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真实世界的劳动经济学研...三届劳动经济学前沿论坛综述_罗楚亮.pdf
《面向真实世界的劳动经济学研...三届劳动经济学前沿论坛综述_罗楚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真实世界的劳动经济学研...三届劳动经济学前沿论坛综述_罗楚亮.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面向真实世界的劳动经济学研究* 第三届劳动经济学前沿论坛综述罗楚亮梁晓慧滕阳川*罗楚亮、 梁晓慧、 滕阳川,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邮政编码: 100875, 电子信箱: luochlbnu edu cn。“中国劳动经济学前沿论坛” 由 经济研究 编辑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暨南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发起。第三届中国劳动经济学前沿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承办, 于 2019 年 5 月 25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隆重举行。上午的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罗楚亮教授主持。开幕式上, 北京师
2、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志军教授 、 经济研究 编辑部主任刘霞辉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先后为本届论坛致欢迎辞。来自加州大学伊里文分校的 David Neumark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研究员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实教授先后做主题报告。加州大学伊里文分校 David Neumark 教授的报告主题为“收入所得税抵免对女性工资的长期影响” 。Neumark 教授提出探究在长期内实现经济自给自足的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最低工资和福利政策, 所得税抵免( EITC) 在长期内可能是更积极的一项政策。通过分析已有相关研究发现, EITC
3、在短期内会影响女性就业, 但目前学界对 EITC 的长期效应缺乏讨论。采用微观个体层面的数据发现, EITC 长期内会增加未婚低技能妈妈的就业、 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 但对于拥有较小年龄孩子的已婚妈妈来说, EITC 可能会减少就业投入和工资水平。EITC 短期内不仅会通过吸引女性就业以积累相关经验和工作技能, 也会增加寻找更高回报的工作岗位的时间投入, 这在长期内将会反映在收入水平上。Neumark 教授指出这项政策相较于最低工资或福利补贴政策可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这一反贫困政策具备有益的长期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关于发展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思考
4、” 。张车伟研究员认为现阶段关于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伴随着服务业供给不足和制造业供给过剩, 人口老龄化、 消费需求升级、 人民健康需要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增加了对养老和医疗的需求, 这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大部分人对大健康的认识可能有待纠正, 大健康产业不仅仅是健康产业和服务行业, 其从本质上具有产业性质, 但由于存在较强的正外部性而需要借助政府力量发挥公益性和产业性的融合。张车伟研究员通过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分别测算大健康产业规模的发展, 发现产业规模尽管呈上升的趋势, 但整体占比仍较小。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深化组织改革、 完善健康保障体制、 加强医药技术创新、 加强资
5、金支持、 集聚健康专业人才以及培育健康经济新业态。真正落实并实现惠及广大人民的大健康产业政策, 不仅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更需要产业内体系的建立和和产业间交叉影响的协同发展机制。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特征” 。李实教授指出中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进而到一体化的过程。城镇劳动力市场在发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在放松和管制下的两个市场, 即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自发市场( LM1) 和受政府管控891罗楚亮等: 面向真实世界的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具有城市户籍劳动力构成的市场( LM2) 。过去二十年间, 两个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不同的演进过程, LM1
6、 市场发生了规模逐渐增加、 运行机制由扁平转向分层但流动性由高转向中等的变化, 与此同时 LM2 市场的规模逐渐降低、 运行机制由相对封闭转向逐渐开放但流动性由低转向高技能劳动者上升、 低技能劳动者下降的异质性变化。自发劳动力市场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失业工人带动的, 但同时也面临由于制度因素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报告进一步提出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和自然分割、 全面和部分分割, 并采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 CHIPS) 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CFPS) 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中制度因素的分割作用逐渐减弱, 自由市场正在向更规范的道路上发展。除了上述的主题报告外, 来自北京大学、 清华大
7、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 20 多所科研机构和国内外知名高校的200 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分论坛的研讨。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 140 余篇, 经过专家评审, 最终入选 48 篇论文进行研讨, 分为多个平行论坛, 涵盖教育、 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本、 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与扶贫等研究主题。一、人力资本及其回报人力资本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不仅与劳动者的收入密切相关, 更决定了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人们不仅关注人力资本的回报特征, 也越来越注重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理解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在人
8、力资本形成过程中, 早期儿童的人力资本积累对后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暨南大学王春超等通过在湖北和湖南地区小学生中实施的田野实验, 通过学习成绩和大五人格测试衡量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研究两种能力的因果关系, 发现儿童期初的非认知能力对其不同阶段认知能力有显著影响, 对较长期认知能力的影响程度更大, 影响机制在于期初外倾性主要通过课外交互提高非留守儿童的短期认知能力, 严谨性通过个体上课集中程度提升留守儿童的长期认知能力。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 家庭养育方式和学校行为都对教育成效 ( educationperformance) 具有重要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杨娟等认为家庭教育方式会影响子女学业成绩
