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认识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
2、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对声音、动作更有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
3、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安排教学过程。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推荐第2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体会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体会 贾周德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连云港 222100) 中图分类号: G718.3
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23)24- 0103- 02 摘 要 本文从趣味问题、生活实例、数学史料等六个方 面 , 浅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体会 。 实践表 明 , 在数学教学中 ,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 关键词 创设 趣味 数学 教学 情境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 tions / Jia Zhoude Abstract From the six aspects of the interesting proble
5、ms, re al-life examples, and mathematical history, this paper discu es the creation of the contex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claroom teaching experience.Practice shows that creating a good teaching situation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
6、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Key words creation;interest;mathematics;teaching;situation Authors addre Gany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222100,Lianyungang,Jiangsu,China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中等职业学校,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 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兴趣的问 题或与专业相关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能收到
7、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人近几年在教学实 践中,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曾做过一些尝试,下面谈一下这 方面的体会 。 1 以趣味问题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以趣味问题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的教学 时,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1(.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 1 个分裂成 2 个,2 个分 裂成 4 个,4 个分裂成 8 个1 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 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y与 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 2 )有一张边长为 1m 的正方形纸,第一次将这张纸对 折后沿折痕裁掉一半,第二次将剩余的矩形
8、纸对折后沿折 痕裁掉一半 裁了 x次后剩余纸的面积为 y(m 2 ),试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如下结论: y=2 x , xN + ; y=( 1 2 ) x , xN +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的特点,从而引出指数函数 的定义,这时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快就进入主动学习的 状态 。 2 以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以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 数学就在自已身边,数学有实际应用,使学生产生爱学数学 的积极心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定理 ”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2(.1)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销
9、售活动,决定 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 a 折销 售,第二次打 b 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 b 折销售,第二 次打 a 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 a+b 2 折销售。请问:哪一 种方案降价较多? (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 人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 中各称一次,再将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加后除以 2,就是物体 的实际质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不对,你能否找到 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正确方法? 对于问题( 1),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大多数都能归结为 比较 ab 与( a+b 2 )2 大小的问题,再引导学生用求差法进
10、行 比较,得到 ab( a+b 2 )2,即得 a 2 +b 2 2ab.此时让学生回答结 论,教师矫正。 对于问题(2),先展开讨论,然后教师讲述:设物体的实 际质量为 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 l 1 , l 2 ,两次称量的结果分别 是 a,b,根据力学原理有 l 1 G=l 2 a, l 2 G=l 1 b,两式相乘再除以 l 1 l 2 , 得 G 2 =ab ,G= ab 姨 ,即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ab 姨 。由问题(1) 可知 ab( a+b 2 )2,即得 ab 姨 a+b 2 。从而回答了问题(2)。 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让学 生自己完成。 上述两个应用
11、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乏味,而 是一门有用的学科,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 3 以数学史料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引用数学史料创设教学情 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 例如,在进 行 “ 柱体的体积 ” 教学时,以介绍祖暅原理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 案例 3.取一摞练习本呈长方体形状放在桌面上,如果 推动它将其改变成平行六面体,那么变形后这摞练习本的 体积与变形前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请你说出理由 。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回答理由:这 摞练习本在变形前、后的高度没有变,每页纸的面积也没有 变,因而变形后这摞练习本的体积与变形前相等 。
12、上述事实,早被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暅(祖冲之 之子) 发现,并在公元 5 世纪末总结出一条原理: “ 幂势既 同,则积不容异。”这一原理被称为祖暅原理,其意思由教师 讲述。在国外祖暅原理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是 1635 年由 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 B.Cavalieri,15981647 年)提出的 。 由此可见,祖暅提出的原理比卡瓦列利的成果早一千多年 。 上述案例设置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切理解了祖暅原 理,为研究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打下了基础,也增强了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 。 4 以实验创设情境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 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验,去探索发
13、现,从 而自然地获得知识 。例如,在进行“概率的统计定义”教学 时,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4.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是一个随机事件,请同 桌两名学生一起进行 50 次,100 次这种试验,分别统计正面 向上的次数,并计算正面向上的次数 与试验次数 n 的比 值 n ,这个比值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观察历史上实验者试验的 结果,容易发现比值 n 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索发 现,获得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并得到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 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5 以错误问题创设情境 有些中职学生在解数学题时,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
