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检测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三检测语文试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三检测语文试卷 高三检测语文试卷(11/11)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土豪”炫富虽属个人举动,但带来的负能量却不可 极容易加剧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助推了“拜金主义”的蔓延。 百年孤独堪称奇书,艰涩婉转,高深莫测,初读感觉或许 ,深读才知寓意深邃,曲径通幽。 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虽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 A.忽略 不知所云 殊途同归 B.忽视 云里雾里 殊途同归 C.忽视 云里雾里 异曲同工 D.忽略 不知所云 异曲同工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
2、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3.下面这首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原诗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夏日西斋书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门巷深深过客稀 C.小院地偏人不到 D.寒气偏归我一家 4.清代四库全书分古书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以鲁史为中心,编年记事,故列于史部。 B.屈原作品收录于楚辞,故渔父须查集部。 C.道德经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可在经部查阅。 D.孟子为先秦诸
3、子之一,故孟子一书列于子部。 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这是互联网创建的初衷, 。 ,那音乐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正是在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下 公平享有互联网成长所带来的便利与福祉 好音乐不能公开传摺、无法披此分享 也是互联网生命力之所在 全球几十亿网民不分人种、国籍、语言 而独家版权模式却无视互联网精神 A. B. C. 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温公行状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
4、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
5、,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
6、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文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籍请公按视 按:巡视 B.未除,丁天章公忧 除:巡视 C.乞独坐其事,不报 报:回复 D.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 喻:告知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
7、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殿试及第者。 B.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必须停职守丧。 C.巡狩:天子巡行视察诸侯所守的疆土,“巡视”“视察”之义。 D.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8.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 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9.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姜夔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
8、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注:京洛:河南洛阳,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0.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试简要概括。(5分) 11.赏析“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的艺术特色。(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 (李商隐锦瑟) (2)目遇之而成色,_,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 (辛弃疾京口北顾亭怀古) (4)朝搴阰之木兰兮,_。 (屈原离骚) (5)_,一夫当关
9、,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6)岂无山歌与村笛,_。 (白居易琵琶行) (7)_,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8)人生如梦,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孤 独 者 自传之六 郁达夫 里外湖的荷叶荷花,已经到了凋落的初期,堤边的杨柳,影子也淡起来了。几只残蝉,刚在告人以秋至的七月里的一个下午,我又带了行李,到了杭州。 因为是中途插班进去的学生,所以在宿舍里,在课堂上,都和同班的老学生们,仿佛是两个国家的国民。从嘉兴府中,转到了杭州府中,离家的路程,虽则是近了百余里,但精神上的孤独,反而更加深了!不得已,我只好把热情收敛,转向了内,固守着我自己的壁垒。
