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设计基本特征是(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教学设计基本特征是(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学设计基本特征是(精选多篇).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学设计基本特征是(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设计资源的基本特征 设计资源的基本特征 作者: 摘要: 设计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交互性其实就是用户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多媒体就是通过硬件、软件、设计师和用户的参与这四项来共同实现的高技术性艺术作品。由于世界实现不停变化的,所以这些设计资源相对的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不同时期它的设计资源是不同的。 正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社会的到来、创新形态的嬗变,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向更广泛的用户参与演变,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参与的创新设计日益受到关注,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正在逐步显现。用户需求、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中
2、心被认为是新条件下设计创新的重要特征,用户成为创新2.0的关键词,用户体验也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模式的核心。设计不再是专业设计师的专利,以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中心也成为了设计的关键词,Fab Lab、Living Lab等的创新设计模式的探索正在成为设计的创新2.0模式。但是无论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还是一个知识人士的自我探索的设计,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也是对人们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设计资源。资源是一切的根本,无论是设计还是生活中的任何一部分,它们赖以生存下去的依据就是与它相关的资源。诚然,因为各行各业的不同,所以它们的资源也是各有特色的,下面我就分几点来论述设计资源的特征。 一,交互性。我
3、认为这也是它最大的特点。交互性其实就是用户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从另一种角度而言,多媒体就是通过硬件、软件、设计师和用户的参与这四项来共同实现的高技术性艺术作品。设计家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活动。设计大部份为商业性质、少部份为艺术性质。 根据工业设计师的定义,设计是为构建有意义的秩序而付出的有意识的直觉上的努力。更详细的定义如下: 第一步:理解用户的期望、需要、动机,并理解业务、技术和行业上的需求和限制; 第二步:将这些所知道的东西转化为对产品的规划(或者产品本身),使得产品的形式、内容和行为变得有用、能用,令人向往,并且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这是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所在) 这个定义可以
4、适用于设计的所有领域,尽管不同领域的关注点从形式、内容到行为上均有所不同。比如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最简单的关于设计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 然而设计也是一种职业。例如在电影业中有场景设计一职,在印刷业中,有包装设计一职。 二,本质与目的,本质与目的:设计资源的本质是指人对物的认识而改变物的性质,通过造物的方法,形成物品为人所用。设计资源的目的是适应生活的具体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积极方向,构成历史性的文化积累,从而证明人类高度文明的具体所在。 设计资源的本质存在有其功能性,精神性,象征性的不同作用。 功能性:功能性是设计资源的主要意义,这是设计的一种本质特征。人类在设计活动中始终将功
5、能性的作用放在首位,这是由于物品的出现是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衣、食、行、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物品是因人的需要而存在,因人的需要而出现。 精神性:精神性是指器具的使用不仅仅为人们在功能上提供方便,还有精神上的愉悦感、舒适感、美感。如逛百货商场,也许最初并无明确的购物意向,但是看到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商品,于是萌生着很大的购买冲动,这是商品的外观设计给消费者的精神愉悦感。 象征性:象征性是设计物品的出现,对提高社会化文明程度有积极的认同感。现实中的各国国旗、国徽,各个城市城徽,重大的会徽,标志等等就有象征意义。 三,物化与文化:物化即设计家造物的过程,通过对物性的材料、色彩、造型的分析,运用技
6、术完善物品的功能、结构,装饰的属性,利用包装、广告、展销,与消费者以市场为中介,进入消费者的生活之中。人类在原始社会的自然生活状态下,学会了打制石器,形成旧,新石器不同阶段的制作工具方式。从石器材料角度看,这是人类对物的第一次正面认识,并且能够利用石头这种原生状态的材料进行造物。文化的生成是经过萌芽阶段的培养,逐渐形成系统结构,最终完善精神存在的立场,这是一个有序的链环递进。设计者对文化的继承,一般有这么几种方式:原创性、延续性、复合性、反复性。 原创性:原创性是文化的创造对时代发展有启动的作用,即在社会的进步中,个人发挥了巨大的潜能,而标榜风流,这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社会现实需要新
7、的文化观念和思想,而设计家厚积薄发,择机而出,其产品又与社会现实有密切的关系。宋代的活字印刷就是一种原创性的设计,为后世文明推进提供了卓越的思维方式。 延续性:延续性是指对过去的设计文化在继承中的发展。延续性在设计中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即对原先物品的不断修正,更新换代,这在现代汽车业、电器业、服装业、等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复合性:复合性设计形态的出现是设计家对历史文化的融合。美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家赖特,亦是一位复合性设计文化的人物。赖特早年接受芝加哥学派沙利文的影响,后来设计建成了草原式风格的住宅,并提出了“有机的建筑”的理念,追求“住宅有影子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之成为环境的一部
8、分”,一生设计并完成的就有400多个建筑作品。 反复性:反复性是设计文化中常常遇到的一种现象。由于社会的某种原因,而使原来的设计方案搁置,推倒重来,另起炉灶。但是,原先的设计思想和具体的设计的条件,会给设计家以先入为主的影响,反复性的设计也就无形中增添了难度。文艺复兴盛期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施工,就成为设计史上一个反复性的例子。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以为所受的教育,风俗文化的不同,他们的设计资源也是不同的,比如中西绘画运用不同的透视方法在二维平面上营造虚幻的三维立体空间,在西方油画中是用焦点透视,中国画则运用散点透视。 且中国的绘画注重留白,往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但是西方的绘画则常常是满铺的几
