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解剖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解剖学考试重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麻 醉 解 剖 学第1章 大脑和脊髓脑和脊髓的动脉脑的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上动脉、脑桥动脉、迷路动脉、大脑后动脉脊髓的动脉脊髓前、后动脉、根动脉脊髓表面连接前后动脉的动脉冠;T4和L1节段吻合不充分,形成缺血区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末段+大脑后动脉+前、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主要分布于脑和视器颈外A的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咽升动脉颈外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终末支,非直接分支)二、CSF成人CSF总量12515
2、0m1;脑室6070ml;颅蛛网膜下隙3540ml;脊髓蛛网膜下腔含2535mlICP:成人70200mmH2O(515mmHg);儿童:50100mmH2O侧卧位时为70170 mmH2O;平卧位100 mmH2O;坐起时腰骶段可达200300 mmH2O临床上讲的ICP指:CSF压力CSF循环: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CSF经室间孔第三脑室+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CSF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CSF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颈内静脉三、脑神经1、三叉神经(5):是面部最粗大的混合性神经。三叉N分支N损伤的表现三叉N眼N框上N患侧
3、睑裂以上皮肤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滑车上N上颌N眶下N患侧下睑及上唇皮肤、上颌牙齿、牙龈及硬腭粘膜的感觉障碍上牙槽N下颌N下牙槽N颊N患侧下颌牙齿、牙龈、舌前2/3和下颌皮肤的一般感觉障碍,并有患侧咀嚼肌的运动障碍舌神经主要分支: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上颌神经:穿圆孔出颅腔入翼腭窝,主要分支:上牙槽神经; 下颌神经:自卵圆孔出颅腔至颞下窝,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主要分支:下牙槽神经: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舌神经: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咀嚼肌神经:支配所有咀嚼肌半月神经节:也称为三叉神经半月节,为最大的脑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覆盖着硬
4、脑膜,包括在硬脑膜两层所形成的三叉神经腔内。此节呈新月形,是由典型的假单极神经元组成,胞体的中枢突组成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分别经眶上裂、圆孔和卵圆孔出颅。2、面神经(7)面神经核位于脑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受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支配,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上半部的肌肉;下半部分仅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支配,并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同侧颜面下半部的肌肉。面神经是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性神经。由茎乳孔出颅腔向前穿腮腺,分为三段五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传导舌前2/3的味觉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面肌:又称表情肌。包括:额肌、枕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
5、提上唇肌、提口角肌、颧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颊肌。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的神经损伤是:面神经or三叉神经(眼N)3、舌咽神经(9)起于疑核,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同出颈静脉孔,主干走行与颈动、静脉之间,绕过茎突咽肌后外侧。主要分支有:颈动脉窦支(分布于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舌支,鼓室神经支。主要控制茎突咽肌,腮腺体,部分味蕾和收集来自耳部后部的感觉等。舌咽神经损伤表现为:舌后1/3味觉消失,舌根及咽峡区痛觉消失,咽肌瘫痪,泌涎障碍。4、迷走神经(10)经颈静脉孔出颅腔。主干行于颈动脉鞘内,于颈内、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经胸廓上口入胸腔。喉部迷走神经损伤后表现分支支配损伤后表现喉上神经内支(
