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毕彦秀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改即将开始,这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新课改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努力探索旧教材、新课改的教学之路。 本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
2、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具体构想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
3、,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探索旧教材、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也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
4、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3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点: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
5、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旧教材的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
6、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在今后的旧教材教学中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推荐第2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东西干湿的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2、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和原因。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降水对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明确降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掌握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
7、观目标。 4、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教学重点 1、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3、训练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 导入新课: 用大屏幕投影展示不同干湿地区有代表性的景观图片,如:南方的水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驼队,森林,草原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原因:造成这些景观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气候的不同,最主要是降水多少的不同)。 一、展示图片: 新疆平顶房 云南丽江的尖顶房 师:请大家观察图上的
8、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生:一个是平顶房降水少的地区的民居 一个是尖顶房降水多的地区的民居 师:屋顶坡度不同,有什么作用? 生:平顶可以晒粮食和经济作物 尖顶主要是便于排水 师:观察房屋的建筑材料有什么不同? 生:新疆的平顶房是土坯垒墙 云南丽江尖顶房,建筑材料多为砖、瓦、竹、木。 请学生讨论后归纳:降水多少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影响房屋的建筑形式,影响建筑材料)。 师: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觉得我国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大家到底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知道了。 二、分析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师: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别找出1
9、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看它经过我国哪些地形区。 引导学生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以及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的分布作对比,加深印象。 请学生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三、请同学们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谈谈降水多少,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或者对我们衣、食、住、行有什么影响都可以)。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师:漫画展示:第一幅:包子、馒头、面条 第二幅:米饭、元宵、粽子 师:哪个是北方人爱吃的食品? 哪个是南方人爱吃的食品? 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 北方人爱吃面食北方主要种小麦旱田(降水较少) 南方人爱
10、吃米食南方主要种水稻水田(降水较多) 通过以上讨论,请学生们归纳:降水多少影响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也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教师再启发学生降水多少对交通工具、体育运动项目等方面的影响。 四、降水不仅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对自然景观及动、植物 的影响也很大。 师:请大家读我国干湿地区图。 1、观察我国划分了哪几类干湿地区? 2、观察干湿地区划分与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 3、观察不同的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展示图片:第一幅:热带雨林图片 第二幅:沙漠驼队图片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上的自然景观判断是哪一个干湿地区?说出判断依据?该地区动物、植物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 五、展示各种图
11、片,如自然景观图(森林、草原、沙漠图),动、植物图(骆驼、仙人掌、河马)等,包括地理书的封面。让学生判断其干湿地区,陈述判断理由。 最后教师对全课做出小结: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等许多方面,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张维一中 张新悦 推荐第3篇:初中地理游戏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游戏设计 多变的天气(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天气符号图,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 2.
12、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模拟天气预报,读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3.通过“打官司”和绘制保护大气环境的宣传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气的认识,学会关心身边的天气状况。 2.通过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反映天气变化的术语。 2.收听天气预报,记录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的天气状况。3.观察一周的天气状况并做好记录。 4.卫星云图、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 5.实地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大气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设计思路:
13、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组织多样的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天气节目主持人,“打官司”等环节,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地理事物的地理素养。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状况,你见到过哪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认识天气及其影响 1.师:请同学们看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来。(学生纷纷描述) 2.师: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从电视、网络中知道其它地方的天气状况。请一位同学说出头一天记录的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的天气状况。思考:他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生回答从阴晴、风雨、冷热等方面)天气发生的时
14、间长短怎样?(积极回答) 3.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4.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请每小组一名同学上台扮演某一种职业人员对天气的感受。(几位同学上台扮演,其他同学做评)总结天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三、认识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 1.转入:请你预测一下明天的天气。如果要得到更为准确的天气情况应该收看天气预报。 2.展示卫星云图,引导讨论: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哪些地方有雨或阴天?(展开讨论后发言,师总结卫星云图的阅读方法) 3.展示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问:能读懂这样的图吗?引导认识天气符号。 4.让学生在纸上绘制各样的天气符号。
15、 5.组织游戏,模拟主持:下面请大家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预报全国各大城市天气情况。(方式:先在小组内评出最佳选手,上台指图自选3个城市播报,下一组的同学不能重复,但可对前面选手错误的作纠正。以正确和流利获胜。) 四、认识空气质量与人类活动 1.师: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空气状况。(学生举生活事例说自己对空气质量的感受。) 2.师:空气质量的高低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根据污染指数知道空气质量状况,从而安排不同的活动。而大气质量与人类活动有一定关系。 3.组织游戏,“打官司”:四个小组分成原告被告两大组。原告:人类 主题:污浊的大气危害人类。 被告:大气 主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污染大气
16、。 4.各小组准备例证,教师帮助理清材料。 原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举例控诉:有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业生产;影响交通、旅游、气候;造成各种损失。 被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举例反驳:工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农业生产活动污染大气;人们日常生活污染大气。 4.教师对辩论中的错误和不符合主题的内容加以纠正和评判。 5.双方共同寻求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加强绿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 6.各小组设计一幅保护环境的宣传画,并设计宣传标语。 推荐第4篇:初中地理巴西)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巴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
17、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b.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c.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a.归纳独特的拉丁文化的特点。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
18、球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认识到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在今世界中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如何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3、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教学方法 “说、读、想、议”式分层推进法。 教具 世界政区图、巴西政区图、多媒体课件、巴西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巴西主要城市的图片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女士们,先生们,飞机已经降落在巴西利亚国际机场,外面温度25摄氏度,飞机正在滑行;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不要站起来或打开行李架
19、,等飞机完全听稳了,请你再解开安全带,整理好物品下飞机。 让我们怀着希望,背着行囊,乘上国航班机,飞过太平洋,来到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领略这个古老国家的风土人情。 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先看几张图片,白板展示,巴西的狂欢节和巴西是足球王国 新课教授 一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巴西的国旗,引出巴西迁都的原因 (2)出示巴西地形图(多媒体),学生识图 引导学生读图回答。 巴西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4巴西的邻国 介绍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和伊瓜苏瀑布 (3)巴西的气候 1、两条特殊的纬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 4、巴西的主要地形 学生回答:
20、 1.两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2.巴西所处的温度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4.巴西的主要地形: 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巴西陆地面积的1/3。 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巴西陆地面积的2/3。 (4)巴西的人口和面积 巴西是人口和面积都是世界排名第五的国家 (过渡)提问:由于热带雨林区常住人口少,再加上巴西的高原面积大,因此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学生回答:(东部沿海地区) 二、巴西民族大熔炉的原因 介绍从网上或书报上找寻到的巴西人种图片。 (讲解)在这个民族大熔炉里,来自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拉丁
21、美洲文化。巴西的内在多样性和外在的独特性,为巴西的发展带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机遇。 三、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 通过简单的介绍,加深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城市构造的记忆。 教师小结: 南美热带巴西木,葡萄牙人拓疆土; 踢足球,桑巴舞, 民族混合大熔炉; 亚马孙,水量大,巴拉那河伊泰普; 人口集中东南部,圣保罗里热内卢; 噪音大,交通堵,巴西利亚做首都。 三、小结 组织活动: 1.请谈谈这次巴西之行的感受。2.本节课你学到了巴西的什么精神? (学生谈谈自己学习感受。) 四、作业布置 .如果中国迁都,你认为应迁往何处?为什么? 五、教学反思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一提到巴西,同学们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地理 优秀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