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科学教案模板6(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初中科学教案模板6(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科学教案模板6(精选多篇).docx(2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科学教案模板6(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科学教案6 2023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3 第七课 保护我们的听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2、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 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 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
3、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阅读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扩音器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
4、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四、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
5、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
6、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
7、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
8、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 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
9、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课的延伸。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 颈 躯干 四肢 课后反思: 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
10、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四、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五、活动
11、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交流
12、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 (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关节 肌肉 课后反思: 3、跳动起来会怎样 (一)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
13、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二、教学重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14、 三、教学难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四、教学准备: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测量心跳和呼吸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 (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15、。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 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 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呼吸加快) (三)呼
16、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
17、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四)课的延伸。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板书设计: 跳动起来会怎样 呼吸 心跳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呼吸量 4、跳动起来会怎样 (二) 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
18、验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活动设计: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激活已有经验 提出探究问题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
19、吸为什么会加快? (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认识心脏和心跳 (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板书:血液循环) (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 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 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学生
20、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跳加快) 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 (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 用一个洗
21、耳球和塑料管来体验(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 (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二)课外延伸 (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2)交流汇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 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 (4)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科学教案 模板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