6、感觉)声门上喉粘膜感觉饮水呛咳外支(运动)环甲肌音调降低喉返神经前支(运动+感觉)声门下喉粘膜感觉除环甲肌外的喉肌一侧前支:声音嘶哑一侧后支:无症状双侧前后支:呼吸困难、窒息后支(运动+感觉)会厌喉面(声门面)粘膜由喉上神经内支支配,会厌舌面粘膜由舌咽神经支配,临床上用直喉镜片插管时压迫喉面会厌,易诱发喉痉挛和咳嗽,用弯喉镜则不易左喉返神经发出位置低,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发出位置略高,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右喉返神经行程短,位置表浅,损伤机会多;喉返神经的末支称喉下神经四、脊柱+脊髓解剖重要椎骨特点第1颈椎(寰椎)“三无”:无椎体、无棘突、无关节突第2颈椎(枢椎)有齿突,棘突最大且最牢固第4颈椎
7、甲状软骨上缘、颈总动脉分叉第6颈椎平对成人环状软骨;咽与食管相续的平面颈动脉结节(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按压止血处第7颈椎(隆椎)棘突最长,计数标志第4胸椎胸骨角平面;气管分叉处;第二肋第7胸椎肩胛下角第1腰椎成人脊髓末端位置(小儿L3)第3腰椎横突最长,较多的肌附着,穿行于肌筋膜的脊神经后外侧支,可因肌膜损伤而受累及引起腰腿痛(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2骶椎成人硬膜+蛛网膜终止位置骶骨骶角是骶管裂孔的定位标志脊柱仰卧位时L3最高,T6最低;髂棘最高点平对L4 or L34间隙2、脊髓重要结构损伤后表现颈膨大C4-T1支配上肢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
8、动神经元性瘫痪; Horner征腰骶膨大L1-S3支配下肢双下肢、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尿便障碍脊髓圆锥S35肛门和会阴(鞍状分布)无瘫痪;鞍区感觉障碍;真性尿失禁马尾神经L2C0会阴部、股部和小腿根痛;鞍区感觉障碍;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终丝无神经组织3、脊髓节段与椎体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椎体egC1C4(4)=同序数椎体C5T4(8)=同序数椎体-1C7对应第6颈椎T5T8(4)=同序数椎体-2T6对应第4胸椎T9T12(4)=同序数椎体-3T10对应第7胸椎L1L5(5)T10T11L3对应第11胸椎S1S5(5)T12L1S1对应第12胸椎4、硬膜外腔:成人总容量
9、100ml;其中骶管容量为2030ml(小儿骶管15ml)麻醉一个脊髓阶段需局麻药0.3ml,而硬膜外需1.52ml。第2章 颈部+上肢解剖1、颈部主要体表标志及体表投影舌骨:C3+4椎间盘平面,可扪及舌骨大角,为寻找或结扎舌动脉+颈外动脉结扎的标志颈动脉三角:【前上】二腹肌后腹;【前下】肩胛舌骨肌上腹;【后】胸锁乳突肌前缘锁骨上小窝: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凹陷处。【左侧深面】左颈总动脉;【右侧深面】头臂干分叉。动脉外侧颈内静脉,为颈内静脉穿刺插管部位之一。锁骨上大窝【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界线】锁骨外侧缘,胸锁乳突肌外侧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下缘;【窝底】可摸到锁骨下动脉搏动,【上外侧
10、】有臂丛通过,是锁骨上臂丛阻滞的注射部位锁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浅丛阻滞部位副神经体表投影:为自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上1/3交点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点的连线胸膜顶(肺尖):在胸锁关节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之间,胸膜顶高出锁骨上方23cm,左侧略高。臂丛阻滞应远离锁骨内1/3,避免发生气胸臂丛颈部投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点锁骨中、外1/3点稍内侧的连线,相当于臂丛中、上干的投影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体表投影: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中点【右】侧胸锁关节or【左】侧胸锁乳突肌两脚间的连线。2、颈部+上肢动脉上肢A路径:主A弓
