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语读后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语读后心得体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论语读后心得体会老师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 老师论语读后心得体会 篇1 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气的东西,莫过于书本了。一本好书能变更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胜利,从悲伤走向欢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勉图强。论语便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在人类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唯恐就是论语了。而两千多年后的今日,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以华贵而朴质面貌,呈现于世人眼前。而这本书,也成为了我爱不释手的珍宝。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则、道理,这些方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很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实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洁的说
2、:它告知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的语言将这种朴实的哲学以生活的事例呈现给观众,有一种心灵的触动。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有多少人还有心中的净土,有多少人懂得“爱人”和“礼遇”,生命的意义在于无悔。活回本真的自己,让自然的志向代替这样的现实。论语中很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耳熟能祥的,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旧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供应一份温馨的劝导。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溶化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
3、个完备的整体,人的'力气就变得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盛,事业胜利的基础,这是不是论语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呢?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需面对的问题。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挚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肯定的距离,驾驭好亲疏的分寸。君子之道这一讲对我也感受颇深。孔夫子在教化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志向的人格标准,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常常忧愁恐惊。即便是今日,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
4、之道,于丹教授告知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特别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挚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挚友有三种,坏挚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宽恕,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挚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挚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挚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挚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挚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于丹教授的精彩讲解,自己感觉有许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找寻到活的真谛与欢乐。于丹教授的论语
5、心得中,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来,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师长,将圣贤经典点化为隽永心语,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犹如论语中孔子面对席前的子弟,谆谆教导,建立心灵的才智,传递着温顺的思想力气。于是,圣人不再遥远,经典不再尘封,现实也就少了几许迷茫。于丹说:“把阳光沏进咖啡里,然后把阳光喝下去,让你自己散在光线中,这是一个读书的境界。”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高雅的境界,才使得她对论语有了如此的感悟,写出了这样一本影响多数人的好书。犹如春雨一般,滋润人们的心灵,悄然无声。易中天曾说:学习是谋生,读书是谋心。看来,人生在世,无需为谋生
6、而一生学习,却需为谋心而终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倘如读书甚少,必将是终身的缺憾! 老师论语读后心得体会 篇2 拜读论语时,发觉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做人道理真的好多好多。论语是道德与才智的凝聚,他是一个谆谆教导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挚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才智,多一份醒悟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其中,他教给我们的欢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内心的安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
7、而知来者。”的确,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志向的心理状态应当是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老师的工作是一件繁琐、劳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种清贫的生活世界中找寻欢乐,让那种欢乐既不会被清贫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被富足的生活所蛊惑,努力地在清贫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欢乐呢?这就须要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开出一片乐土,追求自我的完备。那么首先就要意识到:教化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老师作为一种职业,须要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学问、精深的专业学问和扎实的教化科学学问。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需先生好学。”为了夯实自己的学问功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8、最大限度地满意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就须要有一种不断学习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个学问宝库、一本活的教科书、一个“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人。在从事这项极富有创建性的工作的同时,相识到生命的每一时刻都是教化的起点,教化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将为你带来极大的欢乐。其次不忘:教化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老师职业须要有一种探究精神,探究即找寻科学的真谛,不满意已有的结论,向将来挑战。教学时把自己当作自由的探讨主体,把激活课堂作为优化教学的切入口,不囿于既定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建立在教与学双向主体主动性基础上的一种充溢乐趣的活动。这样,师生通过合作和创建性劳动,就会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和产生的一
