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精选多篇).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 (1)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握学科教学特点,体现师生共同成长。 (2)要对所选的教材内容(包括教学重点与难点)和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说明教学中所用资源(硬件环境、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等),阐述使用新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重点突出如何使技术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各个环节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3)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教学环境应用创新、学与教的策略和方法,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建议在教学设计中使用教学流程图。 (5)要明确说明所使用的教
2、学平台,如:红山区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赤峰市教育云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 2.教学反思 (1)突出教学活动的创新点及教与学效果。 (2)总结应用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新媒体在解决教学活动中关键问题的策略效果与思考、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3)提出对新技术教学适用性的建议 注: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的基本类别 1、移动终端类 在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 2、交互式电子设备类 在具有交互式电子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书写屏等)的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 3、云课堂计算机教室类 在采用了云计算或桌面虚拟化等技术的计算机教室(台式电脑、笔记本电
3、脑等)环境下开展的各学科教学活动。 4、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类 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或混合现实(MR)技术开展的学科教学活动。 5、创客教育类 信息技术与其他加工制作技术结合,学生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设计、制作、展示和评价自己的创意产品(智能设备或互动装置)的教学活动。 6、STEAM教育类 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课程。 推荐第2篇:活动设计与反思要求 题目:对活动设计的分析与活动的设计 (一)请对下面这个教学游戏活动设计进行分析 年龄班:中班 活动名称: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设计绘画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2.让幼儿
4、通过观察画面,能够画出观察到的内容。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活动流程: 1.教师用游戏的口吻对幼儿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坐火车去看海底世界,高兴不高兴? 2.老师当火车头,小朋友一个拉着一个当火车车厢,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开火车去看海底世界。(在活动室绕几圈,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3.在活动室绕几圈后,停在一块黑板前,教师对幼儿说:海底世界到了,请小朋友下车。(教师将遮盖在预先画好的一幅海底世界画面上的布子先开)哇!小朋友你们看,海底世界漂亮不漂亮? 4.请小朋友观察海底世界(教师画的海底世界图片)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最喜欢什么小动
5、物? 请小朋友用各种手势或身体动作给海底世界的小动物拍照。 5.教师带着小朋友坐火车返回幼儿的座位。请小朋友给海底世界的小动物洗照片。怎样才能洗出来呢?请小朋友将你观察到的海底世界里的小动物画出来,看哪位小朋友画的快又多。 6.请小朋友坐上火车将照片(幼儿绘画)送给海底世界的小动物,好吗?活动结束。 分析:结合幼儿游戏特点及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对以上活动设计进行分析。 (二)活动设计:请您将以上活动进行修改重新设计或按自己的意愿设计一份幼儿游戏活动教案,要设计成真正符合幼儿游戏特点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类型不限。 提交要求 1.希望能谈出幼儿游戏特点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能结合游戏特点和游戏
6、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来阐述是不是游戏活动的理由。 2.希望从活动设计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游戏方法的选择、活动流程设计、教师提问等方面进行分析。 3.无论是修改的活动设计还是新设计的活动教案必须是游戏活动,游戏活动类型不限,要标明您设计的是哪一类型的游戏活动。 题目一:对活动设计的分析与活动的设计 对中班,海底世界这个教学活动游戏的设计进行分析如下:从以上这个活动进行分析,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和理解: 我们作为幼儿教育者,最熟悉的话就是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一日的活动之中,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我们在工作中是否能真的做好,做到,真的以幼儿为本,是我们值得反思的问题。因为,游戏在
7、幼儿教育中确实有着它不可代替的价值,游戏的过程是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因,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因此要鼓励幼儿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游戏。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幼儿的自发自主游戏,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两者构成了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必须重视这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活动在幼儿园的有效开展。 从亮点部分来分析: 1、我认为以上这个活动也是尽量围绕着游戏来进行,从过程来看,教师围绕去旅游海底世界,到给海底世界的动物拍照,然后到把动物送回到海底世界,首尾呼应,从流程来看,一环接一环,是一个比较流畅的
