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年俗优秀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春节年俗优秀随笔.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春节年俗优秀随笔 除夕之夜,喧闹至极,有烟花的绽放,孩童们的笑声,爆竹的响起,这短暂的时刻珍藏在自己的心里,永恒地记住这个美妙的时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春节年俗优秀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年俗优秀随笔篇1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聚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起先。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打算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快乐,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华蜜。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刚要贴
2、在门上。妈妈赶忙阻挡我,说道:“福字应当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祥瑞之意。”我一听,抓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细心打算,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莫非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吗? 爸爸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他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快乐极了。 晚上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饺子。吃饺子最好玩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
3、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沉醉其中;那美丽的舞姿,使人赞叹不已;那滑稽好玩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春节年俗优秀随笔篇2 回到老家,心里可兴奋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惊讶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快乐地劳碌着。对,今日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
4、,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闲聊。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妙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许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盼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终于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
5、天空忽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谋而合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漂亮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响彻云霄,五彩的烟花使我纷繁芜杂。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丽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欢乐!”“新年欢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许多次。我抓紧吃完
6、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兴奋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闲聊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们是不是也该让我长长见识了呢? 春节年俗优秀随笔篇3 “扭秧歌”对我来说既熟识,又生疏。熟识的是,妈妈常常提到他;生疏的是,我从来没见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春节,我有机会看到了它,那场面可真够壮丽的,使我终身难忘。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带我去逛地坛庙会。庙会上,卖的东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
7、种,什么“驴打滚”,“艾窝窝”。让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庙会里不仅东西多,尔且人也特多。远远看去,人群就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似的,黑压压的一片。突然,我发觉东北角的人最多,人们紧紧挨在一起。 我好不简单才挤进去。往前一看,嘿!这是什么?真棒。只见广场上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身穿红色的服装走摆摆步。衣服上挂着一条红段子,腰上系着一只鼓。随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脚步随着鼓点越跳越快,最终想飞起来一样。场面非常壮丽。 这时,妈妈挤了进来,对我说:“佳欣,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这时,一位老爷爷搭上话,“扭秧歌在你诞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轻轻点点头。老爷爷接着说:“要不是十一届三-号召
8、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可能你们这辈人尽看不着他了。” 听着这位纯朴忠厚的北京老汉的一番话,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澜,久久不能安静。我在想:中国扭秧歌和很多其他民族文艺,都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珍品,假如人们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尔把我们自己的艺术珍品扔掉,那多惋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国的“土产”,而且它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气魄,把奋进的精神带给我们每个人,我们肯定要继承他,发扬它。 春节年俗优秀随笔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猜猜这首诗写的哪个节日?对,就是春节。春节游许多许多习俗,如:倒贴“福”字、给压岁钱、贴年画、请门神给压岁钱和倒贴“福”字
9、是我最感爱好的。 给压岁钱的习俗源于一个神话传闻。传闻有一个叫“祟”的怪物,他的身子是黑黑的,只有爪子是白的,头上长了一对尖尖的角,看起来好可怕的样子。 “祟”在除夕的那一天,他就会出现。一到除夕夜里,他就会用白白的爪子摸熟睡小孩的头。其次天,那个被“祟”摸到的小孩就会发烧,第三天就会死去。有一户人家的老婆婆为了不让“祟”摸孩子的头,就给了小孩几个铜钱玩。小孩很兴奋,始终在那里玩啊玩,玩啊玩。不料,小孩玩着玩着睡着了。“祟”看到时机已到,就打算过去摸那个小孩的头。突然,那几个铜钱闪闪发光,把“祟”给吓跑了。这件事情传了出去,大家就给小孩子发压“祟”钱,习俗就这样来了。 倒“福”的故事也很好玩。
10、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那时,朱元璋要求每家每户都贴上春联和“福”字。可是有一家的老爷爷不识字,把“福”字给贴倒了。朱元璋大怒,要求士兵们把这个老爷爷拉去砍头。一位大臣看这个老爷爷可怜,就说:“您不该罚他,应当赏他。他多有心愿啊!福倒,福到,多好啊!”朱元璋大喜,把这个老人好好嘉奖了一番。这是“到”福的由来。 我讲的这两个春节习俗好玩吧?其实,中华民族还有许多传统文化习俗,等待我们去发掘它们的隐私。 春节年俗优秀随笔篇5 过年了,街上到处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说到过年,可有许多的风俗礼仪。快随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铜川市耀州区。刚走进家门就看到爷爷奶奶忙劳碌碌地在打扫卫生,清洗各种
11、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掸浮沉扫蜘蛛网。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还有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用意。 打扫完卫生,爷爷起先贴春联了。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把春联贴于门上。我帮着爷爷贴春联,看到贴好的红红火火的春联,感到特别快乐。 贴完春联后,爷爷在门上贴了个倒着的“福”字。我不明白了,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原来“福”字指“福气、福运”寄予了人们对华蜜生活的憧憬与美妙将来的愿望。“福”倒着贴,就意味着“华蜜已经到来”或“福气已经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渊博啊! 晚上吃团聚饭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所以大家在过年时要一起吃饺子。过年的时候还有守岁、燃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等各种习俗。 中国年是红红火火的,既有文化礼仪活动,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在这里祝大家鼠年祥瑞、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