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中国税收政策的战略性调整.docx





《加入WTO后中国税收政策的战略性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入WTO后中国税收政策的战略性调整.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入WTO后中国税收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一、按国外通行做法,优化我国税制结构20世纪80年头中期以来,各国税制结构都在朝着干脆税、间接税均占肯定比重的双主体中间型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日益接近。如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所得税的比重和地位正稳步提高,同时推广了增值税;发达国家在降低所得税税率的同时,强化了商品税在整个税制中的地位。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实行了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税制结构始终处于失衡状态。如2023年,干脆税即内外资企业和个人三项所得税只占整个税收的24.9%,而间接税中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总和所占比重则高达65.42%;2023年1—&
2、mdash;11月份,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55117.78亿元。其中,干脆税为3482.78亿元,间接税8952.63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22.44%、57.69%。干脆税和间接税的比率大体为0.38:1,大大低于我国20世纪80年头中期和90年头初期的水平(1985年为0.93:1;1991年为0.75:1)。这种税制模式既不符合其自身自然发展规律,也有悖于世界范围内税制结构的发展趋势。所得税、间接税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其中所得税,尤其是高税率、多档次的累进所得税,体现了税收的纵向公允原则,但同时增加了对投资、储蓄和劳动的限制力度,也影响了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经济效率的损害是
3、自不待言的。间接税尤其是增值税具有中性功能,能保证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符合效率标准,但它的税负累退性导致其公允性差,无法贯彻社会公允原则,对个人收入差距难以发挥调整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税制改革都把促进贸易和国际投资,增加国际竞力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因而对各国税制建设和政策选择均产生了程度不同的趋同性影响。可见,适应经济一体化、兼顾公允与效率原则,这是各国税制结构出现趋同性倾向的两个主要缘由。为了使增值税和所得税在现代税制中相互补充,有机结合,我国应在巩固间接税主体地位的同时,稳步提高所得税的比重,逐步实现向双主体税制结构过渡,这是适应国际范围内税制结构发展趋向的较好选择。
4、二、调整内外有别的两种税收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实行内外有别的两种税收实惠政策。其中,内资企业实惠侧重于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环境爱护、校办企业、老少边穷地区等方面,形式主要是干脆减免税及少数的降低税率。20世纪80年头初期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涉外税收实惠政策,涉外实惠以东部地区为主,侧重于吸引干脆投资、激励出口、引进先进技术等,实惠形式则多种多样:一是减免税实惠。如再投资实惠,进口设备关税实惠,特许权运用费实惠等。此外,很多地区对外资都免征地方所得税,很多中西部地区在开发中西部口号之下又开出了比东部地区甚至比特区更为实惠的政策。二是适用税种方面的实惠。如外资企业不适用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
5、税。三是税率实惠。如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外资企业所得税实行24%、15%的实惠税率,有的甚至按10%征收、实惠款项约为已征税款2——3倍。从实际税率看,税负只有7%——8%,仅相当于内资企业的1/3——1/4.四是税前准予扣除项目的实惠。涉外税法对外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扣除范围和标准的规定比内资企业要宽松得多。如外籍人士在计算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时,有附加费用扣除的特殊规定,其数额相当于我国公民扣除费用的4倍。实惠是国际财税政策原则之一。发达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对外贸往往都实施了必要的税收实惠政策。但随着市
6、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实行的这种普遍实惠、从宽实惠的涉外税收政策,日益暴露出诸如不利于公允竞争、不利于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等问题。为此,按国民待遇原则全国清理涉外税收实惠政策已势在必行:(1)取消过多过宽的涉外税收实惠政策,统一内外有别的两种税收政策。(2)取消按区域、行业、企业经济性质制定的税收实惠政策,改为以产业政策为主、区域政策为辅,更多地体现产业特点,重点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3)所得税实惠政策应由干脆减免税收为主转向很多国家普遍采纳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亏损结转、提高专项费用扣除标准等间接实惠方式上来,以利于更多地引进技术水平较高、投资规模较大的外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入 WTO 中国 税收政策 战略性 调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