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政策选择_倪国华.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政策选择_倪国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政策选择_倪国华.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政策选择*倪国华王赛男JIN Yanhong内容提要: 本文构造了未来 30 年不同时期的粮食政策模拟实验体系, 并构造了“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量化表征中国奔向现代化进程中全社会对粮食安全的“忧患程度” 。模拟实验表明, 无论在“20202025 年” 基期 、 “20302035 年” 基期还是在“20502055年” 基期, 如果不 “忧患” 粮食安全, 就会导致粮食供给安心率下降到 0. 8 以下, 意味着中国会丧失在自身粮食安全体系中的主导权。然而, 如果因过度担忧粮食安全而过分强调自给率, 则会陷入粮食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 “忧患陷阱” , 走向因为 “忧患
2、” 所以更加“忧患” 的恶性循环。即使用 “安心率” 替代自给率作为评价指标, 过度“忧患” 也会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并降低社会总福利水平, 这凸显精准把控 “忧患程度” 的重要性。关键词:“忧患陷阱” 现代化进程粮食安全政策模拟*倪国华、 王赛男( 通讯作者) ,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 100048, 电子信箱: niguohua btbu edu cn, wangsainanbtbu edu cn; JIN Yanhong, 美国罗格斯大学, 电子信箱: jinyh sebs rutgers edu。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1ZDA055)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
3、金面上项目( 919200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2073008) 的资助。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建议。当然, 文责自负。一、引言未来 30 年,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成为团结中华民族奔向国家现代化征途的力量源泉, 而中国社会并未因目标的美好而忽视对于困难的 “忧患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已成为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意识, 它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也凝结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 贞观政要 中“天下稍安, 尤须兢慎, 若便骄逸, 必至丧败” 的戒语已成为从决策者到普通民众的社会共识。实际上, 中国社会对于粮食安全的 “忧患” 既源于一脉相承的民族生存智慧, 更源于中国粮食安全
4、体系自身所面临的战略性威胁( 程国强和朱满德, 2020) 。庞大的人口基数、 有限的水土资源、 严峻的生态压力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始终威胁着中国现代化征途中的粮食安全体系( 陈飞和翟伟娟, 2015;柯炳生, 2020) ,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概括: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 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虽然 “忧患” 已成共识, 但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 , “忧患” 本身并不能保证粮食体系更加安全, 也不能保证政策的合理性, 有时过度“忧患” 反而会将粮食安全政策引向失败。比如, 有些国家和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将破解深度 “忧患” 的策略对应为不惜一切代价提高自给率, 在水土资源不能支撑的情况
5、下, 引致食物短缺和生态恶化的双向灾难, 而这种灾难, 又会反过来促使社会对于粮食安全的 “忧患” 升级, 从而加剧食物供给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Wright, 2001; Gouel et al, 2016) ; 即使未将 “忧患” 解析为不惜一切代价提高自给率, 而是综合利用国际市场和跨期储备, 也会因为对“忧患” 的过度反应而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严重影响社会福利, 从而导致全社会对于粮食安全更深的“忧患” , 形成因为 “忧患” 所以更加 “忧患” 的恶性循环, 并将粮食安全政策最终引向失败。本文将上述恶性循环称为 “忧患陷阱” 。如何避免 “忧患陷阱” 已成为决策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
