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进城的回报: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_魏东霞.pdf





《早进城的回报: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_魏东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进城的回报: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_魏东霞.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早进城的回报: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魏东霞陆铭内容提要: 移民通过尽早进城, 在青少年时期获得城市生活经历, 可以提升其非认知能力, 增加进入现代服务业就业的概率, 改善其劳动力市场收入。基于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 农村移民首次进城年 越小, 其小时工资越高。以农村移民进城当年户籍地春季旱涝等级作为首次进城年 的工具变量,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表明, 户籍地当年春季降水量越多, 农民越早进城, 其日后的劳动力市场表现越好。机制分析表明, 农村移民早进城能提高其非认知能力, 提升其进入收入较高的现代服务业的概率。本文的政策含义是, 破除体制障碍让更多农村人口尽早进城, 以改善其
2、日后的就业和收入。关键词: 城市化学习效应非认知能力*魏东霞,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邮政编码: 510521, 电子信箱: sophiawdx126 com; 陆铭( 通讯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 200030, 电子信箱: luming1973 sjtu edu cn。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0BJY05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2073094)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71834005) 的资助。作者感谢彭冲、 李杰伟提供的数据支持, 感谢刘愿、 梁超、 梁文泉、 李鹏飞、 王静、 王昆仑、 夏怡然、 向宽虎、 钟
3、辉勇、 钟粤俊及邢春冰、 李世刚、 刘娜、 高文书等首届城市与发展经济学前沿论坛和第五届劳动经济学年会与会专家的意见和评论。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供的建设性意见。当然, 文责自负。一、引言城市化要推进, 这是有共识的, 但是, 以多快的速度推进城市化, 以及农村人口要不要尽早进城, 事关国家发展和全民福利, 仍存争议。长期以来, 中国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地区间流动的制度障碍就像是玻璃幕墙, 横在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间( 陆铭, 2011)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正进入深水区, 中小城市已经逐步放开落户限制, 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在 2014 年后反而提高了落户门槛。大城市的高落户门槛不但导致劳动力回流
4、, 减少城市劳动力供给( 张吉鹏等, 2020) , 而且是规模庞大的农村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 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本损失( 魏东霞和谌新民, 2018) 。大城市在提高落户门槛的同时, 流动人口继续向东部发达地区集聚。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城市政府的户籍政策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人口自由流动可以直接带来收入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多( 陆铭等, 2019) 。现有研究表明,流动人口通过城市生活经历, 并借助于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产生的学习效应, 通过与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互补, 获得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 可以提高收入( 梁文泉和陆铭, 2015, 2016; 陆铭, 2017;Glaeser Lu,
5、 2018) 。正如 Lucas( 1988) 所言, 通过干中学获得的人力资本积累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进入城市者通过模仿和学习当地的高技能劳动者, 积累个体人力资本, 提升劳动力市场表现( Glaeser, 1999) 。来自美国的经验证据表明, 移民由其他地方进入大城市的累计工作时间越长, 其工资水平提升幅度越大; 年轻人具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和预期收益, 城市会吸引大量年轻人进入, 因而城市的学习效应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得也更加明显( Glaeser, 1999; Glaeser Mar, 2001) 。既有研究表明城市学习效应不仅受到个人在城市累计生活时间的影响, 更可能与其进入城市861魏东
