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武夷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一、武夷山风景区概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闵赣两省的交界处。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隶属中亚热带季风区,范围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总面积为570km2。武夷山地质构造中,以新构造运动对保护区地貌影响最大,它奠定了该区地貌基础。保护区内地势高差悬殊,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m。保护区年均温1319,年均降水量16002000mm,年均相对湿度78%85,条件适宜,植被资源丰富。区内现存蕨类植物39科
2、,85属,269种,6变种;裸子植物7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45科,679属,1527种,32亚种或变种,其中不乏许多稀有珍贵和濒临灭绝的树种,如钟萼木、鹅掌楸、天女花、南方铁杉、银杏等。其气候类型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势高,地形起伏大,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风力很强。由于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植被种类齐全,生态类群多种多样。其中有许多稀有的树种,如香榧子、南方铁杉、银杏等。气候的垂直变化颇为显著,表现为植被生长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分布。 武夷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属于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武夷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总面积70
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为主景、历史文化积淀为内涵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贸易为一体的景区。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5万亩。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武夷山市我国江南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全市现有耕地30万亩,是福建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9.2%,1997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武夷岩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名丛“肉
4、桂”茶自80年代以来连续6次蝉联国家名茶、金奖等殊荣,茶王“大红袍”更是时间极品。 二、武夷山主要景区 武夷山现在拥有的整个景区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天游/云窝景区、虎啸岩/一线天景区、大红袍/水帘洞景区、莲花峰/遇林亭景区和九曲溪漂流景区,出去九曲溪之外的所有景区都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新开发的产品包含有宋街、朱熹园、古闽越文化博物馆和王城遗址以及下梅村古民居,此外还有社会力量开发的带有商业性质的各种游览点。其中武夷山的热点重点景区是天游景区、九曲溪景区和一线天景区,莲花峰景区由于路途较远很少有游人抵达,本次武夷山调研也放弃了这个偏远的景点,而水帘洞景区属于附属的次要景区。 武夷山市内云集了
5、各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山体峻峭挺拔,山峰姿态优美、造型石惟妙惟肖、山涧流泉飞瀑与清晰碧潭、晶莹卵石和森林植被巧妙组合,963的森林覆盖率。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武夷山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景观。武夷山同时还拥有许多人文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朱熹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这六种旅游文化。 武夷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开发方对此认识不够,未能合理的对其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更深程度的开发。同时,其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存在一定的环境破坏与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都是将来武夷山旅游开发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多以自然遗产观光产品为主导。形式单一,同质性
6、强 目前武夷山市根据其自身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功能区规划为三区两线,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森林公园观光体验区:风景名胜旅游区、红色旅游线和历史文化名人旅游线。在这些旅游功能区域中开发的旅游产品有75左右是观光型产品,少量的体验型产品则全部是类似九曲溪的漂流活动,产品形式单调,同质性强的现象十分明显。 2.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之间协调不够,影响当地生态 整个武夷山主要景区实际上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并且也有一定的成效,整体上基本保护了自然景观的原生态。但从细节上看,仍然有许多可供改进之处。例如一线天景区内原栖居的大量白蝙蝠在旅游度假热季每天都会受到大量游客的惊扰,严重影响了蝙蝠群
7、的栖息与生活,开发方对于游客管理程度的欠缺显然已经导致了该地生态的破坏。 3.自然观光开发缺乏细致研究,降低游客体验 武夷山的自然观光存在许多细节上的问题,而这些细节却恰恰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整个景区内部的阶梯过窄、过陡,导致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时通道显得极为拥挤,上山与下山的游客经常发生挤撞摩擦,不仅大大降低了游客在在观光过程中旅游体验,而且还容易造成游客受伤。另外,主要景点天游峰景区山顶部分处于不完全开发状态,只有一个可供游客休息的亭子,而周围风光却完全被树木挡住,调研过程中发现游客们纷纷抱怨花费大量精力终于登上山顶时却什么也看不到,可见这一问题已经造成游客体验大打折扣。如果不注
8、意这些细节上的体验,武夷山主要景区的档次也能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 4.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单调。文化内涵发掘不够 武夷山虽然以其自然景观玉女峰、天游峰等为世人和广大游客所熟知,但实际上武夷山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包括朱熹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等等。目前武夷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它的红色旅游线和历史文化名人旅游线上,开发方式主要是传统的遗迹遗址观光,如宋街景区的武夷山民俗馆参观,柳永故居参观等等。这些产品中对文化的表现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实物表像上,仅仅让游客在实地走一遍而已,没有参与性,对于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这种开发理念与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游客对文化的探寻需求。 四、
9、整体综合建议措施 (一)短期竞争力与持续竞争力 现有的对武夷山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但涉及长久竞争力的问题评价则相对较低,说明过去武夷山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现有开发旅游过度,需要整合资源弥补生态破坏问题,改变旅游开发发展模式,转变利润增长点,提升未来的竞争力,应对更多景区的竞争状态。 (二)加强旅游产品的政府的作用 1.区域旅游形象营销活动 由于旅游企业如旅行社在早期的启动阶段会产生恶性竞争和经济外部性,导致的后果是各个旅游企业不会率先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因此,政府需要承担起树立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工作,带动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 2.建立区域旅游营销平
10、台 政府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跨地区合作,建立旅游资讯平台,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进行牵线搭桥进行担保,是旅游者有机会更多的了解到旅游线路的详细信息,进而推进旅游产品的营销效果。 3.加强政府监管,提升法律意识 在过去景区已经有了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和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景区的基本环境,但需要人的执行。现有状况是政府执行力度有限,居民游客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法律没有很好的执行,政府有责任整顿监管,教育民众相关法律,使武夷山景区获得可持续发展。 4.以治理水资源为核心治理当地生态环境 武夷山素有“三三九曲水、六六溪环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
11、流”的美誉,这点的来源就是九曲溪对武夷山的滋养。因此,有人把九曲溪比作武夷山的灵魂、武夷山的心灵。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立,山与水的天然结合,才是自然景观的最高境界。但近几年九曲溪在洪水期的水量骤增与枯水期水量骤减,影响到行筏及景区的自然景观,景区的水资源保护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任务,景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焦点集中在了水资源的治理上。 兴建一定的水利设施,严格管制水体利用,保护河道和水体的洁净安全,对武夷山的林地进行维护,尽快涵养水源回复武夷山的正常生态环境状态。对于水帘洞等景区进行重新规划,营造清亮的水环境旅游地。 5联合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变观光旅游为体验旅游 由于早期的武夷山开发偏重于自然资源的观光游览,文化开发受到了忽视,此次调查走访的下梅村和闽越王城文化遗址开发状况十分不容乐观,简单的投入没有加以保护使得相关古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景区可以尝试创新旅游方式,加入体验项目,如设置斗茶园,或者在景点加入理学文化的体验游,在封闭景区内设置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使得游客进入武夷文化之中,感受文化的震撼,而非走马观花。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土壤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衡山植物、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桐柏植物土壤实习报告 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与植物教案 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实习报告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