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docx
《2023年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25、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30、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主备:李林玲 成员:杨保谊 田琴珠 张支尧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 预习要求: 1、熟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 2、查阅作者资料及写作
2、背景。 (二)课中 1、导学讲练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宋词、元曲,明 清小说,作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受到人们深深的喜爱。 (2)我国古代诗、词、曲三种体裁,习惯统称为古代诗歌。古诗从形式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1)朗读全诗,注意读出节
3、奏、感情。 (2)作家作品背景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
4、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阅读理解要求参照注解,解释诗歌内容: “巴山蜀水”本是一片荒僻的地方,二十三年被贬到这里,如同被弃一样,痛苦与孤独。想到 常常怀念亡友,重返京城好似隔世之人。沉船侧畔有千艘船只竞相进发,病树前头有万棵树木萌春。今天听您吟罢这首诗,举酒干杯振作了我的精神。 (4)师生共同品读诗句研读赏析,教师适时点拨 首联:交代了什么?体会“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 明确: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
5、远地区。表达痛苦、孤寂、愤激之情。 首联:刘禹锡因为参加顺宗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到郎州,连州,夔州,和州,郎州在战国是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作者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让读者体会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感觉到诗人抑制以久的愤激心情。 颔联:此联用了什么手法?意在传达什么心情? 明确:用典。“闻笛赋”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烂柯人” 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颔联:“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6、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何理解? 明确:“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
7、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沉舟”、“病树” 自喻,“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用这些具体的景物形象地表达对现实的愤懑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在客观上饱含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 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自己遭贬的愤激之情。但这句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说明了“新生的事物必然要代替没落的事物” 这一哲理。 尾联:结尾有
8、什么用意? 明确: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尾联:是点睛之笔。“长精神”含义深刻表现诗人意志不衰和乐观精神。 (5)背诵这首诗。 3、赤壁: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 (1)朗读全诗。 (2)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与另一位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赤壁,是东吴大将周瑜打胜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此“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只是借题发挥。 (3)思考探究: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
9、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诗人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明确: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
10、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4、过零丁洋: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冲天豪情。 (1)朗读古诗 (2)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
11、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3)讨论探究: 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明确:一是
12、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颔联用了什么修辞?两句有何联系? 明确:“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5)颈联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双关”。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舍身取义的民族气节。 (7)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明确: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邓世昌勇撞日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8)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明确:“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 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乌江
14、);“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5、目标检测:课课练1-2题 6、课堂小结: 背诵这些精品,犹如在诗海的沙滩拾到美丽的贝壳,把它放进你的箱箧吧,终身受益。 (三)课后 1、配餐作业:背诵前三首 2、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 预习要求 1、熟读水调歌头、山坡羊潼关怀古。 2、查阅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 (二)课中 1、导学讲练 齐背、复习巩固。 2、水调歌头: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 我们先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的词评家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尽废”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这首词是一朵特别美丽的奇花,当它开放后,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光彩。从“余词尽
15、废”,可见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之高。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词。先了解作者。 (1)朗读全词,扫除文障:宫阙(qu) 绮户(q) 婵娟(chn)。 (2)作者背景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曲五首 2023 25 诗词 曲五首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