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赋》与《文心雕龙》比较研究_1.docx
《《文赋》与《文心雕龙》比较研究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赋》与《文心雕龙》比较研究_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赋与文心雕龙比较研究 清代闻名学者章学诚曾指出文心雕龙与文赋有着渊源关系,但二者广泛而困难的内在联系和重要区分,仍旧值得我们予以深究。事实上,文赋与文心雕龙虽皆不遗余力追求文章之美,从而成为六朝“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明证,但其理论的逻辑起点却高下有别,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亦不行相提并论,从而其根本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取向也就貌同而实异。文赋是一首文的赞歌、美的赞歌,文心雕龙则是一部文的哲学、文的美学。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二百多年前,清代闻名者章学诚曾指出:“古人,惟论文辞而已矣。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1(P278)这段话历来得到探讨者的重视和确定,但刘勰之于陆机何所本,却仍旧值得我
2、们予以深究。陆机的文赋不仅是中国文学理论指责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也是第一篇完整、系统的文学论文;以“弥纶群言”2(P727)为己任的文心雕龙与其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自是顺理成章的。然而,文心雕龙与文赋之联系的详细情形,却是相当广泛而颇为困难的,非一句“本于陆机氏说”所可解决。一陆机的文赋确曾有意探讨为文之“专心”3(P170),以此而论,谓文心雕龙与文赋有着某种继承关系,是有肯定道理的。尤其是神思一篇与文赋的关系,更是一脉相承而明显可见的4(P29)。但是,同是探讨“为文之专心”2(P725),刘勰和陆机的着眼点却是大不一样的。陆机所谓“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专心”3(P170),指
3、的是“放言遣辞,良多变矣”3(P170),即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辞的问题;他要探讨的是“作文之利害所由”3(P170),所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3(P170),他重视的是如何详细操作的作文之“能”,因而他关切的始终是文学表现的技巧问题,也就是怎样写好一篇文章的问题。刘勰也是“论文”2(P726),甚至比陆机更具体地探讨了“作文之利害所由”,但其着眼点和所站的高度却有根本不同。刘勰不仅重视详细操作之“能”,而且同时重视理论相识上的“知”,并以这种哲学性质的“知”作为“能”的根本和动身点。刘勰首先将“文”这种人类文化现象纳入了哲学思索的范畴,而欲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去发觉它
4、、考察它、相识它。陆机强调“非知之难”而以为“能之难也”,因而主要论述如何详细操作;刘勰不废“能”的重要性,但以“知”为根本,其区分是明显可见的。文赋开篇而谓:“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3(P170),谈的是详细的创作过程之始;而文心雕龙以“原道”开篇,要探讨“文”这种人类文化现象的根本道理是什么,其气魄和胸襟是不行相提并论的。正如纪昀所评:“自汉以来,论文者罕能及此,彦和以此发端,所见在六朝文士之上。文以载道,明其当然;文原于道,明其本然:识其本乃不逐其末。”5(P23)其实,刘勰对文学现象所作形而上的哲学思索,不仅在六朝文士之上,而且在整个中国古代文论中,也是不多见的。这种思索,也不仅
5、是“明其本然”的问题,而且表征着文艺观念的真正自觉,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魏晋南北朝确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6(P526)的时代,一个极富艺术精神的时代。在这个充溢苦难的时代,文艺不是点缀升平的饰物,有时甚至也不是发幽抒愤的工具,而只是美,文艺的意义就在美本身,文艺就是美,这岂非真正的“为艺术而艺术”?当人们切实发觉文艺之美、之乐时,沉醉、沉醉于其中自不必说,甚至谈文论艺的理论本身也必需是美的。不能忽视的是,全文近两千字的文赋本身乃是“赋”,是一篇结构讲究、专心支配、精思结撰的文学作品;其用词经过细心推敲,通篇押韵,声辞并美。这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明证,是前所未闻的。文赋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专
6、论创作的文论,但更是一篇“文之赋”,是一首“文”的赞歌、美的赞歌。或许应当这样说,对陆机而言,其文学创作的理论与其为文作赋的目的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他更着意于对“文”的歌颂和赞美。文赋既是谈文学创作的原理、理论,更是对文学创作的实际过程加以描述;而文学创作过程本身也正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美的创建的过程,因而陆机实行了美的形式(赋)去描绘它。所以,严格地说,文赋虽涉及了不少重要理论问题,但它又不是纯粹的理论著作。这既是陆机的初衷,也是文赋的实际,我们决不能忽视这点。这一特点使得文赋的理论色调不浓,这可以说是缺陷;同时优点也相当明显:它最大限度地切近了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形,它不“隔”。陆机用美的形式
