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莫高窟》教学设计(莫高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2023年《莫高窟》教学设计(莫高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莫高窟》教学设计(莫高窟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莫高窟教学设计(莫高窟教学设计及反思)莫高窟教学设计1苏教版第九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甘肃敦煌东南。现存壁画和雕塑作品共四百九十二窟,计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二千一百余尊,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教材通过对莫高窟里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的介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穿透力,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
2、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共振,和课文一起心跳。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1. 知识能力: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2. 情感态度: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清王朝腐败无能憎恨的情感。3. 过程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的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研究的问题;学会搜集、筛选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组合,学会写研究报告。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
3、料,如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为课文学习作好铺垫。一、 谈话导入,走进生活1.同学们,你看过寺庙里的佛像吗?欣赏过墙壁上的绘画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玩过泥塑吗?喜欢绘画吗?能谈谈你的创意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设计意图:从生活经验出发,缩短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情境。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激疑导思: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2.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用一两句话说说莫
4、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指读课文:你想读哪段就读哪一段。(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遵循学生“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你想了解什么”激发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三、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针对课文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如:莫高窟彩塑、壁画有什么特点,藏经洞的文物是怎样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的,为什么说莫高窟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3.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问题?4.我们不
5、急着去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藏经洞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设计意图: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会让我们的课堂学趣盎然。四、 精读品味,点拨提高1.你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随机进入)2.品读“彩塑”一段。(1)朗读感受:莫高窟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2)欣赏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读课文,说说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课文这样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学会追问我们的古人,他们塑造这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表达了
6、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呢?(5) 感悟:你能把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6)配乐朗读“彩塑”这一段。(7)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读后汇报交流。5.欣赏莫高窟壁画的影片: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6.品读“藏经洞”一段。(1)你读懂了什么?(2)观看关于藏经洞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夺的影片。(3)了解到这些情况,你有话想说吗?你产生了怎样的情感?(4)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课文。7.语言积累:你喜欢哪一段就读一读、背一背。设计意图:
7、设计富有层次的阅读、感悟、欣赏等环节,让学生在读中倾注自己的感情,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 确定主题,深入探究1.通过品读课文,我们感慨万分,情绪高涨,激情飞扬。面对这些问题, 仿佛有满肚子的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去研究。2.老师为你们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些资料,面对这些资料,我们该怎么做呢?(1)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浏览性阅读,搜集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2)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确定哪些资料是需要的,哪些资料是不需要的。(3)围绕研究的问题,学会创造性阅读,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组合,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3.小组确定研究
8、的问题,分工、合作研究。4.汇报研究的成果,举行“敦煌研究报告会”。5.课后进一步完善研究报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到网站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设计意图: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该环节的设计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搜集信息探究问题的能力。六、 总结谈话最后,我想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的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畅谈: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
9、飞腾,于是,它让人们走进神话、走进寓言。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我们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设计意图以富有激情的朗诵结束全课,让学生的情思随课文一起跃动,再一次浸染在艺术的海洋中。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体现“全面”和“综合”,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这三个维度提出。为此,努力做到:让学生学文章本身,让学生说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
10、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设计言语感悟的策略是:朗读感受品味体验对话追问美读感悟。让学生读出情感,通过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我们作了如下设计: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称赞?品读了课文,欣赏了影片,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等等。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
11、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阅读学习的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书,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设计时,注意让学生进行各种层次的读书,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以此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努力使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激情燃烧,自始至终和课文一起心跳。莫高窟教学设计21、导入:在我国西部甘