8、活动。 2、教师的语言童趣化。比如:开上小火车我们去旅行,用身体的各种姿势给小动物拍照,给小动物洗照片等,这些都是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幼儿也比较易于接受。 从不足的地方来分析: 1、从这节活动的核心目标来讲:这个活动共确立了三个目标,我认为,不管是幼儿掌握一种技能,还是学到了什么本领,或者是懂得了什么道理,目标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来制定,而这三个目标,前两条都用到了“通过”这个词,我认为“通过”是一种教学手段,而第三条目标用到了“培养”而“培养”是不是给我们教师的定位目标,不是说这个词干脆不能用,是不是我们在目标上能够更精练一些呢? 2、我认为本节活动的一些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比如老师带孩子
9、们去旅行,走到一个黑板前,拿下盖好的一块布,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为什不用到多媒体,看能游动得动物,那样也省的老师费时间去绘画,而动物的种类也会更多一些,孩子的想象空间也会大一些呢? 3、与环境的互动不够丰富。大家都知道环境是我们幼儿教育的重头戏,环境会说话,而教师只是用一块黑板,也已远远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可以把活动室的四周布置成海底世界,这样也能为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从不同角度让幼儿去欣赏海底世界的动物,省的幼儿拥挤在一起,空间不足。 4、缺乏创造性。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被忽略了。 幼儿的游戏特点是: 游戏活
10、动是儿童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能带给儿童快乐的,能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的活动,而不是由教师规定的,或在其“导演”下的,幼儿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的活动。真正的游戏活动可以满足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多种需要,可以带给儿童快乐,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建构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我认为这个海底世界绘画活动,从幼儿游戏的特点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两方面来看,本次教学活动的游戏,没有让幼儿更多地了解到孩子们身边的事物,也没有引导性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强调了单纯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我认为这次教学活动离游戏活动还有一定的差距。 题目二: 活动类型:创造性游戏活动 活动名称:有趣的海
11、底世界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游戏,体验绘画的乐趣。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和美感体验。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海底动物玩具、墙壁四周大白纸布置、头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参观海底世界。 1、师: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海底世界的小动物今天召开联欢会,海马老师(出示海象毛绒玩具)邀请我们到海底世界去做客,请小朋友坐上海底隧道车我们一起去游玩,(幼儿一个搭一个)沿着海底隧道通行,四周有摆放的海底动物的玩具,幼儿沿途与小动物打招呼,拥抱小动物,亲吻小动物,与小动物互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3分钟) 2、教师带孩子沿海底隧道转一圈后,坐在
12、地毯上,观看(多媒体课件)各种海底小动物的表演,并随意学小动物表演。(2分钟) 二、大胆想象创造绘画。 师:哇,海底世界真美,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参加联欢会,你们猜猜谁还会来参加联欢会,它们会是什么打扮,什么姿势,请小朋友在老师布置的地方画出来(四周张贴的大白纸,幼儿分散绘画)可以自己一个人画,也可以请小朋友和你一起合作绘画。(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作画)(15分钟) 三、我们一起来狂欢。 1、海底世界真有趣,你认为你今天看到的什么最有趣?(轻音乐声中师幼亲切谈话,拓展幼儿想象力) 2、播放欢快的音乐,幼儿选择头饰,连同多媒体的播放,一起跳起来,动起来,感受狂欢的氛围。 3、在音乐声中幼儿想干什么
13、做什么,可以跳,模仿小动物表演的样子,也可以邀请同伴或老师参观、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互评作品,活动自由结束。(时间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自由决定) 对幼儿园中班绘画游戏活动海底世界设计的分析: 首先我来谈谈幼儿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 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充分活动,从中得到快乐并得到发展。在幼儿游戏中,自愿和自主是两个重要条件,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结束都应由幼儿自己掌握,按照他们自己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正
14、因为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反之,如果游戏失去了自主性的这一特征,而是由教师来精心安排的,幼儿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参加游戏,担任某一角色,从表面上看,幼儿是在参加游戏,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地玩游戏,他们认为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失去游戏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充分尊重游戏者的心愿,发挥游戏者的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我们看到的这个设计活动老师开着火车带幼儿参观海底世界这一情节是老师刻意安排的,幼儿是被动的参与,幼儿的主动性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幼儿在游戏中,会受到环境条件以及成人和同伴的影响,出自完全的主动是比较少的。但是在游戏过
15、程中,这些影响要求易于为幼儿所接受,易于转变为幼儿自己的愿望和动机。 2、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征,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愉快,使他们喜欢游戏。 游戏与其它活动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也没有实用的社会生产价值,它是一种娱乐活动。它以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趣味性是游戏的必要条件,因为有趣味才吸引幼儿主动参加,并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愉快和发展。在幼儿那里,首先吸引他们的是饶有趣味的游戏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对游戏的结果感兴趣。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种特点,正确地进行指导。要把孩子们对海底世界
