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精选6篇) 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 篇1 读完了红楼梦这本用美丽凄凉的文字所组成起来的书,我感慨万千,贾府中一个个的女孩的性格确定了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结果。对此,我好好探讨了一番,得出了以下结果:林黛玉:绿色属于明白人用词形容:真人不露相特点:须要暖和,容不得别人的背叛,肯定是信任你才会认可你,在红楼梦中特殊的信任、在乎贾宝玉,却遭到贾宝玉的背叛,又因为林黛玉本身就体弱多病,误会了贾宝玉,便一病不起了。王熙凤:黄色属于精明人用词形容:精于准备,不愿吃亏特点:对于时间特别敏感,以目标为导向,在红楼梦中算尽了机关,有一万个心眼,好斗,锋芒毕现,却因为太过于好斗而死
2、。薛宝钗:蓝色属于聪慧人用词形容:思维缜密,重长远特点:擅长限制但不擅长调整自己,心胸不广同时拘泥于形式,过于执着对错,缺少豁达。在红楼梦中才华不外露,不争一时的先后长短,很和善,最终被贾母选中嫁给贾宝玉。晴雯:红色属于机智人用词形容:脑瓜灵,嘴也灵特点:能说会道,简单患得患失,在红楼梦中心情波动较大,聪慧刚烈,抗拒性极强,曾有撕扇子为千金一笑为证,后来她的抗拒,遭到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状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在过去也好,在现在也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事实上,命运驾驭在自己的手里,把握自己的命运,关键在于调整好心态,有一个好性格,与别人好好相处,开快乐
3、心的过好每一天才是真正的财宝(注:千万别学以上列举的那些女孩们,将优点综合起来,缺点尽量屏蔽,才能让自己有一个好结果!) 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 篇2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一共刻画了327个人物形象,从封建高层到社会底层,无不包含涉及,并且一个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显得活灵活现,真实形象,让人觉得栩栩如生,宠爱不已。并且关系错综困难,情节量浩大,读起来令人反复咀嚼。而这样的一部精华佳作不是一蹴而就,其中隐藏这作家曹雪芹的多少社会功底。由于出身显赫的官宦之家,曾祖父曹玺曾深得皇上的信任,这样的家世背景使得曹雪芹对贵族家庭的奢侈生活有很深刻的体验,才足以将贾家的生活刻画的如此细致。红楼梦读书心得
4、。并且曹雪芹的祖父也曾做过康熙皇上的伴读,书香世家,使得曹雪芹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不料,在曹雪芹十二三岁时候起先家道中落,二十岁之后,曹家彻底败落,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这样的转折变迁,让曹雪芹经验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生于繁华,最终沦落的身世经验使曹雪芹体察到困难尖锐的社会冲突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加深了就他对社会生活的相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深刻体验并且明白人生的悲伤,世道的无情,看到了封建贵族的颓败之势,欺凌之恶,曹雪芹这个艺术天才,加上自身的桀骜不驯,清傲岸骨,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寄予在了这一宏大著作-红楼梦上了。而在红楼梦之中我却最最爱林黛玉。我觉得这个女
5、子,虽是柔弱,却孤傲,灵动,骨子里深驻着自己的幻想,想那一经典画面,手提着锄子,挽着篮子,葬一方落红,那是自己的心迹。落红飘飞下,那是多么唯美多么凄美。红楼梦读书心得。家道中落,无奈进京,寄人篱下,心寄宝玉。在当时迷乱的贾府,在当时奢侈的贾府,在当时礼尚成风的贾府,在当时上行下效的贾府,在当时唯利是图的贾府,在当时人心险恶的贾府,她没有薛宝钗的处事圆滑,稳重端庄,但是她却有自己的冰洁,自由,潇洒,恬然。她她像水一般,静谧却灵动不已。身躯虽是瘦弱,但看到的是多少男儿所不曾却若天地一般,有大美而无言。在当时考取功名利禄为驱动的时代,她却没有极力劝告宝玉读书考试,不屑日日与人争斗,时时绑紧神经,心怀
6、阴谋,而是在琴棋书画中寻找黄金屋颜如玉,与贾宝玉一起畅游西厢记!在爱情里,她坚守,她坚持!让我看到一个在如此封建的社会中却又多么英勇的学问女性! 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 篇3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宏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见。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
7、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显明特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矗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 篇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用辛酸泪来概括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回的古典巨著红楼梦,是
8、再精妙不过的!但只再想问一句:红楼一梦为谁痴,涩泪一把谁堪忍?想是对此著的一些个人看法。关于大观园大观园不仅是一座一般富贵国亲的园子,更是一部见证了宁荣二府兴衰的书!从元春嫁进深宫,宁荣二府花巨资修建这座省亲别墅,到最终变成闹鬼的荒园。这之间,有宝玉对额动诸宾的机智,投鼠忌器瞒脏的情义,杜撰芙蓉诔祭晴雯的柔情;有黛玉埋香冢泣残红的多情,中秋夜与湘云凹晶馆联诗的才华,亦有焚稿断痴情的痴气;有宝钗出闺成大礼的悲切,老祖宗两宴大观园的气派,湘云醉眠芍药?的无邪,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诙谐,凤姐抄检大观园的威严,更有园内众姊妹们共结海棠社的佳话!偌大的一个大观园,锁着一段段恩恩怨怨,一桩桩爱恨情仇,一滴滴