14、或 思维上的偏差,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可 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错误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 生解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例如,在进行“复习课”教 学时,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5.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 ( 1)“- 4 6 以专业知识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讲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实际应用”教学时,可创 设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6.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100 万元,每生产一 件该产品的可变成本为 2000 元,若每件产品的售价为 4000 元,试分别写出总成本
15、C(万元)、单位成本 P(万元)、销售收入 R(万元)以及利润 L(万元)与总产量 x(件)的函数关系式。 引导学生回顾、讨论、求解,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C=100+0.2x, xN + ;P= 100 /x +0.2 ,xN + ; R=0.4x, xN + ;L=0.2x- 100, xN + 上述案例设置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专业 的联系,数学有实用价值,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 律,不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就能有效地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6、。 参考文献 1 马复,王巧林.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 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3.2 吴茂庆,等.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数学(第 一、二册)M.南 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3.3 白莽,吕承安.中学数学创新教育和创新素质的培养J.中学数学 教学,2000(4). 推荐第3篇: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心得体会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心得体会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效果才是有效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不能走形式。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但是合作
17、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教师应该参与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是也不能忽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准备。和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走下讲台,积极的参与到学生当中来。开始,当我来到他们身边时,他们就说话了,停止了交流,不让我听到他们的交流。 有一次,我走到一个小组里,很亲切地说:“我也想和你们一起讨论,你们小
18、组能算我一个吗?”学生立刻回答:“行啊。”我就笑着和他们无拘无束地学习起来。以后,我就成了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们在游戏中共同学习。 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还要让学生认真地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学会比较、分析,使合作有序的进行,成为有效的学习。 比如:“抛硬币”一课,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同桌两人,一人抛一人猜,轮流进行,观察是否每次都是 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当老师做手势时游戏立即结束。”我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首先积极的旁观,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时,积极地听、看,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怎样去组织学生学习。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心理上的
19、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究热情更高。第三是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的能力,注意指导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和睦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这样,把学习和探究的空间流给学生,课堂就会成为学生的天地,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了交流学习的伙伴。 推荐第4篇: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心得体会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心得体会 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体会 哈尔滨市阿城地区平山北川小学:刘晓红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效果才是有效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合作学习不能走形式。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目标
20、之一,是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但是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开始,我们的合作学习很注重形式,把两个课桌并在一起,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可是学生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乱哄哄一团,根本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怎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倾听别人的见解,并从中知道解题思路的多样化呢?在一次劳动给学生分工中给了我启发,于是我给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分工,让他们有次序的发言。 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让学生自己操作谁负责摆数,谁负责记录,谁负责监督,谁负责汇报。然后让学生按顺序说出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每个学生都有
21、展示自己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感到了与伙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习成功的体验。 每堂课的分组合作学习应因学习内容而定,小组的人数也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如“统计”一课中,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对口令”的游戏时,就是两个人一组来完成的。 合作学习讲究所有成员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而献技献策,大家共同活动。这样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合作交流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是,首先是自己去面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当自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时,才会去求别人帮助,与他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
22、乏独立思考的话,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丧失。因此,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学习之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见解,形成统一的意见,正确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例如:“老师买书需要100元钱,有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币,可以怎样拿?我先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给他们足够思考的时间,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时多种多样的在小组中产生了,学生通过交流学会了许多自己没有想到的方法,了解了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在如:“认识图形”一课,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把其中的一个面描下来,观察一下,再想一想,看看是什么图形,给它取个
23、名字,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了几种图形。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逐渐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学会了自学,学会了合作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师应该参与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是也不能忽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准备。和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进行交流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创设 情境 数学 教学 心得体会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