16、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出来,让幼儿有主动探索的欲望。 3、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具有明显的虚构性。游戏的成分、角色、情节、行动以及幼儿玩具或游戏材料,往往是象征性的,比如把棍子当马骑、把树叶当菜吃、让小朋友假装成医生、骑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假装开火车等。老师当火车头,幼儿一个拉着一个当车厢就是虚构性的体现。 4、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 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游戏,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只有当他们的体力、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检验,才会做游戏。时代、文化、地区、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幼儿的游戏归根到底是周围生活的反映。但幼儿的游戏并不是周围
17、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幼儿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与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相近似。 5、幼儿游戏具有具体性 幼儿的游戏是非常具体的,表现在游戏一般都有角色、有游戏材料和游戏动作,有游戏内容、情节和语言。游戏角色本身就是具体的形象,如孩子当妈妈时,她头脑中的形象可能就是妈妈。离开了这些具体的角色、内容、情节、动作、语言及玩具或者材料,幼儿的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 我们了解了幼儿游戏的特点,我们再来说说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幼儿需要游戏, 是由其年龄特征决定的, 幼儿喜欢游戏就如同他们渴望阳光和空气那样自然。马卡连柯说得好: 游戏是幼儿学
18、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幼儿能从游戏中认识周围生活,培养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认识周围生活是通过感觉器官的直接感知而获得的, 因而训练幼儿的感官,发展其感知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眼、耳、鼻、口、手等感觉器官去了解事物的特征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点。但是单一枯燥的训练,容易使幼儿厌倦,影响效果。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边玩边练,则很有乐趣,既有助于扩大幼儿的眼界,激发其认识环境的兴趣,同时又能提高其感知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充分注意游戏的运用,使其成为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有力途径。教师可以积极开辟游
19、戏角,根据主题活动的要求,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满足其游戏需要。随着幼儿游戏活动的进展,教师要经常更换游戏材料,以保证创造性游戏活动的开展。选择和使用材料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幼儿在游戏中对生活的反映并非是简单模仿,而是在表达自己的愿望,将所了解的各种现象重新组合,并加进自己的构思。这种积极的认识活动对幼儿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游戏也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好形式。 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 幼儿时期是良好品德培养的奠基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游戏一般都制定了游戏规则,幼儿可从中受到
20、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启蒙。游戏可以促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则。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游戏与劳动对幼儿来说联系甚密,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对劳动者的尊敬,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与态度,并使他们获得简单的劳动技能。 3、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游戏能激发幼儿美的兴趣和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玩笔”等游戏,让幼儿在运用各种彩色笔(如油画棒、粉笔等)在纸上或黑板上自由涂画与玩耍中认识笔,而且培养用笔画画的兴趣;教师可以经常组织音乐游戏,让幼儿在随着音乐自由舞动中激发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锻炼大胆表现的能力。游戏可以陶冶幼儿的情趣,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 4、利用
21、游戏增强幼儿的体能 幼儿身体对运动的需求,可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可使幼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促进其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发展,增强其新陈代谢的功能,锻炼其肌肉骨骼,发展基本动作。游戏是促进幼儿生理、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 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游戏成了增强幼儿体能的有力手段。 综上所述, 游戏可以成为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教师在深刻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条件,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机会与充足的游戏时间。 推荐第3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课题:小学四年级体育 教材分析: 1.皆在发展学生的运动天赋,发展学生跳跃
22、动作,基本的田径常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2.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体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活动。 3.通过教学发展学生在田径项目运动和跳跃项目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基本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具备较好的跳跃协调能力,同时也具备学习一些田径上如100米、400米跑步的能力。 这节课由于与日常生活相关没有很大的知识点障碍,易于接受。 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小学生对于田径上100米、400米、跳远能力具有较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老师教学,提出跳远的要点和100米、400米应注意的事项,通过示范展示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比拼理解体育
