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优秀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优秀5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安排了。什么样的安排才是好的安排呢?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单元教学安排(优秀5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篇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一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驾驭预习方法。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激发酷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加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教学难点:激发酷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加环保意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祖先的摇篮。现在
2、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状况。(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2复习预习方法。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课件显示)齐读。预习课文的方法:a) 读通课文。b) 自学字词。c) 理解内容。d) 质疑问难。e) 搜集资料。二、学习课文。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出示课件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奇妙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探讨。(1)指名回
3、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妙而遥远的回忆?(2)小组探讨。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恒久不被污染?4沟通。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很多人类爱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沟通一下。5小结。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爱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恒久漂亮。三、课堂练习。1词语连线。留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2背诵课文。四、课后作业。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纸抄写出来。篇二:数学单元教学安排 篇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形四边形的初步相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
4、用,对实物的估量等。本单元分三部分编排:第一部分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的初步相识;其次部分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入计算;第三部分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育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实力。教材一方面留意挖掘几何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供应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相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驾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相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究并驾驭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使学生能估
5、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通过活动,使学生有空间观念和估计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1、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中,并引导他们视察生活,从现实中发觉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2、在教学中老师就依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活动,赐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视察、操作、有条理的思索和推理、沟通等活动,经验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究图形性质及其改变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显明、生动和形象的相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3、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估计实力的培育
6、,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戌阅历,进而形成表象。单元课时支配:6课时篇三:教学支配 篇三二月:第五章三月:第六、七章四月:第八章五月:第九章六月:第十章七月:总复习篇四: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篇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依据详细的税率计算税款。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3、感受数学学问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爱好。增加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教学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口答算式。(1)100的5%是多
7、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课讲授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2、税率的相识。(1)说明:纳税的种类许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依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3、税款计算。(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假如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2)分析题目,理解题
8、意。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3)学生列出算式。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4)学生尝试计算。(5)汇报沟通。305% = 300.05 = 1.5(万元)4、课堂练习。(1)教材第10页“做一做”。(2)张老师二月份工资收入是6500元,按税法规定,扣除5000元免征额后,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个月张老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3)黄老师上个月工资收入是8200元,按税法
9、规定,扣除5000元免征额后,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个月黄老师税后收入是多少元?(4)李工程师得到一笔劳务8000元的酬劳,按规定,扣除1000元免征额后,按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7、8题。篇五:数学单元教学安排 篇五一、单元教学内容:找规律(第8892页)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探究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其次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究规律的内容是新编试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
10、改革的一个新改变。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究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觉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洁规律”并给出了详细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漂亮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许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究事物的规律供应了许多素材。本单元留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单元起先支配了学生实行联欢会的情境,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小挚友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等等。另外,还留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视察、试验、揣测等活动去发觉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肯定的开放性,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至少重
11、复出现3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宜多实行学生独立思索和探究试验的方式教学;也可以实行小组沟通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沟通的重点可以是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育学生的沟通意识和创新意识学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建出很多漂亮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觉美的情感。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8892页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六中的习题。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视察、试验、揣测、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和数字简洁的排列规律。2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推理实力。3培育学生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四、单元教学难点及解决难点策略数字改变规
12、律的教学,如:(1)例7是在例6的基础上教学图形和数字的改变规律,与例6不同的是:无论是图形还是数字的排列,不再探讨颜色和形态的改变,而是重点探讨数量的改变,图形的改变也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这种改变规律不是一组事物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要使学生知道怎样找数字的排列规律。教学例7时,先让学生视察第(1)小题:与例6比,图形和数字的排列有什么新的改变?还是一组图形或数字重复出现吗?你能发觉新的规律是什么吗?然后让学生边摆边算,找出规律。找规律时可以独立完成,沟通想法时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最终老师进行小结,重点说明:数字的排列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找规律。第(2)、
13、(3)小题,老师可依据学生状况实行敏捷的教学方法,一般状况下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要提示学生仔细视察,与第(1)小题有什么不同,再找规律。老师最终还要强调找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2)例8比例7的抽象程度要高,没有图形进行比照,也不摆图片,而是干脆通过视察、计算找规律。第(1)小题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5,第(2)小题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3。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干脆推断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但是,对于每相邻两项的差在3或3以上的数列,就要靠计算来找规律。因此,通过此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找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例8虽然有肯定难度,但是找规律的方法与例7相同,因此,教学时可启发学生把例7的方法迁移到新学问上来。教学例8时,可以启发学生想:例8与例7的数字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例7找规律的方法来找例8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阅历,重点谈找规律的方法。教学时先不急于提示学生,让学生独立做,这是检验学生迁移实力的好素材。数学的题量是无限的,但是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有限的,驾驭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这是数学老师要留意和重视的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