6、的问题。然而, 要在确保“忧患” 的前提下, 避免 “忧患陷阱” , 则需要对 “忧患” 本身进行量化, 并将“忧患” 纳入决策过程。实际上, 在高度3712021 年第 11 期复杂的现代治理体系中, 尤其是在高度敏感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 , “忧患” 该如何量化表达 , “忧患” 到何种程度才能达到最优的宏观均衡结果, 一直缺乏量化的学术研究。本研究基于对国家粮食政策体系的理论模型推演, 构造了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的概念, 将“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纳入到粮食政策体系中, 并从不同维度量化表征“忧患” 对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政策体系的影响。优化借鉴 Newbery Stiglitz(
7、 1982) 以及 Deaton Laroque( 1992) 等学者在研究国家粮食储备战略时的理论体系, 通过 ECS 语言, 模拟出充分体现 “忧患” 影响的粮食安全政策体系, 并在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中求解未来不同时期所需的最优政策工具组合。ECS 政策模拟的基本思路是: 在 “基期” 政策环境的基础上, 模拟不同政策工具组合在“均衡期” 的执行效果, 进而回答未来特定时期需要采取怎样的政策工具组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所需的最优粮食安全格局的问题( Miranda Helmberger, 1988; Gouel Legrand, 2017) 。基于对未来30 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决定性关键时期的
8、研判, 本研究确定了“ 20202025 年” 、“ 20302035 年” 和 “ 20502055 年” 三个研究基期。为避免陷入 “忧患陷阱” , 本研究在模拟决策过程时, 将决策准则确定为深度体现 “忧患” 影响的多目标体系, 即决策者在决策时不仅关注单一目标, 而是关注多个目标, 决策主体会全面权衡不同目标之间的制约关系, 做出平衡各方约束条件的最优选择。作为决策准则的组成部分, 自给率一直是政策调控的重要依据。作为人口基数庞大的发展中大国, 如果没有稳定的自给作为支撑, 粮食安全是难以保证的( 程名望等, 2015) 。但也不能将自给率作为唯一依据, 从理论上讲, 如果完全切断与国
9、际市场的联系, 自给率可以达到 100%, 因为自给率的定义是国内消费的粮食中自产粮食所占比率。在水土资源无法支撑的情况下, 实现 100% 的自给率将以大量的国内有效需求无法满足或者粮食严重短缺甚至饥荒为代价。因此, 本研究在决策准则中加入了内需满足率这一指标, 其含义是相关时期的有效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 如果内需满足率很低, 即使自给率很高, 粮食体系仍然是不安全的。同时, 粮食安全还包含生态可持续的目标,即如果在某一个时期自给率很高, 内需满足率也很高, 既能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又能吃得很饱, 但却以牺牲当期的生态环境为代价, 为了满足当期的供给而透支了未来的供给能力, 使生态环境不能
10、持续, 粮食体系也是不安全的。因此, 本研究在决策准则中又加入了生态涵养率这一指标, 其含义是相关时期国内已有水土资源禀赋与支撑国内供给所需的水土资源的比值。在综合考虑自给率、 内需满足率和生态涵养率多目标均衡的情况下, 要确保中国在粮食安全体系中的主导权, 需要综合利用国际市场和跨期储备, 确保在任何时期中国可以完全支配的粮食总量都大于等于总需求量。而中国可以完全支配的粮食除了当期自产之外还包括当期的储备, 因此, 本研究在决策准则中引入了粮食供给安心率这一指标, 其含义是相关时期中国可以完全支配的粮食总量与粮食需求总量的比值, 确保安心率大于等于1 是中国人 “手中有粮, 心里不慌” 的底
11、线需求。要实现安心率大于等于 1 的目标, 需要综合运用储备和贸易等政策工具, 而政策工具的使用需要付出巨大成本, 而且要以牺牲其他公共利益为代价, 决策主体需要综合考虑政府负担和政府效能。因此, 在本研究的决策准则中, 又加入了政府调控支出和政府调控杠杆率两项指标。当然, 作为决策的核心目标将一直围绕社会总福利最大化进行, 因此, 本研究的决策准则中自然包括均衡期国内总福利和经 “忧患” 加权的均衡期国内总福利两项指标。以上述多项指标作为综合决策准则, 通过在 ECS 政策模拟体系中精准调节“忧患程度 ” 、 “战略存储限值” 和“粮食进口限值” 等政策参数, 本研究最终确定了“202020
12、25 年” 基期 、 “20302035 年” 基期和“20502055 年” 基期的最优政策工具组合。研究表明, 对于三个基期而言,“ 20302035 年” 基期的粮食安全形势最严峻, 这一方面源于需求侧人口峰值的到来, 另一方面则源于 2030 年前后将是国际国内局面最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到“20502055 年” 基期, 粮食安全形势将大幅改善。无论是在“20202025 年” 基期 、 “20302035 年” 基期, 还是在“20502055471倪国华等: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政策选择年” 基期, 如果完全不 “忧患” 粮食安全问题, 都会导致粮食供给安心率下降到 0
