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教法治与大学自治.docx
《论高教法治与大学自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教法治与大学自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高教法治与大学自治 摘要:高教法治是行政法治在高教领域的详细体现,高校自治是爱护学术自由的重要机制。高教法治对高校自治有着保障和规范作用,高校自治必需符合法治的基本要求。关键词:高教法治;高校自治;学术权力;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已经被明确地写入了宪法之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核心。依法行政的实质就是行政法治。行政法治要求政府对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都必需符合法治的要求,其中当然也包括对高等教化的管理,而高等教化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的全面提升使得高教法治化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和应有的回应。因此,高教法治是行政法治在高教领域的详细体现。高校自治作为现代高
2、校存在的基石,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分析高教法治与高校自治的关系,对于明确两者在高教领域的定位,促进高教的健康发展和制度完善有着重要意义。一、高教法治的确立在我国传统的安排经济体制和行政模式下,行政即执行、管理,主要体现为执行政府的安排、领导人的指示以及上级的吩咐等,并对行政相对人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的行政权力几乎是无限的,行政几乎无所不管,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行为几乎都干脆或间接地被置于行政组织的管辖之下,导致的结果就是个人附属于单位,单位附属于行政主体。这一特点同样反映在行政机关、高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上。主管高等教化的行政机关、高校、学生是高等教化的三个有机组成
3、部分。安排经济体制下,在高校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上,高校属于全民全部制事业单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且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主体,学校的人、财、物及一切活动均在行政机关的掌控范围之内,学校几无自主权可言。而在高校和老师、学生之间,高校犹如一个传统的权威家长,个人的一切均要受到过问和干预,对学生如此,对老师亦是如此。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是吩咐——听从关系,行政更多地具有管理、强制、吩咐之色调,行政的法律依据阙如、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行政执法行为无序、救济制度缺乏乃为其典型特征。这种管理模式本质上乃是一种人治。人治行政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不仅不利于爱护行政相对
4、人的权益、也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正是人治行政的弊端促使我们去追求法治——在行政领域详细体现为行政法治。行政法治的最干脆体现就是行政主体将行政执法作为管理的主要方式,实现从依政策管理到行政执法的转变。教化行政主体行政方式由管理到执法的转变过程事实上也就是高教法治逐步确立的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政府行为从本质上讲都将是一种法律行为,除了某些行政立法行为及事实行为外,其他的行为都与执法有着亲密联系,都属于执法行为。行政执法的实质是一种行政活动。之所以取行政执法之名,是表示行政对法律的依附和听从,因为在法治主义下,行政的一切活动都被要求
5、是对法律的贯彻执行。名称的变更象征着一种观念的转换,及其背后的制度变革。1因此,从高教管理到高教行政执法的转变并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而是蕴涵着高教法治已初步确立这一深层含义。高教法治在我国的初步确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高教行政执法依据的建立和完善。我国自建国初期直至七十年头末期以前,在高等教化领域始终不曾有特地的法律规定,对高等教化的管理均是依政策、上级指示而行。因为缺乏执法依据,行政主体对高等教化的管理最多只是一种执行行为,而不是执法行为。自八十年头起先,我国逐步制定了一些高等教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如学位条例、老师法、教化法、高等教化法,民办教化促进法、老师资格条例、一般高等
6、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2这些法律、法规、规章与基本的行政法律,如行政诉讼法等,一起为高教行政执法供应了依据,使高教行政执法成为可能;其次,救济制度的完善。有侵害必有救济、有权利(力)必有救济,这是现代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高教领域是否存在完善的救济制度是推断行政法治在高教领域是否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在我国的高教领域,已经逐步确立了申诉、复议、诉讼三种救济途径,而且均在进一步的完善之中。而近年来高教领域诉讼案件的频频出现对于促进高教法治的发展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田永诉北京科技高校案3等案件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宣示高校的诸多行为被纳入了行政诉讼的范围,这对于规范高校的行政执法行为、爱护学生