9、辛酸眼泪,一阵阵欢声笑语……这是个何等富贵的家族,何等精致的园子!竟没想到结局竟是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离乡的离乡,留下那一个往日充溢阳光、笑语,如今荒芜,闹鬼的空园!这岂仅仅是宁荣二府衰败的历程,也是贾、薛、王、史四大家族从兴到衰的写照,更是对封建大家族的封建思想的极大讽刺!关于金陵十二钗对于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是有偏见的。诸如秦可卿、元春、巧姐这三人,几乎是除了了解她们的身世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包括她们的性格,皆一概不知。喜爱薛宝钗,是因为她那首忆菊中的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这一句。喜爱她的随遇而安。然而,她却受封建教化思想太重、太深,遇事太随,全
10、然不像探春那样有主见,敢于斗争,最终嫁了宝玉,孤苦一人守着空房。对于林黛玉,也只有用她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来形容了。我不喜爱这样一位多情、多泪又清高自傲的女子,对于凡世不屑一顾,却为尘世肝肠寸断!真正喜爱的,是史湘云的豁达!她的身世遭受几乎与林黛玉相同,却从不把哀痛放在心上,潇洒地面对一切,开快乐心地过日子,甚至到最终的守寡,也是坦然从容,不比林妹妹,总有流不完的泪。另一人自然是王熙凤这个小说中塑造的最经典的角色!她的出场、铁槛寺弄权、泼醋打平儿、借剑杀人、抄检大观园……这特性格刚烈、直爽,甚至被有些人认为是泼辣、阴险的琏二奶奶,是宁荣二府有一无二的,
11、更是封建家族有一无二的女强人!喜爱凤姐的脾气,不娇柔造作;只惋惜这样一个女子,要强、好胜了一辈子,到头来遭人冷眼,曲解了她的心,孤苦一人走上了黄泉路,这个从前威严大震宁荣府的王熙凤,可怜一生为家计争强,却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我始终以为,红楼梦写金陵十二钗,是极具悲剧色调的,它胜于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程度!它写迎春、元春、王熙凤、林黛玉的死,写惜春的出家,探春的远嫁,以及巧姐的离家,妙玉的遭劫,湘云的守寡这些无不从女子的角度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她们一生的悲剧命运,想来用林黛玉的一句诗来描绘,是极好不过的,那便是冷月葬花魂……关于通灵玉要说宝玉的这块通灵玉
12、,自然要从说宝玉起先。小说中甄、贾二宝玉,即真宝玉和假宝玉。甄宝玉幼年虽和贾宝玉一样喜爱同众姊妹们玩,但后来变得正经好学,搞得满腹经纶,而他最终的结局小说并没有交代,他是否考取功名,我们也无从得知。而贾宝玉生性聪慧,却是个不思进取之徒。糊糊涂涂地过了一生,后经仙人指引,方看破红尘,专心读书,中了乡试后出了家。对于甄宝玉下落的留白,是非常高超的!这实在是应了太虚幻境入口的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而小说的最终一回,是准确地点出了宝玉即‘宝玉’也。这个结局,对于每个认仔细真读了红楼梦前一百十九回的人真真实切是当头一棒!我自己读
13、到此处时,是鼻子一酸,有想哭的冲动的!在第一回中,写道就将此蠢物,夹带其中,使他去经验经验。始终以为宝玉的通灵玉才是那青埂峰上的石头……小说的第九十四回,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从写怡红院十一月开了株海棠花,到宝玉的通灵玉稀里糊涂地丢失,之后就净是些稀奇怪异的事宝玉成了呆子,大观园闹鬼,宁府被抄了家产,凤姐撞了秦可卿的鬼魂……一块石头就这样枉入红尘几许年,让尘世女子为它落泪、归天、受冤,让宁荣二府妻离子散,最终却尘缘已满,携归本处,落回青埂峰这样无情的结局定是叫作者本身也是不忍而为之的,不然,他怎会将这石头的归宿支配在与情根峰谐音的青埂峰!关
14、于后四十回曹雪芹将红楼梦著到第八十回,故事的一部分结局已初露端倪,但高鹗补的后四十回却是硬生生地将曹雪芹的设想一一更改!论对这个故事的下手,曹雪芹无疑是要比高鹗狠的!他的原意定是要让宁荣二府全部败光,只有高鹗不忍心这样,于是让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曹雪芹狠心要让香菱活活被夏金桂害死,高鹗却把夏金桂弄死,把香菱扶了正;曹雪芹下决心要把湘云配给宝玉,高鹗却舍不得冷落了宝钗……这或许是高鹗一人比不上现在的红学会,看不太出前八十回中的玄机,就像他不知道曹雪芹为凤姐结局支配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怎么个死法,就只好让她草草地、稀里糊涂地死了!(此诗句至今未有人猜出曹雪芹的本意是要
15、叫凤姐如何死法)但或许,中国历史上也仅有高鹗一人忍心让林黛玉死!这一死,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升华到至高点,胜于一切其他结局这点,唯恐是高鹗补得最胜利的一段了!然而我却觉得,补的四十回虽算不上完备,但读来却更叫人寒心、悲凉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却不知如何说出个为什么来,或许,正是应了这句话:残缺也是美。而红楼梦本身,不也是一个残缺吗!红楼梦,真是一部让人看了不禁流泪的人间悲剧!我们随着这块顽石,一道游历了尘世的风风雨雨,体会了一番儿女柔情,感悟了一段爱恨情仇,见证了一部旷世悲剧!有道是: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后记:这些的确都是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地方可能出错!写红楼梦的读
16、后感,我认为首先要拥有的,是志气!这志气,并不单指你是否敢于评价这本巨著,敢于部分否定这本巨著(高鹗的后四十回补本);而是要看你是否敢于创新打破红楼梦读后感的一贯传统,只从贾、薛、王、史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切入。其实,细读红楼梦,会发觉大观园、金陵十二钗、宝玉,包括小说自身在内的四个结局,是最能体现红楼梦的魅力的!所取的四个小标题下的文字,段段其实都提出了红楼一梦为谁痴?这一问,反复地点题。所以个人认为,这篇读后感历时两天,写得算是胜利的!红楼梦,真的只有待到读完了她才会发觉其灵魂的深邃,怪道人们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读红楼梦,简直是种精神上的极大奢侈!我承认,自己已经对她爱不释
