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再别康桥 教案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语文教案 再别康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2023-12-09 梁翩翩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加强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2.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仿写或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仿写或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 .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阅
2、资料,了解徐志摩其人及本诗的创作背景,了解诗歌中的意象。 2.课上通过演示课件,播放朗读录音,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增强情感体验。 3.课后要求学生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及新月诗派其他作家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成果,截取相关材料课上展示并发发给学生 。 1 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 18961931 ),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 年赴美留学,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3、月与 元配 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 华大学 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 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 任 教授, 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 任 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 年 11 月 19 日 ,
4、他搭 “ 济南号 ” 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 50 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诀别语。他真的化作一片 “ 云彩 ” ,时年仅 36 岁。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 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
5、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2 康桥情结 1920 年 10 月 1922 年 8 月,诗人游学于康桥,应该说在康桥的两年是徐志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诗人。诗人在康桥邂逅了美丽的少女林徽音,两人在此相恋相处一年多,后来因为爱情上的失意和生活上的痛苦,孤独中,他常常来此观看落日飞霞,或在星光下聆听水声,康桥曾给予诗人心灵的抚慰,也是
6、促使他自我意识觉醒,产生个性解放的地方。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吸烟与文化 ) 由此可见,诗人对康桥的情感是何等的深切。 1928 年 11 月 6 日 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在海上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与不舍之情。 二、导入新课: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 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今天,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三、学生自由朗读,然后选代表范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四、播放再别康桥
7、的朗读录音,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 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李白的赠汪伦: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启发: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
8、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对象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对象却不是人,诗的开头就写道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意象入手研读诗歌。 讨论: 1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 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 1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
9、惜别的深情。 第 1 节,连用三个 “ 轻轻的 ” ,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 2 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 3 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 4 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 5 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 “ 彩虹似的梦 ” , “ 向星辉斑斓里 ” 放声高歌。 第 6 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
10、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 7 节,跟开头呼应。 “ 云彩 ” 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 “ 不带走一片云彩 ” 。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 “ 浓得化不开 ” 的感情,于 “ 沉默 ” 、“ 轻轻 ” 、“ 悄悄 ” 中表现了出来。 ( 2 ) 第一节:借代 第二节:暗喻 第三节:拟人 第四节:移就、夸张 第五节:照应开头 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 第八节:重叠复唱。 ( 3 )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 “ 物我相对 ”“ 物我相融 ”“
11、 物我相对 ” 。读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看到一个清晰的抒情主体,因某种现实原因而面对着一个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然后,因出神于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体融于客体中,或神与物游,或物我皆忘。当神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不能继续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体的相对之中。这种抒情结构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失意之后的虚幻寄托、抑郁萦怀的短暂解脱。 ( 4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
12、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形式入手研读诗歌: 有人认为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你是怎样理解的,试举例赏析。 教师明确: 1 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13、回环呼应 建筑美 明确: 首句连用三个 轻轻的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 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 悄悄的 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 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 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 音乐美 明确: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 6 。 7 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 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 “
14、轻轻 ”“ 悄悄 ” 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 2 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 “ 轻轻的 ” ,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 2 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 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
15、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 长袍白面,郊寒岛瘦 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 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 绘画美 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 河畔的金柳 大胆地想象为 夕阳中的新娘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 天上虹 ,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 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
16、得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 5 、6 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 梦寻梦 ,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 招手 荡漾 招摇 揉碎
17、漫溯 挥一挥 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四)你还知道新月派其他诗人形式美的诗作吗? 教师明确 :以闻一多的死水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美。 六、探究学习: 仿写 第 一、二段或创作一首小诗 。 要求: 形式与原诗相似;内容也要借助意象抒发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 七、师生评议自创作品,教师整合小结。 八、布置作业: 1 比较沙扬娜拉和再别康桥两首诗,谈谈徐志摩是怎样借助意象表情达意的。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2 、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及新月诗派其他作家的作品,感受
18、现代诗歌的美。 推荐第2篇:再别康桥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四首诗的思路。 2.通过抓手法、意境和主要意象把握内容大意。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感悟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内容和思路。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与内容关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与重点辨析欣赏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鉴赏再别康桥 一.新课导入:听朗读录音,谈感受。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后写了一些积极向上的诗文其代表做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拉拉这是一
19、个怯懦的世界等。“新月派”的主要人物还有闻一多一句话、朱湘情歌关外来的风等。 2.背景: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修理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
20、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
21、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 三.听朗读录音,确认生字,然后竞读课文。 畔()荡漾()荇()榆()篙()斑斓()笙箫() 四.赏析全诗: 1.第一节:“轻轻的”反复,“西天的云彩”拟人,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2.第二节:采
22、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3.第三节:采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康轿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两字,也正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4.第四节:采用比喻手法写榆树下的清潭。参照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见语文读本第三册),可知这所谓“榆阴下的一潭”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再别康桥 教案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