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经第64章读后感3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
《关于道德经第64章读后感3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道德经第64章读后感300字5篇范文(优选)_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道德经第64章读后感300字5篇范文(优选)关于道德经第64章读后感300字5篇范文(优选)的具体读后感参考范文,觉得有用就保藏了,这里给共享给同学们学习。 道德经告知我们,“道”是人类自然和社会的法则,其实读书学习要遵道,做人做事要遵道。写一篇道德经能给你带来主动的影响,不妨与我们共享一下。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道德经第64章读后感30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道德经第64章读后感300字1 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实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改变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
2、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敬重规律”。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假如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当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同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变更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
3、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实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究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经第64章读后感300字2 前些日子,学校实行了书香校内活动,不仅仅每个人发了本道德经,还请了教授前来实行讲座。忙里偷闲,我把道德经读了一遍,感受一下老子的风采,也领悟了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道德经,传闻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着作。道德经是
4、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以自然无为之说,说明了天地万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并相应的告知人们如何相识自然,对待自然。之后成为很多思想流派的基石。 鲁迅以前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林语堂也曾对道德经大加赞许,他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需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此刻很须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如此。“ 道德经第一章就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的也许含义是:”道“是
5、能够说清晰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说的那样;道的名是能够叫出的,但不是人们一向所用的那类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坚持从”无“的角度考察”道“,想要以此来相识它的与众不一样;坚持从”有“的角度考察”道“,想要以此来相识它的作用之广阔。”无“和”有“是从不一样角度对同一对象所作的不一样刻画,将”无“和”有“统称为”玄“,一个”玄“再加上一个”玄“,就是一切奥妙的总来源。这一章说明大道玄妙的特性,告知人们怎样去相识大道。在老子看来,”道“是不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述的,但它又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始源,它深远而又深远,是万物所从出的地方。 道德
6、经是道家思想的源流之一,但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成为宗教。其中的意味也不言而喻。 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终回来自然。详细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绽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
7、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构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困难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道教的思想基础是老子和庄子在当时条件下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理解和相识,存在着朴实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并存的现象,有些思想此刻看来有点无稽之谈的感觉,但在当时条件下,正由于这种无稽 之谈的联想的说明中产生了理论宇宙无极与太极玄学秘籍的大门。也就是说揭开宇宙的奇妙。谁也
8、无法否认我们只有一个宇宙的道理。这就是”道生一“的一个理念,”存“和”亡“是”一生二“的一个理念,存是万物的基本好处,亡却是万物的最终结局。因而迫生出”二生三“的理念,万物为生存而奋斗,在奋斗产生冲突,在冲突中产生新物质,这就是”三生万物“的理念。这就是潜藏于古代宗教中的哲学思想。 而关于宇宙万物的”有生于无,无中生有“的形上与形下问题,以西洋哲学的治学习惯来说,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学中宇宙万有的来源论,以及纯粹哲学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无神等学说的寻探。假定宇宙万物确是从本无中而生出万有万类。无中何以生有?便是一个莫大的问题。以宗教神学的立论,从无生有,是由第一因的主宰的神所发生。但
9、在佛学中,既不承认神我是第一因,也不承认有一心情化的权威主宰所能左右;但是又不否认形而下神我的存在。只说”因中有果,果即为因“的因果互变,万有的构成,有生于空,空即是有,因缘和合,”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此,与老子的有、无互为因果论,恰恰相近。所以之后佛学输入中国,与老庄学说一拍即合,相互共存了。 这个有无互为生灭的观念,从周末而到现代,几千年来,一向成为中国文化中普遍平民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历代的文学诗词或学术史上,到处可见,尤其明、清以后出名的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等。红楼梦开头的一僧一道的开场白,与出名的梦游太虚幻境,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乃至假托林黛玉的笔下反骂贾宝
10、玉:”无端弄笔是何人?剿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低他人“等等老庄与禅道思想,几乎俯拾皆是。难怪后人有强调红楼梦是一部道书。甚至赶上现代的时髦,又说是一部禅学了!而第一章的”有、无“与”出名、无名“问题告一段落。跟着而来的,便是”常无、常有“的附带问题。我们既已认可首章的”无“与”有“两个字各自标成一句,构成一个观念。当然文从字顺,下方句读,也使承认是”常无“与”常有“,而不照一般传习,读成”常无欲“与”常有欲“了。但是,以一般从事学习修道或专讲修心养性之道的立场来讲,认定”常无欲“与”常有欲“的句读才是对的。那也不错,反正增增减减,都在寻章摘句之间玩弄文字的把戏,如以老子看来,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道德经 64 读后感 300 范文 优选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