17、手了,不然,就算叫我死,也是做不出这篇读后感的! 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 篇5 红楼梦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子多以懦弱无知或刁钻放荡的不光彩形像出现。在这些作品里,女性不是祸根便是陪衬。红楼梦出现了,她对女性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变更。刻画了一群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与众各别、聪慧漂亮的古代女子形像。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女性,有形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但我觉得红楼梦最胜利的还是她的语言描写。看了红楼梦后,很清楚地看到了许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像,而这不同性格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各人不同语言特色的胜利描写。就拿这其中最富创建性、性格特别显明的王熙凤来说,她的语言就极富特色。提起王熙凤,人们
18、首先想起的会是书中给她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慧。的确,王熙凤真是费尽了心机去赢得她想要的一切,竭尽见风使舵、泼辣圆滑之能事,为人处事犀利虚伪,无怪乎人称凤辣子,而她的每句话作者都竭力透出她的特性。就拿第三回里王熙凤初见黛玉时说的一段话做例子。天下竟有这样端庄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表面上王熙凤这番话好像只是讨黛玉,赞扬她漂亮、有风度。可算尽机关的凤辣子的这段话并不如此简洁,事实上,她四面讨好八方卖乖,把在场的包括老祖宗、夫人们、迎探惜三姐妹都奉承到了。熙凤说道,看这通身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且不说一口一个老
19、祖宗叫贾母心里兴奋,我们看这言下之意:为什么黛玉如此端庄这么有气派呢?因为她象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般。换句话说,只有贾母的孙女才有这般端庄这般风度,这不是说全靠贾母的大家风范、端庄风度,孙女才得以继承吗?真是不露声色地哄得老祖宗快乐不已。光夸黛玉,在场的夫人小姐可能会有些不乐意:只有外孙女端庄吗?那么我们这些嫡亲孙女呢?熙凤深知这一点,便奇妙地夸黛玉象嫡亲孙女,这样便说出黛玉当然美,当然有气派,然而嫡亲孙女才真是正宗的娴淑端庄、美慧超凡,黛玉才只不过是象而已。于是,又讨好了夫人小姐们的欢心。王熙凤深知贾母在这个大家庭里的地位。她明白要想在这个家里树立威信就必需讨老祖宗的喜爱。只要成为老祖宗的宠爱,
20、就万事好办了。所以她特殊留意体会贾母的心思。那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看似轻轻带过,其实是遂了贾母的心。贾母日夜思念黛玉,很想让黛玉知道自己对她的爱抚关切,可又不便直说直讲。王熙凤这样讲出来,既无虚情假意之嫌,又玉成老祖宗的心事,真是乖巧之极。贾母听了定会想:我怎么想的凤丫头全明白,这丫头真把我的心思全看透了。这样的贴心人老祖宗能不宠吗?这段话不过几十字,却是八面玲珑,方方面面都照看到了。亏得独具匠心的曹雪芹,用这几十字让虚伪圆滑、深思熟虑的凤辣子跃然纸上,这真称得上精彩绝伦的语言描写。光凭这点,红楼梦就够得上称为旷世奇书,流芳百世。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
21、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似乎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四周无缘无故的缠围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净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净,纤尘不染 。但是
22、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苦痛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到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纯洁,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一般人的眼光看她,最观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顺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23、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悲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喧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终点,何处有香丘,悲伤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软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假如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验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苦
24、痛。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旧那么难受。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欲、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定崩溃和死亡,同时也示意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定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