11、【左】左锁骨下A;【右】头臂干右锁骨下A腋A肱A桡A+尺A颈部A路径:主A弓【左】左颈总A;【右】头臂干右颈总A颈内A+颈外A(C4水平)颈动脉鞘:【内侧】颈总A;【外侧】颈内V;【两者之间后】迷走N颈动脉窦:颈总A的末端和颈内A起始部的膨大,窦壁有压力感受器颈动脉小球:在颈内、外A分叉处的后方的扁椭圆形小体,为化学性感受器颈总A+颈外A体表投影: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中点【右】侧胸锁关节or【左】侧胸锁乳突肌两脚间的连线颈外A的分支:甲状腺上A、舌A、面A、颞浅A、上颌A(脑膜中A)、枕A、耳后A、咽升A颈内A在颈部无分支,主要分布于脑和视器锁骨下A至第1肋外侧缘移行为腋A;腋A至大圆肌(or背
12、阔肌)下缘移行为肱A;肱A至肘窝下方,平桡骨颈分为桡+尺A腋动脉分段(胸小肌为界)界线分支+营养部位第1段第1肋外侧缘胸小肌上缘胸上A第2段胸小肌深面胸肩峰A胸大/小肌、三角肌、肩峰胸外侧A前锯肌第3段胸小肌下缘大圆肌(or背阔肌)下缘(位置表浅易于暴露)肩胛下A旋肩胛A+胸背A背阔肌旋肱前+后A (相互吻合)三角肌+肩关节三边孔:【上】小圆肌,【下】大圆肌,【外】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A通过四边孔:【上】小圆肌,【下】大圆肌,【内】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A+腋N通过;四边孔综合征表现为:腋神经支配的肩臂外侧的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受限肱动脉:【臂上部】居肱骨内侧,正
13、中N居A外侧,【中部】居肱骨前内方,正中N居A外侧前or后方,【下部】居肱骨前方,正中N居A内侧。在肱二头肌肌腱的内侧经肱二头肌腱膜深面至肘窝下方,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尺A。在臂部分支有肱深A、尺侧上/下副动脉。肱A在肘窝位置表浅,能清楚地摸到搏动,临床上常做为测血压时的听诊部;在肘窝横纹稍上方实施肱A插管。桡动脉:沿肱桡肌内侧下行至腕部,桡N浅支走在A的外侧尺动脉:沿尺侧腕屈肌桡侧深面下行,在豌豆骨桡侧经腕掌侧副韧带与腕横韧带之间入手掌3、颈部+上肢静脉肱V(两条)腋V锁骨下+颈内V头臂V(无名V)上腔V颈内V: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锁骨下与颈内V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
14、【右侧】有右淋巴管注入颈内静脉分段(甲状软骨为界)上段甲状软骨上缘以上1/3中段甲状软骨中1/3;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部深面,居颈总A的前外方下段甲状软骨下1/3;锁骨上小窝Q: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的原因A:粗;与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直线;离右心房近;右侧肺尖低;避免损伤胸导管颈内静脉穿刺入路穿刺点与皮肤角度指向前路甲状软骨上缘,A波动点外0.51cm3040胸锁乳突肌下端所形成的三角or同侧乳头中路锁骨上小窝顶点or锁骨上缘23横指30与中线平行or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的后缘后路胸锁乳突肌的外缘中、下1/3 or锁骨上23横指水平位胸骨上窝(穿刺时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颈外静脉:是颈
15、部最粗大的浅静脉,可做小儿静脉穿刺、深静脉穿刺、静脉切开。体表投影:为自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4、颈部+上肢神经肩胛上神经:来源于C4、5、6脊神经,起自臂丛上干,向后走行经肩胛上切迹进入冈上窝,继而伴肩胛上A一起绕行肩胛冈外缘转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上肌,冈下肌和肩胛关节。肩胛上切迹处该神经最易损伤,损伤后表现出冈上肌和冈下肌无力,肩胛关节疼痛等症状。肩胛上N阻滞(Moore法):由肩峰至肩胛骨内缘,画一连线,在此线中点再画一条于脊柱纵线的平行线,在其外上角等分线上2.5cm处垂直进针。肩胛上神经阻滞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颈交感干:上至颅底,下达颈根部,在第1肋骨颈前方续于胸交感干。颈交感干位于
16、颈动脉鞘和椎前筋膜后方。颈交感干由颈上、颈中和颈下三个神经节及其节间支构成。颈上N节最大,呈梭形位于第2、3颈椎横突前方颈中N节最小,有时缺如位于第6颈椎横突颈下N节形状不规则第7颈椎横突与第1肋骨颈前方,椎动脉的后方星状神经节:由颈下N节与第1胸交感节融合而成(C68T1),前下方有:锁骨下A第一段、椎A起始部、肺尖;后外方:肋颈干;前内侧:胸导管颈丛C14前支浅丛: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C35)阻滞: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距锁骨3cm处,提起胸锁乳突肌,向内后方深入3cm,给药。此阻滞法适用于顽固性膈逆、膈疝或其他需要膈肌活动暂时固定的手术臂丛C58+T1前支外
17、侧束C57肌皮N、胸外侧N、正中N(外侧根)内侧束(C8+T1)尺N、正中N(内侧根)、胸内侧N、前臂内侧皮N、臂内侧皮N后束(C5+T1)桡N、腋N、肩胛下N、胸背N臂丛锁骨上部发出的神经为:胸长N(C5C7),支配前锯肌,损伤致“翼状肩”胸背N(C6C8):支配背阔肌,乳腺癌根治术清除淋巴结,注意勿伤该神经腋N(C5C6):起自后束,与旋肱后血管伴行穿四边孔;肱骨外科颈骨折or肩关节脱位or腋杖使用不当损伤腋神经,致三角肌瘫痪;皮支臂外侧皮神经肌皮N(C5C7):分布于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皮支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N(C6T1):损伤“猿手”、对掌(深支)+掌面3.5、手背侧食指中指远节皮