23、精神。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发展学生田径方里面和跳远的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在运动中的创新能力与体育精神。六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1】先跑两圈进行预热准备,以防有肌肉拉伤的情况出现。 【2】明确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及注意事项。 【3】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小游戏,愉悦身心,并学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开始部分: 【1】首先进行预热,做一套肢关节运动,做好跳远准备。 【2】根据老师口令进行运动。 【3】统计数据,做好评估。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抓住新课标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推荐第4篇:高二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要求 高二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要求 课题:
24、选修1-1第二章 第一节 椭圆的定义及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王艳坤 思想方法:运用类比方法研究椭圆图形和方程,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用数形结合方法研究椭圆的性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课前及课堂上复习圆的定义和研究方法的类比研究过程,使学生探索、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求法.2能够完成由实验到数学的抽象过程,复习和巩固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3能够理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理解椭圆轨迹和方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析能力.教学重点: 1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2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理解解析法,椭圆曲线和方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1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25、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椭圆标准方程.教学关键:创设直观情境,运用好类比思想以及数学结合思想.教学方式:体验式探索.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演示.学生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基础很弱.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实验:把一个小重物系在绳子的一端,然后握住绳子的另一端,把重物旋转起来,观察重物运行到轨迹.学生完成: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在平面内,动点所形成到轨迹是一个圆.在空间内,动点所形成的轨迹是一个球.2复习数学思想 圆是平面几何图形,在欧式几何中已有系统的研究,人们在已知定点(即圆心),定长(即半径)条件下,研究了周长和半径的关系由此得到了圆周率,还有面积、体积和其它的许多性质。
26、想一想,在圆的轨迹形成的过程中,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形成圆? 学生回答: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复习总结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老师在黑板上按照条件做出圆的轨迹来,接下来,让同学把刚才的实验转移到练习本上,在练习本地画出由条件“到定点的距离等与定长的点”限制下的图形圆,让学生慢慢地体会概念的由来,对概念有更深刻印象.怎样更加精确研究这个动点呢?因为需要精确的原因,就需要数据的支持,怎么样用数来表示图形呢?这个转化可是数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数学结合思想.在直角坐标系下,把动点引入二元数x,来限定表述(x,y),显然我们可以用x,二元数来分析这个图形上的每一个点.这样我们就需要建
27、立直角坐标系,建立直角坐标系后,任意的动点就有了坐标(x,y),动点不论在任何位置都可以用点的坐标表示出来.从上面一系列的分析来看,在直角坐标系下,图形要经过点的坐标转化变成用两个变数x,y表示的式子(即方程);反过来方程的数量关系,完全可以反映图形的一切性质上,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又称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圆的定义满足的几何条件OP=r转换成代数方程,得x2+y2=r,化简得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标准方程:x2+y2= r2。 数转化OP=r代数转化圆心在原点的圆形x2+y2= r2 数形转化代数转化圆心在原点的圆OP=rx2+y2= r2 x2+y2=r代数转化 代数转化x2+y2=r 当把圆
28、图形不变圆心平移至C(a,b)时,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求圆的方程,一种是:把几何条件PC=r直译成代数方程(x-a)2+(y-b)2=r,化简方程得(x-a)2+(y-b)2= r2;另一种方法是:由方程x2+y2= r2按向量(a,b)进行平移,同样可以得到圆的方程(x-a)2+(y-b)2= r2.(一题多解是转化的载体) 数形转化(x-a)2+(y-b)2= r2 x2+y2= r2平移转化(x-a)2+(y-b)2= r2 x2+y2= r2下面我们要就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研究其它曲线的性质,这一节课我们类比圆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椭圆的方程和性质.(数学思想的教学,由实验抽象出数学形式
29、,定性研究) 3新课类比学习椭圆定义 在学习圆锥曲线的时候,我们首先学习的是椭圆的方程和几何性质,那么我们类比圆的定义和性质来研究,首先来做一个实验.实验过程由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活动:在上面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开放思想,大胆把条件进行变换,如果把一个定点分离成两个定点,会变成怎样一种情形?问题就变成“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和等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也动手来做一做实验,找一找动点的位置,说一说动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经过探索这个点运动的轨迹,得到初步的印象,有了一定的实验结果,再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梳理不同的实验结果下的结论,然后老师再把实验转移到黑板上,和同学们共同完成对动点轨迹的
