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长经历和股票市场参与_江静琳.pdf
《农村成长经历和股票市场参与_江静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成长经历和股票市场参与_江静琳.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成长经历和股票市场参与*江静琳王正位廖理内容提要: 股票市场参与是家庭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本文实证研究了农村成长经历对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相对于 “土生土长” 的城镇居民, 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城镇居民的股票市场参与率显著较低, 且这一关系不能够被社会互动、 信任水平、 金融知识、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风险态度等因素的差异所完全解释。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 农村成长经历会使直接参与股票市场的概率降低约5 个百分点, 使参与股票市场( 含持有基金) 的概率降低约6 个百分点。进一步地, 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提升能够降低农村成长经历对居民股票市场参与的负面影响。这些结果可能对于理解我国居民的股票市场
2、参与行为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关键词: 股票市场参与家庭金融农村成长经历*江静琳、 王正位( 通讯作者) 、 廖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3, 电子邮箱 jiangjl. 14 pbcsf tsinghuaedu cn, wangzhw pbcsf tsinghua edu cn,liaol pbcsf tsinghua edu cn。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号: 71232003、71472100) 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 文责自负。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2009 年 “中国城镇居民经济状况与心态调查” 。相比而言, 根据 Guiso
3、 et al ( 2013) 测算, 美国约有50%的家庭参与股票市场。一、引言在学术界, 股票市场有限参与是家庭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Campbell, 2006) , 股票市场有限参与被认为可能可以解释股权溢价之谜 这一长期以来金融经济学领域的一大谜团。探究居民参与股票市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解释股票市场的有限参与, 因此这也是近十年来家庭金融领域研究的最主要的话题。对我国的金融实践而言, 股票市场参与率也是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比例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仅有14. 8%的中国家庭直接参与股票市场投资,这说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的发展
4、仍有巨大潜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而股票市场是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居民若不参与这个市场, 于家庭而言, 失去了一个资产多元化配置、 通过股权收益提高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 提升居民股票市场参与率, 对我国金融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居民参与股票市场, 提高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 这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的要求, 另一方面有利于股票市场增强流动性,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使得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企业, 从而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因此, 不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从我国金融发展实践角度出发, 股票市场有限参与都是一个重要的
5、研究话题。我们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现象: 改革开放之后的四十年来, 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城市迎来了大量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居民。随着城市户籍居民的增加, 考虑到城市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更高( 尹志超等, 2015) , 这扩大了有条件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基数。然而, 我们不禁要问, 他们的行为方式和 “城市老人” 一样吗?尽管获得金融服务的外部条件改善了, 但是这些新城市人的农村成长经历会否阻碍他们参与股票市场?事实上, 一个人过去长时间里的经历会长久地影响他的偏好和认知, 从而影响他的行为决策和行为结果, 进而影响总体的社会结果( Hoff and Stiglitz, 2015) 。这
