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术初二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美术初二教案模板(精选多篇).docx(2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美术初二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初二美术教案 初二美术教案 中国画-山水(2课时) 第1 课时:树木画法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
2、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
3、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1) 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2)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3)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 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
4、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 (4) 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5)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6) 双勾法: (7)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 (8) 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 (9) 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10)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11)作画步骤: (12)以一棵树为例
5、,边画边讲解。 (13)画主干。 (14)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15)(2)画枝干。 (16)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17)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18)点叶。 (19)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20)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21)作业要求
6、(22)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23)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24)第二课时: 山水画法 (25)课 型:综合课 (26)教学方法:讲解、启发、示范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27)教学目的 (28)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29)用绘画的表现 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 (30)教学重点和难点 (31)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32)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33)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34)教具: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 (35)山水画创作步骤图
7、一幅。 (36)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37)教学步骤 (38)导言: 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39)石头的画法: 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40)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 (41)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
8、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42)折带皴: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43)荷叶皴: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44)创作步骤 (45)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 (46)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
9、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 (47)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48)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49)作业要求 (50)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51)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不定题) 诗意画(1课时)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
10、教学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在学习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基础上,运用笔、墨来表现生活和意境的情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意画的创作步骤。 难点:画面意境的处理。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准备23幅诗意画和数幅学生作品。 国画工具:笔、墨、纸、砚、国画颜料。 选择一首或一两句可入画的诗。 教学步骤 课前,将几幅诗意画和学生作品悬挂在教室里。 导言:根据墙上所挂的几幅作品,介绍什么是诗意画?诗意画的特点以及学习画诗意画的意义,然后转入新课。 作品欣赏:转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欣赏诗意画23幅,使学生懂得作诗意画如何立意、
11、构图,以及笔墨的处理,为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作准备。 作品欣赏之一: 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画面采用直构图,以体现山的宏伟气势、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发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作品欣赏之二: 李可染先生画的秋风吹下红雨来,这只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漫天飞扬的红叶,概括出整个秋天的景色,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牛用一块重墨,使主体突出。这虽然表现的是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满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设问: 老师选择一首
