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docx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相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才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首先是传记主子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其次是烘托手法的分析。这二者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因为文中用不少笔墨描写了侯嬴的形象,必需使学生清晰地相识到写侯嬴是为了写信陵君侯嬴在关键时刻独稀奇谋并杀身相报,正是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所结出的硕果。弄清这种烘托手法,才有利于突出传记主子公的形象。 本文布局看起来不难理解,学生凭直观即可将它划为三个部分;但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布局,这跟史传的要求有什么联系
2、,对于诸如此类问题,学生就不易理解了。而讲清这些问题,对学生进一步相识史传体裁的特点是很有益的。史传体裁是中学文言文篇目中的重点,学生在过去两年中已经学习过若干篇史传,今后还要接着学习,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能算是过分。 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交叉运用阅读和诵读两种教法。第3、7、8三段写人物语言、行动和神态活灵活现,内容非常深刻,能背诵下来,可以终生受益,宜用诵读教法,使学生当堂基本成诵,以减轻其负担。其余部分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 课时支配 4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有关背景,朗读全文,补充注释。 其次课时分析结构层次,阅读第1、2段,诵读第3段。 第三课时阅读5、6段,诵读第7段。 第四课时诵读第8段,
3、阅读第9至12段,总结全文。做课后练习。 预习支配 1.比照注释阅读全文,注音正音,打算朗读全文。 2.读传后“太史公曰”,体会作者对自己所写人物的看法。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遗址),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因、原因)。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汉高祖刘邦)每过之而令民奉祀不绝也。” (注:这段话可以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照抄。)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关背景常识。 1.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被删节的部分有:信陵君有客能知赵王阴事(中华书局版本第3段);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
4、平原君客(同版本第1011段);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同版本第12段);将五国兵破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第13段);魏王曰闻毁言,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第14段)。以下略叙魏亡及汉高祖常祠公子。 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得到发挥。 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大约是指前266年以后的事。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窃符救赵,又是违反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成功,但公子仍不敢回来。留赵十年,秦军“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
5、的职务。“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卒后18岁而魏亡。 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 2.课文中以较大篇幅描写侯嬴,这涉及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士,即学问分子。这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他们或走公室,或入私门,以自己的才学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其中一些最杰出的人物能以布衣而取卿相,如苏秦、张仪、蔺相如等。 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司马迁为四君立传,都提到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如孟尝君列传中提到冯,
6、平原君列传中提到毛遂,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朱英。但比较起来,信陵君最擅长结交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大。 读史传要留意传中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窃符救赵推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这是信陵君对六国反秦斗争所作的杰出贡献。这贡献是在侯嬴的帮助下作出的,也是信陵君擅长养士的最有力的证明。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必需弄清有关的背景常识。 二、朗读全文并作补充说明。 基本方式:逐段进行(较短的段落可以合并)。 步骤:先作补充说明,接着朗读,读后让学质疑并作解答。 补充注释如下: 方数千里不是确数,泛指全国各地,古人计算土地用截长补短的方法,凑成正方形。方数千里,就是每一边都是数千里。孟子说“天下方千里者九”,可
7、见“方数千里”是指全国各地说的。 今日嬴之为(wi)公子亦足矣课文注释只有合注,无分注。关键是这个“为”字,照译文简单误读为wi。其实,此“为”字应训“助”,古书中多有此训,译为“为尽力”“为效劳”都是对的,集解训为“羞”,非是。 留军壁邺课文注释训“壁”为“驻扎”,误。古时说军队驻扎皆用“军”(如“沛公军霸上”),即环车为营,是临时性的。“壁”,这里用作动词,筑壁垒的意思,表示要做较长时间的停留。 数请魏王,及来宾辩士说(shi)王万端下句主语仍是“公子”,意思是信陵君跟来宾辩士一起劝告魏王(出兵救赵)。 我岂有所失哉课文注释用“过失、错误”说明“失”,不确。此句与上文“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8、对针,“失”即“不备”,意谓失察或考虑不周。 屏人间语间,应训“隔离”。课文注释以“静静地”释“间”,不确。“间”在此句中可以引申为“隐私地”,间语即密谈,这样才符合下文内容。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文注释有误。袖四十斤铁椎,意思是袖子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袖,藏于袖。“椎杀”的“椎”,是名词做状语,不是动词,意思是用椎打死晋鄙。 三、课后作业。 1.归纳各段大意。 2.打算诵读第3段。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结构层次。 1.学生概括各段大意(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段落依次,板书可以只写出其中加黑的字)。 (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 (2)介绍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 (3)详
9、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经过 (4)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 (5)交代秦国邯郸,魏王派救兵而持观望看法 (6)平原君让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 (7)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 (8)写朱亥与公子俱行 (9)写朱亥椎杀晋鄙 (10)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 (11)写侯生北乡自刭 (12)写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2.探讨本文的结构层次。 提问学生:哪几段是写窃符救赵的? ((5)至(12))这部分是按怎样的层次写的? ((5)写事务背景,(6)写情节开端,(7)(8)写发展,(9)(10)写高潮和结局,(11)(12)是故事的尾声有的选本将(10)(11)段合并,不妥。结局是救赵胜利。课本将(1
10、1)独立出来是正确的,应划入尾声。) 前四段跟这个部分是怎样的关系? ((1)是史传体裁的体例;(2)介绍主子公思想作风,“仁而下士”一语为一篇之纲;(3)为下文写侯生建策设伏,非信陵君能“下士”,侯生不会建此策并以死相报;(4)由结交侯生而兼及朱亥,为下文写椎杀晋鄙设伏。)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 3.老师小结。 信陵君列传主要通过两件大事来表现信陵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一是这次却秦救赵之段(前257年);二是十年后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直抵函谷关。前者得侯生之助,后者归功于毛公、薛公之劝;前者是抗魏王之命而行,后者不过受任一时,他的军事才能并末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教学设计示例 节选 教学 设计 示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