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残联扶贫自查报告(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残联扶贫自查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残联扶贫自查报告(精选多篇).docx(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残联扶贫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扶贫自查报告 沙州镇人民政府 关于青川县沙州镇江边村汶川地震灾区2023年贫困村灾后 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自查报告 县扶贫办: 沙州镇江边村属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为加快该村重建步伐,在市县扶贫部门的大力帮扶下,我镇于2023年开始在江边村实施该项目。就该项目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采取政府参与,村委会组织实施,项目补助、群众满意的方式进行,各项政策和程序公正、公平、公开,阳关操作。一年来大家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并严格遵循“项目实施方案”,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全面完成,现从以下几个方
2、面进行了自查。 一、项目完成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项目规划情况:该项目规划总投资130万元,其中农户自筹(包括村民自筹及投资投劳折资)30万元,申请产业扶贫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 1.核桃生产38490株,单位投资26万元,合计投资100.074万元,其中农户自筹23.094万元,申请产业扶贫试点项目专项自资金76.98万元。 2.水果生产123亩,单位投资1820元,合计投资23.296万元,其中农户自筹5.106万元,申请产业扶贫试点项目资 金18.19万元。 3.大棚蔬菜10.6亩,单位投资6500元,合计投资6.89万元,其中农户自筹2.067万元,申请产业抚平试点专项资金4.83万
3、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总投入万元,其中专项资金补助100万元,农户自筹(含投工投劳折资)万元。 1.核桃种植:栽植苗木株,惠及农户241户792人。项目总投入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补助万元,农户自筹万元。 2.水果种植:种植面积400亩,惠及农户52户203人。项目总投入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补助资金万元,农户自筹万元。 3.大棚香菇;新建大棚25个,7500平方米,惠及农户户人。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产业普屏补助资金万元,农户自筹资金万元。 二、项目完成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保障,坚持“一事一议”实施。镇上召开了项目实施专题会议,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江边村成立村级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监
4、督小组,并组织召开了党员大会、全体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决策,使项目真正符合了江边村产业发展现状,起到了促民增收的实际作用,同时实现了 项目规划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政策、程序公开,阳光操作。项目在真个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镇村领导和村民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同时坚持各分项目建设地点公开、补助资金、自筹资金公开,实施责任人公开。有效促进了项目全面完成。 (三)严格项目资金组织管理。该项目镇、村两级均落实有专人负责,镇政府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大宗物资政府采购,整体规划,分段实施,资金到村入户,群众满意认可。 特此报告 202
5、3年7月10日 推荐第2篇:扶贫自查报告 六安市人民路学校南校 扶贫助学情况自查报告 接到金安区教育局下达的扶贫助学大排查工作后,我校认真开展了关于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自查和排查工作,现将在此次自查和排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成立了以陈凯校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贫调查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摸排,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确保在我校就读的在籍学生家长都能了解到有关教育扶贫的各种信息,都能享受到相关资助。 二、及时发放资助。组织教师对2023年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自查,认真核对信息、核对人员、核准数据,建立起学校教育贫困电子档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根据班主任老师和金安区扶贫数据和学生家
6、长提供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核实对符合政策的学生及时发放各类补助,减免各种费用。并做好摸底表和发放花名册,留存记录。截止2023年10月25日我校义务段共有建档立卡户89人,其中寄宿生13人。上半年共发放各类补贴和学费减免28661.5元全年合计57323元 。 三、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加强对在校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做好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帮扶结对”工作,关注留守儿童、“三残”儿童成长,鼓励班主任每学期高质量地完成对学困生、问题学生、贫困学生的走访工作,摸清学生家庭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为教育扶贫打好基础。 四、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对教学辖区的辍学情况进行清查,开展兴趣社区活动留
7、住问题学生,帮扶贫困学生,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打造良好育人氛围,让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愉快。 我校将借这次自查为契机,及时整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工作的落实与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六安市人民路学校南校 2023/10/25 推荐第3篇:乡残联工作自查报告 -乡2023年度残联工作自查报告 2023年,我乡的残联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残联的直接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积极为残疾人办好事、做实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对2023年我乡残联工作做如下自查: 一、开展残联工
8、作目标管理 对照上级残联部门制定的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按要求完成目标制定,实行到位,落实到人。积极地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落实,使得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地开展下去,及时上报我乡残疾人工作的活动信息,为上级残联部门更好地了解我乡残疾人工作畅通了信息渠道;对全乡141为残疾人建立了信息档案,积极主动和主管部门衔接,为残疾人解决生活住房就医等实际困难。年内落实重残补助1人,23人落实了五保待遇,84人享受了低保,4人享受了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09人申报办理了残疾证。 二、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乡残联及早安排,周密计划,在全乡开展了农村贫困残疾人为重点的走访慰问活动,慰问残疾户数31户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