12、诗或一两句诗,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理解诗意,老师最后作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思路,画一幅诗意画的的创作步骤图。 参考资料: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王维山居秋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画步骤: 立意、构图、勾线、着色、调整、题诗、盖章。 老师先只写几个序号,待示范和讲解完后,让学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补上。 学生作业 以一首诗或一两句诗为题作画,教师行间辅导,及时发现好的作业,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作业要求 本课以强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不必过多强调技法、技巧,
13、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 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 写生色彩(1课时)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欣赏、指导学生进行调色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写生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色彩的能力。 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 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 静物画中的色调。 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难点:对写生色彩中条件色的认识与分析。 教具与学具 教具:表现物体明暗、冷暖的色彩挂图。适量的静物、衬布。 学具:水彩画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盘、盛水瓶)、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步骤 写生色彩是
14、从写生出发,研究物象的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变化规律。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蓝色花瓶、红色衬布等) 条件色(光源色、环境色)是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环境色的影响下所呈现的色彩。 一般规律如教材16页下图所示。(根据范图分析) 在写生中怎样用色彩表现物体的明暗、冷暖关系。 我们来观察色圆柱体。(见图一) 假设这是一个浅桔黄色物体,那么真正表 现固有色的区域只有(2), 其余的都要受 光源与环境的影响。 在色彩的明度表现上,与素描的明暗 表现法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暗 部不是加黑颜色,是加一定的对比色。 在色性及色彩冷暖的表现上,就一个 (1)(2)
15、(3)(4)(5) 物体而言如果亮部呈冷蓝色,那么暗部相 对的应呈暖蓝色。(展示色块冷暖对比图) 作品中的色调。 一幅作品由各种色相组成,由于光彩的物体具有色彩因素和倾向。把这种客观存在的色彩统一倾向,通过作者的感受,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来,就成为画面色调。 色调在一幅画中起着色彩支配作用。例如教本17页佛像作品的主要色彩由白色石膏和蓝色衬布所组成,光照射在画面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衬布的蓝色通过光照,使物体有了统一的色彩倾向,这种蓝色倾向又被作者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因此这张画可以说是一张蓝色调的作品,又由于它整体色彩比较重,也可以说是张暗调子作品。 色调地表现作品主题,意境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
16、佛像作者用心把佛处在深暗、冷蓝的背景中,增强了佛的神秘和历史悠久的意味。 色调可以从明度上分别,有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可以从色性上分有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子。可以从色相上分有红调子、蓝调子等。 请同学们分析17面作品中的色调,边分析边总结肯定。残留的玫瑰暖调子,石榴暗调子,窗台上的花亮调子、中间调子,同一静物中一个是蓝调子,一个是红橙调子。 作业要求 学生进行调色练习。 要求画出两组亮部冷暗部暖,或亮部暖暗部冷的色块图。 对色彩冷、暖变化理解明确,明暗关系有条理。 水彩静物画(2课时)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写生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初步
17、尝试用水彩颜色,熟悉 水彩画工具的性能,了解水彩画的干画法和湿画法二大技法。 2、初步学习掌握水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2、难点:水分和时间的掌握与条件的观察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1)优秀的水彩画作品或教师习作。 (2)水彩颜色、水彩笔、调色盘、笔洗和水彩静物写生步骤范画。 2、学具:水彩颜色、毛笔、调色盘、盛水瓶、铅笔等。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水彩画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1、水彩画的工具性能和表现特点。 提问:第一册和第三册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知识,水彩颜色调色练习
18、和铅笔淡彩练习,同学们知道水彩画的表现特点及工具性能有哪些? (欣赏水彩画作品)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颜料画在特制的白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具有清新、透明、轻快等特点,水彩画技法在用水用色和用笔方面同我国传统的中国画技法有很多近似的地方。水彩画工具简便,携带方便,适宜在短时间内作画,是学习色彩造型较理想的画种。 2、水彩画技法的的基本练习 (教师示范并讲解掌握水分的时间及用笔的方法) 画好水彩画,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素描基础和色彩知识外,关键在于掌握好水分和时间,只有用水稀释调合水彩画颜料渲染在白纸上的绘画才能叫做“水彩画”,由于水的作用,才使水彩画产生出清新、透明、润泽、轻快、简洁等特点。 稀释练
19、习和渗化练习 这两个练习是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分和时间,是水彩画技法的关键的基本练习。通过稀释和渗化练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水彩的色相和在水的稀释下所产生的深浅变化以及渗化时所产生的复杂的色彩变化。 干画法色快练习 干画法是在前一层颜色干后再涂上第二层,层层加深的多层画法,但叠色一般以三遍色为宜,以免次数过多而造成色彩灰暗混浊。干画法有干后重叠、干后并置、枯笔、点彩等技法。 湿画法色块练习湿画法是在画纸的湿底子上着色或接色的技法,包括湿时接色、晕化、渲染湿时重叠等。湿时连接或重叠、晕化,使色与色之间相互渗化、逐渐过渡,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 (三)课堂练习 在作业本上进行稀释练习,渗化练习以及干画法和
20、湿画法的技法练习,要求初步了解与掌握基本技法。 (四)巡回辅导学生练习、讲评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辅导学生做好练习,对优秀的作业进行讲评,布置下节课必须带的绘画用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提问:干画法与湿画法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何特点? 总结:干画法是在画纸的干底子上着色或在第一遍色的纸面水分干后再着色的方法。这种画法适宜表现体面转折明显的物体,湿画法是湿时连接和重叠,趁第一遍色未干即着色,使各种颜色相互渗化,逐渐过渡。这种画法适宜表现体面转折不明显的物体。 “水彩静物”这一课,由于写生条件不具备,故改为临摹范画书,基础好
