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范文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范文三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范文三篇 你知道吗?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他对待事情的严谨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快去看看曾国藩家书这本书吧,别遗忘写读后感哦,下面是我整理的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范文三篇,以供参考。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1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晚清中兴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传后世的不多,但是极有重量,读之,让人受益无穷,从曾国藩家书可以略知一二。 名为“家书”,实则不然。作品用书信体的格式,文字浅显易懂,内容意味深长,细致品读,觉得它像粮食,可以维持精神生命的持续;又像医院,可以疗救心灵的伤痕;也像超市,丰富的东西任由你的取舍
2、。 第一,关于读书与修身养性。 曾国藩认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之人才不甘为下流之辈;其次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不尽,不敢以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对于看书的过程,要一本一本的看,一本书没有看完,肯定不要看其他的书,东翻西阅,都是为外界所左右的原因。此外,读书人还讲究养气,即心平气和,无不行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坦坦荡荡。讲究保身,即节欲,节劳,节饮食。太多的欲望,只会给人带来苦恼,而过分的劳累,会让人身心乏累、万念俱灰。第三谨言。读书人说话要时时刻刻当心留意,所谓“祸从口出”。 其次,
3、关于功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读书人的功名,是一个经久的话题,几千年的仕途历史,可以说是对读书人“成者为王,败则为寇”终极评价,但是曾国藩对于这一评价标准,也有他自己的见解。从家书中他得知四弟、六弟未能考中,心里怅然,他认为科名无早迟,是前生注定的,丝毫不能牵强。读书人的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品德修养,讲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道,以期不辱没先人;二是读书取功名之道来成就一番事业,以持续自己的生命。而持续生命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养活自己。农夫,手艺人,商人,劳力养活自己,读书人劳心养活自己,都是一样的。读书人的劳心,假如考中,则在朝中食俸禄,假如不中,或教授于乡,或为食客门吏,或入幕为宾,这
4、一切都须要计算自己的本领才能食之无愧。 退一步说,即使榜上出名,朝中为官,也须计算自己的才德,不至于将来尸位素餐。然而这一切,原委是得与不得,全看天意,而业精不精,则由自己做主,但是世间没有业精而衣食无着的人,就像农夫的耕种,即使有荒年,也肯定会有丰年,就像商人的商品被积压滞销,也肯定会有畅销的时候。那么读书人,假如业精,终究会得功名,即使不得,也肯定会有其他方法养活自己。在曾国藩看来,功名不是主要的,谋生才是关键。 在他的这种教化理念下,儿子曾纪泽不但在中国的诗文书画方面皆有造诣,对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语言学也产生了剧烈的爱好,有过很多学术专著,他还自学了多国文字,通晓英文,后来成为清
5、朝闻名的外交家。比曾纪泽小九岁的曾纪鸿参与科举考试的时候,政治腐败,科场舞弊成风,曾国藩恰好封了侯爵,他怕儿子误入歧途,在开考前特地叮嘱儿子不行“场前不行与州县往来,进身之始,务知自重”,发榜前,再次嘱咐儿子自重。曾纪鸿多次应试不中,后来自学成才,成为中国近代闻名的数学家,有数学专著传世。两个儿子的身上,体现了曾国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与不得,全看天意,而业精不精,则由自己做主”此等见识,才是大远见。 第三,君子之忧。 古人曾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初记可以休”,是说一个人一旦读书识字,他一生的忧患坎坷就起先了,曾国藩认为人的忧患有君子之忧和匹夫之忧,君子的心胸有包涵万物与万民之量,有内自省与外
6、辅王之能,然后让父母不以生养自己为辱,这样才能不愧为天地之人,所以君子以自己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以自己品德修为,学业不进步为忧,以百姓冥顽不化、边民狡诈,以小人在位、君子远遁为忧,当然,这是上等人的忧虑,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匹夫会因日常琐碎的一己之温饱,世俗的荣辱,虚名的贵贱而忧,在曾国藩看来,匹夫之忧不足为虑。细致想来,的确如此。人之一生,一日不过三餐,一生不过七尺,“纵有千年铁门槛,终归一堆土馒头”,何必为了区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戚戚焉? 第四,识盈虚之有数。 万物盛衰,自有定数。在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来往中,曾有一事:曾国藩给家里寄了一千两银子,交代了用六百两家用和还债,四百量用于馈赠亲