13、. 8 以下, 意味着有超过 20%的 “综合粮食” 需要依赖当期国际市场; 如果过度忧虑粮食安全, 也会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并降低社会总福利水平。本文其余内容安排如下: 第二节为模型构建; 第三节为主要政策工具的讨论; 第四节为政策环境参数校准与评价指标构建; 第五节为模拟结果分析; 最后一节为简要的结论。二、模型构建: 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忧患” 纳入政策模拟体系鉴于中国社会对于粮食安全的 “忧患” 最终表现为对于未来粮食短缺的“忧患程度” , 因此, 定量表述国家对于自身粮食安全问题的 “忧患程度” , 并将这种“忧患程度” 纳入定量决策过程, 才是回答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瓶颈性制约条件。本研
14、究首次从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 经 “忧患” 加权的存储成本、 经 “忧患” 加权的消费者剩余、 经“忧患” 加权的总福利四个维度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忧患” 纳入政策模拟体系。( 一 )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基于学理分析, 本文所讨论的 “忧患” 是国家对于下一期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的 “战略忧患” 。这里所说的 “战略忧患” 主要源于对未来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及生产者福利大幅波动等重大战略问题的 “战略忧患” , 不包括对于 “特殊年景” 等生产波动风险的担忧。而这种 “战略忧患” 可以量化表述为, 中国社会在当期究竟愿意为下一期提前拥有一定数量的粮食这一优势条件( 即在当期为下一期
15、储备) 支付多少附加价格。显然 , “战略忧患” 程度越大, 中国社会愿意支付的附加价格越高。基于此, 本研究构造了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这个概念。从定量角度看 ,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的具体含义是国家对本期单位粮食存储到下一期的 “忧患” 赋值系数。当国家对于自身粮食安全完全不 “忧患” 的时候, =1 这意味着国家对于本期粮食存储到下一期的 “战略忧患” 赋值就是市场赋值。若存储的折损率为 , 则一单位粮食存储到下一期的市场赋值为( 1 ) Et( Pt +1) , 其中Et( Pt +1) 为下一期的预期单位价格。若国家对自身粮食安全存在一定程度的 “战略忧患” , 则 “粮食安全忧患
16、指数” 1, 担忧程度越大 ,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越大。从数量核算方式上看: 一单位 “综合粮食” 存储到下一期的国家赋值为 ( 1 ) Et( Pt +1) 。显然 ,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越大, 一单位 “综合粮食” 存储到下一期的国家赋值越高。社会对于粮食安全的 “战略忧患” 程度, 一方面取决于国家的资源禀赋、 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政治环境, 另一方面也是决策主体在做出综合判断之后, 可以通过国家力量调控的变量。政府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政策边界的把控, 能够改变全社会对于粮食安全的“忧患程度” 。如果将“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本身作为一项决策参数, 则该项决策参数的含义是将当期为下一期提
17、前拥有的一单位粮食赋值为当期市场价值的倍数。本研究在政策模拟过程中, 将未来处于深刻变化的中国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设定为从1 到 10 变化的连续变量。最低层级为 =1, 国家对于自身粮食安全完全不担忧, 粮食供需通过国内外联通的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若 =10, 一单位 “综合粮食” 存储到下一期的国家赋值为市场赋值的 10 倍, 意味着国家将在本期尽最大可能挖掘国内的供给潜力, 并愿意从国际市场上获取粮食作为下一期的储备。国家在 t 期存储 “综合粮食” 的单位成本为Pt+ k, 其中Pt为 t 期市场价格, k 为存储的交易成本。当存储的国家赋值大于存储成本, 即 ( 1 ) Et(
18、Pt +1) Pt+ k 时, 在国家存储没有达到战略存储限值SG之前, 政府会按市场价格存储粮食。上述运行规则在模拟程序中用( 1) 式表示:0 SGt SGPt+ k ( 1 ) Et( Pt+1) 0( 1)其中 , “” 是限制条件符号, 在政策模拟程序中的含义是其左右两边的约束条件不会同时发生。( 1) 式意味着, 如果存储的国家赋值大于存储成本, 即 ( 1 ) Et( Pt +1) Pt+ k 的条件存在,5712021 年第 11 期国家就有愿望不断增加储备SGt, 直至其达到设定的战略存储限值SG。显然 ,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越大, 增大储备以达到SG的愿望就越强烈。当然
