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方案(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武汉碧桂园生态城东境一期工程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广东龙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2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序 号规范、规程名称编号1武汉碧桂园生态城东境一标段工程施工蓝图2本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97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序号项目主要内容1工程名称碧桂园生态城东境一标段2工程地点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花山大道与花城大道交汇处3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768554结构形式框架(幼儿园、商铺),少量剪力墙、框架(叠墅)剪力墙(高层洋房)5建
2、筑层数商铺、幼儿园3层,叠墅6层,洋房18层及32层,地下1层7建设单位武汉锦联房地产有限公司8设计单位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9监理单位武汉江城建设咨询有限公司10施工单位广东龙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1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自筹资金第三章、主体工程沉降观测 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该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变形观测。3.1.沉降观测部署 为了能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出
3、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周围。3.2地下室施工阶段沉降点布置 本工程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已做了相应沉降观测记录,沉降观测点全部设置在地下室基础底板面,为二等水准点,观测点数及布置详见地下室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地下室沉降观测工作从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地下室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平均每天沉降量小于或等于0.01mm。 3.3.地上主体沉降点布置 当主楼施工到首层时,在其剪力墙的+1.000米标高处设沉降观测点,作为施工主楼及使用过程中的沉降观测点,为一
4、级变形测量,每升高1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平均每天沉降量小于或等于0.005mm。主楼沉降值应扣除上部结构施工增加荷载对墙、柱产生的压缩变形值。主体沉降观测点布置图详后附图 3.4.沉降观测点的做法 地下室底板上沉降点选择盒式标志,主楼沉降点选择在墙和柱上预埋螺栓标志。 底板沉降观测点做法图主体墙主沉降观测点做法图3.5.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1、建立水准控制网(1)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建筑物周围建立水准控制网。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5、。()在场地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水准的高程。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 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3、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应自地上一层开始,浇筑一层砼前,根据图纸设计的
6、观测点位置、标高进行预埋,砼浇筑后,即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高,施测时用DSZ2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观测一次,直到竣工为止。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的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5、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次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
7、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门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Cn|/Lmn , Cm , Cn分别为m, 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 n点的距离。6、观测中注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
8、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7、曲线形状注意问题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
9、碰前。处理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复核测量,确定下沉量。8、 工程主要机具、人员统计表机具、人员统计表序号名称数量型号1水准仪1台DSZ22铟合金钢尺2根2m3钢尺1把50m4人员测量工程师技工5人数3人5人第四章、基坑监测 4.1.监测组织按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本工程基坑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监测。4.2.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按设计及监测勘察单位要求,在基坑周边布置基坑监测测点,并采用适当的监测方法进行基坑的监测。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在基坑开挖阶段,每三天
10、一次,其余可每隔7天1次。4.3.监测频率与预警位当监测结果超过预警值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连续观测,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为确保基坑安全,设计要求加强基坑监测,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各监测项目按规范要求设置预警值,超出预警值时迅速报有关部门处理。4.4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成果整理每次量测后,将原始数据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并对每一个量测断面内每一种量测项目,均进行以下资料整理:a)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图;b)位移值随时间及随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c)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随时间以及随开挖面变化图。数据处理:每次量测后,对量测面内的每个量测点(线)分别
11、进行回归分析,求出各自精度最高的回归方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推算出最终位移(应力)和掌握位移(应力)变化规律,并由此判断基坑的稳定性。利用已经得到的量测信息进行反分析计算,提供维护结构和周围建筑物的状态,预测未来动态,以便提前采取技术措施,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反馈方式:监测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计算并描绘出各测量对象的变化曲线,然后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人员。由于该工程监测中采用的仪器大多数是传感式的,其零漂移或温度补偿等都在计算机中设置,并由计算机处理。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2、作业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测量人员负责沉降观测的全部过程,并进行司镜。记录人员负责观测数据记录及资料的整理。跑尺人员负责立水准尺。3、作业环境应具备的条件:天气晴朗,通视良好,风力小于二级。4、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标的准确线,在沉降观测点安装完后,沉降观测标上安装专门的保护筒。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1、在进行观测作业时,经常要进入交叉作业的危险区域,所以在每次作业前测量人员必须了解现场观测线路及作业点周围的安全情况,然后对记录及跑尺人员进行交底。2、所有观测人员在进行施工现场时必须带好安全帽,并密切配合,争取快速、准确地完成观测任务。第七章、附图附图一、地下部分沉降观测点布置图附图二、地上部分沉降观测点布置图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