21、的学生可临摹包壶作业。 1、临摹水彩静物的作画步骤(挂范图),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视听、手临摹同步进行。 2、打轮廓 3、在大小适中的水彩纸或作业本上,用铅笔轻轻打底稿,注意构图适当,轮廓准确。 4、略分明暗 5、用铅笔将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暗部及阴影部轻轻画出,注意不要太黑太密。 6、着色 书干画法:第一遍整体色调应轻淡,基本平涂,色块之间避免渗化。待干后再罩上暗部色彩,层层薄涂,深入刻划,逐渐达到色彩与形体造型完美的效果,叠色一般以三遍为宜,避免造成色彩灰暗混浊。 7、包壶湿画法:一般先画亮面,待干时画中间面,再画暗面,使多种颜色相互渗化、逐渐过渡,达到塑造形体和质感的色彩效果。作画过程中可
22、将湿画法和干革命画法结合运用。 8、调整画面,完成作业。最后整体观察,不足的地方适当调整。 9、 (三)本课作业要求与注意事项 10、 11、临摹范画书和包壶 1、要求学生以写生色彩的条件色观察方法塑造物象形体、空间关系,表现光线与色彩的冷暖变化。 12、 2、学生应该将颜料挤入调色盘内用水稀释调色,不要用毛笔直接在锡管中上沾一点画一笔,干巴巴的往画面上涂抹,使画面枯涩而失去水彩画润泽流畅的特点。 13、 3、湿画法作业要求一气呵成,用笔果断迅速,色彩肯定,避免重复,接色的时间和水分的干湿要恰到好处,画出的效果要明快流畅,能充分体现水彩画的特点。 14、 15、 (四)总结 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
23、问题,对优秀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立体构成(2课时)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形象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平面和立体的过渡-半立体构成。 2、难点:什么是构成和构成制作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1)立体和半立体构成图片;(2)立体、半立体构成成品若干;(3)实物彩印包装盒和湖南竹编半笠等;(4)画好并剪下的六面平面正方形;(5)由十二根塑料管串成的立方形六面体;(6)学生平面构成的优秀
24、作业若干并贴好。 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硬纸板。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并检查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 2、拿出学生做的平面构成作业挂在黑板的一头,启发和回忆学过的平面构成。提问: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造成活动,它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一定的法则,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使人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 3、出示半立体构成的制成品和一张根据平面构成做成的半立体构成的三角点构成。 提问: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什么?(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构成”二字。) 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
25、活动和形式。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而立体构成即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在黑板上部“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 4、前面我们回忆了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而立体构成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 5、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 图四 图五 图六 成和混合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P21,左上图是线立体构成,左2是面立体构成,左3是面立体构成,右上为块立体构成,右下为混合构成。 6、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 7、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
26、纸将其裁成四个正方形小方块。(图四) 拿出其中一小块,在它中间画两条虚线(图五),要使用权面能凸起一块,必须画两条虚线。 用剪刀背尖或刀背尖用力在虚线上画印痕。 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 切口,把中间的小方块切割下来。(图五) 用手指进行折叠、边讲解边示范、边检查学生制作的情况。 8、待大部分学生作业完成了,问同学们是否可得出结论。 小结:用一张平面的纸(材料)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这就是半立体构成。 第二课时:半立体构成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点、线的构图。 2、上节课,大家做半立体构成面的单位形,现在请同学们能否讲一下,什么是半立体构成?(学生回答) 3
27、、半立体构成-就是用平面的材料,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它是立 构成和平面构成同样都是可以用点、线、面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有纸、玻璃、塑料、金属、石膏、陶土、木材等。我们现在用纸来做。 面的半立体构成较为容易,同学们都已做了二个。(要求同学们将画好的点和线构图拿出来) 4、点的半立体构成(出示点、线制成品) 构成点的凸起与下凹的基本单位形有圆点、椭圆点、半圆点、方点、三角点以及同学们已画好的方点、圆点和三角点的构图。 先作方点的半立体构成,分四步: a.在纸上画好方点位置、在平面方形中画“米”字虚线; b.在虚线上用刀背用力画印痕; c.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切口;(注意“米
28、”字四周实线的四角处不要切割,以免全掉下来) d.进行折叠:用手把交叉的虚线向上捏凸起,把十字虚线按下去。 三角点半立体构成和方点差不多。(图六) 下凹圆点的半立体构成方法和上面相同,只是把两半圆部分按下去。 5、线的半立体构成。 和线平面构成一样,有直线、弧线、折线等半立体构成。(在平面的纸张上制作凸起和下凹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曲线就很难折叠成。) 同学们画好的构成是凸起的线半立体基本单位形。步骤: a.在平面纸上作凸起的线必需画三条虚线或四条虚线; b.在画好的虚线位置上用刀背尖画印痕; c.在实线位置上切口; d.折叠。(先把中间一条虚线捏凸起来,另二虚线朝反方向捏) 小结: 上节课做而
29、半立体构成和今天做的点、线半立体都是基本单位形,如把点、线的单位形有规则的上下左右排列就会形成大片的构成图样。 请同学们注意,点线的半立体是看它所处面积的大小而,如在一张小纸上可以说它是面,在很大一张纸上的面的半立体可以说成是点的半立体。另一方面,在设计构图时要注意切口的两边都要没有点或线,否则凸起部位不能持久,很难立起。 6、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讲方法每人设计一个有规则的点或线,或面的大片半立体构成,设计时首先构好图,哪一部分凸起,哪一部分 下凹,哪个地方需切割.这些都要在设计图中构思好,这磁才能产生半立体的效果。 出示一些半立体制作品供学生参考,并要求学生不要仿老师示范的形态。 7、行间