7、友,曾家并不富有,作为家里的长子,要支付家里的各种费用以及弟弟们读书的学费,曾国藩自己也是常常借钱度日,但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曾国藩为什么还要挤出钱来周济亲戚呢?其中缘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认为是自己家运太盛,不行不特别当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升官最快的人,创下了“十年七迁”的记录,这样的奇迹,当然跟他的政治才能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也跟他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分不开。曾国藩诞生平民,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然而他熟谙官场的险象环生,如履薄冰的官场经验让他步步当心,为了自己的仕途经济,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甚至严格要求家人,生怕由于自己的官职在变更家人经济状况的同时,滋长了家人的不良习气,所
8、以要在自己也困难的状况下资助亲戚,而且在还债一事上也特别当心,“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穷形尽相不好,得意忘形也不妙。 除了以上四点,曾国藩家书的看点还有许多,比如关于家和,关于交友,关于治军等等,读一部家书,阅曾国藩的千古风流,读一部家书,看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读一部家书,乃知心若从容,身何劳苦!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2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20xx年,我正读大二,虽然专业是历史,但本科所学终归有限,对历史人物的探讨也实在肤浅。有一次到旧书店淘书,不经意发觉书架上放着一本岳麓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是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李鸿藻兄弟二人编辑
9、而成,收录曾国藩家书435封,比较全面。书的品相九成新,书页有点泛黄,但仍能嗅到出厂时的淡淡墨香。那时捧读家书,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异样心细又贫困交加的人,从北京运往湖南的几两白菜种子,都要在信里反复询问收到了没有?关于兄弟子侄的训诲,也经常语重心长,甚至有点喋喋不休。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尽然有不少书信是向家人借钱,真有点啃老族的感觉。那时候,身在象牙塔,年少无知、阅历较少,虽然通读家书,但不求甚解、感受不深。 再读曾国藩家书,已是毕业之后的第五年。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压力责任,有了对工作生活浅显的思索和感悟。静夜之时,便经常将曾国藩家书置于床头,圈圈点点、细细品尝。读书的过程,让我慢慢了解到
10、,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多持续了60多年,但他处理天津教案受到荣禄欺瞒,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节不保,成为时人眼中的卖国贼;他地位显赫、修养精湛,但他也镇压农夫起义、手段老辣,被民众冠以曾剃头的恶名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殊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但无论关于他的争议多大,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家书平淡中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带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思想精华。 因此,品读曾
11、国藩家书,就像与一位历尽沧桑、充溢才智的老者晤谈,字里行间书写着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对人生浮沉的深邃思索、对学养修为的孜孜不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比如,关于治学,他力求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他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其次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让我想到自己读书时常半途而废,貌似博览群书,实际未通一本、未精一门;更让我联想到,读书治学如此,为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年轻人,我们往往在做事上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长志,往往在业务上整个吞枣而做不到 如琢如磨,这些浮皮潦草的不良习惯,想来怎能不让人觉得惭愧? 关于做人,他力求虚心谨慎、谨言慎行。他说,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2、让我经常反思作为年轻人,我们就像打磨未精的玉石,初有形态但燥性未除,往往在生活上贪图安逸自由而不愿经受艰难困苦,往往在处事上喜爱大自我小天下而做不好虚心谨慎、虚怀若谷,这些浮躁不堪的不良习惯,想来怎能不让人汗颜? 关于为官,他力求清清白白、廉洁自守。他说,予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让我经常想到,从政做官不仅是组织给予的一种权力,更是肩头扛着的一份责任,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既不能把官位大小作为荣辱的标记,更不能心存做官发财、谋取私利的念想。 关于胸怀,他力求心态平和、不悲不喜。他说,胸襟广阔,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
