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望江南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望江南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望江南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望江南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望江南教学设计 篇1:望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重点: 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部分学生能够唱这首词。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赏析与当堂创作相结合。 教学方法;品读法 即兴创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词”并入题。 二、解题并引导回忆白居易忆江南熟悉本词的词牌名。 三、作者及其词风介绍。 四、朗读感知 1、学生回忆朗读要求。 2、听配乐朗
2、诵(或老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展示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问停顿和重读。 【停顿: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重音: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多媒体显示) 5、学生点评学生的朗读,教师点拨,学生再读。 6、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 1、这位风流才子笔下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一个女子)她在做什么?(在等待丈夫归来)她在什么地方等待?(望江楼)来这之前她有没有做些准备?(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梳洗罢) 2、学生读“梳洗罢”(作节奏指导)
3、,追问:从“梳洗罢”字中,你读出几层意思,如果将“罢”换成“了”行不行? “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 “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板书:希望) 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望江楼了。 “罢”字既表明动作的时态,又写出动作的情态,略事打扮非精心装饰,表现了人物那种急
4、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追问:你能不能把主人公这种满怀希望并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读出来。 3、“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作者为何赋予一个女子“倚(望江)楼”的动作?用“处(望江)楼”“立(望江)楼” 行不行? “独”字则点出思妇形单影孤的情景。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的“白苹洲”遥相呼应。 “倚” 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待。又说明女子站立时间极长。 4、“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了女子 在“盼望”,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帆”就是指船,直接用“船”不是更好吗? (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希望是”
5、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板书:失望) 。(“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修辞方法的差别。船在水上,越向远处,越是只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去船,把它倒过来,不就是这位思妇盼望来船的过程么?所以,一个“帆”字把读者的目光引领到了远处,使读者也像词中的思妇一样极目远望,企盼人归。) 追问:你能不能把主人公这种满怀希望并急切地盼夫归来的心情 读出来。 5、“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从感情上分析:此句借景抒情,已是夕阳西下,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
6、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 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从修辞上分析:用拟人 从景物描写上分析:抓住“斜晖”“ 悠悠”。斜晖是夕阳,夕阳”意象 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马致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师点头)生回答: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 范仲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悠悠,长久,遥远;闲静或忧伤的样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7、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6、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怨恨的情绪也更加强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A: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白蘋洲”原是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这里的白蘋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 B:理解“肠断”: 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 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这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肠断) 追问:你
8、能不能把主人公这种肠断的心情读出来。 五、总结:温庭筠的望江南,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再次齐读一遍,背诵一遍。 六、即兴创作 1、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梳洗罢”三个字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课本211页这幅图给我们留下永恒的美。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拿起你那智慧的笔,给我们描摹主人公的容貌、衣着和梳洗过程,让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凸显;或者为我们写一段关于211页那幅图画的赏析。 选角度一的同学先看示例: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9、,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 翻译: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2、两位学生展示关于角度 一、角度二的创作,学生、教师共同点评。 3、教师展示自己的创作(可以让学生点评) 角度一:江水还悠悠地泛着朦胧的月光,晓雾将歇。这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已坐在梳妆台前,桃木梳细细梳过及腰的长
10、发,如愁绪般的丝丝缕缕的青丝三千从指间滑过,女子扑上粉,抹上胭脂,只是没有人为她点上那一抹绛唇,无血色的脸上终有了颜色,挑上一件华服,细细抚平那褶皱,撑一把油纸伞向望江楼走去 角度二:江水茫茫,一块孤零零的小洲在烟波浩淼的江面上飘荡着,如一株无根的浮萍无处归宿,小洲上不知名的荒草失却了青绿的颜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只离群的孤雁扑啦啦从青草中飞起,发出 一声悲鸣,是呼唤?还是哀叹?如血的残阳映照着江面,风夹带的晚露荡漾着,荡漾着,也一定漾进爱人湿漉漉的心 七、对像主人公之类在等待的人讲几句安慰的语言。 学生说 老师想说的话: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生命凋零了美丽的花瓣
11、,请不要沉沦,春还在。人生中会有不尽的失败和挫折,请不要无奈和绝望,因为路还在,阳光还在,希望还在。 假如? 八、学生唱望江南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希望 教学反思: 一、诗词教学的朗读不够,多样化、多层次的朗读缺乏。 二、自己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自己入境而没有很好的带学 生入境。 三、写作角度一,学生对古代女子了解较少,写作有难度。 四、学生唱望江南需要勇气和音乐基础,教师没有示范。 五、PPT不应过花哨。 六、主次问题时间安排稍显不当。 七、问题过渡不十分自然。 失望 断肠 篇2:望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
12、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4、利用想象、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1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难点 赏析词作
13、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播名家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听着但愿人长久这优美的歌声的时候,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品读望江南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朗读,自读,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
14、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4、品读文本,体会意境。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15、。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3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围绕词眼,暮春诉愁,品读武陵春 暂别这位翘首企盼的佳人,我们去拜访一下53岁的迟暮
16、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了南度失国、中年丧夫的人生坎坷之后,这个春天她的笔下又会流露出怎样的文字呢?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朗读,自读,说说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相比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2)、结合身世
17、背景和词作来看,她的愁因何而来?又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抓住细节“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写愁和运用新奇的比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写愁: ) (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4)、词中词人除了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以外,有没有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对作者写愁有什么样的作用? (6)、是呀,种种感情之中愁情最是深长,也最是难言,那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愁绪的? (7)、你还知道那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佳句呢?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5、总结:这
18、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四、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教学探讨与反思 篇3:望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19、 4、利用想象、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课型】 新授课
20、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播名家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望江南武陵春;第二课时教学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第三课时教学破阵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以便向学生介绍。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中的诗词,标画出不理解地方,感受作品的意境。 【教
21、学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听着但愿人长久这优美的歌声的时候,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品读望江南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多媒体出示望江南,听名家朗读,跟着名家朗读,自读,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4、品读文本,体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望江 教学 设计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