6、种影响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当一48江静琳等: 农村成长经历和股票市场参与个人长期浸润在某种环境中, 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获得的特定的社会经历决定了他的文化心理模型( 文化信念) , 从而影响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进而形成了整体的社会结果。比如, Nunn Wantchekon( 2011) 研究发现, 非洲国家历史上经历的奴隶贸易引发的人际间的高度不信任代代相传, 内化成为一个人内在固有的行为准则( 倾向于不信任) , 从而导致近代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落后。Chetty et al ( 2011) 利用随机实验数据发现, 幼年成长环境会影响成年后的学业成就和劳动力市场表现, 且
7、这种持续作用是通过非认知能力的塑造实现的。个体的金融行为乃至金融参与水平也受到所经历的社会环境和经验的影响。比如 Malmendier Nagel( 2011) 指出,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经历的股票市场整体越繁荣, 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提升, 也会越倾向于投资股票市场。Giannetti Wang( 2016) 研究发现, 投资者如果在成年以后经历过公司丑闻事件, 将显著降低股票市场参与率, 同时也会降低投资股票市场的财富比例。然而, 目前还鲜有文献研究幼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对成年之后参与股票市场这一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文献的不足, 本文实证分析了年幼时在农村成长的经历对参与股票市场的影响
8、。这个问题在我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 进入 21 世纪以来,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降低杠杆率, 这就要求有更多资金进入股权市场。因此, 研究我国居民参与股票市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对资金进行引导, 从而扩大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基数。第二, 从时间纵轴上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我国的经济、 社会、 文化各个方面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过程中, 早年的成长经历是否投射到成年后的偏好和行为上, 这个问题有待研究。这个研究有益于分析我国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前景, 加快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第三, 从空间截面上看, 中国是一
9、个城乡二元社会。城乡差别不仅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有差距, 还体现在城乡居民认知、 观念有差异。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城市居民是否在行为上和土生土长的城市居民有差异?本文尝试从股票市场参与这个独特的经济学问题来解答。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 数据, 检验了农村成长经历对中国城镇家庭居民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城乡二元割裂结构, 从而可以使用受访者幼年时期的户籍类型判断是否有农村成长经历。本文实证结果显示, 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居民更少地参与股票市场, 且在考虑了社会互动、 信任水平、 金融知识、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风险态度等因素的差异之后, 这种负向关系仍是稳健且显著的。本文可
10、能的贡献在于: 一方面, 以中国家庭为样本, 引入农村成长经历来解释股票市场有限参与问题, 并获得了稳健可信的证据。就我们的知识范围内, 本文第一次为农村成长经历对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提供了直接证据。另一方面, 本文为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乡差异怎样影响居民偏好和行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发现。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1 文献综述本文主要和两类文献相关。第一类文献是关于人生早年的成长经历对个人成年后行为的影响。此类文献最初多见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经典著作乡土中国 中对此有精辟描述 : “人的当前 中包含着从过去 拔萃出来的投影。 ” 后来, 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也开
11、始关注早年成长经历的作用。根据 Cunha Heckman( 2007) 提出的理论框架,童幼年时期是一个人的 “非认知能力” ( 或人格特征) 形成的重要时期, 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对非认知能力的形成( skill formation) 有重要的塑造作用。这一理论框架在之后的田野实验中被反复检582018 年第 8 期2017 年 7 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要把发展直接金融放在重要位置 ” 、 “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验。比如, Chetty et al ( 2011) 利用随机田野试验数据( STA) 发现, 儿童早期的成长环境会显著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而且
