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书记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x





《国资委书记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资委书记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资委书记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立足新阶段,树立新理念,促进新跨越对六户重点企业的调研思索 自改革开放特殊是近几年以来,省属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上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资产规模、生产效率、经营收益、技术档次、国际化水同等都有了显著提升。但面对新的经济社会生态、新的法律政策约束、新的市场运营环境以及新的国际竞争态势,尚存在不少新问题、新困难和 新挑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寻求新思路,开拓新航道,跃上新台阶,是企业亟待求解、亟待回答的紧迫而又重大的现实课题。对此,我和改革发展处、业绩考核处等有关处室的同志对华菱集团、中联重科、有色控股、湘电集团、泰格林纸、长丰集团等六户
2、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深化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新跨越作了一些思索。一、近年来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钢铁、机械、有色金属、电工电器、林纸、汽车是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我省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六户企业均为这些产业中的龙头和骨干,是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2023年六户企业共实现利税121.5亿元,占全省国有企业的64%;固定资产投资106.2亿元,占全省国有企业的54%,在全省国有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023年六户企业的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为省出资企业总额的67.9%、72.9%、86.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省出资企业中占据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六户企业在地位上具有重要性,
3、在产业上具有代表性,在发展上具有示范性。 (一)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持续高速增长,规模扩张显著。2023年至2023年,六户企业的资产总额由2023年的701亿元增至2023年的127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由2023年的482亿元增至2023年的1010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和27.9%。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华菱集团由2023年的第117位升至2023年的第86位,前移31位;有色控股由2023年的第264位升至2023年的第182位,前移82位;中联重科由2023年的第456位升至2023年的第315位,前移141位,在全球工程机械排名中已名列第19位,2023年收购意大利ci
4、fa后,中联重科已成为世界第一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2、效益不断改善,结构有所优化。六户企业的经营利润总额2023年(57.2亿元)比2023年(39.3亿元)增加17.9亿元,净资产收益率2023年比2023年提高6.9个百分点。有些企业的增势更为明显,如中联重科净资产收益率由2023年的22.9%升至2023年的44.9%。效益得以持续改善的一个重要缘由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新产品、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有所增加。华菱湘钢的中厚板已经形成造船板、锅炉压力容器板、桥梁及高建板、管线钢四大系列;华菱涟钢胜利开发管线钢、工程机械用钢、耐候钢、冷轧家电板等“双高”产品;华菱衡钢形成了油气用管
5、、高压锅炉管、机械加工用管三大拳头产品,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湘电集团在永磁电机、新型调速电机、高压高效电机、感应电机等研发上取得突破,拓展了适用领域,2023年新产品产值占全部产值的48.3%,同时加大了风力发电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培植力度。泰格林纸集团文化印刷用纸渐渐以精制轻涂纸、热敏原纸、铸涂原纸、工业淋膜原纸、高档颜料整饰胶版纸、高档双胶、静电复印纸为主,并不断开发生产新的高附加值产品。 3、投资势头强劲,并购步幅加大。近几年,六户企业具有较强的进位意识,无论以技术改造为主的对内投资,还是以兼并收购为特点的对外投资都强势增长,2023、2023年,六户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到62.
6、9亿元、106.2亿元,重组并购投入分别为15.1亿元、16.9亿元,投资额度之高、投资规模之大,在企业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投资的重点在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赢得新的市场空间、限制基础资源等方面。如华菱集团启动高达440亿元的重大技改工程,与世界钢铁巨头安塞乐米塔尔合资合作生产汽车板、电工钢等高附加值产品;长丰集团与波导科技集团合资建设15万台汽油发动机项目,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和集成创新,形成长丰自主品牌发动机;有色控股集团收购省内多家有资源前景的矿山企业、入主中钨高新、控股自贡硬质合金;中联重科在前一轮收购的基础上,又收购了湖南车桥、华泰重工、陕西新黄工和意大利cifa。
7、这些均为加强资源限制、完善产业结构、扩大市场规模、提升规模效应打下了基础。 4、节能已见效果,减排有所起色。六户企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加大了节能环保投入,淘汰高能耗设备和落后的技术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并以此为抓手,带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2023、2023年,先后在节能减排项目上投资11.5亿、14.1亿元。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华菱集团的节能降耗指标不断优化,2023年吨钢综合能耗625公斤标煤,吨钢耗新水8.79吨,均达到了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有色控股2023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较2023年下降24%,2023年较2023年下降8%,今年前三季度同
