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散文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散文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散文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1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散文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散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散文(理思路,明大意)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把握文章大意 3、理解标题含义 教学重难点:做题方法总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2小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将本课时的讲解内容定为: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标题含义 二、练习与讲解 1、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桥在水上(附录1)阅读,然后争对学生写作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习。 三、做题方法解析 (一)理清文章思路 考题类型一 找出文章的线索 (1) 明确线索的类型: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2) 寻找线索的方法:看本质,即掌握线索的概念,辨析出确实符合“线索”本质的特点者;看标题,很多文章的题目即使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则包含线索的因素;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现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看抒情议论句,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往往隐含着线索;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注意:有的记叙文不止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地、巧妙地运用多条线索。如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 考题类型二 划分段落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方划分
3、(找表示地点的短句) (3) 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 (二)把握文章大意 考题类型一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1) 段意合并法:把每一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2) 要素串联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把这些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 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考虑:作者要回答的是那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
4、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5) 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考题类型二 理解标题的内涵 (1) 从标点与主题的关系入手: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2) 善于抓点题句: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分析标题的修辞:从理解标题的修辞方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4) 分析标题字词:从理解标题的关键词的含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四、实战练习 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散文阅读一棵树的智慧(附录2) 五、争对性的补充讲解。 六、作业 课后完
5、成阅读屋檐下游走的光阴、第一声喝彩(附录 3、4) 推荐第2篇:散文教案 散文两篇教案 10.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期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
6、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盈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
7、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独特的风格。她的短篇小说集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二、写作背景 两篇都是冰心晚年所作,是历经人生风雨、对人生几近极境的思索后,在含泪的微笑中,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彻悟。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云翳(y)璀璨(cucn)惆怅(chuchn)作揖(y) 眷恋(jun)朝思暮想(m)迷惑(hu)衬托(ch
8、n) 2.词义 云翳:阴暗的云。翳,遮蔽。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惆怅:伤感,失意。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留恋。 朝思暮想:从早到晚一直想念。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霞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由一个英文句子引出了要吟咏的事物霞。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通过分析阐释乌云与霞光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我的家在哪里?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梦写起,先写梦的作用和实质,为后文写自己的梦张本。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写自己做的梦,要回年幼时住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 第三部分(
9、第45段):梦醒后阐释对家的理解与认识。 第四部分(第67自然段):回顾九十多年来的生命之路,写出自己一生的坦荡及对“家”的无限牵挂。 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散文是“我”寻找精神家园历程的叙述,但此历程仅仅在于一夜之间,所行的路程是零距离,因为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肢体动作,而是一段思绪活动的里程。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梦境以及醒来后对家的思索与理解,表现出自己一生的坦荡,和对那个充满着“爱”的伊甸园般的、有着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们的地方的深情怀念。 二、内容详解 霞是冰心晚年力作。阅读此文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一种魅力的艺术天地,享受一种幸福。因为霞表现了作家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人生含义的感知。这种感知有
10、时是数十年,一旦化为灵感,就会凝聚成为警句,成为诗情。开篇有一个英文句子引出要吟咏的事物霞。强调“霞,是我的老朋友了”为后文以霞喻理作铺垫。“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这是作者几十年人生的沉淀和感悟,是真挚感情的抒发,它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云彩”我们为何不可以理解成痛苦和磨难?“霞光”我们为何不可以理解成幸福和快乐?“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深刻含义应是:经历过痛苦和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文中后面 3、4自然段,几乎全是诗情的迸发,全是警句,全都发出智慧和哲理之光。“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
