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典故六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历史典故六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历史典故六则历史典故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精选历史典故六则,欢迎参考阅读! 胶漆相投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独行传雷义传。【释义】相:相互;投:投合。比方情深谊厚、密切无间。【历史典故】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很要好的挚友,一个叫雷义,另外一个叫陈重。他俩的感情比亲兄弟还要好。有一次,他们两个人一起去参与考试,雷义考上了,陈重却没考上。雷义心想:“陈重的学问比我好,尽然没有考上,真的是太惋惜了!”雷义就跑去找掌管考试的官员说:“大人,麻烦您将我的功名转给陈重,他比我优秀呀!”官员当然不理他:“胡闹,功名怎么可以随意转给别人呢?”雷义心里很悲观:“那我也不要这个功名
2、了!”雷义就假装发疯不去做官,最终被解除了功名。过了几年,雷义和陈重又一起去参与考试,这一次,他们两个都考上了,还很幸运地被派在同一个地方做事。雷义兴奋地对陈重说:“陈兄,以后又要麻烦你多照看了。”陈重说:“雷兄,你说笑了,都是你在照看我呀!”两个人很快乐能在一起共事,感情变得更好了。大家看到他们感情这么好,都说:“胶和漆凝合在一起很坚实,不过还是比不上雷义和陈重的深厚友情呀!”后来,有人就把这件事变成“胶漆相投”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好挚友间的深厚友情,就像胶和漆聚合在一起那么坚实!【成长心语】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妙的,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挚友。”所谓挚友,就是比自己的亲属还要密
3、切的挚友。有些无法对家人诉说的苦恼,我们可以找挚友倾诉。以友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时常看到有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成亲兄弟般的友情。挚友们在真诚与友情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一个人在社会中,假如没有挚友,没有他人的帮助,他的境况会非常糟糕。一般人如此,成就大事的人更是如此。假如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任何事业都无从谈起。 肝胆相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陰侯列传和(宋代)赵令畸侯鲭录。【释义】肝胆:借指真心诚意。比方待人忠诚真挚,不耍心机,不玩权术。【历史典故】西汉初年,有一个叫蒯通的人,他足智多谋,很擅长分析形势,为人出谋划策。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楚汉相争之际,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处于相持阶
4、段,一时之间难分输赢。刘邦的部下中,韩信势力特别强大,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想劝服韩信建立第三种势力,与项羽、刘邦鼎足而立。于是,他扮装成看相的去见韩信,他对韩信说:“小人不才,对于占卜之事略知一二。给人看相,我一看他的骨相,就知道他的贵贱;二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的喜忧;三看他的性格是否坚决,就知道他能否成就大业。用这三方面来推断一个人的前途几乎可以说万无一失。”韩信听了,说:“好啊!那你给我看看,怎么样?”蒯通说:“看您的面部,做官再高也不过封侯,而且很危急。看您的背部,富贵自不用说。”蒯通看韩信已经动了心,便接着说:“如今楚汉相争,百姓死伤多数。两方相持不下,他们的胜败
5、,便确定于您。您帮助项羽,项羽就胜;您帮助刘邦,刘邦就胜。我情愿剖开自己的心腹,拿出自己的肝胆,为您出办法,只是怕您不愿采纳。我建议您,依靠自己的势力建立第三种力气,和他们三足鼎立。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您必需当机立断,不能再迟疑不决了。您去帮助项羽,刘邦肯定饶不了您;您去帮助刘邦,刘邦怕您夺他的天下,也很危急。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上天给你的福分你不要,反而要犯错误;机会到来你不动手,反而会有灾祸驾临。请您仔细地想想。”蒯通已经将整个形势分析得很透彻了,但韩信认为刘邦对他很好,一方面不忍心背叛刘邦,另一方面也不信任刘邦会对他下毒手。他最终没有接受蒯通的建议。后来,他被刘邦猜疑,还被吕后杀死了。【成长
6、心语】肝胆相照的情意并非友情的极致,却是友情的根本,唯有先将自己的心打开,挚友才能走进你的世界,共享你的喜乐,分担你的苦痛。挚友不分界线,不问贫贱,不管出身,可以是所谓的同道中人,即使曾经是敌,今日也可击掌为友。挚友不肯定是能够帮你解决燃眉之急的人,却肯定是给你志气在逆境中站直了别趴下的人。挚友不会介意你多久打来一次电话,多久才有一点消息,上次遇见匆忙几秒又何妨,心里记得的恒久不会退色。罗曼罗兰曾说过:“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快乐。”打开你的心,让挚友进去,让它不再孤寂,给自己一个体会天上人间欢乐的机会。 人琴俱亡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
