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名工作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地名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名工作总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地名工作总结2023年地名工作总结(精选5篇) 2023年地名工作总结 篇1 今年我市区划地名工作在省民政厅和局领导的关切重视下,根据年初工作安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立足区划地名工作职能,不断优化服务环境,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全面推动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使区划地名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现将一年来的工作状况总结汇报如下:一、 行政区划工作(一)依据西滩、桥沟两个移民安置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工作人员到两个移民点进行了调查、走访,广泛征求群众看法,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两个移民点设立行政村的申请进行了审定,并报请市政
2、府批准将两个移民点新设行政村,名称定为轵城镇西滩新村村民委员会和金桥村民委员会。(二)根据省政府、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主动开展了我市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工作,为上级政府的区划调整工作主动献言献策,做好参谋。二、 地名管理工作(一)加快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国家和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要求,为了加快济源地名工作的宣扬力度,做 1好地名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局主动筹措资金,建设开通了济源区划地名网,并于年初正式挂网运行。做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划地名网站的开通,对提高我市地名公共服务水平,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主动的推动作用。(二)
3、新版行政区划图编制工作。由于20_年我市集中进行了撤乡建镇、乡改街道办事处及市区各街道办事处与相邻各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后又因移民接连成立部分新的行政村,致使20_年版的行政区划图无法适应新的须要。根据年初的工作支配,我们开展了新版济源市行政区划图的编制工作。对新编印的行政区划图中有关行政区划变更及村居、道路、小区等地名的新增变更进行了大量的信息采集。目前现已进入定稿印刷阶段,年前可以完成出版。(三)城乡地名标记设置巩固完善。一是健全城区地名标记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记的完好、整齐和规范的基础上,各街道办接着开展门楼牌的补更工作,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记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
4、理机制。二是农村地名标记设置不断完善。根据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主动开展镇村地名标记设置工作。今年6月,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地名设标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的学习观摩沟通,激发各镇办的设标工作的主动性,加快推动镇办设标工作的进度。截止目前,全年共制作安装门楼牌2600余个。(四)地名命名工作规范有序推动。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我们通过向全市房地产开发商印发公开信的形式,向他们宣扬国家有关地名的法律法规学问,使其了解地名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协作做好地名管理工作。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5条、住宅小区41个,并即时在新闻媒体和地名网站上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
5、高社会地名意识。(五)主动推动地名服务。慎重做好供应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便利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我们主动开展地名证明服务,通过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0_年区划地名工作安排1、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支配,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河南分卷)的编纂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济源部分的初稿审定工作。2、做好济源市地名管理方法修订工作,依据新形势下地名管理工作的实际,依照新出台的河南省地名管理条例,对1989年出台的济源市地名管理方法进行修订,保证地方地名立法更加科学
6、规范。3、接着做好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中建言献策,当好参谋。4、进一步完善市区地名规划方案,根据地名管理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刚好完成新修道路、桥梁、住宅小区、大型建筑等的命名更名工作。针对已建成住宅小区的命名混乱、不规范问题,集中力气对其进行清理整顿,保证地名命名工作的肃穆性和规范性。5、加强对镇村设标工作的督导力度,争取在镇村设标工作上取得新突破。6、探究地名信息化建设新途径。主动与有关部门相结合,以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原则,完善地名网站、电子地图等公共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强网站的日常管理和地名数据库的完善更新,着力推动地名信息
7、化建设,不断提高地名信息化程度和公众服务的实力。 2023年地名工作总结 篇2 上半年,全市区划地名界线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领导的关切重视下,根据年初工作安排,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落实措施,全面推动行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不断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一、加强调研,着力思索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发挥区划管理职能作用(一)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探讨。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目标,加强调研指导,组建了相关探讨课题组,起草了调研提纲,并开展调研。加强与市余慈办的联系,分解落实余慈地区统筹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做好余慈地区综合交通路网与余
