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竞争、战略性贸易政策调整与企业出口模式选择_谢申祥.pdf
《价格竞争、战略性贸易政策调整与企业出口模式选择_谢申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竞争、战略性贸易政策调整与企业出口模式选择_谢申祥.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价格竞争、 战略性贸易政策调整与企业出口模式选择*谢申祥刘培德王孝松内容提要: 当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时, 一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应该如何选择?本文从贸易利益和社会福利出发, 结合中国出口企业的实际, 构建了一个生产企业可以选择国内中间商出口的双寡头国际市场竞争模型, 在此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探讨了一国最优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分析结果表明, 产品质量差异和国内企业出口模式会影响一国最优的贸易政策选择。具体而言, 在两国均可以实施贸易政策, 两国国内企业均通过其国内中间商出口产品时, 若产品质量差异较大( 小) , 一国应该进行出口补贴( 征收出口税) ; 如果只有一国生产企业通过中间商出口
2、, 那么在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的情形下, 该国应该采取补贴政策。此外,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 贸易政策会影响国内生产企业出口模式的选择。本文的研究为中国贸易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理论参考。关键词: 质量差异价格竞争出口模式战略性贸易政策*谢申祥,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邮政编码: 250014, 电子信箱: xieshx sdufe edu cn; 刘培德, 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250014, 电子信箱: liupd1966 126 com; 王孝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2, 电子信箱:wangxiaosong ruc edu cn。本文是国家社
3、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逆全球化 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中国的应对方案研究”( 18AGJ001) 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1873141) 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7ZDA097) 的资助, 感谢 “泰山学者专项工程” 的支持, 感谢匿名审稿人中肯细致的建设性意见, 文责自负。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持续增加。2013 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突破 4 万亿美元大关, 一举超过美国, 位居世界第一。截至 2015 年底, 中国连续三年位居货物贸易第一位。从数量上看, 中国无疑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然而, 从质量和效益上看, 中国离美国、 德国等贸易强国还
4、有不小的差距。毫无疑问, 贸易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有赖于制造业的持续升级。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 无疑将为贸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而言, 其国际市场大多被少数寡头企业所控制。譬如, 国际高铁市场份额几乎被庞巴迪( 加拿大) 、 西门子( 德国) 、 川崎( 日本) 、 阿尔斯通( 法国) 、 EMD( 美国) 和中国中车等公司所瓜分, 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主要被苹果( 美国) 、 三星( 韩国) 和华为( 中国) 等公司所占领,商用大飞机市场则由波音( 美国) 和空客( 欧盟) 垄断。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 在助推企业参与
5、国际竞争, 获取更大贸易利益中, 国家政策理当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出口补贴指向性明确, 因而在实践中受到诸多国家的青睐, 常被用来作为促进出口的工具。尽管世界贸易组织对一些行业或领域的出口补贴进行了限制甚至禁止, 但是各种变形的出口补贴依然层出不穷( Becker, 2014) 。因此, 探讨如何利用出口补贴措施, 以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中国整体社会福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常而言, 当产品的国际市场为寡头市场时, 为了减缓市场扭曲, 一国政府可利用贸易政策促进本国社会福利的提升。特别地, 若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进行产量竞争, 一国政府补贴本国企业的7212018 年第 10 期出口可以获得利
6、润转移效应, 从而达到提升本国社会福利的目的( Brander Spencer, 1985) 。而当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时, Eaton Grossman( 1986) 则认为, 一国政府基于改善贸易条件的动机, 通过征收出口税以推高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价格, 从而提升国家整体的社会福利。现实中, 各国比较普遍地实施以补贴出口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贸易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的日本通过实施针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战略性出口补贴政策, 促进了汽车工业、 家电工业、 芯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欧洲各国则通过组建空中客车公司并给予大量财政补贴, 以支持其生产的大型客机与美国大飞机竞争。不
