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docx
《《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望洞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篇一:望洞庭教学设计 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宠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优美皎洁和精致绝伦。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宠爱与赞美之情。教学打算: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闻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3、实物打算:白盘子、青螺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1、
2、导入:同学们,我们宏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日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踪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来宾集。洞庭湖,我国其次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实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
3、端。)(二)理解读,洞察美。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打算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1)自由理解。(2)小组内研讨。(3)全班沟通。(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方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方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视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漫蒙,不是很清晰,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当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1)指导学生视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2)小组内练说,让平常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
4、同学做好补充。(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老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比照,洞察艺术之美。(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澄澈透亮,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安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漫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澄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犹如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非常惹人宠爱。)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同位赛读,观赏插图。(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注:诗
5、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观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特别广袤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动,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三)对比读,深化美。1、投影映示:望洞庭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沟通。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安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
6、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5、再读原诗,深化美。(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珍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奇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酷爱。)(四)延长读,升华美。1、投影映示:题君 山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疑是水仙梳洗处,元是昆仑山顶石,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溢奇妙色调,众说纷纭,流传着很多漂亮的传闻。4、指名讲解并描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闻。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
7、君山的奇妙之美在脑中升华。(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漂亮的传闻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长,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五)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沟通。(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爱好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全部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
8、元智能发展。)教学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详细,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安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爱好。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索、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加和全程参加。在教学中,适时地支配自学环节,激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沟通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
9、“生生互补”,变僵硬的老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篇二:望洞庭教学设计 篇二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应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11课古诗两首之望洞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流畅地背诵诗文。2、学会本诗中的生字,驾驭多音字“磨”。3、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10、诗文。2、理解诗意。教学难点:1、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打算:1、老师课前查阅有关洞庭湖的有关资料。2、一段美丽、好听的音乐。3、制作剪贴画。(蓝天、湖水、秋月、倒影、青螺、船只、楼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洞庭湖在我国湖北省岳阳市,号称八百里洞庭。这里水面宽敞,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白天,阳光洒满湖面,金光闪耀。湖面上渔人撒网捕鱼,渔歌漂浮;夜晚,圆月高悬,湖面安静,引人遐想。闻名诗人刘禹锡写下了闻名的望洞庭一诗,赞美了这月光下的湖光山色。现在我们共同来观赏这首古诗,好吗?一段美丽的导语,加上老师生情的描述,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剧烈欲望。二、观赏诗文,沟通感受
11、。1、放一段美丽、好听的音乐,老师范读。学生闭眼观赏,倾听。2、学生各自沟通听后的感觉。美丽的诗句,好听的旋律,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了诗的境界。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诗意做了很好的铺垫。3、老师信任大家通过学习,也肯定能读得很好。简洁的话语,倍增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念。三、轻读诗文,自学字词。1、学生各自轻读诗文。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布置学习任务:自学生字词,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工具或联系诗文弄懂字意。二类生字要多读读。看谁读得快。3、学生自学。4、学生汇报。请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写写、读读、说说值得留意的地方。一改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提
12、高了学生识字、写字的主动性。5、对于他的讲解,你有什么看法?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四、理解诗句,拼贴图画。1、指名读诗文。老师、学生加以评点。2、再次默读,想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用笔画出来。3、老师拿出单独的景物图片,请同学上台拼一拼,贴一贴,留意它们应在什么位置。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贴。将月夜洞庭美景跃然纸上,惟妙惟肖。4、贴完后,学生加以评点。指出帖得不对的地方;在进一步读读诗文;进行分析,改正。让学生在感爱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育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觉、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五、整体赏图,精读感悟。1、分小组探讨:你在这幅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图对画面进行描绘。
13、力求把话说完整,说生动。有机地将诗句、图画联系起来,走入诗画意境。教学形式活泼,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实力。2、老师加以点拨、评点。3、大家在一起相互议一议,该怎样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老师见机指导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4、派代表范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有什么感觉?学生联想丰富,生趣盎然。诗中美妙的意境就活动在学生脑海中,从而深深感到古诗魅力。5、学生评点。培育学生感受、评价实力。6、同学们,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看到这美景,被深深地吸引了,便诗兴大法,写下了望洞庭。乘着兴致,小小诗人们,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番吧!(配乐朗读)六、积累内化,迁移练习。1、背诵古诗。2、和
14、学过的古诗比较一下,说说此首古诗和别的古诗描写有什么不同?拓展思维空间,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感悟。教学随笔: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篇三:望洞庭教学设计 篇三【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2、运用古诗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得自悟,培育自学实力。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教学过程】一、复习独坐敬庭寺1、背诵。2、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溢了诗情画意,表达了诗人秋夜思恋友人、家乡的深情。二、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其次首古诗望洞庭1、诗歌的作者是
15、唐朝的刘禹锡。2、理解:望:遥看洞庭:洞庭湖3、沟通有关洞庭湖的资料。4、师小结: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烟波浩淼,碧波万倾,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誉。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很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多数名篇佳句。5、今日我们要学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湖时留下的诗句。(板书:由题入手,了解背景)三、轻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板书: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四、理解字义1、和:和谐2、山水色: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绿。3、看图理解(青螺、银盘)。(理解时要求学生加以想象)五、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1、学生说。(板书: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2
16、、师小结:是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致绝伦的工艺品。你们体会到诗人当时的什么情感?3、赞美之情。4、练读,感情读。(板书:体会诗情,感情颂读)六、背诵1、短短28个字,运用了三个比方句,将一幅山水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领会到了诗歌的魅力。2、让我们试着把它背诵出来。(板书:背诵、默写)七、小结古诗学法1、由题入手,了解背景。2、借助拼音,读通读顺。3、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4、体会诗情,感情诵读。5、背诵、默写。八、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了两首古诗1、齐读。2、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秋月、有山有水、景美)3、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结:同是写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
17、,而刘禹锡是赞美之情。感情不一样,意境也不一样。凄凉、凄美、恋恋不舍月色柔软,景色优美、这就是诗,因此须要我们去研读、去体会。篇四:望洞庭教学设计 篇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支配】一课时【教学打算】课件、古诗朗诵音频【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诗句接龙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小嬉戏,老师说诗的上半句,看谁能最快说出诗的下半句。有没有同学发觉小嬉戏中这些诗句有哪些特点呢?(生:山水诗)2、揭题释题诗人游历了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望洞庭 优秀7篇 优秀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