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连环——顶针”提问教案设计及评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陋室铭》“连环——顶针”提问教案设计及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连环——顶针”提问教案设计及评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陋室铭“连环顶针”提问教案设计及评析设计简述此教例的提问设计如行云流水,独具匠心。 第一组提问: 1.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这8个字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其次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劣形” 5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依次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究竟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挚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挚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出自己“德馨”)
2、 8.挚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子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11.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理想)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唯吾德馨) (讲析中穿插诵读、背诵训练) 第四组提问: 15.同学们能沟通一
3、下自己的座右铭吗? 16.同学们情愿观赏仿铭新作吗? 评析 这个教例的教学意义在于供应了一个“提问链”或一个“问题群”。 这个教例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供应了一个颇有特性特点的提问设计的典型。 许多的探讨提问艺术的文章都只是用列举的形式组合一些提问的样式、类型、技巧和方法,我们无法窥见某个提问在全篇课文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面貌。分析某一个教例提问艺术的文章平常非常罕见。 现在我们可以试析一下此教例的提问艺术。 一、四组提问在布局上的艺术: 第一组的提问意在“切入”,开讲便触及到课文主旨;其次组提问意在“顺承”;第三组提问意在“深化”;第四组提问意在“引伸”。四组提问以“起承转合”,有一挥而就之美。 二、16个问题的联接艺术: 这就是本文的文题所点示的“连环问”、“顶针问”的设计艺术。16个问题就像“成梧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形式奇妙的“追问”,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 三、个体的提问的设计艺术: 有的提问起铺垫作用,有的提问起过渡作用,有的提问起引思作用,有的提问起活跃气氛作用。此中最具艺术的,是不少的“曲问”或“逆问”。例如第5、6、7问,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了课文。它们一反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陋室铭 陋室 连环 顶针 提问 教案设计 评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