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docx
《第六单元 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 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第2课奇丽的夏宫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胜利能分类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颐和园是历史的见证。找寻一般园林运用“借景”“抑景”艺术方法的实例。讲解并描述法提问法通过颐和园的兴衰,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信念;培育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建筑艺术的观赏和认同以及爱护意识。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德和园“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讲解并描述法
2、提问法演示法巡游区的迷人景色长廊、佛香阁、才智海、昆明湖、十七孔桥、白色石舫、谐趣园、苏州街、四大部洲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及风格。史料研习法讲解并描述法提问法演示法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学问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教学重点颐和园的修建历史;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园林风格;相识劳动人民的宏大才智和创建。教学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颐和园作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艺术成就,它模拟大自然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和创建,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统一起来,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延长,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变换的“可望、可行、可游、
3、可居”的特别环境。颐和园是中国封建王朝最终建立的世上数一数二的皇家园林,它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科学文化历史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闻名的巡游胜地之一。1998年12月,她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的象征”的定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宝。教材引言小字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从金至清颐和园景区开发的历史,说明此地方自古即是景致美丽,环境宜人。据朴通事谚解中记述:当时这里的景色“真个是画也画不成,描也描不出,休夸天上瑶池,足比人间兜率”。引言中还包括本课的学习任务:老师需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两个问题(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成就?颐和园汇聚了哪几种不同的园林风格?),须要解决的三
4、个概念(颐和园、万寿山和昆明湖)。“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一目,主要讲解并描述了颐和园园林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过程、主要构成和园林的功能。关于颐和园园林的特点及历史地位教材是这样分析的:它是世界上最闻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园林总体布局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艺术特色,三千余间亭、轩、馆、廊、榭、寺、台、楼、阁、庙、桥、舫等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地分布在万寿山、昆明湖中,形成一座以湖光山色著称,又以金碧辉煌著名的大型皇
5、家园林,将中国古典园林的修造推向了高潮。在清代,王公贵族竞相在清山绿水的北京西北郊兴建离宫别馆。在绵延二十余里的范围内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特区。当时号称三山五园,颐和园即是其中之一。清朝颐和园的修建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工程起先。那时的清王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袤,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是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有了大建园林的条件。乾隆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存银,以“兴修水利和为母祝寿”为名,荟粹了全国能工巧匠,连续施工xx年,动用了全国年度收入七分之一的财力,内务府共销算工程用银4 482 851.953两,建成了这座规模巨大的