11、相成、互相衬托的。”“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81岁高龄的冰心在垂暮之年总结一生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她智慧的结晶。运用比喻,字面上轻巧、自然,内涵却深沉、厚重,结尾“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意在言外,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写得从容不迫,洒脱自如;表面看来,似乎全不费工夫,其实无一句、无一段不是落在实处;这一短文,实在是一生素养(包括思想和艺术)之自然的发挥。这是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坚实的艺术功力的作家,直至晚年始有可能写出的作品。 霞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由一个英文句子引出要吟
12、诵的事物霞。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通过分析乌云和霞光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生中痛苦与快乐相生相成、互相映衬的辩证关系,点明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包含人生哲理的警句“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转。东方不亮西方亮。” 冰心晚年创作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文字简约,表达
13、深切,起伏有致,智慧通达,看似平淡无奇的内容,实如太极推手,绵绵相扣,内力深厚,是历经人生风雨、对人生几近极境的思索后,在含泪的微笑中,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彻悟,更是在文学创作上为自己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这篇从“梦”写起。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暴露”与“揭发”的其实就是我们寄情最深而又竭力压抑的东西。冰心在潜意识里苦苦追寻的那个“家”,或许是梦,或许不是梦。高而厚的灰色城墙,尘土飞扬的黄土铺成的大道,匆忙而又迂缓的行人与流汗的人力车夫的奔走这一切都在梦境中幻化出来,并将读者带到了二三十年代京城的胡同里,让读者看到“黄土铺地的”中剪子巷。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从梦写起,写出了梦的实质和
14、作用,意在为下文写自己的梦张本。 第二部分(第23段)写自己所做的梦:要回以前住在中剪子巷的家。 在梦中,冰心被车夫称作“你”而非“您”,她感觉自己还小,“小”字在这里很耐人寻味。成长的过程即失落的过程。小时愿望大于遗憾,长大以后,愿望一天天的缩小,遗憾却与日俱增。肉体凡身的冰心,也无法幸免。于是她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一句平常的话,简简单单的9个字,流露出复杂的感情。家是什么?谁渴望家?家是倦游者的情感归宿,经受了深刻挫折的人、有着深刻挫折感的人最需要家的温馨。九十多岁的冰心,梦中都想回北京中剪子巷的家。数十年的人生征途后产生这种强烈愿望,委实不难理解。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父母之爱、
15、姐弟之情陪她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我的大学生涯)从十一二岁到三十来岁,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请看她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二中的一段文字:“我的故乡,我的北京是一无所有!”但“北京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有了我的爱,便有了一切!灰色的城围里,住着我亲爱的一切人,飞扬的尘土里,何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可见,与其说冰心向往、眷恋一个具体、世俗的家,不如说她向往的是那段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激情岁月,眷恋的是一股股流溢着爱与温馨的生命灵泉。正如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灿烂的一笔,北京的中剪子巷的岁月与理想也是她一生
16、中美丽的一轮。“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走也走不到的中剪子巷,无疑寄寓着作者深深的向往与眷念、失落与无奈。在一般意义上,家是一种生活;在深刻意义上,家是一种思念。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 梦醒的时候,老人还没走到中剪子巷。在恍惚的刹那,她一定还未从寻找中剪子巷的梦里回过神来,难怪当她看到墙上文藻(冰心的丈夫)的相片时,会迷惑地问自己,“这是谁啊?中剪子巷里没有他!”沉浸得如此之深,可知向往与眷恋之苦。 回顾九十多年的生命道路,冰心用了酸、甜、苦、辣四个字来概括。当“万千恩怨”纷沓而
17、来,她不禁泪湿枕巾,是那么不容易说清楚缘由的泪。没有人会嘲笑这种眼泪,对于这位满载荣誉和美德的老人,我们尊敬而仰慕。她一直淡泊名利,从不自炫,从不张扬,只是安安静静做文,堂堂正正做人。晚年更是谢绝了所有的社会活动,执笔耕耘。这位冰清玉洁的老人,当她不躁不烈地喊出“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可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的心声时,是何等的坦荡从容!贪求一切的人才贪生,明白了个人生活、哀乐、苦难、死亡才是历代人类经验的真正内容。何不平静地把历史中的悲欢离合交还给世界,自己微笑着享受最后的安息,生命诚可总结,但真、善、美却永存。她那个“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18、”将永在世间延续。 “高超的文体恰恰就在于以最少的字数传达出最多的思想。”冰心的这篇散文不足七百字,却如一颗久经琢磨的水晶钻石,有许多熠熠的光线在文中游荡。这些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字,传达着老人的心灵颤动,呈现给我们一个完整的思想、情感的世界,是冰心将生命与创作融为一体,臻于完美的佳作。 第三部分(第45段)梦醒后阐释对家的认识。 作者借鉴融会“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技巧,使用夸张手法,有意识模糊梦幻与现实的界限,寓意着梦即现实、现实即梦,现实中的家和梦中的家一样、难以追寻。 第四部分(第67段)回顾九十多年的人生历程,写出了自己一生的坦荡与对家的无限牵挂。 在的结束段,作者用平常的谈话风巧妙作
19、出解释:现代社会“权”“官”“款”“旧”的角逐,使我在梦中、现实苦苦追寻的家不存在,此时,“家”不再是现实中存在的实体,而是具有了象征化意义的“家”,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家,是在躁动不安的时代下现代人的精神归宿。 三、技巧鉴赏 1.语言清丽,文字典雅,意出言外,哀而不伤,且富有人生哲理,是冰心散文中的极致 两篇课文的语言都清丽、典雅、超凡脱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霞中的“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相互衬托的”“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等等。我的家在哪
20、里?作者表达了自己追寻心中理想的圣地而不得的失落与无奈,但就全文看来感情却哀而不伤反而给人一种清新的、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2.运用比喻,使表达形象、生动、贴切 霞中“霞,是我的老朋友了”“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读来亲切,也为下文析理作好了铺垫。“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比喻贴切、形象。 3.运用叙述结合的手法 我的家在哪里?写梦境是虚写,醒后的内容是实写。梦中的那走不到的中剪子巷,无疑寄寓着作者深深的向往与眷恋、失落、无奈。梦中的“家”是一种思念,中剪子巷是理想人生的象征,是一种逝去的永恒。梦醒后的内容回顾九十多年的人生道路,漂泊一生,但她那个“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21、将永远在世间延续。虚实结合强化了的主旨。 四、疑难探究 疑难问题:郁达夫先生说冰心的散文有“意在言外”的特点。“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探究思路:解答此题,有下列几点需要注意:文末的省略号就是表示作者没有明说的“言外之意”。注意文末注明的写作时间。冰心写作此文时,已经是81岁的高龄,19231926年她曾赴美国学习,并写下了著名的寄小读者。本题属于读者与作者感情交融,答案可以多样,只要符合文理文脉即可。 参考答案:我好像又回到青年时代学习、生活过的美国。(或:国家改革开放,中美建立了友好往来。) 课后习题研讨 一、点拨提示: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要联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散文 教案 模板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