8、比接着下降8.9%;泰格林纸主动提倡“生态造纸、绿色环保”,坚持推行清洁生产,2023年 上半年,so2、cod排放分别较上年同期削减17.6%和23.4%。 5、国际运营开局,视野扩及全球。随着自身实力和国际化意识的逐步增加,六户企业起先沿着不同路径实施国际化战略。如华菱集团以与跨国公司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引进宽厚板、汽车板、电工钢等先进技术,强力推行产品“高端化、精品化、差异化”战略,并借机推动与跨国巨头全球选购及营销网络间的无缝对接;中联重科以收购境外同业先进企业(如意大利cifa)的方式实现“借船出海”,以谋求机械工程制造的世界级话语权;有色控股则以境外上市以及收购海外(如澳大利亚、巴基
9、斯坦等)矿产资源为目的推动国际化进程。 (二)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发展方式上,集约转型着力不够。有些企业比较注意外延扩张,详细表现为偏重速度赶超、规模扩张、高强投入,而有助于企业内涵成长的因素(如结构优化、管理改善、技术升级等)则重视不够。在经营绩效上的表现就是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超速增长,而净资产收益率却增长缓慢甚至不增反降。在企业管理上,不适应市场化、不符合国际化的传统管理方式仍在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导致管理不到位或者不对路。有的虽主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但由于时机不成熟、体制不匹配,使得新型管理方式难以得到全面落实。这种以外延扩张为主导的发展方式使得六户企业2023年的资产规模、主营
10、业务收入虽然分别为2023年1.8倍和2.1倍,但除中联重科外的其余五户企业,其盈利实力均明显逊于资产规模相近的竞争对手,个别企业202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甚至低于同业领先者近30个百分点。 2、在竞争力打造上,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六户企业各自所在的行业,客观上都属于资本、科技双密集型产业,对自主创新实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和较深的依靠。但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却与自身规模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不相适应。从研发投入上看,六户企业2023、2023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7%、1.3%,大大低于世界先进企业的投入标准(5%以上);从年度新增专利来看,六户企业2023、2023年分别新增专利1
11、33项和126项,呈下降趋势;从新技术的市场推广来看,有的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产品,但这种技术优势却没能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经营收入增长缓慢,与同类企业间的差距明显。这种不适应性出现的根本症结在于:企业更为偏好有助于短时期内“做大”而不是从长远看有益于“做强”的项目或资源投入。因此,对详细技术运用的重视程度超过对技术创新实力的培育;对技术干脆引进的重视程度超过对消化汲取再创新的关注;对技术内容本身的重视程度超过对研发创新人才的吸纳。 3、在兼并收购上,后续整合跟进乏力。并购实现并不等于并购胜利,并购胜利的标记在于并购预期战略目标最终得以全面实现。而并购目标能否最终达到的关键,在
12、于并购后是否实现了对并购对象的有效整合。并购整合包括资产整合、业务整合、机构整合、人事整合、制度整合以及文化整合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困难的系统工程。但个别企业对并购后整合不够重视甚至缺乏意识,并购工作更多地局限于限制权的转移和治理结构的变更。这种状况详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并购交易方案成为并购方案的主要内容,而并购后整合方案往往仅是象征性提及,言之无物,有的甚至避而不谈。二是并购交易完成后的详细整合工作,大多缺乏实质进展,虽然被并购企业换了“门庭”,却是“外侄打灯笼”,其经营运作一切“照旧”,“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没有显现“1 12”的效果。当然,也有像中联重科这样高度重视并购后整
13、合的榜样企业,中联重科在并购操作上连连得手且连连取得良好效果的阅历,充分证明白并购后整合的极端重要性。 4、在投资决策上,科学论证相对薄弱。投资项目选择恰当与否,对企业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企业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上,对项目所能带来的新增产值更为看重,却对项目所能实现的效益不够关注;对项目的近期收益更为上心,却对项目的潜在效应和远期影响不够重视;对项目可行性的阅历性推断更为注意,却对项目可行性的专业分析和理性推断缺少洞察。比如,在并购投资的定价问题上,有的以项目概略性探讨层次的测算结果,作为实际并购定价的依据,有的甚至以所谓“期望价值”作为并购的定价依据。又如在境外投资上,对与项目相
14、关的核心数据和材料缺乏可信的核查与证明手段,对东道国的宏观经济、投资环境、法律状况、劳工政策、人文特色等缺乏必要了解,以及关于这些因素对项目运作的可能性影响少有甚至没有赐予深化的评估等。这些问题增加了项目的运作成本,也放大了项目的风险性。 5、在项目推动上,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实力。项目是实现企业产能扩张、技术升级、结构优化的干脆载体,企业全部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必需依靠一个又一个详细的项目来推动。这正是企业重视项目的内在动因。但任何项目既有胜利的可能,也有失败的风险。因此,在项目推动主动性不减的同时,应对项目风险赐予足够的警惕。但部分企业好像对项目的胜利预期想得更多一些,而对项目所可能面临
15、的风险却不太重视,有关风险评估的内容大多存在结构形式化、描述空洞化、举措虚浮化的毛病。个别企业风险应急实力低下,在危机爆发前,尽管警报一再拉响,但风险意识非常淡薄,仍旧不顾条件,还接着想上那些超出自身实力、市场风险极大的项目。当危机突如其来,又表现出思想打算不足、应对方法不多、克难举措不力,从而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几点思索 就外部环境而言,在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企业相比,仍处于市场化企业成长的初级阶段。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竞争范围的全球性扩展、竞争强度的全方位升级和竞争对手的全领域威逼。可利用的最大机遇就是我国工业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资委 书记 学习 科学 发展观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