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docx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 学问结构夏朝 商朝 西周 起止时间 公元前20701600年 公元前16001046年 公元前1046771年 开国国王 禹 汤 武王 亡国国王 桀 纣 幽王 都城 阳城 殷 镐京 政治状况 出现奴隶制国家机器;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屡次迁都,中期盘庚迁殷;拥有一些属国实行分封制 经济制度实行井田制 教学建议 井田制 井田制一词是自战国以来,人们对西周时期所行土地制度的通用名称,历代各家学者的说明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它的含义有二:一、井字像田地的形态。田地中有阡、陌、沟、渠,划分田地为若干方块,来源于夏商以前。二、西周的封建领主制剥削方式。
2、这种剥削方式的基础,即土地所存权的安排,是天子有全部权,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有占有权和运用权,庶人无土地权利,只有耕作和供应剥削的义务。详细剥削方式,是贵族们将田地分为两类,一类为贵族自留田,名公田,由所属农奴们集体无偿代耕,就是劳役地租。另一类大致以百亩为单位分给农奴各家耕种,收获物归农奴全部。孟子对这一剥削形式设想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当然各贵族对公田、私田的划分或分布,因地因人而异,不肯定肯定如此整齐划一,孟子也说此其大略。古人把这种劳动产品再安排的方式雅化为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公即诸侯。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
3、许买卖。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分封制 武王克商以后,周王朝面对新折服的广阔领土,只能实行分封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其重要内容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封建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对周天子为臣,但在自己的采邑中,既占其土,又子其民,实为君主。 西周的分封制度使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受民受疆土”,对地方实行分区管理,以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重要的封国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握有军、政、财权,职位世代相袭,世卿世禄。他们与周王保持臣属关系,执行周王的吩咐,定期朝见周王,担当出兵、戍守、纳贡和服役的义务。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的中国古代史学问,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线索,各朝的政治状况。强调夏的建立者是禹。要求学生记住夏、商、西周的起止时间以及“国人暴动”的时间。重点讲解井田制和分封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高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西周 更替 制度 高中 三年级 历史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