12、这种效应的渠道是成长环境对非认知能力的塑造, 在长期对一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 现有文献主要认为来自一个人早年的成长经历会影响成年后的行为和偏好, 且非认知能力的塑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渠道。第二类文献与家庭金融相关。经典的金融经济学理论认为, 每个家庭都应该持有部分股票资产以获得股权溢价, 但是大量实证研究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不参与股票市场。现有文献主要用固定参与成本、 背景风险、 社会互动、 信任水平、 金融知识等来解释股票市场有限参与( 比如Vissing- Jorgensen, 2002; Guiso et al, 2008; Hong et al, 2004; van o
13、oij et al, 2011; 吴卫星等, 2011) 。尽管在经济学领域, 早年成长经历对个人经济决策的影响已经被提出并引起学术界关注, 但目前鲜有文献研究早年成长经历对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 以中国家庭为研究对象的更是缺乏。Malmendier Nagel( 2011) 和 Giannetti Wang( 2016) 研究的并非投资者的一般过往经历, 而是具体的与股票市场相关的经历。本文研究了农村成长经历对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 丰富了这类文献。2 研究假设和实证模型根据 Cunha Heckman( 2007) , 人生早年的童幼年时期是一个人的“非认知能力” ( 或人格特征) 形成的重要
14、时期, 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对非认知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同时, 人格特征在童幼时期形成之后,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是基本稳定的( Caspi et al , 2005) , 且对人的长期发展都有显著影响。在本文中, 人生早年成长在农村的经历, 可能会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特征, 从而长期影响成年以后的金融决策行为。根据费孝通在 乡土中国 中的论述, 农村是一个“变化很少, 文化稳定, 很少有新的问题” 的环境,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中, 一切都可以依照过往的经验, 人更可能形成“依赖习惯和经验” 的特征, 相应地, 可能就不那么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股票市场正是这样一个来自市场经济的充满风险和未知的新鲜事
15、。因而, 早年的农村成长经历可能阻碍了他们参与股票市场。我们提出假设: 在其他条件类似的情况下, 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居民参与股票市场的概率更低。根据以上研究假设, 我们使用微观调研数据, 利用下面的实证模型来检验:participationj= ruralexpj+ ctrlj+ provj+ j( 1)其中, participation 代表股票市场参与。rural exp 代表受访者是否有农村成长经历; ctrlj是控制变量,包含了一系列个人特征、 家庭经济特征和家庭人口学特征;provj是省份固定效应, 我们控制了家庭所在省份, 以消除省际经济、 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对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影响。
16、j代表随机项。如果 是显著的, 则说明在控制了个人、 家庭经济变量之后, 农村成长经历对居民参与股票市场有显著影响; 如果符号为负, 则说明农村成长经历会阻碍城镇居民参与股票市场。模型均采用 probit 回归。是否有农村成长经历属于个人固定效应, 因此本文的实证部分均采用截面回归。三、数据、 样本、 变量和描述性统计1 数据和样本本文使用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 的调研数据。CFPS 从2010年正式第一次开展, 2012、 2014 年又分别进行了受访家庭的追踪调查。本文样本的筛选过程如下:首先匹配了 2010 年的家庭问
17、卷数据库和成人问卷数据库,后根据研究问题对样本进行了筛选。筛选标准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 剔除了户主信息缺失的家庭; 第二, 家庭必须居住在城市, 同时家庭的户主必须拥有 “非农” 户口; 第三, 剔除了户主在 3 岁和 12 岁时的户口类型这个本文的核心代理68江静琳等: 农村成长经历和股票市场参与其中年龄、 收入、 资产、 负债都取了二次项。收入、 资产、 负债都取了对数。只有 2010 年的调研数据调研了受访者年幼时期的户籍类型。变量缺失的家庭; 第四, 户主必须同时是家庭的财务决策人( 这一变量来自 2014 年家庭经济问卷) 。其中, 之所以把样本限定在具有城市户口的城镇家庭, 是为
18、了保证样本内的家庭在当前的经济、 生活状况尽可能类似。同时, 家庭是否参与股票市场与家庭财务决策人的特征密切相关, 当事权和财权统一在户主身上时, 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户主( 同时是财务决策人) 本人的特征能够直接作用于家庭的金融决策, 因此我们要求户主必须同时是家庭的财务决策人。在经过以上四条筛选之后, 样本一共包含 2186 个家庭。样本的户主平均年龄是 56 岁左右。这个样本覆盖了 CFPS 所有调研覆盖的省份: 除了西藏、 青海、 宁夏、 新疆、 内蒙古、 海南和港澳台地区以外的 25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此外, 我们也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和经济特征。为了克服采用同年数据所带来