18、肤感觉受损(浅支)尺N(C8T1):肱骨下段骨折易损伤“爪形手”(深支)+手背和手掌尺侧1.5皮肤感觉受损(浅支)桡N:不支配手部肌肉;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垂腕(深支)+虎口区(手背侧)皮肤感觉受损(浅支)神经损伤后表现典型体征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相关疾病腋N三角肌瘫痪臂上外侧部皮肤感觉障碍肱骨外科颈骨折or肩关节脱位or腋杖使用不当正中N猿手对掌掌面3.5、手背侧食指中指远节皮肤感觉受损桡N垂腕虎口区(手背侧)皮肤感觉受损肱骨中段骨折尺N爪形手尺侧1.5(背+掌)皮肤感觉受损肱骨下段骨折欲使示指掌侧无痛觉传导,须阻滞哪根神经:正中神经手背皮肤主要分布有哪条神经:桡神经上肢浅筋膜皮神经皮N来源走形分
19、布臂臂外侧上皮N腋N的皮支三角肌后缘穿出深筋膜臂上外侧部皮肤臂外侧下皮N桡N的皮支桡N沟内发出,于三角肌止点下方浅出臂下外侧部皮肤肋间臂N为第二肋间N(T2)的外侧皮支腋窝底+臂上部内侧面皮肤臂内侧皮N起自臂丛内侧束居于最内侧,下行至臂中部穿筋膜浅出臂下部内侧皮肤前臂前臂外侧皮N肌皮神经的末支,起自臂丛外侧束在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外侧沟处穿深筋膜浅出,随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伴头静脉走行前臂外侧面前臂内侧皮N起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下行,继而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居于肱动脉的内侧,在臂中部贵要静脉穿深筋膜处浅出,随即分为前,后两支前臂内侧面与止血带相关的皮N:肋间臂N+臂内侧皮N第3章
20、下肢解剖股三角:【上界】腹股沟lig,【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由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含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由【内】【外】:股管+VAN)股管+VAN共同包被与股鞘股管:近似一个圆锥形间隙,上口为股环,下端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上面衬有腹膜。从腹腔面观察,此处有一小凹,称股凹。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主要为肠管)可被推向股凹,继经股环至股管(垂直向下),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卵圆窝)处突出(成锐角),形成股疝。股疝,女性多发,易嵌顿1、动脉髂外A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
21、脉胫后动脉腓A、足底内/外A腹股沟lig中点股部中下1/3与中线交点内侧2.5cm(斜行段)股部中下1/3与中线交点内侧2.5cm腘窝中点(垂直段)胫骨粗隆平面2、静脉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大隐静脉有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它们汇入大隐静脉的形式多样,相互间吻合丰富。有910对静脉瓣。此外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借穿静脉与深静脉交通。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外侧份,
22、经外踝后方上升至小腿后面,在小腿中、下1/3常有穿通支与深静脉沟通。注入腘静脉3、神经腰神经由L15共5对脊神经组成。腰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支。后肢支配腰下部肌肉和皮肤腰丛T12 +L14(前支T12一部分)、L4一部分)腰骶干L45【L4前支(剩余部分)+ L5前支】骶丛腰骶干+骶N+尾N腰丛:位于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阻滞部位:腰大肌间隙)分支包括髂腹下神经(T12、L1)、髂腹股沟神经(L1)、股外侧皮神经(L23)、股神经(L24)、闭孔神经(L24)、生殖股神经(L12);【运动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感觉支配】腹股沟区及大腿的前面和小腿+足内侧面股神经(L24):是腰丛