10、 当时的学堂里的课程,英文虽也是重要的科目,但究竟还是旧习难除,中国文依旧是分别等第的最大标准。教国文的那一位桐城派的老将王老先生,于几次作文之后,对我有点注意起来了,所以进校后将近一个月光景的时候,同学们居然赠了我一个“怪物”的绰号;因为由他们眼里看来,这一个不善交际,衣装朴素,说话也不大会说的乡下蠢才,做起文章来,竟也会得压倒侪辈,当然是一份非怪物不能的天大的奇事, 杭州终于是一个省会,同学之中,大半是锦衣肉食的乡宦人家的子弟。因而同班中衣饰美好,肉色细白,举止娴雅,谈吐温存的同学,不知道有多少。而最使我惊异的,是每一个这样的同学,总有一个比他年长一点的同学,附随在一道的那一种现象。在小学
11、里,在嘉兴府中里,这一种风气,并不是说没有,可是决没有象当时杭州府中那么的风行普遍。而有几个这样的同学,非但不以被视作女性为可耻,竟也有熏香傅粉,故意在装腔作怪,卖弄富有的。我对这一种情形看得真有点气,向那一批所谓Faoe的同学,当然是很明显地表示了恶感,就是向那些年长一点的同学,也时时露出了敌意;这么一来,我的“怪物”之名,就愈传愈广,我与他们之间的一条墙壁,自然也愈筑愈高了。 在学校里既然成了一个不入伙的孤独的游离分子,我的情感,我的时间与精力,当然只有钻向书本子去的一条出路。于是几个由零用钱里节省下来的仅少的金钱,就做了我的唯一娱乐积买旧书的源头活水。 那时候的杭州的旧书铺,都聚集在丰乐
12、桥、梅花碑的两条直角形的街上。每当星期假日的早晨,我仰卧在床上,计算计算在这一礼拜里可以省下来的金钱,和能够买到的最经济最有用的册籍,就先可以得着一种快乐的预感。有时候在书店门前徘徊往复,稽延得久了,赶不上回宿舍来吃午饭,手里夹了书籍上大街羊汤饭店间壁的小面馆去吃一碗清面,心里可以同时感到十分的懊恨与无限的快慰。恨的是一碗清面的几个铜子的浪费,快慰的是一边吃面一边翻阅书本时的那一刹那的恍惚;这恍惚之情,大约是和哥伦布当发见新大陆的时候所感到的一样。 在外面的学堂里住足了一年,又在各报上登载了几次诗歌之后,我自以为学问早就超出了和我同时代的同年辈者,觉得接步就班的和他们在一道读死书,是不上算也是
13、不必要的事情。所以到了宣统二年(一九一0)的春期始业的时候,我的书桌上竟收集起了一大堆大学中学招考新生的简章!比较着,研究着,我真想一口气就读完了当时学部所定的大学及中学的学程。 中文呢,自己以为总可以对付的了;科学呢,在前面也曾经说过,为大家所不重视的;算来算去,只有英文是顶重要而也是我所最欠缺的一门。“好!就专门去读英文罢!英文一通,万事就好办了!”这一个幼稚可笑的想头,就是使我离开了正规的中学,去走教会学堂那一条捷径的原动力。 头脑简单,只知道祟拜大学这一个名字的我这毛头小子,自然是以进大学为最上的光荣,另外更还有什么奢望哩?但是一进去之后,我的失望,却比在省立的中学里读死书更加大了。每
14、天早晨,一起床就是祷告,吃饭又是祷告;平时九点到十点是最重要的礼拜仪式,末了又是一篇祷告。圣经,是每年级都有的必修重要课目;礼拜天的上午,除出了重病,不能行动者外,谁也要去做半天礼拜。礼拜完后,自然又是祷告,又是杳经。这一种信神的强迫,祷告的叠来,以及校内校节细目的窒塞,想是在清朝末年曾进过教会学校的人,谁都晓得的事实,我在此地落得可以不说。 这种叩头虫似的学校生活,过上两月,一位解放的福音宣传者,竟从免费读书的候补牧师中间,揭起叛旗来了;原因是为了校长偏护厨子,竟被厨子殴打了学膳费全纳的不信教的学生。 学校风潮的发生,经过,和结局,大抵都是一样的;起始总是全体学生的罢课退校,中间是背盟者的出
15、来复课,结果便是几个强硬者的开除。不知是幸呢还是不幸,在这一次的风潮里,我也算是强硬者的一个。 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九日 (选自郁达夫的散文孤独者有删减)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我与他们之间的一条墙壁,自然也愈筑愈高了”,请简要概括原因。(4分) 15.文章结尾说“不知是幸呢还是不幸,在这一次的风潮里,我也算是强硬者的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16.作者为什么以“孤独者”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态度 朱良志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
16、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
17、“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 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消费的客体、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 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18、。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幽深的山林中,泉水淙淙流淌,溪涧边芙蓉花自在地开放,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落,这是一片寂静幽深的世界。又如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没有被观的“景”,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中国艺术创造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
19、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它是浑全的,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吴历“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后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18.第节画线句中人们对世界的态度依次对应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的哪种态度? 19.根据文意,阐述中国美学中“境”的含义与特点。 高三检测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检测练习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基础检测6 高三语文综合检测二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届高三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周末检测语文试题 (8) 高三语文模拟检测三及答案 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