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四手联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钢琴四手联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四手联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钢琴四手联弹案例法在高校钢琴四手联弹教学中的应用施绵(集美高校音乐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方法,如能恰当应用,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忱。而四手联弹作为高校钢琴重奏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对新旧学问进行优势整合,总结出钢琴重奏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别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钢琴四手联弹;高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39-041 案例法在钢琴四手联弹教
2、学中的优势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以特色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它更注意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并通过双向沟通的方式实现教学相长。在钢琴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分析、演奏等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干脆的感受,并驾驭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培育学生实际工作实力、扩展专业学问的目的。作为钢琴二重奏的演奏形式之一,钢琴四手联弹在高校音乐专业的重奏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课时数有限,在短短几堂课上很难达到全面系统地驾驭四手联弹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对于具备肯定演奏技巧与音乐理解力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达到成熟水平的音乐专业高
3、校生来说,案例教学是一种优越高效的教学方法。几年来,笔者在钢琴四手联弹教学实践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选择合适案例的关键点案例是载体,因此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是至关重要的。所选的案例除了具备典型性与代表性外,更重要的是应有深刻的启发性和较强的针对性,能激发学生的爱好,进而启发和引导他们驾驭所学的学问,并能学以致用。明显,在高校钢琴教化中,其案例的选择就是典型曲目的选择,因此所选曲目最好具备风格特征显明、主题旋律美丽好听、乐段间心情改变对比明显、节奏感强、音响效果佳、音色层次丰富等条件。另一方面,由于钢琴四手联弹的演奏特点,应依据凹凸声部的属性选择相对应的演奏者,使他们自身的演
4、奏特点与作品的风格气质相融合。大多数四手联弹作品的高声部表现力较为丰富,主题旋律比重较大,因此较适合演奏风格热忱奔放的演奏者,而低声部则适合演奏风格偏内敛含蓄的演奏者。3 案例教学法的详细实施选择好案例后,如何应用实施则取决于步骤和流程的设计,下面是两个详细的案例教学过程。3.1案例1:贝多芬大七重奏OP. 20第一乐章。贝多芬这首七重奏,作于17981799年,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圆号、巴松而作,降E大调,是贝多芬早期的室内乐作品。这首作品具备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风格特点,旋律乐句抒情美丽、凹凸声部不同音色的对答乐句层次分明、合奏时音响丰富,尤其是对演奏者的音色想象力及两
5、人的合作协调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很适合作为高校钢琴四手联弹的典型案例。全曲共6个乐章,第一乐章为慢板绚丽的快板,练习此乐章前,老师应要求两位学生共同查阅资料,为演奏做好足够的理论支撑,详细如下:(1)作曲家的生平经验及此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此曲隶属于作曲家哪个创作阶段及其同时期作品);(2)古典主义风格的总体特征、贝多芬的作品在古典乐派中的普遍性与特别性;(3)视听音像资料(钢琴版和不同演奏团体的管弦乐版),尤其应留意钢琴谱面上凹凸声部乐句所对应的管弦乐器标注。这个重要的预习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其主动主动地思索演奏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变被好听讲为主动参加,
6、变更了以往钢琴课堂中老师填鸭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同时也迈出案例教学顺当实施的第一步。1)序奏。序奏为小提琴主导演奏的柔板,乐曲起先凹凸声部以有力的和弦奏出似管弦乐齐奏般的庄重效果。弹奏这个小节时需留意两人和弦的高度整齐,应从触键的速度、力度及用力方式方面加以练习,以确保发声的协调统一。第5小节高声部的左手乐句与低声部的右手乐句要仿照小提琴优美如歌的音色特点,因此演奏时应把慢触键、低指触键与手指重量的转移结合起来,这是获得歌颂性旋律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则通过这种针对性的训练加深了“如歌”触键的干脆体验和感受。(音乐教学论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索和处理问题的实力,达到了教学目
7、的,也使案例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在本段案例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将围围着“在钢琴上如何表现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这个详细的问题进行,在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演奏练习,而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不同声部或乐句所对应仿照的乐器。例如高声部第1小节与第2小节如同弦乐和管乐的轮唱,第5小节高声部右手部分是仿照小提琴音色的主导演奏,而左手部分与低声部的右手部分则是仿照圆号、单簧管和大管的音色。高声部第10小节的最终一拍应弹奏出如单簧管般光明圆润的音色,表现出如柏辽兹所说的:“能具有造成飘渺深远、空谷回响、余音缭绕、薄雾昏膜等效果的珍贵性。”此时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甄别这些乐器之间的音色差异,并
8、结合已经学过的学问启发引导学生在单独练习时通过不同的触键方法、触键速度、高度及音符时值等驾驭对音色的基本限制。2)主部。主部是具有活力的、富有生气的快板。主部起先的前4小节,高声部的主题旋律奏出小提琴般光明秀美、嘹亮跳动的音色,仿佛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充溢着春天暖和清爽的气息。低声部的右手仿照中提琴暖和厚实的音色,在音乐上表现出活泼欢快的心情。当乐曲进行到11小节时高声部左手又再次引出主题,这与第一次以单音单声部形式出现的主题相比,其次次主题的双声部和弦形式在音响效果上显得较为丰满并富有青春的活力,心情上也更加活跃激烈。演奏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状况:相同或相像的旋律和节奏在作品中以各种形式反复出
9、现,而假如演奏时再用相同的音色、触键和感情处理对待,那么整首作品必定机械枯燥、索然无味。因此,老师可对相像的片段冠以不同的处理手法并进行对比示范,使学生在直观的示范演奏中体会音乐所呈现的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贯穿整个流程,通过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和有的放矢的训高声部2、4、6小节的二分音符应奏出如小提琴般清楚洪亮的音色,触键时除了指尖的良好站立外还需让学生体会手臂与手指力气的同步转移,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发声。第912小节高声部的左手扮演着单簧管的角色,而右手则扮演着小提琴的角色,跳动的旋律在管乐与弦乐之间轮番交替,音色不断转换,别有一番风味。低声部第9小节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琴 四手联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