住草原的广袤、漂亮描写,作者的宠爱之情溢于言表。3.练一练: 你最喜爱哪一处景物?动手写一写,留意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
22、文详细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七、举荐阅读 本课举荐阅读藏北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八、当堂检测(选做)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教材课后题第3题。) 2.读到“绚丽多彩”,我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 九、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12-14) (15) (16) (17-18) (19) (22-23
23、) (20-21) 板书设计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翠色欲流 回味无穷 景色美 草原景色美 蒙汉情意深 草原 群马奔驰 欢迎远客 载歌载舞 盛情款待 夕阳西下 依依惜别 人情美 课后反思 草原是我国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美丽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漂亮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热忱好客。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到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充溢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我注意以下几点教学: 一、敬重学生的特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教学这课时,我特殊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把学习、想象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