7、可否认,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所确定的出口导向战略决定了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施的是出口补贴政策。这一政策在国家出口创汇和促进出口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外汇储备从 1978 年的 1. 67 亿美元跃升到 2006 年 2 月的 8536. 72 亿美元, 并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随着中国资本从短缺变为过剩, 贸易战略的导向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 从单纯追求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从追求贸易的数量到追求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转变。随着我国对贸易利益的更加重视, 已往实施的出口补贴政策是否仍具有合理性, 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除此之外,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 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
8、业既有可能进行产量竞争, 也有可能进行价格竞争, 那么当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时补贴出口是否合理?在什么情形下进行补贴?依然都值得进一步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事实上, 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常以产品的价格取胜, 价格往往是重要的国际竞争手段。同时, 考虑到中国是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 生产的产品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存在质量上的差异。基于此,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以产品质量差异为背景, 企业进行价格竞争的双寡头国际市场竞争模型。随着产品内分工现象的日益普遍, 结合中国大量生产企业依赖外贸企业( 中间商) 对外出口的现实,本文也将一国企业间产品生产和外贸分离的现象纳入到分析的框架之中。本文的研究结果表
9、明, 在生产企业通过国内外贸企业出口时, 由于双重加价 ( doublemarginalization) , 致使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的价格相对较高, 降低了一国政府通过征收出口税, 以获得贸易条件改善的动机。特别地, 当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质量差异较大时, 市场竞争相对较弱,出口产品价格更是处于市场高位, 一国政府通过降低出口产品价格获取利润转移( profit- shifting) 的动机会超过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获取贸易条件改善的动机。此时一国政府最优的贸易政策为补贴出口。因此, 即使企业间进行价格竞争, 那么一国也有可能实施出口补贴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这从理论上可以解释世界各国普遍实施的以
10、出口补贴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此外, 本文还发现, 在贸易政策存在的情形下, 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会策略性地利用本国贸易政策将产品的出口外包给国内外贸企业。这一发现无疑是对已有更多从交易成本( Coase, 1937) 、 不完全契约( Grossman Hart, 1986; Hart Moore, 1990; Antras, 2003) 和生产率差异( Antras Helpman, 2004)等角度来阐述企业内生边界理论的重要补充。二、文献回顾本文的研究基础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作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奠基者, Brander Spencer( 1985) 在第三国市场模型基础上,
11、分析了双寡头企业进行产量竞争时, 一国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因为企业间的决策变量 产量是 “不友好的” ( unfriendly) , 因而一国政府通过补贴国内企业出口, 使得国内出口企业占领更大国际市场份额, 从而抽取另一国出口企业的利润, 进821谢申祥等: 价格竞争、 战略性贸易政策调整与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类似的市场结构包括国际航空服务市场的竞争, 各国国内航空公司通过国内代理商向乘客出售某一国际航线的国际机票。此外, 本文将外贸企业和中间商当作同一概念使用, 仅指单纯从事出口的企业。而达到提升国家社会福利的目的。Dixit( 1984) 则以多寡头市场结构为研究背景, 分析了参与国际
12、竞争的企业进行产量竞争时一国最优的出口政策。研究结果显示, 如果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国企业数量并不超出某一门槛值, 那么该国就有动力实施出口补贴政策, 以最大化该国的社会福利。Collie( 1993) 在 Dixit( 1984) 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多寡头企业间的成本差异会削弱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效果。Neary( 1994) 同样考虑了企业间的成本差异, 认为政府实施补贴政策可能引致额外的公共成本, 因此政府的补贴政策应该是扶优扶强。Leahy Montagna( 2001) 的研究表明, 只有当公共基金所引致的社会成本较低时, 一国补贴本国最有效率的企业才是最优的。此外, Neary Leah