9、种主动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从探讨中共同获得一种相识提高的欢乐、道德向上的欢乐、创建的欢乐、发展的欢乐。 老师论语读后心得体会 篇3 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绚丽的文章之列。它影响历朝士子书生乃至一般百姓两千余年,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熏教。封建王朝瓦解了,四书五经不能上讲堂了,儒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在书架上蒙尘。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定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定会被更多的人体会。果真,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示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都后感
10、:“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可以说是深得其趣了。我读完论语,时常心中有几多惶恐,几多自责,并且为孔子折服。读论语,我以为有必要把孔子请下圣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门弟子,追随老师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才利于得其乐趣。孔子是可爱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师兄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也是个个棱角分明。粗看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分成几个方面来论述。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论语,我读论语,只看得君子二字。不错,我心中的论语,乃是一本学生的听课笔记,所记录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做一位君子。且看开篇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
11、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条,第一为学道以长才能,其次为交友以辅仁,第三条乃是修德,此三条者,不过都是为了做一个君子。孔子之叙君子,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论语,正是为了告知弟子们,何为君子,君子有怎样的责任,君子有怎样的才能,君子有怎样的德行,君子怎样为政,怎样修身而成为君子如此种种,都是自君子二字铺绽开来。论语当是一本给想成为君子的人看的书,不同的人可能看出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和君子是相关的,或者只是算君子的一部分,豹之一斑而已。孔子的眼中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去论语中看。想要干脆给君子下一个定义是有难度的,君子内涵很广。先说君子的责任。孔
12、夫子自己就是位君子,他的志向,最能表明君子的责任。颜回和子路与孔子各谈自己的志向。直率的子路说他想要车马轻裘,与挚友共享,用坏了也不行惜;颜回说得自己要不夸耀自己的特长和功劳;而孔子说的是什么?子曰:“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分明就是施于天下的政治志向啊。君子生于世,“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之出仕,并非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实实在在要为了天下人。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与此类似。真的君子,是胸怀天下的,后世借救天下名行自私之实的竖子当然不少,真正的君子,还是有的。此一条,可以说是检验君子最根本的一条了,舍此余不足观。孔子多次感叹世道日下,自己的志向无法实
13、现,语气中那份无奈的悲伤,正是君子的悲伤啊。知道了君子的职责所在,是根本。要为天下人谋利,当有手段。儒家君子的手段,前人之述备焉。儒家治国的方法,以仁为本,推行仁政。然而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被问道为政的方法,孔子每次回答得都不一样。孔子讲仁,兼讲礼,义,孝,忠,德,这些都可以作为为政的手段。子路问卫国之政,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根本而言讲的是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明白讲的是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讲的是仁和德;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
14、民信之矣。”这里只讲了三个详细的标准。至于其他弟子治理详细地方来问政,孔子给出的答案尽不不同。用孔子自己的话说,为政也许没有什么是非做不行的,没有什么是肯定不能做的。只要合乎道义,都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综合一点说,论语告知我们,儒家之为政,只须着力于几个基本原则之下,如仁,义,礼,等等。知道了君子的职责、君子为政的方法,要做一个君子,还须提高自己的修养。论语在这方面讲了许多,当今初中中学课本读本介绍论语,也往往从这些角度起先。孔子在论语里面教授给人的学问是多方面的,有说立志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有说学习看法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说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
15、而不学则殆”;有说坚持的,“吾道一以贯之”。还有很多激励人学习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等,读论语总能被这些话语所感动。孔子要弟子所学的,就是要达到能为政的标准。孔子以为要推行仁政的人必需自己怀仁,治国以德的人必需自己立德,因此君子假如要实现自己的政治志向,首先自己要有高的道德修养和才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要好学。孔子眼中的君子,重德行,轻言语,反对武力,好学。后世儒家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想必从孔子这里得到不少启示。修成了君子,便可以出仕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了。论语中呈现了孔
16、子多种多样的教化方法,在今日看来,依旧是很有意思的。然而这些只是孔子教育学生的手段而已。一部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和其主要弟子的言行,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志向。或许我看到的并不全面,然而君子肯定是每一个读论语的人无法回避的,孔子的道,就是君子之道。对于孔子,真觉得颜回说得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然善迷人;对于孔子,颜回没说到的一点,后代也时常忽视的一点,而很吸引我的一点是,论语中的孔子,生动而感人。 老师论语读后心得体会 篇4 论语是孔弟及后人记述孔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它记述了孔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化思想等各方面。其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的学而篇就向人们讲解并描述了关于教化方法
17、和学习方法,特殊论述了怎样做人的为人之道。孔夫子的那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依旧历历在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索而不学习就会是危急的。论语中这句格言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牢记。我们在平常学习中,不但要努力学习,更要驾驭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通过学习论语后,运用明白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论语就是文化经典之一,学而思,思而学,必定有益。本书分了7个部分来解读论语: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
18、、志向之道、人生之道。其中我感觉许多道理是在社会生活中比较好用的。论语强调人的力气是无比强大的,假如做一件事情能够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备的整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那么这个事情肯定可以胜利。然而“尽人事而知天命”啊,假如个人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的结果,凡事还是要懂得知足常乐吧。有人说过了三十岁就要给自己一种减法生活。这话说得很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拿我来说吧,我总觉得少一件衣服一个包一双鞋,常常为了要买什么样式的而苦恼。这些也不算什么大件的东西,但是说明我的心灵不够安静很空洞,所谓心灵之道即心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我想人还是须要精神的更加丰富,
