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设计人:王彩玲 一.教学设计思路: 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第二课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第一课时中分析结论的数据是选择绩优学案练习册中的习题,据此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中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因为本节课的实验需要采集数据,如若先做实验,学生实验中不注重细节,采集了错的数据,就很难推理出正确的结论,首因效应的影响不得不得到关注。所以改进措施是直接借用正确数据分析结论,然后做实验,另外,学生在明白了结论的基础上做实验时,自己就会注意细节。如先测量小桶的重力呢还是先测量桶与排出液体的总重
2、,然后倒出其中液体再测量小桶的重力呢?学生自己就会思考到桶上会留有残余液体,排出液体的重力将会减少。实验最终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学生可以自己判断。失败的话,建议他们重新做实验,自己找问题。 本节课中的实验如果直接用手提弹簧测力计,手容易晃动,影响实验效果,所以改进成在铁架台上固定弹簧测力计,升降台升降液体,从而达到物体稳定浸入液体中,方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第一课时中数据仅有一组,可以提问:一个实验的普遍结论,仅做一次实验能不能得出?介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物理学实验的基础,会自己判断出,不行。一个普遍结论的得出,至少要做三次实验,然后分析,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进一步提问:实验如何做三次,也就
3、是说三次实验中是在改变什么物理量呢,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根据本校学情,学生对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一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复习旧知中的图片展示。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八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丰富,记忆能力良好,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形成,但仍需直观事物进一步引导。我们班学生理解能力弱,学习自主性较差,布置作业才做,不布置不做,依赖性强,讲的学,不讲的不学, 1 学习兴趣不浓厚。 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上节课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经使学生明白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4、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本节是对上节课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浮力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实验过程。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数学表达公式。 3.能利用公式:F浮=G排=m排g=r液V排g 四重点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推导。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五教法 讲授法、实验法 六学法 观察法、练习法 七教具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 八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2个因素 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2 图片展示: 若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V,那
5、么小桶中溢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V 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也就是说: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引入新知: 想想: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乘积为排开液体的质量。而我们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因而我们可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是否有关?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我们本节课: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即对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进行比较,实验中想办法得出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这两个物理量) 设计实验方案: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先测
6、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再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示,两者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视重法:F浮=G-F示)。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可以用溢水杯和测力计测出:溢水杯中盛满液体,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让溢出的液体流入一个小桶中,小桶中的液体就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 3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把被测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溢水杯中,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
7、的总重力G总(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改变被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进行 2、3次实验 4 采集数据: 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每组4-5人,每组中有一个或两个物理相对优秀的学生(组长),对本组实验进行指导,实验中相关简单的操作由本组的后进生完成,如,此实验中有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相关操作,后进生读数,但是组长需同时监督是否正确,避免数据记录错误而影响整个实验的成功。 分析数据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m排g=r液V排g 课后练习(练习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公式): 5 板书: 九.教学反思 一次好的旧知识铺垫对学生是否理解新知识
8、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整节课中的听课状态,乃至整节课能否听懂。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全班同学个个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在探究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感觉简单的同时又上一个新台阶,发现问题的同时又能及时的解决问题,互帮互助,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从用词的准确性(例如: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充分感悟科学的严谨性。 推荐第2篇: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
9、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1。 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
10、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结论:_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实验步骤按课本图12-7进行 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 结论:_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 几个实验小组分别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教师总结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说明
11、:实验表明,木块漂浮在其他液体表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教师总结以上实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20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 二、阿基米德原理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说明: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G排液=液gV排。 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F浮=G排液=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 例1:如图12-3所示(教师板图),A、B两
12、个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由于,F浮=G排液=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体,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节课本中的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 (3)解题过程要规范。 5教师讲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体积是1米3的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 板书:“2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
13、力。” 三、小结本节重点知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四、布置作业: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5各题 推荐第3篇:阿基米德原理 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能力目标: 能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
14、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归纳出实验定律。 三、教具: 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学生用:两人一组。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课时:1课时 六、课型:实验探究课 七、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讲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设置情景
15、: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学生猜想假设,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释疑:实验探究1(探究过程如图 2、图 3、图 4、图 5、图6所示。) 图2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图3木块放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无示数; 图4木块比金属块重,却浮在水面; 图5金属块沉入水底,金属盒却浮在水面; 图6加水前后弹簧的形变不同。 图 2、图3探究说明猜想正确,木块在水中受浮力;图4探究说明猜想错误; 图5探究说明猜想错误; 图6探究说明猜想错误,金
16、属块在水中也受浮力。 探究表明,无论物体是沉是浮、是轻是重、密度是大是小,在液体中都受到一个向上 的托力。 结论:物理学中把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个实验结论: 液体和气体都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即FGF。 再置疑: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死海不死及日常经验引发学生思考,再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除了提出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 体的体积有关以外,还可能提出浮力和物体的重力
17、、体积等有关,教师应予以鼓励。 进行课本中P125实验探究2阶段,一定在先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和方法,然后再动 手实验。 对鸡蛋加盐上浮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来认识,鸡蛋由 静止到运动是浮力增大,而浮力增大又是由于加盐导致液体密度增大的结果。 观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时,浮力是否变化的实验,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什么 是物体浸入部分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学生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归纳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本中P126实验探究3是在前面两个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再进
18、一步定量分析,从而进 入更高层次的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应发挥指导作用,由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 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应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这样才能使学生 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探究。 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溢水杯,教师也应作一介绍,并示范使用溢水杯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总结规律应具有普遍意义,课本中安排了石块和金属块的两组 实验。有条件的还可以用不同的液体及体积相同的不同的金属块去进行比较实验。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评估、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哪一环节出现问题,并及时 纠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过程后,由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结论。教师要
19、 全面准确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对学生实验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受 探究的发现并获成功的一种愉悦。 (三)、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相关因素 3求浮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法(称量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公式法)。 (四)、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m液g液gV排 3适用条件: 适于液体、气体。 九、课后反思: 推荐第4篇: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张青 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汇报我对
20、这节课的认识和设计。 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 浮力是在学生掌握了弹力、重力、摩擦力后,将要探究认识的另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力,本节是“密度与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刚刚学过的质量、密度知识进行提高和升华,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将发展他们的各项技能,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1、“猜想设计验证结论”。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在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浮力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交流与合作精神,并逐渐形成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发现排开液体体积会影响浮力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力学知识:重力、平衡力、力的合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等,同时也了解了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的物理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也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阿基米德 原理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