8、慈两地地名规划路网名称的统一落实。(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以完善行政区划设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开展有关区域行政区划的基础性调研,驾驭区划调整报批工作流程和上报材料要求。依据毛光烈市长在对上海市部分区行政区划调整报道上的批示精神,赴上海市民政局作了专项调研,并完成了批示件办理。完成了市政协委员2件有关区划调整提案的答复办理。慈溪市地名办就去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异议地段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二、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扩大服务成效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收尾之年,我市以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目标,开展攻坚克难和创新服务行动,通过实行落实绩
9、效考核、加大专项事务督查力度和加强工作沟通等措施,已基本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一)地名规范化有序推动1、地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重视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慈溪市调整了地名委员会,明确了镇(街道)地名管理职能科室,成立了地名学会,建立健全了地名工作决策、管理和探讨队伍。北仑区在镇(街道、乡)建立了地名协管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地名管理力气。2.日常命名规范有序。一是从源头上抓好管理。自今年1月起,市本级地名命(更)名审核与管理职能分别,市地名办主动与行政审批处做好沟通连接,确保工作顺当过渡。3月,市地名办在有关部门的协作下,劝阻了一起不规范的工程名称。对我市即将开工建设的轨道
10、交通1号线1期20个站名进行了初审,提出了拟命名方案,并制订了命名原则,为今后我市轨道交通线建设站名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做好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命(更)名道路27条、小区34个、建筑物(群)9个、桥梁(隧道)1座,并即时在地名网站予以公布,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名环境,提高社会地名意识。3.开展地名规范化检查。市和有关地区地名办对城区路牌等地名标记的拼法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标记上错拼、漏拼刚好作了订正,确保地名标记文字书写规范、拼音正确。镇海区地名办抓住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契机,发动社区干部对城区内路牌、门(楼)牌等地名标记进行纠错检查。4.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方案完成报审
11、。有关县(市)、区接着开展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会同有关部门仔细做好辖区内无居民海岛甄别和名称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并报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市地名办主动会同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严格审核各地上报资料,仔细进行分类汇总,并赴奉化、宁海等地,对无居民海岛作了甄别。根据省厅要求,对509个无居民海岛名称的专名、通名分别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制定了全市无居民海岛名称标准化、重名(同音)处理和名称注销方案,报经市政府审核通过。目前,有关材料已上报省政府审批。(二)地名规划编制基本完成1.抓好*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加强地名规划实施力度
12、,落实以保障措施为重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市地名办分别召开部分市地名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城区地名工作座谈两个会议,针对规划实行中出现的问题听取不同层面看法,共商对策措施。并走访市规划局、市建委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3月份,组织县(市、区)民政局同志赴广州、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了地名规划工作,努力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度。2.全力完成县(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省厅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考核标准,各县(市)地名规划的完成率必需100%。针对各县(市)地名规划编制进度不一,市局分管局长和业务处长赴象山、奉化等地进行督促指导,要求加快推动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规划编制的攻坚任务。目前,象山已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并
13、报省地名学会预审,奉化地名规划依据省级预审看法又作了修改并报市级评审。余姚、宁海地名规划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已进入向当地政府报审阶段。慈溪地名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城乡地名标记设置巩固完善1.健全城区地名标记长效管理机制。在保持城区新设地名标记的完好、整齐和规范的基础上,各地接着开展门楼牌和路牌的补更工作,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宁海、余姚、奉化等地开展了老小区门牌清理整顿。慈溪市制订城区地名标记管理制度,从制作、设置、管理上对地名标记加以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据统计,全市共新增补更楼街路牌400余块,楼幢牌3100块,门牌7250块,完成50余个社区地名标记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核