9、通过走访慰问,掌握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解决了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温暖了残疾人的心,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三、认真做好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落实 加强摸底调查,将符合条件的84余名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对医疗困难的重度残疾人给予补助,使残疾人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四、组织开展了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 在全乡开展了白内障复明需求调查活动,将4名符合手术要求的贫困白内障患者上报县残联,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五、维权工作 一是认真搞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普法工作。二是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今年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6人次。三是规范残
10、疾人信访管理,及时办结领导批示、交办件,全年无一例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 一年以来,我乡残联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了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二是人力资源不足,三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四是经费不足。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以务实的精神将我乡的残联事业推上一个台阶。 2023年-月15日 推荐第4篇: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资溪县200 9、2023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自查报告 接到市扶贫和移民局、市财政局关于对全市200 9、2023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交叉检查通知后,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对2023年、2023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认真、仔细
11、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2023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23年省市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资金58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1万元(整村推进配套9万元,移民扶贫配套12万元)。我县财政安排了补助进城购商品房实行无土安置移民扶持资金334.755万元(按购房面积每平方米补助150元),共计财政扶贫资金944.655万元,已全部安排落实到位。具体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84万元,县级配套9万元,合计93万元,用于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4个)建设。 2、面上项目扶贫资金44万元,用于非重点项目建设14个,已完工项目13个,拨付使用资金41万元。有1个项目3万
12、元未拨款,即江西梧怡庄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白茶种植项目3万元。 3、扶贫贷款贴息资金7万元用于德顺公司、香檀山茶叶公司、步阳竹木制品公司三个龙头企业扶贫贷款贴息补助。 4、移民搬迁扶贫资金438万元,县级配套12万元,合计450万元,完成移民搬迁1200人,其中农村安置103户429人,已拨付资金150.15万元,进县城购房已办理请款的移民户185户771人,拨付移民专项资金269.85万元,县扶持资金334.755万元;移民搬迁省补助资金30万元,用于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02万元。 6、5.7万元用于扶贫统计监测科技培训和项目管理。 二、 2023年财政
13、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23年省市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资金839.74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7.6万元(整村推进配套9万元,移民扶贫配套18.6万元),共计财政扶贫资金867.34万元,已全部安排落实到位。具体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85万元,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奖励资金2万元,县级配套9万元,合计96万元,用于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4个)建设。 2、面上项目扶贫资金91万元,其中:、科技扶贫项目1 个,项目资金25万元;、灾后恢复生产项目9个,项目资金50万元;、非重点村项目5个,项目资金16万元,已拨付资金13万元,有1个项目3万元,即石峡村际上水库水毁维修项目未
14、完工,故未拨款。 3、扶贫贷款贴息资金7万元用于资溪青云地板有限公司、江西正大竹木有限公司二个龙头企业扶贫贷款贴息补助。 4、2023年省市下达我县“三区”移民搬迁任务953人、灾后重建搬迁移民831人,合计1784人,移民扶贫资金624.4万元(含县配套资金17.84万元),移民搬迁专项资金(省级示范点资金)32.8万元(含县配套资金0.76万元),共计移民扶贫资金657.2万元,已经全部安排落实到位。现已拨付使用177.5万元,余下479.7万元。 5、“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04万元,已经拨付6.42万元,余下3.62万元未拨,其中3.2万元用于“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需待9月份开学
15、后拨付使用,0.42万元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 6、6.1万元用于扶贫统计监测、科技培训和项目管理。 三、 滞留资金主要原因 滞留资金主要是2023年移民搬迁扶贫资金,主要原因是: 1、受2023年6.19洪灾影响,移民新村基础设施要沉实、坚固点,施工项目质量才能更好些。 2、受洪灾影响,灾后重建房的人很多,建房材料难购买,建房进度慢。 3、进城农民购房户要凭房产证办理拨款手续。 四、 改进措施和办法 1、目前2023年移民搬迁建房已全部结束,加快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质量,加快资金拨付速度。 2、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购房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加快农民进城购房房产证的办理速度,
16、尽快的拨付移民补助资金。 推荐第5篇:健康扶贫自查报告 健康扶贫自查报告 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对象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精准式扶贫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将扶贫工作任务分解到村、到每个干部,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分户包村工作机制和一对一对接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健康扶贫自查报告,欢迎参考。 健康扶贫自查报告一: 近期,崇信县人社局安排人员入驻新窑镇青泥沟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驻村帮扶调研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在该村村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的带领帮助下,采取走门串户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建设、查阅相关村级资料、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逐