13、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让我经常想到,我们阅历尚浅,看待功劳苦劳,有没有做到心态平和、随遇而安?假如没有,我们的境界和胸怀就还须要千锤百炼! 关于忠诚,他力求表里如一、至诚至真。他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让我经常想到坦诚、真诚、忠诚不仅是一个人应有的重要品德,更是为人做事、赢得认可的重要前提。只有坦诚待人,真诚做事,忠诚事业,我们才能在历史长河里做出踏石留印的事功、开拓汹涌澎湃的明天,赢得大众的点赞! 关于精神,他力求坚持不懈、昂扬上进。他说,精神越用越多,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轻松,要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让我经常想到人
14、生一世、草木一秋,要活出精彩,必需时刻保持饱满向上的精气神,不虚度、不耗费每一寸干事的光阴。这样,当我们回首人生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经验单薄、记忆苍白,才会欣慰的感到一路走来、收获满满! 关于家风,他力求克勤克俭、杜绝奢侈。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让我经常想到家庭生活是每个人不行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年轻人,贫困时要学会安贫乐道,富足时要常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必需时刻保持刻苦勤勉、艰苦朴实的良好习惯。 关于交往,他力求择善而交、净化挚友圈。他说,道不同不交,谀人者不交,恩怨颠倒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落井下石者不交,德薄者不交.让我经常想到,社会即是江湖,往来形形色色,与人交往还需慎之
15、又慎,时时刻刻都要守住底线。 关于言谈,他力求老成执重、不信口开河。他说,道听途说,聪慧的人讪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惊骇之人最终会弄明白你在骗他;讪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让我经常想到,当今时代通讯便捷,手机在握,人人都是电台,面对网络流言、官场传闻,必需嘴上挂起一把锁,学会辨别真假良莠。 曾国藩家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品读家书不是一个简洁的过程。虽然两次读它,感受大不相同,但我理解的照旧比较肤浅。但我信任,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渐丰,等我再次品读它的时候,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感受。这些感受会更深刻、更透彻,可以帮助和指导我们的人生。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后感3 我对于曾国藩这一历史人
16、物的了解并不是许多,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给人的评论也是很有争议的,通过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我意识到这本书不仅字里行间表达了他的真知良言,另外更是可以作为探讨曾国藩这个人物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资料。 曾国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但他也做了一些引人谩骂他的事情。然而,在我看来,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条件,特殊是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决不能片面的下评价。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修身、齐家、劝学、养生、教子等领域,是他在治政、治家、治学等的主要思想的反应。全书分为励志篇、劝学篇、修身篇、齐家篇、敦亲篇、教子篇、做人篇、养
17、生篇、师友篇、人才篇、居室篇、军事片以及为政篇。通过阅读曾国藩写给其弟的书信中,我知道他对许多事情都有独到的见解,另外他常常勉励弟弟们要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其次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对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讲仍是特别好用的。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东西或者文化都变成了快餐式的了,即快餐文化,许多人没能够持之有恒,不然就是过眼就忘,只是稍稍看个也许,并无法深化了解其中的精髓。再者,读了这本书不难联想到,经济的发展与物质文化的发展仍无法取得一样的步伐,许多家庭的经济水平上升了,也为孩子的教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但是却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果,并没有投入刚好的道德教化、平安教化、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教化学问,造成了许多人格方面的缺失。这是我们现代人应当检讨的地方,试着努力了解曾国藩的其思想,学习其治国治家治政的精髓,改正现今不正确的教化孩子的动身点的方面。 曾国藩家书里面让我看到的是一个好儿子,好哥哥,好父亲,他讲求人生志向、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看法。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化的问题来,我们的教化好像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化。我们的道德教化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未能落实到实处。现在的青年应当是有志向、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不仅要有才,更要有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