19、, 能否达到SG还取决于其他限制条件。( 二) 经 “忧患” 加权的存储成本存储成本的福利核算方式也是表征国家对自身粮食安全问题“忧患程度” 的重要参数。国家越是担忧粮食安全越会不计成本地追求粮食储备, 以达到战略存储限值SG。这意味着, 政府在核算国家福利时, 存储成本的福利核算值与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成反比。因为粮食生产的周期性, 当期( t) 的存储要在下一期( t +1) 核算, 而下一期则要为下下期存储,所以均衡期存储成本的福利核算方式如( 2) 式所示:CostSGt+1= 1/( ( 1 ) SGtE( Pt+1) ( k + E( Pt+1) ) SGt+1)( 2)在(
20、2) 式中, E( Pt +1) 为均衡期的预期价格, ( 1 ) SGt为“综合粮食” 存储到均衡期去除折损后的剩余存量, ( 1 ) SGtE( Pt +1) 为 “综合粮食” 存储到均衡期的市场收益。k 为存储“综合粮食” 的交易成本, ( k + E( Pt +1) ) SGt +1表示均衡期为下下期( t +2) 存储 “综合粮食” 所付出的成本。( 1 ) SGtE( Pt +1) ( k + E( Pt +1) ) SGt +1表示均衡期存储“综合粮食” 的净成本。1/( ( 1 ) E( Pt +1) SGt( k + E( Pt +1) ) SGt +1) 则表示政府在考虑了
21、自身对于粮食安全的“忧患程度” 之后, 经“忧患” 加权的存储成本。( 三) 经 “忧患” 加权的消费者剩余根据 Gouel Jean( 2015) 的研究, 在不考虑 “忧患指数” 的条件下, 均衡期的消费者剩余:CS0=PPt+1D( p) dp =d p1+/( 1 + )PPt+1= d( p1+ p1+) /( 1 + ) 。然而, 在不同 “忧患程度” 下, 消费者对于短缺的承受能力存在差异, 即社会对于粮食安全的“忧患程度” 越高, 消费者对于短缺的承受能力也越弱。本文在内需满足率的基础上, 构造了经 “忧患” 加权的短缺指数:FS = ( duanquelv)( 3)其中, d
22、uanquelv 表示内需满足率( 也称短缺指数) , 其含义是将基期的消费水平确定为标准值之后, 再将均衡期的消费水平与基期的消费水平相比所得比值。当内需满足率为 1 时, 意味着均衡期的消费水平达到了基期的消费水平; 如果小于 1, 意味着均衡期的消费水平低于基期的消费水平, 数值越小则短缺程度越大, 表征与基期相比有大量的刚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大于 1, 意味着均衡期的消费水平高于基期的消费水平, 数值越大意味着均衡期的消费水平高出基期的倍数越大。经 “忧患” 加权的短缺指数是将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作为指数, 对内需满足率进行指数运算而得到。显然 ,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越高,
23、经“忧患” 加权的短缺指数 FS 波动幅度越大。在均衡期,经 “忧患” 加权的消费者剩余CSt +1, 是由均衡期的消费者剩余CS0与经“忧患” 加权的短缺指数 FS相乘得到, 其计算方法如( 4) 式所示:CSt+1= FSCS0( 4)显然, 当“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越高时, 经“忧患指数” 加权的消费者剩余 CS 的波动幅度越大。( 四) 经 “忧患” 加权的总福利政府作为决策者, 其目标之一是实现国家总福利最大化。在均衡期, 经“忧患” 加权的总福利是由经 “忧患” 加权的消费者剩余CSt +1, 生产者剩余PSt +1和贸易福利WTrt +1加总, 再减去补贴成本Costsbt +1
24、和经 “忧患” 加权的存储成本CostSGt +1构成, 如( 5) 式所示:Wt+1= CSt+1+ PSt+1+ WTrt+1 Costsbt+1 CostSGt+1( 5)上式中, 生产者剩余PSt +1= EPeaEHa+ btaEHa aaEHa abEH( mua +1)a/( mua +1) 。其671倪国华等: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政策选择中, EPea为国内均衡期价格, EHa为国内均衡期产量, bta 为政府按单位产量发放给农户的补贴; 贸易福利WTrt +1= EXb( EPea EPeb) , 其中, EXb为均衡期的净进口, EPea为均衡期国内价格, EPeb
25、为均衡期 “综合粮食” 的进口到岸价格; 补贴成本Costsbt +1= ( 1 + ssh) btaHa, 其中, ssh 表示执行补贴政策本身所支付的交易成本; 各参数的设定及取值详见表 1。本研究用 “粮食安全忧患指数” 、 经 “忧患” 加权的存储成本、 经 “忧患” 加权的消费者剩余、 经 “忧患” 加权的总福利四个量化参数, 从四个维度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 “忧患” 纳入到了政策模拟体系。三、主要政策工具讨论在本文所讨论的 20202050 年的三个 “基期” 内, 中国可使用的粮食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生产者补贴、 关税、 战略存储限值和粮食进口限值( 陈飞等, 2010; 倪国华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现代化 进程 中的 粮食安全 政策 选择 国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