17、户逐人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了解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青泥沟村是崇信县的贫困村,属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村,县人社局50名干部联系64户贫困户。该村位于新窑镇西南部,全村辖4社10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33户129人,低保户12户37人,残疾人14户16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面33%,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234人;中共党员27名,高中文化程度20人,初中文化程度151人,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程度196人,退伍军人3人。全村耕地面积亩,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油料(胡麻)为主,户均种植小麦亩,平均亩产660斤,户
18、均种植玉米亩,平均亩产1000斤,户均种植胡麻亩,平均亩产200斤。全村牛存栏171头,其中牛存栏5头以上的10户。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124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815元。 (一)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情况。XX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崇信县人社局围绕“助农增收、为民富民”这一目标,送政策、送技术、解难题,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及时修订完善了崇信县人社局联村联户等6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联村联户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对青泥沟村小康发展规划(XX-2023)、崇信县人社局帮扶工作规划(XX-XX)和个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XX-2023)进行了修订完善,确定了牛果产
19、业、劳务、技能培训等10个方面的帮扶措施。举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和种养殖知识讲座4期,培训群众483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60多份,召开“双联”行动群众会4次,征求帮扶对象意见建议12条,排查化解邻里等纠纷9起,维护了和谐稳定。结合青泥沟村适合发展核桃种植的实际,在新庄、黄湾、杨坪3个社新建480亩核桃示范园,建成后向农民定补资金5000多元。优先推荐帮扶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向华煤集团、崇信电厂等企业输送农民轮换工23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8万多元。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帮扶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先后进村入户开展帮扶36次,为13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太空被、食用
20、油、大米、面粉等物资,总价值5000多元;捐款1000多元,帮助1名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投资1000多元修建了5口水井,向村上捐赠办公家具20多件、惠普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有效缓解了村部办公设施紧张的局面。坚持每月深入联系村开展一次帮扶,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联”工作图表式管理模式,确实把帮扶责任落到了实处。 (二)经济发展情况。XX年,青泥沟村人均纯收入3124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玉米、胡麻(菜籽)等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收入。一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XX年全村小麦种植372亩,人均1亩;
21、玉米种植388亩,人均亩。二是养殖业,全村现牛存栏171头,养殖5头以上的有10户;羊饲养量68只;兔饲养量30只。三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116人。其中,在县外务工的54人,在家门口就近务工的62人。 (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青泥沟村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20人,入学率100%。其中,上幼儿园6人,上小学14人。目前在校大学生6人。 (四)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73人,参合率达到10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234人,参保率100%。全村60岁以上老人51人,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上有医疗卫生室
22、一间,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有乡村医生1名,但乡村医生为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医务水平低,村民认可率和就医率偏低。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村级办公场所需要改善。现有村部为XX年修建的3间砖混结构平房,条件所限,没有配备专门的文化室、阅览室、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功能室。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黄湾社至吊沟岭社、黄湾社新农村村社道路未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村民出行主要靠摩托车、三轮车等,全村有摩托车50辆,三轮车21辆,拖拉机9台。三是人畜饮水问题需要解决。该村未接入自来水,人畜吃井水的有47户,长年吃山泉水的有30户(所谓
23、山泉水就是在山坡较低的地方挖一个坑,靠雨水和地表渗水聚集而成)。四是通讯设施质量不高。全村电、电话、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均入户,手机信号网络虽然已覆盖,但吊沟岭、杨坪两社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且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七)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群众文化娱乐方式单一,主要是参加新窑集市活动。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差,牛、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多,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比较普遍。 (八)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残联 扶贫 自查 报告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