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马说》精品教案3篇.docx





《2023年《马说》精品教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马说》精品教案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马说精品教案3篇马说精品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2、了解“说”的相关知识。3、通过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正确、灵活地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朗读,体会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2、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爱才、惜才的深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能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现状,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成为一名有用之才。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进一步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
2、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2、体会本文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如何使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二)难点:1、理解文中“托物寓意”的写法。2、理解人才的产生、成长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社会有适合发展的氛围。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检查学生可前预习所用的小黑板,主要是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二)学生准备1、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标出重读的字词。2、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3、查找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马说,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答:爱莲说、捕蛇者说2、请同学们回顾以往的知识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说说千里马 ”、“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更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3、简介韩愈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幼孤力学,二十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等仕途。任监察御史时因关中旱荒,曾上疏请宽免徭赋,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宪宗元和十四年任刑部侍郎时,又上表谏迎佛骨,几乎处死,被贬潮州(今广东潮阳)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后转为吏部侍郎,卒于官。谥号“文”唐世称韩文公、韩吏部,也因其郡望为昌黎,称韩昌黎。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二)初读课文,顺畅朗读。1、学生齐读课文,教
4、师正音。2、教师范读课文。3、请一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字音、停顿、语气。(三)再读课文,通晓其意。1、和同桌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2、出示小黑板,检查文中的重点实、虚词的掌握情况。(1)、重点实词然后有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喻指人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没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同,喂牲口用的食器。不以千里称也:著称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食之不能尽其才:食同饲,喂才美不外见: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策之不以其道:策之,用鞭子打;道,规律,方法。执策而临之:马鞭子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材”通“才”,
5、才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鸣叫;通,通晓。执策而临之:执,拿着;临,面对。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2)一字多义能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 副词,能够食 食不饱,力不足 动词,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养策 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子之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舒缓语气,无实意而 而伯乐不常有 可是、但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却、可是执策而临之 连词 表修饰关系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表推测语气(3)通加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能。食之不能尽其才
6、:食通饲,喂。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表露。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干,才能。(4)古今异义字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 有时 今 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 古 马鞭子 今 常指“政策、决策”(四)三读课文,把握精髓。1、师范读句子,让学生比较差异,说说那种读法好,并说明原因。(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明确: 全文主旨,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明确:这是作者对千里马可悲遭遇的描绘,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岂能千里也?明确: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千里马的食量大大
7、超过普通马,可食马者却恰恰“不知”这一点,作者历数这种“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再用“安求岂能千里也” 将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明确:饱含对愚蠢、荒唐的食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2、启发学生在文中找出饱含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三)师生共同品味文中主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把握主旨。(作者写千里马的遭遇想告诉我们什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人有着和千里马一样的遭遇)作者将千里马比作人才,将食马者比作愚妄浅薄的统治者,将伯乐比作圣明的君主,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和根本原因,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埋没
8、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四)课堂检测1、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3、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表面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这篇文章采用 托物寓意 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10、马说一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五)如何做一个人才?作为学生成为“伯乐”的机会不多,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千里马”,在我们遇到伯乐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设置此问题是为了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成为人才做准备:聪慧的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说 2023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