9、何形曲线形等。这也是空间表现的差异性,是设计资源各门类内部在空间表现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 四,装饰与功能:在设计资源中,装饰是一个重要的现象,装饰是人的本质体现的一种方式,是潜意识中的需要。从装饰艺术的现象看,装饰的出现有其被动性、技巧性、智慧性的几种特点。 被动性:把装饰之道列为被动性的说法,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原始方法,也是最广泛最具体的方法。人的装饰欲望往往是从被动的角度出现的。黑脸变白的方法是黑脸被动地接受白粉的涂抹;脖子有缺陷会用项链遮掩;衣摆袖口容易磨损,花边就是一种装饰。 技巧性:技巧性的装饰是主动行为,设计家在设计方案时,有意利用装饰方法来加强器物的艺术趣味。最明显的例子是颐和园的设
10、计和装饰,华丽富贵,精雅巧妙,山合水流,花掩幽径,是古典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颐和园是1875年起在圆明园遗址的基础上重新修建。 智慧性:智慧性的装饰设计如江南私家园林。曲径通幽,古朴苍郁,白墙青瓦,流水人家。功能是器具的使用价值。任何器具在生活中的作用都会有自身存在的意义。韩非子中的“玉卮无当,不如瓦器”的说法,是强调器具的功能作用,玉卮是一种酒具,无酒饮时,玉卮不如饮水用的瓦器。但是饮酒时,瓦器虽然可以替代,但决不如玉卮。在正常的理想社会生活中,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设计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物品的价值和功能。 五,视觉与美感:视觉是设计文化的出发点,也是设计资源的一个能给人们带来的较为直观的
11、表现。这也是一种直观具象性,是指设计资源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艺术设计运用物质媒介创造出的具体的艺术形象,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这种直接具体的形象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把具体可视或可触的形象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直观的美感。艺术设计也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某些难以显现的无形事物,转化为可以直观的具体视觉形象。人类是不断改变视觉形象来推进思想的发展。即通过“视”来达到“觉”。达.芬奇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达.芬奇是一个画家,但是更是一个对图象研究有启蒙意义的重要理论家,他强调“眼睛是更高贵的器官”。视觉是设计的开端,视觉的目的是美感。美感的差异导致不同的消费选择。
12、人的文化生活的不同特点,社会阶层的多样性,物质商品丰富的变化,为人们的美感差异提供了条件。燕瘦环肥,各有所求。人们应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而不必固定在一种模式之中。现代社会的逐渐开放,为不同人们提供了选择性化物品的机会,于是众多的消费者喜爱的商品进入了千家万户。 六,材料与技术:设计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材料。每一次新材料的出现,都会引发一回新的设计运动,形成设计文化发展的推动力。因为人类在发掘和认识材料中,提高设计的进取意识,材料为设计家提供了创造的丰富灵感。1889年埃菲尔铁塔出现在法国巴黎的市中心时,引来了人们的质疑和责骂,但是埃菲尔铁塔今天已经是融进巴黎的日常生活之中。埃菲尔铁塔
13、完全利用钢铁材料,以及现代的巨制构架,最终成为代表了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埃菲尔本人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家,名字与铁塔永存。设计文化中的技术,从古至今,大约可分为手工艺,大工业,计算机业三大类。这是不同时代的技术发展对材料的要求所导致,而材料的更生对技术也有推动作用。先秦尚书中有“多才多艺”的说法,即因材料而产生技艺。说文解字中对技术的认识曾有“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皆谓之工”的解释。这与考工记中对“工”“技术人员”设计家的技术解释有相同的地方。 七,凝聚的形式美,是设计资源具有在艺术形象中凝结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则对于造型艺术各门类都具普遍性,因而运用形式美法则
14、对物质媒介进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着形式美的艺术符号。形式美多种多样的法则(如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对比、比例、主从、尺度、明暗、虚实、多样统一等)在各门类艺术的具体运用中,又凝聚成美的千姿百态。比如比例的匀称、变化的节奏韵律、明暗对比、多样统 一、虚实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则在各种门类艺术中的集中呈现。 正是因为设计资源的这些不同的特征,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据这些资源的不同,来加以修整,结合,使之形成更能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设计。当然,由于世界实现不停变化的,所以这些设计资源相对的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不同时期它的设计资源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设计师也只有充分的了解并且不断的学习更新大脑中的这
15、些设计资源的特征才能根据业主的要求设计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作品。 推荐第2篇: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事宜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3)管理采用的基本措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活动4)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5)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和配置组织资源6)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的四种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而生的活动,也是社会公
16、共生活的产物,同时也是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伴而生的。 管理的这种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的相伴而生性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是在特定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因此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无疑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管理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社会历史性质,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表明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管理具有自身的一般规律,管理活动和方法具有可学习和借鉴性。管理的社会属性表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一直。 4、高层管理者通过制定战略和控制资源确定总体方向(计划28%