19、而远离物质的纷杂才是所谓的"减法生活”吧。不管是怎么生活,人最终还是想追求欢乐的。书中讲过一个寓言故事说:三个工匠在造一所宫殿。有人问第一工匠:“你再做什么?”他说:“我在砌砖”同问其次个工匠,他回答“你没看到吗?我在干苦力。”而第三个工匠却愉悦的说:“我正在造一个宫殿啊!”诚然,第三个工匠是最欢乐的。第一个人很现实,目光也很短浅;其次个人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祥林嫂”,在他心中不会有欢乐;而第三个人心中充溢志向和希望,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难处,而是向往着胜利后的喜悦。我想这样的人,不管胜利与否,至少他的人生充溢了阳光和欢乐,我想要这样的人生。再说为人处事交挚友这部分,这部分给我的提示和警
20、醒最多。小的时候小挚友之间闹别扭我的父母总是责怪我;长大了到社会上交往,他们总是让我觉得我是欠别人的,假如有冲突,那么错确定在我。(当然,我不是指责我的父母。我在孩子小时候教化他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根据黑格尔“正、反、和”的哲学理论,人生是要有这样一个过程才好。这是后话,有爱好的挚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个哲学论断。)这样下来,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苦恼,我很虚心很低调了,但是反而有一些喜爱欺生的人会把冲突引发到我的头上来。经过几年的滚打,我树立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不是人们常说的“以德报怨”,“投桃报李”。咋听起来孔子这么告知他的弟子,感觉有些出乎意料。
21、其实孔子是告知我们处世要把握分寸,他提倡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当然也决不赞成以怨报怨。而是用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看法坦然地面对一切。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当运用的地方。了解的这一点,我觉得为人处事仿佛轻松愉悦了许多。有了正确的处世看法,假如你又是个正直的人,那么我想会交到益友的。因为真正的好挚友不会只听得进去赞扬褒奖的话,更应当听的是指责和反面的看法,因为坦诚恳在的看法是人生进步的动力。人生之道,对于我还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终归我刚刚踏入而立之年,经验的事情还很少,我希望能到达书中所说的“海到终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他讲的不是折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我站
22、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这就是六经注我的境界,是三十岁这个年纪所应当具备的心灵自信的实力。我还在努力,希望好的学习能导致我的行为变更。论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博大精深。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去做事。做人,有一件事情最重要:就是永不不间断地学习。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孔子说:“爱好仁德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爱好才智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爱好诚信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损害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爽的人却不爱好
23、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英勇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毅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傲慢自大。”论语能帮我们解决很多困扰已久的问题,那短短的一句又一句话,或许只要读透其中一句都能变更我们的生活。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化学生要有耐性,不感到疲乏。“学而不厌”。作为老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老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老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应当是学生很好的榜样。老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呀。“老师教化孩子要耐性”,我们常常这样说。但事实
24、上,我们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耐性的佐证。老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损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老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呢?回答是确定的。我们可不行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宽恕他,提示他,终归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当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刚好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
25、完成作业的时候,宽恕他,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缘由,帮助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刚好完成作业现如今,很多人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愁闷、牢骚多,工作生活乐趣少。像我们老师又何曾不是这样呢?我几乎每天看到老师的乏累身影,每天听到老师不满的声音。我始终困惑,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有时还真有误会和冲突,心情同样不佳。这些都影响了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生活的乐趣。最近看了于丹的心得,感觉很好,有修身养心,去郁闷之效,使人心胸突然开阔。华蜜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论语告知我们,为人不仅要拿的起放得下,还应当尽自己的实力去帮助那些须要得到帮助的人。我们常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26、,其实赐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内心充溢华蜜感。现在的我们都有这等心胸吗?人人有了,集体多和谐,校内多奇妙!我得修炼。“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界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洁单,但蕴含的是老师的爱心,论语包含的东西,是精神上的追求,值得思索的,还太多。 老师论语读后心得体会 篇5 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困难的古文,但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孔子应当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论语中有一句 学而时习之。
27、不亦说乎? 告知我们,学习学问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常常温习,巩固学问。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 实自己的过程,怀着开心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学问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觉。从表面 上看,要 温故知新 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觉。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阅历。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 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莫非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 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 用举例的方法告知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学问、阅历,最终就拥有了相当浩大的实力,胜利自然会跟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常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学问,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