30、探寻。根据条件由两个定点和定长的线段共同限制下画出椭圆的图形,再由这些实验带来的信息,共同协商确定椭圆的定义.板演画图过程:首先出示一条确定长度的短绳,充分展示是短绳的长度是确定的,也称之为定长.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注意到定点的取法有三种,我们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绳长大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第二种情况,绳长等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第三种情况,绳长小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第一种情况,两个定点的距离小于绳子的长度,把绳的两个端点分别放在两个定点上,拉直在绳子改变形状,绳子的长度不会该变,使点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不变,下面我们在黑板所在的平面内找动点的位置以及运动形成
31、的轨迹.哪个同学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愿意帮助老师找到满足条件的点呢?好!让学生们进行探讨,然后请愿意表现的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找出这些动点,用这些动点连接成一条曲线,观察这个图形,我们创造的这个图形为椭圆.接下来第二种情况,再取绳长等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找几个学生到黑板上画这样的动点,使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等于绳长,经过试验、寻点、思考后学生认为这些动点构成了一条以两个定点为端点的一条线段,即动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线段端点的一条线段.第三种情况,绳长小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时,找不到满足条件的点,画不出图形.在这三种情形中,有两种情形动点的轨迹是图形,其中一个是椭圆,另一个是线段,第三种情况不表
32、示任何图形.在这些感性的认识基础上,我们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给出椭圆的严密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或集合)叫做椭圆。F1, F2叫做椭圆的焦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距. 接下来我们在焦点不变的情况下,把定长变大或变小,再由同学亲自动手画一些其他的椭圆,以加深对椭圆的感性认识。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热情很高,气氛非常好,听讲时,精力非常集中,紧紧盯着黑板,这说明教学效果很好.有了画图形的实际操作经验,再让学生认真回味刚才画图的过程,从感性上体会椭圆、从理性上领悟椭圆的定义以及定长的变化对图形形状的影响,学生会从我们实验的条件变更当
33、中得出新结论,总结出:当定点距离不变时,定长越长时,图形越接近于圆形,椭圆越鼓;定长越短时,图形越接近于一条直线,椭圆越扁平。条件再度变更:在定长不变,改变两个焦点的位置的情况下再来画一组椭圆,体会条件变化对图形的影响. 黑板上这样一个几何图形,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是我们不太熟悉的椭圆,在我们生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当我们拿手电筒去照射垂直于光线的一个平面的时候,我们发现光斑所形成的是一个圆,当我们把平面变动或者是把手电筒移动使光线与平面呈一定角度时,所形成到光斑就是一个椭圆;在自然界一些天体的运行轨迹也是椭圆。由此可见,对椭圆的研究是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4运用数形结合求椭圆的方程 接
34、下来我们要精确地研究椭圆的性质,再引导学生来思考怎样来研究这样一个新的图形的性质:我们如果要精确地得到它的各种性质,当然是离不开数的精确描述.联想天体的运动轨迹是椭圆,再联想到科学家的对天体研究以及轨道预测和精确定位,这些都离不开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这就是对“数”的计算,而我们得到的椭圆图形,图形和数是否有联系呢?当然有,类比圆的研究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数与形结合思想的最好范例解析法来研究几何图形,也就是把动点用数来表示,满足的几何条件转化为方程表示.好,这样我们就把数和形又一次地联系起来.通过上面到方法我们知道,首先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我们按照使数据尽量小,使方程尽量简
35、单的原则,把两个坐标轴分别建立在椭圆到对称轴上.设两个焦点之间距离是2c,定长为2a,然后,设椭圆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x,y),把P(x,y)到两个定点F1(-c,0),F2(c,0)的距离和等于定长2a的几何条件转化成代数方程,使图形与方程之间建立联系,我们就可以从方程的形式上,来研究得到椭圆的一些相应的性质.推导椭圆标准方程 推导方程:(以下方程推导过程由学生完成) 建系:以F1和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 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点:设M(x,y)是椭圆上任意一点,设F1F2=2c,则F1(-c,0),F2(c,0); 列式:由PF1+PF2=2a得 2(x+c)2+y2+
36、(x-c)2+y22=2a; 化简:移项平方后得(x+c)+y2=(x-c)+y2+4a2-4a整理得,a2-cx=a(x-c)2+y2, (x-c)2+y2, 两边平方后整理得,a2-c2x2+a2y2=a2a2-c2, 由椭圆的定义知,2a2c,即ac, a2c2令a2-c2=b2,其中b0,代入上式, 得b2x2+a2y2=a2b2, x2y2两边同时除以ab,得:2+2=1(ab0). ab22()()x2y2从上述推导过程可知,这个椭圆是所有以方程2+2=1(ab0)的解 ab为坐标的点组成的.这就是说,如果M(x0,y0)是椭圆上的点,那么(x0, x2y2y0)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
37、;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2+2=1(ab ab0)的解,那么以它为坐标的点一定在这个椭圆上,这样,我们就说方程x2y2+=1(ab0)是这个椭圆的方程.a2b2这个方程叫做椭圆的标准方程,它的坐标轴为对称轴,它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其中b2 a2c2.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即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了.5练习: 动点P(x,y)到两定点A(3,0)和B(3,0)的距离的比等于2 (即|PA|=2),求动点P的轨迹
38、方程? |PB|解:PA=(x+3)2+y2,|PB|=(x-3)2+y2, (x+3)2+y2|PA|=2(x+3)2+y2=4(x-3)2+4y2, 代入=2 得|PB|(x-3)2+y2化简得(x5)2+y2=16,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6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结合,研究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主要学习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 (3)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 7作业: (1)P42,练习A第1,2,3,4题.(2)预习第二节椭圆标准方程 8反思预期效果(目标能否实现,提问、