6、霞、 陆铭: 早进城的回报: 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的早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Glaeser Mar( 2001) 识别了累计进城时间对移民劳动力报酬的影响,Glaeser( 1999) 认为年轻人在城市的学习效应更大, 但并未提供更多的经验证据。本文试图强调,流动人口早期城市生活经历能否有效转化为劳动力市场回报, 取决于首次进入城市的年龄。青少年时期所处的外部环境, 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早进城的移民更能通过城市生活经历的积累, 形成有别于学校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 提高收入水平。相比 Glaeser 基于美国的研究识别了移民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的自由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的提高, 本文则利用中国流
7、动人口监测数据, 首次尝试在发展中国家检验移民从农村地区到城市的迁移产生的学习效应。本文 OLS 估计发现, 农村移民首次进城年龄越小, 其劳动力市场回报越高。在加入累计进城时间及其与首次进城年龄的交互项后, 首次进城年龄仍然与劳动力市场回报负相关, 且交互项为负, 说明早进城有效提高累计进城时间的边际报酬。由于遗漏变量和样本选择问题, OLS 估计会低估早进城的学习效应。为减少内生性导致的估计偏误, 本文以农村移民首次离开户籍地当年当地春季旱涝等级作为首次进城年龄的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发现, 以重旱为基准组, 其他旱涝等级下农村移民首次进城年龄均显著下降, 农民越早进城, 其当前劳动
8、力市场回报也越高。IV估计和 OLS 估计的系数方向一致, 说明早进城的学习效应在因果关系上是成立的。异质性分析表明, 早进城的学习效应在进城前和进城后完成教育的群体均有体现, 但在进城前完成教育的群体中更加显著, 而且主要体现在中低学历个体身上, 说明早进城的学习效应并不是进城接受学校教育所致。特别是, 农村移民只有进入真正的城市并在城市稳定就业, 才能够获得这种学习效应, 这种效应在大城市更大, 有期间返乡经历的个体学习效应不显著。城市学习效应的内在机制是另一个有待检验的问题。马歇尔早在 1890 年就指出, 从事相同行业者之间的学习无处不在, 可以通过互动交流随时获得( Marshall
9、,1920) 。但互动交流如何提升个体的人力资本积累, 则不甚明瞭。不同于人们有意识的、 专门的学习, 得益于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学习, 更容易提升个人的沟通和交流等非认知能力, 有助于其进入收入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就业。由于缺乏中国流动人口追踪调查数据, 所以很难确定进城决策和工作行业选择的先后顺序, 难以识别早进城的学习效应如何影响农村移民工作行业。因此, 流动人口早进城产生学习效应的机制, 是本文考察的第二个重要问题。利用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本文有效区分了移民进城和从事当前工作的先后顺序。机制检验发现, 农村移民进城越早, 他们更可能进入收入较高的行业,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工作。早进
10、城者拥有更好的社交活动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等非认知能力, 进而提高其进入现代服务业就业的概率。上述效应在进城一段时间后从事当前工作的个体中尤其显著, 说明非认知能力的提高确实是经历了城市生活之后获得的。本文从首次进城年龄这个独特的视角, 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微观数据识别了农村移民早期城市生活经历的学习效应。与 Glaeser et al ( 1999,2001) 不同的是, 本文强调城市生活的学习效应不仅仅在于进城的累计时间, 关键在于移民的首次进城年龄。劳动经济学有两支前沿文献, 一是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学习效应, 二是劳动力早年生活经历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发展的实践, 将上述两支文
11、献建立了联系。其次,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移民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流动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 更为突出的是, 大量农村儿童因城市高落户门槛未能跟随父母进城, 可能错失在年少时进城获得的城市学习效应。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节在文献综述基础上, 提出理论假说; 第三节是数据与模型, 描述特征事实, 介绍模型设计及识别策略; 第四节讨论实证结果, 包括基准回归、 工具变量估计和异质性分析; 第五节进行机制检验; 第六节总结文章结论, 并讨论政策含义。9612021 年第 12 期二、理论假说城市是智力的熔炉和形成新思想的地方( Jacobs, 1969) , 源于城市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是新
