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生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惊和苦痛。“元知”,即原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特别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
2、”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哀思,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裂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据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决的信念,也寄予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遗忘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成功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做自杀,部将田承嗣、
3、李怀仙相继倒戈,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持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静。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成功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愉快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干脆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记安史叛军的崩溃,破裂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家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其次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
4、他们从前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醉在快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劝慰,他兴奋得简直要发狂了,顺手胡乱地整理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缘由。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还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详细还乡路途,“巴峡”是动身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家乡。这一句精确地表现了诗人
5、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陆游、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头的状况,他们写的其他爱国诗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教学示儿,老师可从陆游临终遗愿导入课题,以引起学生阅读的爱好,体会这位爱国诗人遗嘱的感人之深。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先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在这个基础上来读课文,对杜甫的“喜欲狂”可能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教学这两首诗,还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可让学生参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让学生先说说,从
6、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从“悲”字学生可能体会到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哀痛;从后一句中可能体会到诗人对收复失地寄予的无限希望。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兴奋的缘由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兴奋。 4、这两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这一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到。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缺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叮嘱,只吩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知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激烈、高兴,不仅仅是自己从今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今
7、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教学时,可在学完两首诗后,引导学生探讨“思索练习”第三题,让他们体会悲之切和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爱国之情。可让学生补充朗读几首两位诗人的其他爱国诗篇,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思。 词语注释 示儿:告知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原来就知道。“元”同“原”,是原来的意思。 万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统一。 九州:中国的代称。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据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不
8、要遗忘。“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翁,父亲。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刚刚听到。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颂。 纵酒:尽情饮酒。 青春: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初闻忽闻 无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 即就 二、反义词 无忘忘掉 不见只见 悲喜 无有 三、多音、多义字 难句解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原来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哀
9、痛。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知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突然间在剑外传播,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悲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兴奋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
10、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始终奔向洛阳。诗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家乡。“即从”“便下”“穿”“向”这些富于时间紧促性和行为跳动性的词语联系起来,势如飘风。 课后题解 思索练习2 (1)但悲:只感到哀痛;九州同:全中国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原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哀痛。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兴奋得要发狂。 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悲伤? 漫卷诗书喜欲狂:胡乱地把诗书一卷,兴奋得简直要发狂。 思索练习3 不同。示儿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表达了因祖国由战乱到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古诗 示儿闻 官军 河南 河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