39、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预期效果等) 利用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结合,研究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同时也有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教学预期效果较好,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愿意到前面参加演示活动,也自己动手动脑想了一些画图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在思考怎样画图时也对原理进行了探究,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推荐第5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篇1: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其中“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在所有的高考学科中是最具分量的,众多的同行削尖了脑袋,希望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40、作文教学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有质量的文章。 然而现实是许多太想将自己的创作感悟加诸学生身上,却没有意识写作是一件很自由化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观察、思维、想象角度也不一样。因此,每人的风格、特色也就不尽相同,更不存在什么标准规律、标准套路可言。只要能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内容或事情,就是好习作。伟大的作家巴金曾说过:“写作的最高技巧为无技巧。”他特别强调自然抒写,无拘无束,不包含任何虚伪、矫揉和造作的成分。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也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你的方法对你很实用,但把它强加
41、在学生身上,也许就会弄巧成拙。写作要呼唤个性,要自由表达,作文才能够独具一格,放射出自由的光芒,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就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写作的自由和快乐还给学生。要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 趣与快感,前提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自由写作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
42、。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的确高考作文是有规定时间的,甚至有时连文体也有限制。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应该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不是我们多做几次定时训练就能完成的。 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
43、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语文教师不用将分数常挂心中,现行 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正愈来愈倾向于对学生心灵的解放。只要我们的学生真正拥有了写作的自由和快乐,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推荐第6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实验科学,强调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强调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技术教育,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强调科技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重视对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强调参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将知识、
44、学生、社会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符合了生物学的教学特点,教学中如果能将STS深刻理解,合理运用,将会使学生的能力的到极大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能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讨论,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获取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能够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认识动物在食物圈中的消费者,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认识到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通过小组内的互助与组间的比赛,培养合作意识与竞
45、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教学难点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关键点:本节学生是否理解食物链的组成是学习本节的关键点,先分析与讨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是什么生物现象,(主要弄明白是捕食现象还是食物链)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同时也有助于突破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趣味教学,吸引注意力 (课前经联系,带学生参观了白水江保护局动植物馆,让学生对动植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由几个学生分别扮演的植物、老虎、小兔、树各自都说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大。其他同学观看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到底谁的作用大”,请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2、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促进知识理解 图片展示一大森林的情景,让生思考: 若把一个大森林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份? 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 动物食性有什么不同,可以将动物分为哪几类? 3、经典谚语讨论,折射生物学知识 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录像,学生观看后思考并小组讨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拔下,学生明白这个谚语只是反应了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