12、肃省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那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很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景氛围。使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点击进入莫高窟网页,认真阅读2-4小节,网学习。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3、通过在线测试、学与玩来巩固所学知识。1、带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利用教师准备的
13、网站进行自主学习。2、利用位置或兴趣爱好组成各个不同的兴趣学习小组,学习相关内容,讨论相关问题。3、学习之后可利用在线测试和学与玩来测试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1、通过学习指南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团队精神。3、通过在线测试和学与玩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由交流1、组织学生进入讨论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质疑。2、教师可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根据自己对知识的学习,进入讨论交流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见解。1、通过畅谈深化学生对莫高窟的认识。2、培养学生解释、组织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在讨论交
14、流里畅谈就像同学们平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一样,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交流的氛围。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边游览边介绍。2、把学习所得利用计算机制成演示文稿、WORD小报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信息博览上网浏览相关网站,并且提供为学生解题的教师留言簿。1、组织学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莫高窟的美丽风景。2、通过信息博览继续了解有关莫高窟的资料。3、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给教师留言,教师会给你满意的回答。1、通过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内容,把知识消化透彻,把知识用活。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快速收集、处理、组织信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5、3、用留言的方式来及时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交流的快速、方便。莫高窟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知道莫高窟的位置,了解莫高窟的石窟、彩塑、壁画的艺术价值;2。理解课文在语言表达和结构上的特点,进行语言实践;3。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课外阅读、探究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莫高窟莫高窟是什么?课前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二、理清课文层次在作者看来,莫高窟是什么?揭示文字: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介绍莫高窟这个艺术宝库的?三、品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1。学习第二段。作者是如何将两
16、千多尊彩塑凝练成这一百多字的课文?(1)感悟“菩萨、天王、力士”描写。(2)在两千多尊佛像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描写一尊卧佛?(3)观看彩塑的图片:想说些什么?小结:作者对彩塑的介绍既注意全面概括,又突出重点。2。学习第三段。朗读课文,先了解壁画的特点,再想想这一段与第二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讨论(1):用一个词概括壁画的特点。讨论(2):课文中介绍壁画“面”的是哪些语句?作者作为“点”介绍的是什么?体会作者对飞天壁画的描写读中感悟飞天的姿态美。作者的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飞天图画。配乐朗读课文。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已经成了敦煌文化的象征,甚至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3关于
17、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你还有什么问题和跟大家讨论?4出示: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说:莫高窟以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说说你此时的想法。四、回顾课文,总结提升猜想课文作者的身份:莫高窟的管理人员、壁画艺术研究者、游人、作家请说理由。小结:作者凭着自己对莫高窟的了解和热爱,莫高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用凝练、准确而生动的文字,使我们对莫高窟有了很多了解,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关于莫高窟一课的教学,我想说说这样两个问题:1我如何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专家李海林老师认为,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原本不是作为教材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
18、而存在,原本都具有是一种信息传输价值。语文教材的核心本质的教学价值在于是否为作为语文学习主体的学生提供了进行语言信息处理的适当的典型、空间、机会和过程,这种教学价值称之为“信息处理价值”。如果将语文教材的这两种价值混为一谈,把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当作它的主要价值,不着眼于它的“如何传达信息”语文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有人称这种语文课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语文教材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教材中。莫高窟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第二段:(24
19、)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文本的原生价值。那么,本课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呢?莫高窟作为一篇说明、简介的文章,能满足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能满足他们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莫高窟语言凝练,简明扼要,层次清晰,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鉴于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文章的脉络层次,能概括自然段意思;体会课文从概括到具体的构段方法和凝练准确的语言。3凭借课文具
20、体的语言,体会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积极性。一句话,课文写了什么很容易就知道,特别对于五年级的孩子,但是课文“怎么说”,是很多孩子需要思考和领悟的,需要积淀为语文能力的。莫高窟作为介绍说明性的文字,语言浅显,“说了什么”很清楚。鉴于此,本课教学,我重点落在课文怎么表达上来。开始教学,我只是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筛出重点的词语。然后迅速进入课文学习中,一边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的文化艺术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围绕“作者是如何将彩塑、壁画”凝练为简短的文字的,这一问题,展开阅读,在阅读中深入思考,领悟感情,获得“言语的智慧”例如,开头的抓中心句,渗
21、透了篇章结构知识;二、三两段的教学,突出先概括再具体,概括介绍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表达特点,教学第三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有整齐、简练的语言,并尝试进行语言的实践。课文学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领悟情感在表达中的作用。一句话,本节课教学,我试图突出“课文时怎么传达信息”,给五年级的学生一种语言表达方法的指导,是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表达的智慧。教学结束,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作业:仿照二、三段的结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参观过的博物馆或者展览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在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形成语文的使用能力。关于儿童语文的一点思考:本节课教学
22、,我力求把自己当成孩子,儿童的视野面对教材,把心贴近儿童,想象儿童遇到这样的文本会怎样?莫高窟这样的一个历史文化宝库,对于孩子来说,很抽象。本节课的教学一开始,我从解释“莫高窟”的题目开始,提出问题“莫高窟是什么?”然后从文字表面“莫高窟是建在沙漠高处的石窟”,接着给学生讲述莫高窟最早的开凿者,学生知道莫高窟是佛教的石窟,给孩子打开一扇了解莫高窟神秘文化的视窗。学生通过看莫高窟洞窟的图片,了解莫高窟的概貌,内心从感到神秘到受到震撼,进而产生对莫高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个过程,孩子从对莫高窟由陌生到有点认识,再产生到课文中进一步探究,激发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实际上是循着孩子接触到文字的好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莫高窟 2023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