7、说新语伤逝。【释义】琴:古琴;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人去世了,琴的音调也不再奇妙了。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哀思心情。【历史典故】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性格豪放超脱、不受约束,为人非常潇洒。他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不仅精通书法,而且擅长绘画,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兄弟俩的感情特别好,他们常在晚上一起读书,边读边议。有一晚,两人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突然拍案叫起来:“好!井丹这个人的品德真高洁啊!”井丹是东汉人,精通学问,不媚权贵,所以献之赞许他。徽之听了就笑着说:“井丹还没有长卿那样傲世呢!”长卿就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
8、君结合,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很不简单的,所以徽之说他傲世。当时有个术士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假如有活人情愿代替他死,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死的人就可活下来。”徽之听说了此事,便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死好了。”术士摇摇头说:“代人去死,必需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没多久,献之便去世了。家人怕徽哀思,没有把这个消息告知他。徽之始终很惦记弟弟,但始终没有消息。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子敬的病怎样了?为什么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模糊糊,半吐半吞。徽之便明白了,悲伤地说:“子敬已经去了!是吗?”家人见再也瞒不下去了
9、,便说了实话。徽之听了尽然一声不哭,只是下了病榻,叮嘱仆人打算车辆去奔丧。到了献之家,他在灵床上坐了下来,命人把献之生前最宠爱的琴取来,想弹首曲子。但调了半天弦,都没调好。于是举起琴往地上一摔,哀思地说:“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死去了啊!”说罢,他便昏了过去。徽之因极度哀痛,没过多久就病情加重了,一个多月后,他也离世而去。【成长心语】睹物思人是一种最常见的怀念方式。当亲人离我们而去时,我们对他们的思念无以复加,对他们的思念无处宣泄,所以,我们只能回到当时共同生活的地方,或者是现在仍旧充溢他们气息的地方,悼念他们,悼念已经逝去的岁月,悼念曾经的华蜜时间
10、。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妙,也随着他们的离去而一并消逝了,正如王徽之所说的“人琴俱亡”。但我们不能像王徽之一样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与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意始终存在,因此,我们必需在他们离开后,将他们未能完成的人生,持续下去,这才是安慰他们最好的方法。 孟母择邻 【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释义】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化孩子,多次迁居,以防他学坏。形容慈母严格要求子女,教化有方。【历史典故】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闻名的思想家。但是,孟子小时候,也和一般孩子一样,很顽皮,很贪玩,不愿学习,成天和小挚友打打闹闹。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化,花了许多的心血。一起先孟子一家居住在墓地旁边
11、,儿时的孟子还不明事,不知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看到邻居们都以替人办丧事谋生,他也觉得簇新,每日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游戏玩闹,也学着吹吹打打,打幡送丧,挖坑埋棺。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不能指责邻里,他们就以此为生,但假如许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孩子学到的也只有这些,长大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她深深地感到,这里绝非是自己想让儿子增长学问的地方,于是就搬家住到一个集市旁边。集市之中每天都很喧闹,各种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孟子又起先学着大人的样子玩沿街叫卖嬉戏。孟母又起先心急如焚了。她深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在这种地方成长。她叹息道:“这里也不是我志向中要让孩子
