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教师听评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教师听评课记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小学教师听评课记录 小学教师听评课记录 任课教师 听课人 教学内容 王开琴 陈达 科别 听课时间 语文 班级 1年月3日第二节 五年级 清平乐村居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复习旧课 师:我们之前学了两手关于儿童的诗牧童和舟过安仁,我们试着有感情的背诵一下。(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齐读课题,解题。 (1)介绍作者 A: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辛弃疾? B:师补充 ()解题 3、一起再读课题。 二、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用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注意
2、读准字音和读词的节奏。 、学生由朗读课文。 3、齐读 4、播放录音。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5、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 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想象画面,同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反馈。 (二)把握词意 1、学思考。 (引导学生选择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逐句讨论: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A:指名解释意思 教 学 过 程 B:(结合插图说感受:虽然是简朴的乡村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绿意盎然的美好感受) C:指名朗读这一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3、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A;指名说 B;师: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是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他们陶醉了呀!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读出陶醉来。 C: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谁能用己的话来说说? A:指名说 B: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大家来说说这三个儿子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
4、了!) (3)齐读本句,读出乐趣 (4)谁能够把整首诗意完整的说出来? A:指名回答 B:师小结后质疑:陶醉的只是这一家五口吗?陶醉的还有谁? 作者辛弃疾。 D:师: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陶醉其中了,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诗人那陶醉的感觉,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好情景中吧!。 (5)全班配乐齐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交流、评价。 3、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5、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本课亮点: 1、教学过程清晰可见,各个环节衔接然,第三个环节的教学紧凑细致,能通过理解感悟朗读三步曲,让学生理解词意、感受词境。 、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采用了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一幅幅画面相对应的句子。很好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快乐幸福生活!整堂课老师都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美,感受形象美,体课 后 评 议 会情感美,鉴赏意境美,还追求创造美。 3、教师抓住了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古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炼。有助于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
6、解。 4、教师语文功底扎实,教态大方然,口语清晰流畅,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好,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二、不足及建议: 1、教师不够重视生字词的教学。由于这首词个别生字还是较难,因为学习在初次由朗读词时,教师可在出示的文章上标上拼音,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朗读。、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赞扬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教师对于时间的把握不好,致使第四个环节没能在课堂上充分落实。应该在导入新课时减少用时,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时间。 任课教师 王开琴 科别 语文 班级 五年级 听课人 陈达 听课时间 1年月3日第二
7、节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 教 学 过 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复习旧课 师:我们之前学了两手关于儿童的诗牧童和舟过安仁,我们试着有感情的背诵一下。(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齐读课题,解题。 (1)介绍作者 A: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辛弃疾? B:师补充 ()解题 3、一起再读课题。 二、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用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和读词的节奏。 、学生由朗读课文。 3、齐读 4、播放录音。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5
8、、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 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想象画面,同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反馈。 (二)把握词意 1、学思考。 (引导学生选择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逐句讨论: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A:指名解释意思 B:(结合插图说感受:虽然是简朴的乡村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绿意盎然的美好感受) C:指名朗读这一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A;指名说 B;师: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是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他们陶醉了呀!谁来
9、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读出陶醉来。 C: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谁能用己的话来说说? A:指名说 B: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大家来说说这三个儿子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3)齐读本句,读出乐趣 (4)谁能够把整首诗意完整的说出来? A:指名回答 B:师小结后质疑:陶醉的只是这一家五口吗?陶醉
10、的还有谁? 作者辛弃疾。 D:师: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陶醉其中了,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诗人那陶醉的感觉,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好情景中吧!。 (5)全班配乐齐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交流、评价。 3、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课 后 评 议 一、本课亮点: 1、教学过程清
11、晰可见,各个环节衔接然,第三个环节的教学紧凑细致,能通过理解感悟朗读三步曲,让学生理解词意、感受词境。 、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采用了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一幅幅画面相对应的句子。很好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快乐幸福生活!整堂课老师都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美,感受形象美,体会情感美,鉴赏意境美,还追求创造美。 3、教师抓住了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古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炼。有助于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 4、教师语文功底扎实,教态大方然,口语清晰流畅,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好,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二、不足及建议: 1、教师不够重视生字词的教学。由于这首词个别生字还是较难,因为学习在初次由朗读词时,教师可在出示的文章上标上拼音,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朗读。、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赞扬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教师对于时间的把握不好,致使第四个环节没能在课堂上充分落实。应该在导入新课时减少用时,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时间。 小学教师听评课记录 三二小学教师听评课制度 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