13、y( 2000) 从政府承诺( government commitment) 角度动态分析了一国实施战略性补贴政策动机的变化。Ghosh Saha( 2008) 则考虑了技术授权对一国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的影响。当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时, Eaton Grossman( 1986) 认为一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应为征收出口税。如果政府在企业决策之后再确定贸易政策, Gruenspecht( 1988) 发现此时政府应该实施出口补贴政策, 而不是 Eaton Grossman( 1986) 所论证的征收出口税。由此可见, 企业和政府的行动时序会影响一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选择。Bandyopadhyay et
14、 al ( 2000) 则分析了企业存在工会时, 一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的稳健性。Miller Pazgal( 2005) 考虑到企业的所有者和经理阶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利用管理授权模型同样论证了价格竞争时一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的合理性。Liang Mai( 2010) 在产品存在水平差异和企业存在成本不同的情形下, 同样论证了价格竞争模式下一国实施出口补贴政策的可能性。Ghosh Saha( 2015) 和 Ghosh Saha( 2008) 也分析了相互竞争的两个出口企业之间存在技术授权时, 一国最优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与 Ghosh Saha( 2008) 不同的是, Ghosh Sa
15、ha( 2015) 论证了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时, 一国最优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仍有可能是补贴。Qiu( 1994) 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比较了企业进行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研究表明企业进行产量竞争时政府应该实施菜单式政策( policy menu) , 而当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时政府应该实施统一性政策( uniform policy) 。Bouet Cassagnard( 2013)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 分析了关税和配额应如何利用发挥战略性贸易政策作用的问题。当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时, Qiu( 1995) 比较了线性贸易政策和非线性贸易政策所引致的社会福利大小, 研究结果显示非线
16、性的贸易政策总是优于线性的贸易政策。Etro( 2011) 从内生化市场结构角度, 剖析了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模式下的战略性贸易政策。Schroeder Tremblay( 2015) 则分析了一国企业以产量为决策变量, 另一国企业以价格作为决策变量时, 应如何进行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随着运输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电子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产品内分工现象日益普遍。基于此,Spencer Jones ( 1992) 分析了本国生产企业可以向外国生产企业进口中间产品, 并与之在本国竞争时, 一国政府基于进口关税( 补贴) 和生产补贴的政策选择问题。Bernhofen( 1997) 利用 Brander
17、Spencer( 1985) 的第三国市场模型, 在产量竞争模式下分析了中间品生产企业的定价策略对一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影响。Ishikawa Spencer( 1999)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本国存在中间品生产商、 外国也存在中间品生产商, 并且两国存在中间产品贸易时, 一国战略性贸易政策如何调整的问题。Lee Wong( 2005) 考虑在中间品生产商之间存在竞争时, 企业的一体化状态对出口政策的影响。与 Bernhofen( 1997) 略有不同的是, Ziss( 1997) 分析的是生产企业将产品交由第三方企业进行销售时的贸易政策选择问题。Kawabata( 2010) 剖析了两国存在中间品
18、贸易时, 两国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在第三国进行价格竞争时, 一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决策。基于中间品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差异, 价格竞争模式下一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既有可能是征收出口税, 也有可能是补贴出口。谢申祥等( 2016) 则在 Ziss( 1997) 的基础上, 考虑企业之间的谈判势力差异, 进而考察了产量竞争情形下, 谈9212018 年第 10 期判势力如何影响一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决策。其他方面的扩展研究还包括龙晓柏和洪俊杰( 2014) , 他们考察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出口企业绩效的影响。谢申祥和王孝松( 2013) 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分析框架延伸到企业研发领域, 借此分析了一国的战略性研发