6、皇家御园“清漪园”。清漪园的得名是因为这里的昆明湖湖面开阔,一池碧波映线着天光云影,澄澈的水又泛着涟漪。如此耗资巨大、连续施工、一次完成的工程,在世界造园林史上也无先例。时间流转,颐和园的命运与中华帝国的命运一样受到摧残,在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即186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一起,被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烈焰瞬息之间,烧毁了这座经营、建立了1xx年的名园。园内珍宝散失一空,仅有少数建筑立于西风残照中。清档上记载:273间长廊只剩下十一间半,龙神祠殿宇祭器具无存。“玉泉悲咽昆明塞,惟有铜犀守荆棘”,是当时国人悲愤控诉侵略者丑恶行径的写照。咸丰死后,慈安和慈禧两宫皇太后发动“祺祥政变”,进行“垂帘听政
7、”,中国起先了慈禧驾驭朝政长达四十八年的历史。慈禧处心积虑修复清漪园,以作为她长期居住的离宫。然而当时的清王朝已民穷才尽,国库亏空,想要在几乎成为废墟的清漪园基址上重现辉煌,实非易事。后来,慈禧以筹建海军的名义筹资,重建清漪园。负责北洋水师的李鸿章答应每年从海军经费中拨出一半做为修清漪园之用。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漪园的重建工作起先,光绪皇帝将重建中的清漪园命名为“颐和园”。“颐和”一词,即是供慈禧“颐养天和”之意。工程由清代闻名宫廷设计师“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斗争中惨遭失败,全国人民怨声载道,加之国库财源枯竭,慈禧不得不于光绪二十一年
8、在裁撤海军衙门的同时,停止颐和园工程。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一次遭到英法日等八国联军的洗劫。光绪二十八年,慈禧再次斥巨资对颐和园进行大规模的修整,形成现在的规模。次此修整计工程27项,包括除畅观堂以外的殿宇,共用银431 914.477两。19xx年慈禧重新驻园后,打破咸丰朝以来皇帝、太后不见外国使节的成例,颐和园成为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媚外外交的场所。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又经验了北洋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园林荒芜,建筑残缺,景象极为凄凉。1948年12月,她先于北京城获得了新生,颐和园从今起先了崭新的历史篇章。颐和园的主要构成为万寿山和昆明湖,面积比较大,约二百九十多
9、公顷,特殊是水的面积约占四分之三,故有“水上园林”之称,具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其中建筑物较多,气概宏伟,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风范。颐和园秉承了皇家御园的规制,采纳了“宫苑分置”的方式,将全园按功能不同划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二者通称宫廷区)和风景巡游区。东宫门内仁寿殿为中心的宫廷区,为帝后朝会大臣、处理政务的场所;以乐寿堂为主体,包括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和光绪皇后的寝宫以及供慈禧看戏和消遣的地方。以万寿山上佛香阁为中心的巡游风景区,是颐和园的精华所在。“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一目,重点讲解并描述园中的主要建筑物景观,如政治活动区的仁寿殿,生活区的乐寿堂、玉澜堂、
10、宜芸馆和德和园等。圆明园的布局与故宫的一样,即“前朝后寝”,体现国重于家的原则和“家国一体”的理念。内廷区直对颐和园的正门,建筑富丽辉煌,庄重威历,具有皇家园林的特征之一。主要建筑物又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它们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其中居住部分采纳青砖灰瓦,亲切宜人。宫殿区则金碧辉煌,气宇轩昂。在整体布局上,宫殿区和内廷区相对规整严谨,与相隔咫尺的自然水景区形成反衬与对比,各取其妙,相映成趣。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大门上方悬挂“颐和园”匾,为光绪帝题。东宫门内是仁寿门,两侧朝房,旧称南北九卿房,是军机阁部办公的地方。仁寿门内即是政治活动区的中心建筑仁寿殿。仁寿殿
11、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的大殿,该殿最早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勤政殿”。当时乾隆规定:全部御园中,凡是当朝听政的大殿都叫“勤政殿”,意思是游园时不要忘了亲理政务。咸丰十年,仁寿殿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改名为“仁寿殿”。这个名字来源于孔子论语中“仁者寿”的语句,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19xx年再次修复后,慈禧和光绪常常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仁寿殿的门、窗、柱一律用红色,烘托起皇家威历的气氛。殿中摆放宝座,为皇权象征,殿内运用古代常用的造园手法,在院内栽植常青树木,点缀以山石,同园林的整体环境相协调。生活区的主要景物有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正如教材所说:玉澜堂为光
12、绪皇帝的寝宫,其实也是光绪皇帝的囚禁之所。玉澜堂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玉澜堂的堂名,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与这里的地形极为贴切。堂内陈设具有宫廷特点,堂内中心地平床上是一套宝座御案,用紫檀木和沉香木镶嵌、拼贴、雕造而成,高雅端庄,制作精致,在颐和园家具中数一数二。玉澜堂宝贵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和戊戌变法有关。宜芸馆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始建于乾隆,光绪时重建。“宜芸”意思是说宜于藏书和读书的地方。在乾隆时期是皇帝的藏书之地。原有通道与玉澜堂相通,戊戌变法失败后,通道被堵死。宜芸馆院内两侧廊壁上,镶嵌有乾隆御临各家石刻十块。乐寿