23、中最大的神经,发出后,先在腰大肌与骼肌之间下行,在腹股沟中点稍外侧。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到达股三角,随即分为数支:肌支,支配耻骨肌、肌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有数条较短的前度支,分布于大腿和膝关节前面的皮肤。最长的皮支称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终支,伴随股动脉入收肌管下行,至膝关节内侧浅出至皮下后,伴随大隐静脉沿小腿内侧面下降至足内侧缘,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的皮肤。股外侧皮神经 (L23)分布大腿前外侧部的皮肤。闭孔神经 (L24:从腰丛发出后,与闭孔血管伴行穿闭膜管至股部,分前、后两支,分别经短收肌前、后面下行进入大腿区。闭孔神经发肌支支配闭孔外肌,长、短、大收肌和股薄肌,也常发
24、支分布于耻骨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内侧面皮肤。神经损伤后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股神经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小腿,行走困难,股四头肌瘫痪,髋骨突出,膝反射消失 大腿前面和小腿+足内侧面(隐神经)皮肤感觉障碍坐骨神经腓总神经(前外)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障碍胫神经(后)足不能跖屈,呈足底感觉障碍坐骨神经(L45S13):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后,位于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继而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下行,一般在腘窝上方分为胫N+腓总N两大终支。坐骨神经干在股后区发出肌支分布于股二头肌、
25、半腱肌和半膜肌,同时发出分支分布于髋关节。坐骨神经干的表面投影:自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之间连线的中点,向下至股骨内、外侧髁之间中点连线,此线上2/3段,为其投影。胫神经: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于股后区下部沿中线下行入腘窝,与其深面的腘血管伴随下行,继而在小腿后区,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血管下行,经内踝后方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处分成两终支即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进入足底区。胫神经分布范围包括小腿后群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腓总神经:由坐骨神经分出后,沿腘窝上外侧界的股二头肌腱内侧向外下走行,继而绕过腓骨颈向前,穿过腓骨长肌,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分布范围包括小腿前、外侧群肌、足
26、背肌和小腿外侧、足背、趾背的皮肤,膝关节前外侧部及胫腓关节。分为: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腓总神经绕行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易受损伤。【下肢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大腿内侧面与膝前区皮肤自上而下L1-L3分布,小腿前内侧面与足内侧缘L4分布,小腿前外侧面、足背、足底内侧部由L5分布,小腿后面与大腿后面由S1分布,臀部、会阴由S3、S4分布。第4章 内脏神经解剖腰交感干由34个椎旁神经节和节间支构成,位于脊柱与腰大肌之间,并被椎前筋膜所覆盖,上方连于胸交感干,下方延续为盆交感干。左、右交感干之间有交通支,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时,须同时切除交感干间的交通支。左腰交感干与腹主动脉相邻。干的下端位于左髂总静脉的后方
27、。右腰交感干的前面有下腔静脉覆盖。两侧的下端分居左/右髂总静脉的后方。腰交感干阻滞适应证:用于改善下肢血流或解除下肢疼痛。阻滞方法:L2棘突旁45cm进针,针尖稍向内侧,进针至椎体旁,再沿椎体侧方深入2.5-4cm即达腰交感干。腰部神经阻滞一般不用于下列哪种疾病:胫骨骨肉瘤疼痛腹腔丛:是最大的内脏神经丛,位于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周围。丛内主要含有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等。此丛由来自两侧的胸交感干的内脏大、小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干的腹腔支以及腰上部交感神经节的分支共同构成。来自内脏大、小神经的交感节前纤维在丛内神经节交换神经元,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则到所分布的器官附近
28、或肠管壁内交换神经元。腹腔丛及丛内神经节发出的分支伴动脉的分支分布,可分为许多副丛,如肝丛、胃丛、脾丛、肾丛以及肠系膜上丛等,各副丛则分别沿同名血管分支到达各脏器。阻滞途径:L1棘突旁710cm,贴第12肋下缘进针,针体与正中矢状面成3045,当刺入34cm时,或可触及腰椎棘突,应退针后上、下调整方向(以避开横突)重刺。如刺到椎体,应记下进针深度,退针后取比前次略小的角度(针尾略向内侧摆)再深刺,较前次深度再深2.5cm即可。慢性胰腺炎、胃or胰腺肿瘤疼痛治疗可选择:腹腔丛阻滞or连续硬膜外腹部手术牵拉内脏,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是由哪个神经传导:腹腔丛腹下丛:可分为上腹下丛和下腹下丛。上腹下丛