12、思想产生的原动力, 也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Lucas, 1988) 。城市人力资本外部性产生的学习效应主要通过高低技能劳动者和不同职业者之间互动而产生。一方面, 由于存在社会互动, 城市规模的扩张尤其是高技能劳动者的集聚, 为劳动者带来更多的学习和创新机会,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低技能组别均从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好处, 其中低技能组别劳动力的受益程度最高( 陆铭等,2012) 。其他多支文献研究也发现, 城市中存在知识溢出效应, 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地方, 工资水平更高( Lange Topel,2006; Moretti,2004a, 2004b) ; 中国数据也表明, 城市平均受教育水
13、平越高, 个人收入也会增加( Liu, 2007; Glaeser Lu, 2018) 。另一方面, 不同职业劳动者之间也会通过互动而产生学习效应。Glaeser et al ( 1992) 研究发现, 小型和多样化的企业要比那些大型专业化的企业更加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城市聚集了大量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的人们, 他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增多, 个体之间可以通过交流获得更多免费的知识, 产生有效的知识溢出效应,更加容易产生新的思想, 从而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增长。不同于正式的学校教育, 城市学习效应主要通过个体向周围高技能者的学习获得人力资本积累, 是后进入城市的低技能劳动者向城市现存高技能劳
14、动者学习的过程, 学习方式是通过非正式的社会和商业接触, 向进入者提供非正式的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城市人口密度越高, 高技能劳动者数量越多, 学习效应的回报越高( Glaeser, 1999) 。中国农村向城市的移民也具备获得这种非正式学习效应的条件。首先, 城乡间人力资本水平差距较大。据 20112017 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 农村移民是流动人口主力, 又以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为主。根据 2010 年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 城市本地劳动力平均教育年限是 12. 59 年, 农民工平均教育年限是 9. 64 年( 孙婧芳, 2017) 。同时, 城市聚集了大规模高学历个体, 且城市规模越大, 高技
15、能劳动者越多。因此, 后进入城市者具备了向已有的高技能劳动者非正式学习的条件。其次, 流动人口就业的行业以住宿餐饮、 家政等服务业为主。这主要因为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 创造了更多的服务业需求, 如高技能劳动力对餐饮、 家政等服务具有更高的消费需求, 由此为低技能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陆铭等, 2012) 。城市学习效应为不同劳动者带来经济收益, 但不同年龄的劳动者获益大小有差异。Glaeser( 1999) 指出, 后进入城市且技能水平较低的年轻人更容易从城市学习效应中获益。Glaeser Mar( 2001) 发现, 个人进入城市后, 年轻人的工资增速较年长者高。年轻人具有更强的学习
16、优势和学习精力, 而且年轻时代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要远远高于老年时期( 赫克曼和克鲁格,2020) 。即便进入城市者面临同样的学习环境, 同样的沟通频次, 年轻人的学习动力更足, 学习效应更好。城市学习效应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过程, 任何有价值的观点、 想法、 联系交流均属于学习效应的内容( Glaeser, 1999) 。移民获得的这种非正式学习过程不同于正式的学校教育, 更可能提升个体的沟通和交流等非认知能力, 对个体收入提高有重要作用。Heckman Corbin ( 2016) 指出, 早期研究将人力资本积累归结为单向的认知能力是非常片面的, 个性、 人格特征、 社会参与、 信任等非认知
17、能力与认知能力对个人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非认知能力不是先天决定的, 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培养对个体信任、 互惠、 毅力、 关注、 动力、 自信均非常重要。早期教育对个人非认知能力的形成起071魏东霞、 陆铭: 早进城的回报: 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20112017 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显示, 农业户口流动人口中, 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 9 年以下) 分别为 77. 87%、76. 42%、 75. 32%、 73. 03%、 72. 03%、 68. 58%和 65. 56%。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个体早期发育及青年时代是形成能力、 情感和动机的关键时期( Heckman Corbin,
18、 2016; Heckman et al, 2006) 。神经科学的研究也显示,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非认知能力的关键阶段, 大脑在青春期依然持续发展, 使个体在情感控制、 计划执行、 目标感、 社会规则意识等方面逐步成熟( Dahl, 2004) 。从上文分析可知, 城市学习效应通过高低技能劳动者之间频繁的互动交流产生, 主要提升个体沟通、 交流、 情绪控制、 自信心等非认知能力。欧洲企业网上招聘数据显示, 相比于工业制造业部门, 服务业的雇主更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责任心及抗压能力和创造性等非认知能力( Kurekov et al,2016) 。中国微观个体数据也发现, 随和友善和良好