25、创建和酷爱的主子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怜悯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需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呈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特性,她的特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
26、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起先。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特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找。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终点。天终点!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
27、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和善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懦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静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自命不凡的空谷幽兰。林黛玉
28、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思想总结 篇6 每次看红楼梦,总也看不到结尾,缘由无他,只是觉得林黛玉的生世可怜本就可怜,可为什么结局也那么的凄惨,为何要让她知道宝玉成亲,最终气结而亡。这个结局知道就够了,没必要去一遍遍的温习那种伤心。我知道许多人写了红楼梦的续篇,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聚,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读至尾章,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对于黛玉的遭受,我依旧
29、惋惜哀叹不已,但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以前,我始终是不喜爱薛宝钗的,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怜悯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或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薛家也是大家族之一,薛宝钗从小就家境富足,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化。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化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敬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行以理解
30、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当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或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化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快乐也没有不快乐,只是根据天经地义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一心一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切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敬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听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在封建社会的礼教中,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身不由己的。她只是一个典型的按部就班的
31、听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化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识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指责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妙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知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终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旧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苦痛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旧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敬重!与黛玉相比,宝钗的一生或许更为可悲。黛玉至少曾得到过那虚无缥缈的爱情,且她没有看到家族没落的凄惨下场,而是一死解脱了时间全部的苦痛。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本应是一个敢爱敢恨,特性潇洒,恣意生活的宝钗,却成了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对于她的一生,曹雪芹先生应当也是叹惋的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