7、的合法权益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救济制度的完善也昭示着行政法治在高教领域的初步确立。但是,我国现今离真正的高教法治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真正实现高教法治,除须要进一步加强高教立法、完善救济制度外,尚须要在完善执法主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二、高校自治就其一般含义而言,自治是指国民参加公共事务的执行。所谓自治行政,是指为了实现公共行政的分散化、民主化和亲民化,提高公共行政的特色性和有效性,国家通过法律设立在职能、机构和人员方面与国家相对分别的公共行政主体,在国家监督之下,自负其责地执行特定公共行政任务的法律制度。4高校自治5是自治行政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自治不同于地方自治,缘由
8、在于高校自治的权源,来自于学术自由——是‘人民’的‘基本权利’而地方自治的权源,来自于宪法上地方制度的保障——是‘国家’的‘组织结构’。6(一)高校自治的概念及缘起自19世纪德国思想家、教化家洪堡提出高校学术自由以来,高校自治始终影响着现代高校制度。高等教化学认为,高校自治的理由在于高校是生产和传播高深学问的地方,高深学位须要非凡的、困难的甚至是神奇的学问,只有学者能够深刻理解它的困难性,因而在学问上,应当让专家单独解决这一领域的问题。7高校自治是高等
9、教化管理中一种特别的管理组织形式,是保障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内涵是指高校作为一个法人团体,可以自由地治理学校、自主地处理学校的内部事务、最小限度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干扰和支配。8爱护学术自由是实行高校自治的理论根源,详细而言,即实行高校自治的根本缘由在于保障作为公民基本权而存在的学术自由。在西方高校发展史上,学术自由与高校自治是一对互生的概念,二者的存在是互为条件、互为依托的。高校自治是学术自由的初始行为,而学术自由则是高校自治的最终鹄的。9高校是公民进行学术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爱护学术自由不受侵扰,必需建立起有效的爱护机制,而高校自治无疑正是这样的机制。而学术自由最重要的基本权利爱护法益之
10、一,就是作为其制度性保障的高校自治。10高校自治在我国法律制度中没有出现,但有一个意思相当的概念,即高校自主权。我国的高等教化法中对高校自主权予以了明确规定,其意也在于解除其他组织对高校权利(力)的不正值干预,从而保障高校的自主管理。(二)高校自治的范围高校自治并非指高校的全部事务均由高校自主处理,而是指为了实现基本法规定的科学自由和艺术自由,国家保障高校自主支配教学科研活动和其他内部事务。11高校自治的核心是学术自由,高校自治的目的是为了爱护学术自由不受侵扰。因此,这确定了高校自治的范围不应是无限的,而必需限定在与学术自由相关的范围内。如德国的高校自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学习与教学方面
11、。如教学方法之改善、学习规则的制定、课程安排、学位颁发以及学生升级考试之规定及其执行等;其次,在探讨方面。主要包括探讨重点之拟定、探讨安排的嘉奖、探讨设备的配置以及定期提出探讨报告等;第三,在高校成员看法之形成及高校组织方面。主要包括执行撤销学生学籍、学生注册事宜、学生休学、退学、高校组织之选举、制颁高校规程、选举校长、高校发展安排之策划及实施等。除上述所列自治事项属于高校自治范围外,德国各邦高校法亦明白规定,下列事项亦属高校自治行政事项,诸如在人事方面任用学术助理人员之权,在学校财务方面有管理自己财产之权,向邦政府申请高校所需设备之预算权,提出高校设施发展安排,在建筑方面,校舍需求权,成人教
12、化之安排及非学术人员在职训练等事宜。12关于高校自主权,在我国的教化法和高等教化法中均有与之相关的规定。教化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它教化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根据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化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或者其它受教化者;(四)对受教化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嘉奖或者处分;(五)对受教化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六)聘任老师及其它职工,实施嘉奖或者处分;(七)管理、运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化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国家爱护学校及其它教化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扰。此外,高等教化法第32—38条也对高校自主权做出了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教 法治 大学 自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