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学经典:《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大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学经典:大学 相传高校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高校一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高校的基本概述 高校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说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
2、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学问。 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养。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厌烦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高校寄予了古人内圣外王的志向。文中所引的康诰、帝典和大甲等文中的内容基本非用其本意,体现了先秦人引用他文时;断章取义;的特点。 ;高校;,就是治
3、国安邦的学问,后人将高校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高校之道;的总纲,意思就是,做治国安邦这种高校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敬重民意,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有关道德修养的详细方法,是一步步实现;三纲领;的详细步骤。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思想……思想端正了,才能完善自我修养;
4、自我修养完善了,才能让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有序了,才能国家安定旺盛;推而广之,达到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学问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多数学问分子的最高志向。 高校的应用 高校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年来多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门。 该文从好用主义角度,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等均有深刻启迪意义。 国父孙中山作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中第六讲题提到;我们现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要从修身起,把中国固有学问一贯的道理先复原起来,然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地位才都可以复原。; 高校之道 6古人注解高校,大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国学 经典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