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观后感心得.docx
《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观后感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观后感心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观后感心得 依据中国传统道德含义,道德模范就是具有牺牲小的利益或华蜜,而维护了大的利益或华蜜的言行,且事迹典型和突出人或集体,我在这给大家带来全国道德模范观后感心得最新【7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全国道德模范观后感心得【篇一】 刘习明,男,汉族,1959年4月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长沙生殖医学医院院长。 38年初心不改,专注不孕症的探讨和治疗,为近3万个不孕症家庭实现生儿育女幻想;承诺“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26年来减免患者治疗费用1000余万元,为践行“医者仁心”写下最美注解。 践行初心与诺言,全力攻克不孕不育难题。刘习明在行医过程中,常接触到不孕症患者。198
2、3年,刘习明立下诺言:攻克不孕不育难题,哪怕耗上一生的时间。刘习明遍访全国知名老中医,广读中医典籍,刻苦钻研医术。1995年,刘习明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长沙不孕不育专科医院。2023年该院获批试运行夫精人工授精技术。2023年获批正式运行试管婴儿技术。目前医院已形成中医中药、康复理疗、西医手术、宫(腹)腔镜微创手术、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的不孕症治疗体系。 刘习明承诺,“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他严格规范医疗项目收费,“因病制宜”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经检查确诊无法治愈的患者耐性劝导,不做无谓的治疗。他身体力行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拒收红包、礼品。他为特困家庭患者减免医疗费,甚至补贴回家路
3、费。26年来,刘习明为4000多名患者减免治疗费达1000余万元。 刘习明常年组织医疗队深化贫困、偏远地区免费送医送药;他在湖南师范高校、湖南中医药高校、吉首高校、南华高校等高校设立“刘习明奖学金”,目前累计嘉奖学生460人次、老师52名,奖金合计115.4万元;他为武陵山区等省内90所曾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累计捐款1850余万元。 刘习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全国道德模范观后感心得【篇二】 刘付昌,男,汉族,1922年5月生,生前系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街道山水社区居民。郭德刚,男,汉族,1951年1月生,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街道隆堡社区居民
4、。 刘付昌、郭德刚两名退伍军人,在烈士陵园接力守陵50余年,起早贪黑,无怨无悔,用诚恳守信的高尚情操,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 遵义市仁怀市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长征中牺牲的红军烈士。1968年,遵照组织支配,退伍军人刘付昌接受了守护烈士陵园的任务,立下“我肯定守好,守到老死”的誓言。他修围墙、修道路、修墓地,栽树、扫地一守就是50年,直至生命最终一刻。在守陵的同时,他还向前来祭祀烈士、为英魂扫墓的人们讲解并描述红军故事3000多场次,让更多人了解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 为了修理烈士陵园,刘付昌带着工人从山脚下一块一块把砖背上山,再一块一块用砖砌起围
5、墙。陵园里杂草丛生,刘付昌又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脚下背土上山,然后种上树木。有时候,甚至将石旮旯凿出洞,再培土种上柏树。这一干就是3年,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刘付昌始终坚持。陵园修缮完毕,刘付昌就在烈士墓旁搭起简易工棚安了“家”,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 1999年,同为退伍军人的郭德刚了解到刘付昌老人守护烈士陵园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主动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成为烈士陵园的其次代守护者。刘付昌老人用50年的时间践行“守到死”的承诺,在他逝世后,郭德刚不负重托,接力守护好陵园的每一寸土地。 两代守陵人守护的是烈士忠魂,坚守的是对党忠诚的初心和承诺践诺的使命。 刘付昌荣登“中国好人榜”
6、。 全国道德模范观后感心得【篇三】 “站在人民大会堂里接受这份荣誉,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激励和鞭策。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珍惜荣誉、崇德向善,主动带动身边人共同携手奋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气。”11月6日,第八届全国助人为乐模范、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画师、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完德尖措共享了参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的感受。 今年38岁的完德尖措酷爱热贡艺术,也为传承光大热贡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力气。2023年以来,他自掏腰包,每年投入200万元,为170名贫困学员供应免费学习、吃住补助。从2023年起,完德尖措连续多年为同仁市孤寡老人、贫困家庭、村庄建设等捐款
7、捐物,主动上门了解困难群众诉求,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赞扬。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等荣誉。 完德尖措诞生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吾屯村,这里被称为“热贡艺术之乡”,每个吾屯艺人都把画笔当作实现人生幻想的重要工具。受家人影响,年幼的完德尖措爱上了绘画。经过数年的磨练,27岁的他顺当出师并渐渐成长为一名技艺娴熟、风格独特的唐卡艺人,出师后在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做画师并兼职老师,同时帮助家人打理经营方面的事务。 靠画唐卡脱贫致富,第一步就是要给贫困户传授唐卡绘制技艺。龙树画苑是一家以“画苑+农户+基地”为经营模式,集设
8、计、加工、生产、销售、培训、宣扬、展览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艺术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命名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画院免费招收酷爱绘画唐卡的年轻人,学习期间不收取任何学费,免费供应食宿,希望他们驾驭一技之长,实现一人作画,全家脱贫。”完德尖措终日忙着画唐卡和教授唐卡技艺,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培育了358名热贡唐卡艺人,学徒遍布全国。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学员不能来画苑学习,完德尖措就去学员家里教他们绘制技法,“即使学员不能来画苑,我们一样给他们发补助,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在热贡龙树画苑“扶贫车间”学习唐卡的23岁女学生桑吉措正手拿画笔
9、,眼神坚决,用心细致地在画布上落下每一笔。据她介绍,她和弟弟从小就起先学习唐卡绘画,希望今后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得经济收入,同时把热贡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被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的唐卡,曾有“家族内传承”“传男不传女”等旧习。完德尖措在2023年招收了第一个学习唐卡技艺的女徒弟,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起先学习唐卡绘画。 除了当地的藏族同胞来热贡龙树画苑学习唐卡绘画外,也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学习,来自山东烟台的范庆基已学习5年唐卡,年收入有近8万元。 同时,画苑还为残疾人供应工作岗位,学员们通过自己的创意设计和加工,把画作变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也提高了他们的家庭收入水平。目前,热贡龙树画
10、苑的学生每年可以创作许多精品唐卡,一般学生一年收入四五万元,有的学生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 完德尖措的付出,学生们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希望自己早日学成本领,将这种乐于助人精神传承下去。”热贡龙树画苑学员多杰东智说。 2023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同仁市艺人作品滞销,有的家庭收入几乎为零。完德尖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叔叔拿出5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并多次来回北京、上海、深圳、太原等城市联系业务,帮助169名艺人销售唐卡1300余幅,助力他们走出了逆境。此后,完德尖措还帮助当地艺人与文化企业签订了常年购销合同,带动一大批本地群众投身艺术产业,
11、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万元10万元,年生产唐卡、堆绣、刺绣3000余幅。 如何把唐卡卖出去,让唐卡艺术成为贫困户家庭特色产业,是“文化扶贫”的重要一环。完德尖措主动探究唐卡技法和画作内容,创新丰富唐卡内涵,起先接单绘制汉传佛教风格的唐卡,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同时,通过每年举办矿物颜料研磨及加工、矿物颜料搭配等培训,不仅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加快了特色优势文化产业的发展,加速推动热贡唐卡产业化进程,提高了热贡艺术品的市场竞争力。 “致富不忘本,饮水要思源。”这是完德尖措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他心系贫苦、热心公益,主动对接国家扶贫政策和产业政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全国 道德 模范 观后感 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