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 假如让你写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是满满父爱的载体,始终以来,在众人眼中父爱是深厚,也是简单被忽视的。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801167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1 我读了傅雷家书这封信主要讲了傅雷寄给傅聪的几本书所作的介绍和希望傅聪能时时到野外去,而不是终日在锁碎家务与世俗应对中过生活的人。表达了傅雷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酷爱和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其中有几句话富含哲理:“多亲近大自然倒是维持身心平衡最好的方法。”“近代人的大病即在于舍命损害了一种机能去
2、发展一种机能,造成很多畸形与病态。”“幸而你东西奔跑的路上还能经常接触到高山峻岭,海洋流水,日出日落,月色星光,无形中更新你的感觉,解除你的疲惫。”“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似乎完美无缺,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 从这封信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对中国文化的酷爱。为了让儿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渊源,他三番五次地向儿子邮寄各类版画、拓片及许很多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他仔细地分析中华文明的得与失,大胆地指责或者褒奖,表现了他真正、敢作敢为的性格。他的这种对中国的酷爱同样影响着他的儿子傅聪,使傅聪虽然长年生活在海外却照旧会写会说中文,保持着一颗炙热而又难得的炽子之心。傅雷父
3、子这种对祖国的深情让我们自愧不如。 傅雷先生还非常注意身心的调整。虽然他对待工作如痴如狂,可以说是一个工作狂人,但对儿子却希望要劳逸结合,多去观赏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走入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在他的谆谆教育下,傅聪不再狂热地工作,巡游世界风光的同时也让他的音乐事业不断向上迈进。而我却要么紧绷神经得几乎绷断,要么松松垮垮地度过一天,却做不到傅雷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劳逸结合的境界。 这封信是傅雷爱的倾注,是父母对子女关怀的见证。 801168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
4、读物,也是一部充溢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育的两个孩子:傅聪-闻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老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索,因材施教等教化思想的胜利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一般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稀里糊涂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探讨艺术,探讨音乐的对手;其次,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簇新养料,同时也能够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行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
5、做人方面,在生活细微环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肃穆的看法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训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沟通,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剧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许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挚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仿照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
6、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味道尝到压力和恐惊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所以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运动的缘由饱受熬煎,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华蜜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挚友。 此刻,许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所以,这就成了亲子教化的典范。 801973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3 父爱,没有母爱的温馨与娇纵;没有友爱的干脆与热忱;却拥有了一种明智与深厚。 傅雷家书是傅雷以书信的形式写给他的儿子的一本家信集。那一封封书信,那字里行间,都表现着傅雷对儿子的浓浓的爱。当我在阅读时,脑海里不由地出现出一个伏案写作的背影。看啊,他在为孩子的成就而傲慢微笑;看啊,他在为孩
7、子的受挫而眼含忧虑;看啊,他在为孩子的傲慢而不满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他的孩子。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而他给我的最深印象却是他对儿子的严历家教。他无时无刻不在用书信鞭策和激励着他的儿子,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已的亲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教育儿子待人要虚心,做事要谨慎且一丝不苟,礼仪要得体。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气馁,取得了成果不傲慢,要更加地努力。但在此同时傅雷也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正确地理财,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这些训诲都体现着傅雷的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他和傅雷一样也是一个对子女特别严厉的父亲,