19、的可能的反向因果问题, 我们借鉴李涛和张文韬( 2015) 的做法, 解释变量若是随时间变化的, 则采用2012 年的个人或者家庭问卷调研数据, 被解释变量来自 2014 年的家庭问卷调研数据。2 核心变量定义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是居民是否有农村成长经历。本文根据受访者年幼时的户籍类型来判断受访者是否具有农村成长经历: 如果受访者 3 岁和 12 岁时的户口类型为“农业” , 则认为其拥有农村成长经历。样本中, 有 47. 1%的受访者有农村成长经历。年幼时的户籍类型之所以是判断受访者是否具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好的指标, 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户籍类型能够较好地代表一个人是成长在农村还是城市。我国的户
20、籍制度正式始于1958 年政府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该条例将城乡居民划分为两种不同户籍: 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在户籍制度的管理下, 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和迁移受到严格限制, 尤其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迁移。20 世纪的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 城乡迁移的控制才有所松动, 但一系列不利于农村人口转移的政策仍然存在( 蔡昉等, 2001) 。农村人口主要通过家庭团聚、 城市招工、参军、 上大学、 务工经商这几类方式进城。正是由于城乡迁移受到严格控制, 因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能够很好地代表一个人事实上是生活在城镇还是农村。782018 年第 8 期经过第一条筛选标准之后, 有
21、 13318 个家庭观测值; 第二条筛选标准后, 有 3723 个家庭观测值( 13318 个家庭有 6387 个生活在城市, 6387 个生活在城市的家庭中, 有 3723 个家庭的户主的户口类型是非农业) ; 第三条筛选标准后, 有 3697 个家庭观测值; 第四条筛选标准后, 有 2186 个家庭观测值。关于是否要求家庭的户主的户口类型是非农业, 我们主要考虑的是, 拥有城市户口对城市家庭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影响。而本文为了尽可能使得比较的两类人( 有农村成长经历与没有农村成长经历) 在目前的经济、 社会地位等情况基本一致, 要求样本都具备城镇户口比较合理。作为稳健性检验, 我们也采
22、用了 3697 个家庭的观测值对全文主要发现进行了验证, 结果是类似的。鉴于变量来自 CFPS 不同年份调研数据, 我们把 2010、 2012、 2014 三次的追踪调研数据根据受访者和家户进行了精确匹配。同时我们做了稳健性检验, 解释变量若采用 2014 年的数据, 也不影响后文的实证结果。CFPS 的调研数据, 出生后的户口类型仅调研了受访者 3 岁和 12 岁时的情况。鉴于严格的户籍制度, 我们认为 3 岁和 12岁户籍一致可以基本保证幼年时期的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农村( 或者城市) 。这几类进城方式, 基本保证了这些迁移人口是在至少接近成年( 远年长于 12 岁) 的时候才迁移到城市。
23、这点得到数据证实, 根据赵耀辉和刘启明( 1997) , 基于 19491985 年的城镇人口迁移调查数据, 农村迁移人口迁移时平均年龄为 23. 1 岁。改革开放之后, 尤其是 80 年代中期之后, 随着户籍制度有所松动, 城乡人口开始迁徙, 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开始受雇于城市部门。这种迁徙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伴随着户口相应变动的 “人口迁移” , 第二类是户口并未相应变动的 “人口流动” 。与第二类迁徙相关的 “流动人口” 可能会影响这个变量的准确性。我们对流动人口的影响进行估计。2014 年调研时本文的样本年龄段 3578 岁的占样本的 90%, 故而 35 岁的人是 1979 年出生的
24、。其幼年成长基本处于 1990 年代之前。3 至 12 岁期间落在 80年代之后的受访者, 有可能虽然 12 岁时是农业户口, 但有可能随父母迁徙到城镇, 成为 “流动人口” , 从而幼年时期成长在城镇。不过, 根据段成荣和孙玉井( 2006) 的统计, 1982 年时我国的流动人口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0. 66%。以 1981 年非农业户籍人口约占总人口 17%计算, 流动人口比例约占非农业户籍人口的 3. 88%(=0. 66% /17%) 。这是一个就高不就低的比例, 因为这个计算基于以下假设: 所有流动人口都是由农村流动向城镇。即使根据段成荣和孙玉井( 2006) , 0. 66%
25、这一比例存在低估的问题, 低估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1990 年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 89%, 1990 年我国非农业户籍人口约占总人口20. 86%, 因此流动人口比例约占非农业户籍人口 9. 06%。推算之后认为, 这类人口的比例相对较低, 因此绝大多数受访者如果在年幼时的户口类型是农业, 可以推断其具有农村成长经历。非农业户籍人数来源 wind 数据库、 公安部。二是城市和农村的成长经历确实存在很大差异, 尤其因为在人生早年发生, 可能影响非认知能力的塑造。中国的经济长期以来呈现城乡二元格局, 城乡差别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农村还是城市成长, 是两种差别很大的环境。就城乡家庭而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成长 经历 股票市场 参与 江静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