9、,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CEPS) 数据研究发现宽容型的父母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权威型和专制型对子女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对成绩处于劣势的子女有更大的作用, 其中间机制在于提升了子女对自我学业的期望。西北大学梁书源等采用 2016 年 CFPS 数据研究了劳动合同法与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关系, 结果发现签订劳动合同法会显著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预期效应发挥作用的, 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父母进行教育储蓄、 仅父亲签订劳动合同才会发挥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朱敏等使用 CEPS 数据发现学生在班级较高的相对排名会显著促进学习成绩、 提高受教育年限的期望并较少感到 “抑郁” 和 “
10、悲伤” , 这一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加教师的关注程度起作用, 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相对排名的影响。复旦大学宋弘等使用中国大学生调查( CCSS) 数据研究了如何鼓励 STEM 专业( 指科学、 技术、 工程和数学专业) 的学生在 STEM 领域的行业就业, 发现通过参与旨在提供 STEM 相关职业发展信息的科学培训项目可以有效地增加 STEM 专业学生在该专业领域就业, 影响机制在于增加了学生对 STEM 学科的兴趣, 而培训对于男性效果更好。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转型、 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上海财经大学陈媛媛等发现 2014年以后特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子女留守概率相对于其他城市
11、有所提高, 更多的出现在低技能家庭和中小学阶段, 主要是受义务教育入学门槛提高所致, 同时也发现这部分留守儿童长大后选择进入父母务工地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概率更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张丹丹发现童年时期父母关爱缺9912019 年第 8 期失会增加农民工群体成年后的犯罪倾向, 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会导致子女价值观教育缺失, 父母离婚会导致子女性格缺陷, 父亲和母亲关爱缺失分别会影响孩子犯罪活动和减少受教育程度, 这也是解释留守儿童的犯罪率更高的一个强有力的原因。这些发现无疑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妥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养问题, 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些外在的宏观冲击也可能
12、影响到人力资本形成过程。浙江大学张之的等使用气象数据配合人口普查和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期水旱灾害对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 发现人力资本存量随着长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增加而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土地、 房屋等不动产在自然灾害中的不稳定性导致人力资本价值相对增加, 因此频发灾害地区的农民会增加投资类似于人力资本的可移动性资本。就教育的回报特征而言, 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孙培伦等研究了技能需求、 精英高校偏好对员工工资以及公司绩效的影响。作者通过应届生求职网近 5 年来的全部招聘简章, 采用文本分析构造能力变量进行分析, 发现对任职技能和软技能要求更高的公司更偏好于精英学校的学生, 并愿意为好学
13、生支付工资溢价。但好学生不等于好员工, 因为没有发现他们具有更强的能够通过降低离职率增加公司绩效的 “坚韧性” 特质。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郑燕巧等通过匹配求职和招聘数据, 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过量投入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采用 OLS 和 PSM 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过度教育比例超过一半, 且女性过度教育程度更深但收入惩罚程度更低, 而非一线城市和非新兴行业过度教育程度较深且收入惩罚效应明显。从宏观层面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梁辉等在地级市层面发现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始终是城市劳动者收入的真正来源, 而城市产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随城市规模扩大由负向转为正向, 但劳动力市场厚度对收入的影响随
14、城市规模扩大先由负向转为正向再变回负向, 文章的结论对于城市规模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城市发展不能仅考虑大规模下的 “诟病” 问题, 也要注意城市规模对人力资本外部性和工资的重要影响。二、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无论是劳动就业、 劳动力流动, 还是技术进步, 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上, 也受制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 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制一直备受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孙文凯等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化指数, 发现 20102016 年间, 全国、 省、 地级市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基本表现上升趋势, 但北上广深等规模较大、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上升缓慢,
15、 这主要是由于户籍开放度提高以及国有企业从业人数减少推动劳动力数量配置效率提高所致。从就业来看, 北京师范大学李震等研究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地区就业分配效应, 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整体上促进了就业, 推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到非农、 可贸易以及服务业部门,并改善了地区就业环境, 主要机制在于地区企业进入和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和不同就业部门间存在的 “就业溢出效应” 。北京师范大学万海远指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 不仅能增加就业容量, 还会改善就业结构并提高创业概率, 城市中心地区、 交通环保类基础设施的创业带动作用尤为明显, 这可能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在便利居
16、民生活的同时, 增加了人们对创业的乐观预期, 降低了创业门槛。在劳动力流动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韩军等研究了语言文化因素对迁移的影响, 发现迁入地方言多样性显著促进了劳动力流入, 尤其在官话区和北方地区, 这可能是方言复杂性高的地区抑制了方言多样性的拉力; 迁入地方言与普通话的距离将显著抑制劳动力的流入, 这一影响仍旧在官话区和北方地区作用更强。中央财经大学孙伟增等使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发现房租成本增加会显著增加流动人口的住房消费以及总消费, 同时挤出了非住房消费, 降低了社会融入度, 加剧了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之间的居住分割。Virginia 理工大学金姗等采用人口普查数据发现移民会获得比当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向 真实 世界 劳动 经济学 前沿 论坛 综述 罗楚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