8、曾几何时,我也曾因此怨恨过他。在那时的我看来,他肃穆、严厉、甚至有点不近人情。当我在取得优异成果时,他并没有如我所想的那样夸奖我,只是淡淡的叮嘱我要接着努力,当我考试失利时,他也没有劝慰我,只会皱着眉头,肃穆的与我探讨失利的缘由,我想,假如不是母亲告知我父亲会在暗地里为我成果兴奋,为我失利担忧,我唯恐会始终怨恨父亲,始终理解不了父亲对我的爱,而现在,我什么都懂了,他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习惯性地把爱掩藏在厚厚的外壳下罢了。 在教化孩子上,父亲与傅雷的想法是相同的,他们用严厉掩饰着自己的温情,将期盼倾注在孩子身上。哪怕会被孩子记恨,会被孩子不理解,也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直到看到了孩子站在胜利的封顶。
9、 傅雷家书想表达的远不止这些,然而,我的拙笔却只能写出它最浅薄的一面,父爱,并没有母爱那般温顺,父爱深厚如壁石,于无言中坚决,执着的守望者我,给与我前行的力气,我想,我也许不会遗忘这本书,不会遗忘那些字句,不会遗忘那样一个父亲,因为这会让我一生都受益匪浅,或许我做不到傅聪那般胜利,但却能够尽自己所能,不至于让父亲悲观,让他也可以像傅雷一样为自己的孩子傲慢。 在此。我想说,傅雷家书感谢你,感谢你让我看到那样的一个父亲,更感谢你让我真正地理解那份明智又深厚的父爱。 801972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4 有人说:“父母的爱像丝线,他们总是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表现出思念和牵挂,或许没有太多干脆的表达,
10、但他们真的很爱你。”望见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集,无处不体现浓浓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化。在代序中傅雷写出了他对教化的几个基本观念: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学问与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其次,把艺术教化只当作全面教化的一部分。第三,既以音乐教化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育音乐一门。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深刻理解父母静默的爱,也让我明白了一些哲理。 文中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封家书给了我许多触动,常常会读到“等了多久,最终等着了你的信“之类的言语,我想或许天下父母
11、都是如此,他们会在我们上学路上始终静默凝视着直到消逝在拐角,会常在书包里塞一杯牛奶、几个水果,出门在外时记挂着我们的安危,时常打电话知道我们的状况,作者无尽的思念也化作了一句干脆明白的话语,他在看到孩子的信时,或许会急匆忙地从邮局抓紧跑回家,与一家人共享着这一份特别的喜悦,或许每逢新春佳节都独自一人反复读着孩子写的信,或许会在信中读到孩子的苦恼,也始终辗转反侧到深夜。始终以来,我们都在被动接受着他们不求回报,不曾变过的爱。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深夜在我熟睡之后,他们才会安心睡下,有时半夜还来给我盖被子;在我学习百思不得其解,郁闷之时他们会端些我喜爱的零食。我知道了父母的爱是静默的,在他们和我们交
12、谈时,先别感到排斥,不与他们争辨,先想想他们说的话哪一句不是为我们着想,他们为什么说这些?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少吃些苦头免受自己同样的遭受。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每天守护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爱,始终很宁静。 801971傅雷家书的600字读后感5 “待人要谦逊,做事要严谨,遇事不躲避,戒骄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是做音乐家,最终是做钢琴家。”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于傅聪的人格、道德教化都很严格。傅聪长大后去国外留学,傅雷却对自己的过分严厉感到自责。 傅雷家书那一封封的书信中,深厚而又宏大的父爱呈现得淋漓尽致。傅聪也体会到了父母对他深厚的关爱。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
13、有几对父母能像傅雷朱梅馥那样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成长经验为例教化儿子,又有几个孩子能像傅聪那样幼时对父母言听计从?我们本就没有那样好的家庭教化,只能更加努力学习,丰富学问,充溢自己。 亲情在教化、指责、赞许中一一体现。面对父母的严厉指责,我们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严词拒绝。傅聪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指责,是因为傅雷别出心裁的教化方法。我们的父母时常将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但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总会因为这种指责而更加“厌烦”父母,与之对抗并产生隔阂。而傅雷则用和挚友商议的语气,赞许的视角,激励代替指责,表扬代替斥责,心平气和地跟儿子沟通,进而达到好的教化效果,使得傅聪对父亲赐予的爱越来越简单接受,顺当完成学业且终有所成。 各位父母大人,你们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给子女寄予厚望,作为晚辈的我们都能理解。问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时什么都听进去,这一道坎不好迈。大人们是否也应当向傅雷学学呢?指责要适度,不然不就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心不就办成了坏事? 不过,大多数的我们也不会因指责而放弃追梦的。 愿天下的父母们多一份理解。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