30、辅导。 8、根据大家制作情况进行小结。 绘画 色彩知识 1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三原色 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片、幻灯片、三色轮、色水、色彩方块、色圈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2分钟) 1放录像思考问题: a.在缓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b.(师播放录像,生观察。) b.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 c.请同学回答,刚d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31、? d.(红、黄、蓝、橙、绿、紫, e.2.板书课题: f.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讲授新课 (一) 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二) 1认识三原色: (三) a.出示定义。 (四)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五) b.观看电脑课件。 (六)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七) 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八) (
32、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十)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十一)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十二) 2认识三间色: (十三)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十四)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十五)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十六)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十七)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十八)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
33、回答。) (十九)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二十)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c.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 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d.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
34、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 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二)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设计排列组
35、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0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0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0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 4讲评作业。 五、看录像结束教学。(3分钟) 1看课本第P1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如课本中: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 2看录像。 师: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更应
36、该热爱生清,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鱼(线条装饰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装饰”概念及装饰鱼的表现特征(即外形与花纹的形式美)。 、使学生懂得动用线条进行装饰的绘画方法。 、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 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观察热带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指导学生理解装饰鱼的特征和审美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有对比的线条表现装饰鱼的花纹。 四、作业要求 要求用各种线条画一条带装饰性的鱼(可用单色线,也可用多种颜色线绘画);并集体创作“海底世界”的画面。 五、课前准备 教师:、带观赏鱼的玻璃缸一个。 、热带鱼照片
37、、绘画作品若干幅。 、投影机,音响,音带。 学生:彩色水笔,剪刀,作业卡纸(浅色为主)。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教学:感受鱼的特征及美态 、教师示意学生观赏玻璃缸里的热带鱼,提问:A、玻璃缸里是什么鱼?(学生回答后出示课题:鱼) B、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 、猜谜语导入新课:出示写有谜语的投影片“花衣裳,飘彩带,成圆,成角,成方块;有嘴巴,不说话;没有脚,会玩耍;小朋友,喜爱它,见了笑哈哈;小花猫更爱它,见了伸手抓。” 、指导学生在猜读谜语、欣赏、联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热带鱼特征的认识和记忆:鱼外形的几何特征,鱼身花纹及色彩特征。 、在上一教学步骤进行的同时,依学生回答的内容,板示
38、各种热带鱼的外形。 、播映录像,欣赏分析水底中形式多样的热带鱼,通过活动,巧妙地点出热带鱼的美感特征(板书:外形美、花纹美、色彩美)。 (三)基本技能的讲授-学习装饰的绘画方法 、对比赏析:出示三条装饰鱼和一条写实鱼的范画,让学生区别装饰鱼与写实鱼的不同表现方法。 、观察实物(有花纹的手帕与白手帕)作比较和欣赏,理解装饰的意义。并出示投影片,展示几种有对比的线条排列、组织纹样(解决难点的关键)。并出示“线条装饰画”的课题。 、教师讲授与示范作画步骤(先读课文的作业要求,然后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先画鱼的外形(要求用线大胆、肯定、流畅,并作适当的夸张)。 、把鱼的各部位用线作装饰(要求线条精工、
39、齐整,才会得到装饰美的效果) ,并示范引导学生对彩色水笔的使用和各类线条的表现方法。 、对作品作调整。 、布置课堂练习内容:用线条画一条带装饰性的鱼。 、学生个人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播放儿童音乐,学生作画,老师注意提示以下几点:、构图饱满;、线条要有装饰的整齐及变化; 、鱼在画纸上的方向不要都向左方。 、作业评议:教师要求学生画好装饰画后,用剪刀沿着鱼的外形剪下来,挂到黑板前的线上,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挑选自己认为好看的“鱼”,并向大家说明“评选”这些“鱼”的原因。 、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绘制的半成品画面-海底世界。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将自己挑选的鱼摆到“海底世界”上去;教师帮助学生按鱼儿游玩的一条
40、主线布局;再鼓励其他学生“加摆”其他小鱼儿丰富画面。 (五)课后反思 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装饰,课堂上以“赏鱼-画鱼-剪鱼-评鱼-摆鱼”的审美活动主线,学会用各种线条装饰鱼的方法:许多同学完成得很好,相信大家以后会画出更好、更多的装饰画,美化我们的生活。 推荐第2篇:初二美术教案 初二美术教案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
41、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
42、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
43、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