13、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要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在其建成后,慈禧大部分时间住在这里,乐寿堂是她的安歇之地。乐寿堂以它特有的位置和景致,成为园内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乐寿堂殿内及庭院的布置,突出了富贵长寿的主题。寿堂内按宫廷原状陈设,中间为起居室,西套间为寝室,东套间为更衣室。起居室内,中间设紫檀雕造御案宝座,宝座后列一堂十五折玻璃镜屏风,将室内映照得宽敞亮堂。乐寿堂内还悬挂有华丽的五彩玻璃吊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电灯。庭园内四季花木和陈设大多有象征寓意,堂阶前阶沿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取“六和太平”的谐音,庭前支配了对称的
14、花台。栽植玉兰海棠牡丹等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至今玉兰仍很茂密。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庭中一块长8米,宽2米,高4米巨石,横卧在一个雕有海浪水纹的青石座上。巨石形态很像灵芝且色青而润,取名“青芝岫”,寓意“寿比南山”。后人称此石为“败家石”。这些具有宫廷特点的内外陈设,到处表现出封建礼制的森严,象征着“天子至尊”、“皇家富贵”的意识。德和园是光绪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原本是在清漪园怡春堂基址上修建的,工程自1891年至1895年,历时四年,耗用了71万两白银才建成。该院有三进院落。占地3 000平方米,主要有由扮戏楼、大戏台和慈禧看戏的颐乐殿三部分组成。大戏楼共三层,高21
15、米,宽17米,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这座大戏楼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我国戏曲史上举足轻重,代表我国近代戏曲艺术水平的京剧,就是在这个舞台上发展成熟和定型的。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后,慈禧常常让社会上的名演员进宫表演,并赐予各种支持,使京剧这门艺术得以发展和完善,所以这里有“京剧摇篮”之称。那些乘前启后、开创流派、最负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如谭鑫培、杨小楼、陈德霖等,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留下很多历史记载和传闻。“巡游区的迷人景色”一目,教材依照景观的特征,主要分成三部分来讲解并描述:万寿山前山景色、昆明湖风光、后山后湖景观。万寿山前山是建筑密度最大的区域,其建筑,是整个万寿山
16、建筑的精华。万寿山前山景色的特征可概括为:建筑群华丽雄伟,体现了皇家威历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主体建筑布局严格对称,浩大的建筑气概集合了园林功能、宗教功能和宫廷功能。除主体建筑外,还在前山东西部点缀其它亭、堂、轩、阁等建筑小品,扩大了园林空间,增加了古朴、高雅的色调。万寿山前山的主要建筑有东西轴线千步廊,中轴线上有排云门、排云殿、德慧殿、佛香阁、才智海等,还有其他点缀的精品建筑,如转轮藏、介寿堂、宝云阁、五方阁、清华轩、意迟云在、千峰彩翠、景福阁、益寿堂、清宴舫、画中游等。颐和园里有回廊、曲廊、游廊、水廊、花廊、爬山廊等,集中了中国园林中全部廊的形式。其中,万
17、寿山下的彩绘长廊尤其是一条以“廊”驰名中外的建筑,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化画在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在全园的建筑布局中,长廊具有重要作用,它奇妙地建在山水之间,使湖山之间有了一个奇妙过渡,同时,又像一条五彩缤纷的带子,把前山一些分散建筑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排列有序的建筑整体,起到东西轴线的作用,另外也是一条引导巡游的路途。廊的设计上,作出了曲直转折的改变,同时在长廊沿线上穿插了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和两座水榭。长廊共绘有大小不同的苏式彩画1.4万幅。其中人物画面大多出自我国古典文
18、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演义聊斋等,其中的很多风景画仿自江南山水,是画师们依据乾隆意图绘制的,他们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条长长的画廊上。1860年,长廊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剩下十一间半,1886年,慈禧太后修颐和园重建了长廊。并派人往江南临摹山水,补画了廊间彩画。现存彩画是解放后修理长廊时按原样重新绘制的。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心建筑群,倚山临湖,是前山景区最主要的欣赏对象,它的设计与布局对园林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个建筑群的构思与布局体现了“仙山琼阁”的神仙意境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中轴建筑群的前身是清漪园时期的乾隆皇帝为给母亲助手修建的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单元 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 第六 单元 明清 宫殿 皇家 园林 陵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