19、情绪会显著增加个体在服务业中的就业质量和收入( 乐君杰和胡博文,2017) ; 性格和情绪是服务业雇主最看中的员工品质, 拥有良好非认知能力, 做事效率高、 细心严谨的女性劳动力市场回报更高( 李晓曼等, 2019) 。如图 1 所示, 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 对从业者非认知能力的要求高于制造业, 农村移民通过早进城获得更多城市学习效应, 改善其非认知能力, 有助于个体进入服务业就业, 但由于传统服务业的收入并不高, 因此, 早进城提高收入的效应可能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相应地, 本文把待检验的理论假说概括为:农村移民进城越早, 越会提升个体非认知能力, 增加其进入现代服务业就业的概率,
20、 提高个体的劳动力市场回报。图 1早进城、 个体非认知能力及现代服务业就业概率三、数据与模型( 一) 特征事实本文利用 2017 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下文简称“监测数据” ) A 卷调查对象进行实证研究。A 卷调查对象为在本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 非本区( 市、 县) 户口的 15 周岁及以上流动人口, 包括三个要素: ( 1) 跨县( 区) 流动; ( 2) 在本地居住 1 个月及以上; ( 3) 来本地目的以“生活、工作为主”。监测数据调查标准时点为 2017 年 5 月 1 日零时,按随机原则在 31 个省( 市、区)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流入地开展抽样调查
21、, 调查样本地区共计 439 个, 总样本量为 169989 个。本文以农村移民为研究对象, 剔除缺失值和异常值后, 获得 117595 个观测点, 包括农业户口107754 个, 农业转居民户口 6680 个, 首次进城后转为非农业户口样本 3161 个。样本首次进城年龄分 8 个组别: 15 岁以下、 1520 岁、 2025 岁、 2530 岁、 3035 岁、 3540 岁、 4045 岁、 45 岁以上, 比例分别为 7. 23%、 33. 16%、 22. 35%、 14. 09%、 9. 02%、 6. 19%、 4. 15%、 3. 81%。从年龄分布看, 1520 岁进城比例
22、最高, 45 岁以后进城比例最低, 样本中首次进城年龄平均为 24. 43 岁, 流动人口首次进城年龄普遍较晚。图 2 表明, 流动人口首次进城年龄与其当前小时工资负相关。首次进城年龄小于 25 岁的流动人口, 每小时收入在 22. 0722. 8 元之间, 25 岁之后进城者的小时工资在 15. 7120. 59 元之间, 每小时工资低 1. 487. 09 元。这意味着流动人口进城年龄越小, 当前小时工资越高。流动人口首次进城年龄与工资率的关系可能和个人的工作行业有关。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行业划分标准及监测数据定义的行业类别, 本文将流动人口工作行业分为传统服务业、 现代服171202
23、1 年第 12 期务业和第二产业,三个行业小时工资平均值分别为 18. 94 元、 25. 46 元、 22. 62 元。因此, 进入现代服务业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回报。图 2 显示, 早进城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进入现代服务业的概率, 进入现代服务业就业的比例与其小时工资正相关。首次进城年龄在 2025 岁的流动人口, 进入现代服务业的概率为 16. 86%, 小时工资也最高; 随着个体首次进城年龄的增加, 其进入现代服务业就业的概率下降, 小时工资也在下降。以上特征事实表明, 早进城的流动人口, 进入现代服务业就业的概率较高, 其劳动力市场回报也较高, 但其中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检验。
24、图 2首次进城年龄与现代服务业就业比例、 工资率的关系( 二) 模型设定本文利用监测数据考察农村移民在城市的生活经历对其劳动力市场回报的影响, 基准模型如方程( 1) 所示。小时工资对数ijk= 0+ 1 首次进城年龄ijk+ 控制变量 + j+ k+ j k+ uijk( 1)其中, i 表示 “农村 城市” 移民, j 表示流入地, k 表示流出地, j、 k分别表示流入地固定效应、流出地固定效应, j k表示流入地 流出地联合固定效应。涵盖地级市、 副省级城市、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少数民族自治州( 盟) 、 农垦局及建设兵团等 6 类地区, 其中流入地为 336 个城市( 地区) ,
25、 流出地为 342 个城市( 地区) , 基本覆盖全国。控制变量刻画个体特征, 包括年龄、 性别、 婚姻状态、 受教育水平、 流动范围和就业单位性质。依据生命周期理论, 收入一般与年龄呈倒 U 型关系, 模型加入年龄和年龄平方项。婚姻状态分已婚( 包含初婚、 再婚和同居) 和未婚( 包括未婚、 离婚和丧偶) , 占比分别为 81. 69%、 18. 31%。受教育水平分未上过小学( 2. 31%) 、 小学( 15. 07%) 、 初中( 48. 18%) 、 高中/中专( 21. 52%) 、 大专( 8. 69%) 、 本科( 4. 01%) 和研究生( 0. 23%) 。流动范围为虚拟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进城 回报 农村 移民 城市 经历 就业 表现 魏东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