14、对,进一步巩固地名标记设置成果。2.农村地名标记设置不断完善。根据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我市各地主动开展农村地名标记设置“回头看”活动。余姚对全市农村门牌进行查漏补缺,宁海开展了完善农村门牌设置试点工作,奉化在xx年完成农村门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全部乡镇、街道的农村地名标记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有287个行政村的11万块门楼牌、70路牌、70个村牌等地名标记进行招标、制作,预料于8月份完成制作、安装。(四)数字地名取得新进展根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统一格式、整合共享”的要求,各地完善地名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地名管理的科技化水平。稳步推动地名数字库建设,进一步落实地名数据库动态管理措施,
15、做到新命名一批标准地名就即时录入地名数据库,不但丰富了数据库信息量,更有效地避开全市地名重名现象的产生。实现网站信息的刚好更新,上半年更新录入信息500余条,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精确性和即时性。余姚市完成“城区电子门牌录入系统”1000条数据的整理更新。继、余姚、慈溪、奉化、宁海五家地名网站开通后,象山地名网于6月开通试运行,至此,我市6家独立地名网站已全部建立,更好地发挥了地名宣扬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探究地名信息化服务新载体,进一步增加和完善地名网络服务功能。江东、海曙等地主动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调研,着手建立仿真三维地名信息系统触摸屏和数字地名软件。
16、(五)地名服务形式多样化1.主动慎重做好供应地名证明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商登记、房产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较频繁,其中涉及门牌地址变更的为数众多。为便利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办事,各县(市)、区主动应对,或通过托付下放地名证明权限,或实地踏勘现场出具证明,或窗口专人负责等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上半年各地共出具地名证明5000余份。2.大力做好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为便利人们出行,便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地名公共信息基础性作用,全市主动做好地名资料开发和成果应用。*市政区图和城区街巷地名图编制已完成前期调研并进入审报招标阶段。鄞州、北仑、象山出版政区图、街巷地名图8800份,镇海启动
17、新一轮地名志的编纂工作,并已完成初稿的审核。3.借力借势,扩大地名宣扬力度。镇海、慈溪、宁海纷纷抓住文明城市创建和旅游节有利契机,加大地名宣扬力度,开展地名路牌专项整治,增加公益广告版面,树立地名权威性和肃穆性,充分发扬地名导向和指位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三、完善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创优活动,确保边界地区平安和谐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厅要求,主动开展平安边界创优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动平安边界建设创优工作的通知,对创优工作任务、目标、步骤予以明确。市、县两级界线管理保障经费基本到位,界桩基座硬化及界桩警示牌设置的设计方案经层层选优已经确定,并起先实施。目前,共有10余个市、县级界线界桩
18、落实了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慈溪市完成了“余慈线”界桩基座硬化和警示牌设置工作。通过开展市、县两级界线毗邻双方的定期走访,加强有关界线跨界建设问题的协调督促,落实“四位一体”的界线管理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平安边界建设。一些地区注意平安边界建设的制度建设,江北区民政局协调区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实施看法。加强管界队伍建设,海曙、江北、镇海、鄞州、慈溪、余姚等地相继召开行政区划界线工作培训会议,颁发界桩管理员聘书,明确各级职责。其次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推动。市级界线“宁台线”和“海鄞线”、“北慈线”等11条县级界线联检工作稳步实施,制定了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
19、平安边界创优活动,搞好界线联检工作。在确定工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醒悟地相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的理论学习与调查探讨不够,不规范的地名时有出现,地名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地名管理协作机制须要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配套政策措施探讨力度不够,个别县级界线不平安因素尚未消退,这些问题都须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并不断解决。下半年主要工作支配根据xx年工作要点和省厅要求,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主动稳妥做好行政区划工作1.加大行政区划调研力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原则,接着注意完善行政区划设置的思索和理论探讨,加强与发改委等部门的联
20、系,驾驭区划调整基础性资料和动向,熟识相关区划调整的论证、报批等工作程序,发挥好民政部门在区划调整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学习,探究削减层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活力、协调发展的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模式和机制。2.加强对统筹区域发展探讨。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注意对统筹区域发展的探讨,重点探究培育中心镇的发展,引导小乡镇的产业、人口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完成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相关课题的调研。3、加强对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各地要接着加强对辖区内政府驻地迁移的管理,主动做好向各级领导的宣扬,严格根据上级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地名 工作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