17、组织36%领导22%控制14%)中层管理者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在组织 中起承上启下作用(计划18%组织33%领导36%控制13%)基层管理者(计划15%组织24%领导51%控制10%)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而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领导多。 5、小企业管理者要花大量时间处理外部事务寻求新的生意机会,以促进变革;大企业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内部事务。与大企业的管 理者相比,小企业管理者更可能是一个多面手。他的工作综合了大公司总裁的活动和一线监工的日复一日的活动。大企业管理者从事的是结构化和正规化的工作。而小企业管理者从事的是非正规性的计划不大可能是
18、一种仔细协调的过程,组织结构的设计也不那么复杂,控制更多地依靠直接巡视。 6、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1)技术技能2)概念和决策技能3)人际和沟通技能。 7、管理方法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3)法律方法4)伦理方法5)数学方法。 8、霍桑试验:第一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访谈调查;第四阶段接线工作室试验。霍桑试验使梅奥认 识到物质条件和生理因数会影响人们的生产效率,但人的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对生产效率影响更大。他的主要学术思想1)工人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重在提高人们满足感的领导方式。 管理过程学派是以管理活动基本程序、职能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派,
19、创始人是法约尔。 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类组织,他们认为组织是一种社会系统:人是社会关系的载体;社会系统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协作体系 创始人巴纳德。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决策的过程四个主要阶段1)收集情报资料2)分析、设计和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3)根据决策标准、当前情况对未来作出预测,从已制定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4)对已选择的方案及其实施进行评价 系统管理学派把所有事物视为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强调生产第一线和基层管理工作 经验主义学派该学派通过研究管理经验,总结成功的经验、方法,从而对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该管理学派认为管理者的主
20、要任务是寻找仿效的模样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科学在思想上和运筹学一致。在多数情况下研究的不是管理本身,而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经理角色学派 对经理人员实际工作的考察,是对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总结。 权变理论学派 主要研究领域是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 9、计划职能其一是指计划管理工作。其二是指以规划、预算等体现的计划形式。 10、计划的编制方法1)综合平衡法2)滚动计划法3)线性规划法4)网络技术发5)计量经济法 11、目标管理即以被管理的活动目标为中心,通过把组织的任务转化为具体目标以及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控制来实现组织最终目的的现代 化管理方法。 推荐第3篇: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
21、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辞海对“生成”的解释为“变易”,即对“无”的否定或对“有”的否定之否定。这一概念与教学相连,构成一个新的教学概念,即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预成式教学而言的,与预成式教学的被动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与预成式教学的静态预设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可以说,“生成性”是对“接受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是对“预设性”的补充和修正。生成性教学的提出,是对课堂教学认识深化的结果,同时也为现代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1参与性 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心
22、智建构,因此,指向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生成的目的。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对于个体而言,所谓学习知识不是单纯地获得现成的结论,不经历真正的经验生长和知识建构过程,是不能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的。只有让学习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只有课程运行中的学生主体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课程资源的不断生成与转化,并通过学生的建构、感悟和体验,使其进一步获得意义。此外,主体的参与也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交互性主要表现为主体参与教学行为
23、的依存性,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生成性教学观下,师生、生生互动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知识生成的教学场。在这个教学场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性参与,通过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参与格局,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拓展彼此的眼界和视阈,并最终使得教学成为立体交叉式的网状结构,为促进教学中知识的有效生成提供可能。 2非线性 秩序化的存在方式、教学中严密的控制与操纵、程序化的运作是线性教学的显著特征。在线性的逻辑下,复杂、多维的课堂教学极易被简化为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单向过程。非线性思维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线性不过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学 设计 基本特征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