7、描述了文学创作这一美的历程,使人切实地看到了美的诞生的真实情形。也正因如此,陆机真正重视的不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而是如何写出一篇美的文章;这一目的和着眼点确定了他要大量探讨文章写作实践中的种种详细情形,大量探讨很多在今日看来属于形式技巧方面的问题。事实上,文赋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这些特点,也显明地体现在文心雕龙中。如所周知,文心雕龙乃是精致的骈文,很多篇章便是精彩的文学作品;“文心雕龙”这一细心推敲的书名本身亦足以说明,刘勰正以美的创建为旨归。范文澜先生曾指出:“刘勰是精通儒学和佛学的杰出学者,也是骈文作者中希有的能手。他撰文心雕龙五十篇,剖析文理,体大思精,全书用骈文来表达致密繁富的论点,宛转
8、自如,意无不达,好像比散文还要流畅,骈文高妙至此,可谓登峰造极。”7(P418)刘永济先生在其文心雕龙校释的“前言”中亦指出:“盖论文之作,究与论政、叙事之文有异,必措词典丽,始能相称。然则文心一书,即彦和之文学作品矣。”8(P2)这都是深得彦和专心之论。如前所述,文赋的理论起点与文心雕龙不行相提并论,但在深化创作实践内部、展示美的创建过程方面,刘勰同样不遗余力。文心雕龙的大量篇幅,都着眼详细的文章写作而论述“形式技巧”问题;以此而论,其与文赋亦可谓异曲同工。无论表现形式还是内容特点,我们都不能简洁地说文心雕龙是受文赋的影响;但其理论追求的相同之处,至少表征着所谓“文的自觉”的共同的时代特点。
9、二文赋之作,陆机要解决为文之“专心”的问题;但重要的是,陆机所谓“专心”是指什么呢?其云:“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3(P170)也就是说,如何写好一篇文章,陆机认为主要就是“放言遣辞”的问题;所谓“窃有以得其专心”3(P170)者,正指此也。所以,文赋之作确乎在为文之“专心”,但必知其“专心”在如何“放言其遣辞”,而不是其他。陆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乃是把文章写好、写美的问题;而他以为写好、写美的关键在于语言的表达。这是文赋以主要篇幅探讨所谓“形式技巧”的缘由。我们不能强陆机所难,把他论述的主旨掩盖,而以探讨者的“好恶”来确定取舍。陆机以为,作文之难,“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
10、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3(P170)。这里虽有“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两种情形,但其最终仍要落实到一个问题,即“文”如何“逮意”和“称物”,也就是如何“放言遣词”的问题;所以陆机说此“非知之难”,而是“能之难也”,即详细操作、表达的困难。他说:“故作文赋以述先世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3(P170)所谓“述先世之盛藻”,乃是考察前人“放言遣词”的详细阅历以及“专心”所在。这便是“作文之利害所由”,也就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所在;陆机认为,此问题解决了,“他日”为文也就可以“曲尽其妙”了。陆机所谓创作之“恒患”,刘勰也给与了充分的留意和重视。神思有云:“方其搦翰,气倍辞
11、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2(P494)这种体会可以说更为真实而符合创作的实际情形,但刘勰并未止于此,而是要探究其中的缘由。他说:“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2(P494)刘勰认为,之所以会有“文不逮意”的问题,是因为“意”和“言”(“文”)有着不同的特点:艺术意象出于虚构,简单稀奇制胜;语言文辞讲究实在,难以率而胜利。所以,刘勰既充分留意到了这个问题的“能之难”,又明显不同意陆机的“非知之难”之说,而是要在知其所难的基础上解决“能之难”的问题。整个神思篇,就是从艺术构思这一特定的角度,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4(P29)。因此,刘勰之于陆机确是有所“本”的,但其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则大
12、为不同了。文赋首先以形象、生动而精确的语言概括地描绘了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历来得到探讨者的重视。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铺垫,并非作者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其开篇而谓:“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3(P170)一般说明为创作的打算,这是不精确的。陆机不是论创作的打算,而是描绘创作的发生;不是提出什么要求,而是说创作的冲动是如何产生的。陆机说,人生天地之间,观览万物、精思细想,必有所感;而那些具备文章写作修养之人便会有创作冲动的产生。以下便正就此两方面加以描绘。其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3(P170)四时之景物的改变感于人心,这是创