29、:位于第5腰椎体前面,腹主动脉末端及两髂总动脉之间,是腹主动脉丛向下的延续部分,两侧接受下位2腰神经节发出的腰内脏神经,在肠系膜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下腹下丛(盆丛):由上腹下丛延续到直肠两侧,并接受骶部交感干的节后纤维和第24骶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此丛伴随髂内动脉的分支组成直肠丛、精索丛、输尿管丛、膀胱丛、前列腺丛、子宫阴道丛等,并随动脉分支分布于盆腔各脏器腹腔、盆腔神经丛腹腔丛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等肝丛、胃丛、脾丛、肾丛、肠系膜上丛等腹下丛上腹下丛腰内脏神经下腹下丛(盆丛)直肠丛、精索丛、输尿管丛、膀胱丛、前列腺丛、子宫阴道丛以上属于:盆部内脏神经盆内脏神经(S24)
30、关于盆腔内神经正确的是( B )A. 骶丛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 腰骶干+骶神经+尾神经前支B. 盆内脏神经是副交感神经C. 盆丛(下腹下丛)内有交感节前(后)纤维和副交感节后(前)纤维D. 迷走神经的纤维参加盆丛E. 以上均不是第5章 器官解剖(心脏)肋间神经:胸神经前支12对,T1有纤维参与组成臂丛,T12有纤维参与组成腰丛。其余独立走行于相应肋间隙,称肋间神经。T12行于十二肋下,称肋下神经。(肋间由上到下为静脉、动脉、神经。即“VAN”)肋间神经阻滞:在骶脊肌外侧缘距后正中线约8cm进针,可阻滞整条肋间神经。腋前线进针,只能阻滞远端1/3。自肋骨下缘进针,针尖稍向上刺到肋骨骨面,然后改变
31、方向使针尖沿肋骨下缘滑过,再进针0.20.3cm注药。可能刺破胸膜引起气胸。心脏的静脉: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前静脉;心最小静脉心脏交感神经起于:T45;心脏副交感神经起于:迷走神经背核第6章 插管相关解剖经口插管路径:口口咽部喉气管支气管经鼻插管路径:鼻鼻咽部喉气管支气管不是发音的器官是:口腔1、口腔解剖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固有口腔(以牙为界)经咽峡通口咽部咽峡:由腭垂、腭帆(软腭)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2、鼻的解剖鼻腔分为:鼻前庭+固有鼻腔(鼻阈为界)经鼻后孔通鼻咽鼻前庭是疖、痈好发部位;鼻中隔多偏向右,前下部为出血区(Little区)鼻孔鼻后孔距离=鼻
32、翼耳垂的距离鼻旁窦开口上额窦、额窦、筛窦前中群中鼻道筛窦后群上鼻道蝶窦蝶筛隐窝3、咽部的解剖咽:是一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附于颅底,向下于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咽具有吞咽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和防御功能以及共鸣作用。此外,对发音起辅助作用。界线内容物鼻咽部颅底软腭游离缘水平面以上咽扁桃体、咽鼓管圆枕、咽陷窝(鼻咽癌好发)口咽部咽峡会厌软骨上缘腭扁桃体(腭舌弓和腭咽弓间的深窝)喉咽部会厌软骨上缘食管(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两侧杓会厌皱襞的外下方各有一深窝为梨状隐窝,此窝前壁粘膜下有喉上神经内支经此入喉。常为异物存留的部位。将局麻药涂抹在梨状隐窝表面,可产生声带以上的喉的局
33、部麻醉经鼻插管的两个弯曲:鼻与咽之间,凸向后;咽与喉之间,凸向前3、喉的解剖喉的支架是喉软骨,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构成喉部解剖(以前庭襞、声襞为界)喉前庭前庭襞以上喉中间腔(喉室)前庭襞与声襞之间声门下腔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前庭裂:前庭襞间裂隙;声门裂:声襞间裂隙;声门=声带+声门裂4、支气管左2右3;右侧:粗、短、直进出肺门的结构肺根:【前】【后】: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VAG)【上】【下】:左(肺动脉、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右(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叶支气管、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5、小儿与成人气管插管的解剖差异头、舌体大,颈短喉头位置高,声门(C34;成人C56),会厌呈U状,硬、挺不易活动。会厌与喉头间呈45倾斜婴儿的环状软骨窄细,呈前高后低的倾斜位,从上向下看喉头,婴儿的喉头呈漏斗状,环状软骨处最狭窄。在婴儿,声带突向喉腔内倾斜,因此声带呈凹位;在成人声带呈水平位。小儿声门下的黏膜与基底组织呈疏松连接,血管淋巴组织丰富,容易发生声门及声门下水肿并发症。气管短(45cm),气管分叉(第2胸椎水平,成人T4)角度两侧基本相同,胸肺顺应性高,气道阻力及肺阻力均大于成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