19、政策选择。考虑到生产的负外部性, 谢申祥等( 2014) 分析了生产的环境损害强度对一国的战略性研发政策的影响。邢斐和何欢浪( 2011) 则进一步考虑到产品内分工的现实, 借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分析框架, 探讨了战略性环境政策。邢斐等( 2012) 在垂直分工的理论框架下, 考虑到下游企业所在国的贸易报复对上游企业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稀土出口为例,分析了稀土出口政策的可能选择。在同时考虑一国实施贸易政策和研发政策的情形下, 邢斐等( 2016) 立足中国出口贸易战略转变的实际, 探讨了中国应该实施的贸易政策和研发政策。和现有文献相比, 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论文更加现
20、实地考虑到发展中国家企业, 特别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际, 即中国的生产企业很多是通过外贸企业进行出口, 同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与发达国家的产品主要体现在质量差异上, 在此背景下所探讨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第二, 本文的研究表明, 就理论而言, 即使在价格竞争模式下, 实施出口补贴政策在生产企业通过国内外贸企业出口的国家仍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这将有助于深刻理解补贴出口政策的现实普遍性; 同时, 在价格竞争模式下, 产品质量差异和生产企业的出口渠道会深刻影响一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选择。随着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 与发达国家产品质量的差距逐步缩小, 我们有必要考虑从传统的补贴政策转
21、向征收出口税政策, 这不仅是缓解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需要, 更是提升中国社会整体福利的需要。第三, 单纯的贸易政策会改变一国生产企业出口模式的选择,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贸易政策会改变一国企业的国内边界。三、基本模型国家 H 有一家生产企业 h 和一家外贸企业 d, 企业 h 生产高质量产品, 其产品质量标准化为s1=1。国家 F 也有一家生产企业 f 和一家外贸企业 t, 企业 f 生产低质量产品, 其产品质量为 s2=s, s( 0, 1) , s 实质体现了两个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差异, s 越大意味着产品质量差距越小。参照Brander Spencer( 1985) 的分析框架, 国家
22、H 和国家 F 生产的产品均不在国内消费, 全部由第三国市场的消费者购买。此外, 生产企业 h 和生产企业 f 均通过各自所在国家的外贸企业出口。为便于计算和分析, 本文进一步设定无论生产企业还是外贸企业, 其生产成本均为零。参照 Tirole( 1988) , 设定第三国市场每个消费者最多购买一单位产品,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U =si pi, 购买质量为 si价格为 pi的商品0,不购买( 1)式( 1) 中, si表征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 pi是质量为 si的产品价格, i =1, 2, 同时 pi也是 j 国出口到第三国市场上的产品价格, j = H, F。 是刻画第三国消费者的偏好
23、参数, 与 Zhou et al( 1996) 的设定类似, 假定偏好参数均匀分布在区间 0, 1 上。不失一般性, 假定第三国消费者总数为n =1。令 p1= s2 p2, 容易得到消费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的无差异消费者的偏好为: =p1 p21 s。类似地, 令 s2 p2=0, 直接得到消费低质量产品和不消费产品的边际消费者偏好为: =p2s。这样 j 国生产的产品所面临的第三国市场需求分别:031谢申祥等: 价格竞争、 战略性贸易政策调整与企业出口模式选择更详尽的关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的综述文献可参见荆林波和袁平红( 2012) 。在第六部分, 本文将分析两国生产企业其他情形下的出口
24、模式。q1( p1, p2)= 1 = 1 p1 p21 s( 2)q2( p1, p2)= =p1 p21 sp2s( 3)其中, q1为 H 国的出口量, q2为 F 国的出口量。本文的博弈时序设定如下: 一国政府首先确定出口政策, 然后两家生产企业均通过各自国内外贸企业将产品出口到第三国市场, 最后两国生产的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进行价格竞争。按照分析此类问题的通常方法, 借助倒推法( backward induction) 进行求解。在进一步分析之前, 为便于比较, 首先考察两国企业自由出口, 即两国政府均不干预各自国内企业贸易时的情形, 并将这种均衡状态作为后续分析的基准。当两国政府不干
25、预贸易, 即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在企业 h 通过中间商 d, 企业 f 通过中间商 t 向第三国市场出口时, 企业 d 和 t 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d= ( p1 c1) q1, t= ( p2 c2) q2, 其中 c1为生产企业 h 出售产品给中间商 d 的价格, c2为生产企业 f 出售产品给中间商 t 的价格。根据式( 2) 和式( 3) , 得到 H 国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的价格为: p1=2 +2c1+ c22s4 s, F 国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的价格为: p2=2c2+ s( 1 + c1 s)4 s。从上述最终产品的价格表达式不难发现, 倘若提高出售给中间商的产品价格, 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价格 竞争 战略性 贸易 政策 调整 企业 出口 模式 选择 谢申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