13、作冲动产生的根源。又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3(P170)物之感人是普遍的,然而欲形诸笔端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而必需具备充分的文学修养。“咏世德”云云主要指此。有了感情之产生,又有了表达它的实力,创作便可以实现,也就是“援笔”而“宣之乎斯文”了。创作冲动产生以后,便进入艺术构思阶段。陆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典型而胜利的艺术构思情形,较为充分地体现出艺术构思的主要特点。一是艺术构思要有虚静的心态。其云:“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3(P170)所谓“收视反听”,是说精神内敛、心无旁骛,进入一种
14、虚静之境。“收视反听”的目的是“耽思傍讯”,既要心无杂念,又应深思博采;也就是说,进入虚静之境乃是为了集中精力进行艺术构思。二是艺术构思的想象特点。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3(P170),等等,都说明艺术构思具有超越时空的想象特点。三是艺术构思的形象性。所谓“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3(P170),是说作者的思想感情越来越显明,所要描绘的自然景物也越来越清楚,说明艺术构思过程中伴随着生动、显明的形象。四是艺术构思的创新特点。艺术构思过程中,作者不仅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更要“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
15、披,启夕秀于未振”3(P170),也就是注意创新而超越前人。五是艺术构思的不确定性。作为创作之始,艺术构思中的意象具有飘忽不定的特点。有时文思泉涌,意象丰富;有时则文思艰涩,闭塞不通。所谓“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3(P170),说的正是这种情形。艺术构思完成以后,便进入“选义按部,考辞就班”3(P171)的阶段,即艺术表现和传达的阶段。作者当然希望把构思的成果全部传达出来,所谓“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3(P171);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全力以赴,所谓“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3(P171),等等。然而,艺术表现的过程乃是相当艰难的;或胜利
16、或失败,得失并非总是尽如人意。所谓“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3(P171),既指出艺术表现和传达之难,又体现出其所以难的缘由:即艺术表现之难在于须将超时空的艺术构思的结果传达出来。艺术构思时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3(P170),而要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明显是极为困难的;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极大的冲突,这其实正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3(P170)之缘由。但陆机始终着眼于“能之难”,所以他重在描绘艺术传达时的种种难易之形:“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3(P171),是说文字表达的起先阶段总是颇为艰
17、涩的,而历经艰难以后终有文思畅通之时;“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3(P171),便是文思通畅而表现顺当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作者当然沉醉在一种创作的激烈中,所谓“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3(P171),真正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至于“思涉乐其必美,方言哀而已叹”3(P171)。文章的写作是艰难的,但又是欢乐的;文赋乃文章之赞歌,其根本的着眼点当然是为文之乐。所以,在上述描绘之后,陆机说:“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3(P171)这种文章“可乐”的观点确是前所未有的,是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理论象征之一。文章写作之乐,在于“课虚无以责有,叩孤独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3(P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赋 文心雕龙 比较 研究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