12、成长的地方。”于是她又一次带着孟子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住了下来,孟子则学着大人的样子,仿照效法各种礼仪,孟母这才长舒了口气,觉得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从今在这里居住下来,并对孟子倾心训诲,终使其成才。【成长心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孟母明白这个道理,为了给孟子创建最好的成长环境,不惜三次搬家。父母是你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熏陶感染下,你的乐趣、潜能、才华才有可能被激发,你的人格也可能得到很好的塑造。父母是你成长路上的强大后盾。 孺子牛 【出处】左传哀公六年。【释义】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方心甘情愿为人民大
13、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历史典故】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一个比较强盛的国家。齐景公是齐国国君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个。他有6个儿子,他最宠爱的是小儿子晏孺子。晏孺子长得聪慧伶俐,活泼可爱,又是齐景公的庞妃所生,所以景公特别偏爱他。景公常常整日和孺子一起玩耍、做嬉戏。孺子叫他怎么玩,他就怎么玩;叫他当什么,他就心甘情愿当什么。当时的景公已经将近六十岁了,玩起来,不是滚,就是爬,但他觉得很快乐。有一次,孺子要齐景公装作一头老牛让他牵着玩。齐景公竟然还让人拿来一根绳子,让孺子牵着一头,另一头他自己用牙齿紧紧咬着。这么一来,孺子很兴奋。一会儿骑在“牛背”上,一会儿便像牧童一样,牵着“牛”满院子跑。为了让儿子兴奋,
14、齐景公就装着牛叫在后面跟着跑。跑着跑着,孺子没当心,突然跌了一跤。齐景公没有防备,紧咬着绳子的门牙一下子被拽掉了一颗,口里立即流出鲜血。年幼的孺子不知如何是好,吓得哭起来。孺子一哭,景公特别心疼。他不顾自己,上前将孺子抱到怀里,哄着孺子不要哭。最终孺子不哭了,他又陪孺子玩起来。后来,在孺子不足10岁时,齐景公病死了。他临死前,立下遗嘱,要晏孺子继位。齐景公的长子陽生得到消息,短暂出逃到鲁国,其余几个都被逐出京城。孺子年幼无知,后来封了与景公的长子陽生交好的大夫陈喜子为相。陈喜子为陽生愤愤不平,杀掉了辅佐孺子的两个大臣。后来,又用个大皮囊将陽生带进宫中,强迫孺子退位,拥立陽生为国君。原来的相国鲍
15、牧惊异地说:“你们这么做,莫非忘了先王因为做孺子牛而崩落一颗牙齿的事吗?这是背叛先王遗命啊!”满朝大臣们,见大势已去,也不再说什么。陽生却说:“废掉一个国君,再立一个国君的事情许多,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弟弟年幼无知,无法理国。我是长子,接替国君,当之无愧,是天经地义的事。相国只要权衡是否有利于国家就是了,何必肯定要看什么先王遗命呢?”齐悼公继位当天便把晏孺子杀了。不久,又借故把鲍牧杀了。【成长心语】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伤心,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当你遭受坎坷时,父亲恒久是你最
16、坚实的依靠。“可怜天下父母心”,简简洁单的几个字,饱含了多少辛酸和无奈!面对父母的恩情,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得并珍惜呢?所以,当你想摆脱父母的束缚、行使自己的“叛逆”权时,肯定不要忘了父母源于爱的初衷,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爱你的父母。 煮豆燃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释义】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方兄弟间自相残杀。【历史典故】曹丕与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与他们的父亲曹操合称“三曹”,以他们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植因才华出众,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 死后,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个嫉妒心
17、很重的人,他始终都很嫉妒弟弟的才华,同时也担忧弟弟会威逼到自己的皇位,于是就想置弟弟于死地。一次,曹丕命人传曹植觐见,他对跪在地上的弟弟说:“父王在世的时候,总是夸奖你的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好,可是,我怀疑那是别人替你写的。现在我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的那么有才华。你我乃是兄弟,便以此为题,但诗中不行出现兄弟二字。限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得出来,便饶你不死,否则”曹植明知曹丕有心犯难自己,但又无计可施,既难过又生气。他强忍着心中的哀思,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这首诗,觉得自己对弟弟太过分了,不禁感到惭愧,便饶恕了曹植的性命,将其贬为安乡侯。【成长心语】血浓于水的亲情恒久是我们心灵的寄予,在为人处世的情感生活中,亲人之间的情感是最真诚、最恒久的,它是密切、友爱的象征。友就是和善相处,爱就是亲善相待。假如不能兄友弟恭,岂能长幼有序?岂能敦亲睦邻、为人友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